心理學證明:《芳華》男主這麼慘,全是因為 「取悅症」

電影《芳華》的男主角劉峰是典型的 「取悅症」。

「取悅症」患者會儘力讓除了自己之外的每個人都滿意,但他們卻像個專門吸 「小人」的磁鐵,會成為人際關係掠食者的獵物,被傷害、利用和操控。

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而是把愛當作一種獎勵,甚至長期否定、貶低、忽視孩子,就會養出一個「取悅症」小孩。

01

屈己從人是種病

「取悅症」比 「拖延症」 可怕多了

《芳華》的男主角 —— 黃軒飾演的劉峰,是個難得的好人,人稱 「活雷鋒」。

他去北京出差,戰友托他把手錶帶過去修,但手錶太名貴,沒人敢修,他就自己買了本書,研究著修好了;

戰友結婚買不起沙發,他就買來材料,幫忙做了兩個;

南方戰友不愛吃餃子,他主動給人家煮麵;

煮破的餃子沒人吃,他吃;

豬跑了,炊事班的人第一時間找他幫忙抓;

因為搶險傷了腰,不能再跳舞,組織送他上大學,他做夢都想去,卻讓給了別人;

男演員都不願意和女主跳舞,也是劉峰跟她搭檔練習。

可以說,在影片的前半部分,劉峰是不可或缺的,「 誰也沒有設想過,我們這支隊伍里沒有了劉峰,會是怎樣。」

但劉峰付出時間、精力、情感,竭儘力氣成全每一個人,卻換來了致命的傷害。

劉峰喜歡上海姑娘林丁丁,衝動告白後,他抱了林丁丁,卻被路過的男戰友撞個正著。

「 林丁丁,你居然敢腐蝕活雷鋒 ! 」

聽了這話,林丁丁出於委屈、為了自保,向組織檢舉劉峰,還捏造細節,說劉峰解她扣子。

於是,劉峰被下放參戰,失去了一隻手,一輩子生活潦倒。

而下放前,那些他幫過的戰友們,沒一個來送送他。

看過電影的人都不禁感慨:好人沒好報啊。

你身邊肯定也有劉峰式的人,他們特別好說話、愛幫忙,謙讓、無私,甚至會把別人的需求排在自己的前面,但卻往往得不到應有的善待和回報。

為什麼呢 ?

社會學和臨床醫學博士 Harriet Braiker 是美國著名的心理學家,她的專著《 取悅症:治療討好別人的綜合症 》(The Disease to Please – Curing the People-Pleasing Syndrome)暢銷美國。

「取悅症」,又叫 「好人綜合症」,是一種類似於 「拖延症」、「強迫症」 的心理疾患。

「取悅症」 患者會儘力讓除了自己之外的每個人都滿意,有求必應,甚至會犧牲自己的健康和快樂來取悅別人,但與人為善的結果很可能是 —— 被人利用。

劉峰就是典型的 「取悅症」。

02

「取悅症」 是人際殺手

職場好人工資更低

Braiker 博士指出,有 「取悅症」 的人,通常對自身價值缺乏信心,渴望通過幫助別人做好事,換取外界的肯定和讚美。

在書中,Braiker 博士把 「取悅症」 分成了三種類型:

1、認知型 「取悅症」

這種人認為自己有必要 「讓每個人都喜歡我」,「BE NICE」 是他們衡量自尊和定義自我的依據,屬於嚴重的 「自我虧待者」。

2、習慣型 「取悅症」

這種人很少說 「不」,也很少給別人派活兒,他們長期被迫犧牲自己的需求、滿足別人的需求,過著一種疲於應對的生活。

3、逃避型 「取悅症」

這種人害怕任何形式的人際關係衝突,為了逃避恐懼、不安,會逆來順受、不停退讓,選擇討好別人、委屈自己。

在職場中,誰都喜歡親切隨和的人,但真正的贏家卻是那些 「刺兒頭」 們。

美國康奈爾大學、聖母大學和加拿大西安大略大學進行了一項名為 「 做好人真會墊底嗎 」(Do Nice Guys and Gals Really Finish Last)的調查報道,結果發現,「好人」 薪水更低。

這項研究試圖找出性格和薪水之間的關係,結果發現,好脾氣的職場人明顯比他們 「難搞」 的同事掙得少 —— 男性 「刺兒頭」 每年多掙 18%,女性 「刺兒頭」 多掙 5%。

英國進行的一項研究也得出了相同的結論 —— 好脾氣的人掙得少。

心理學家指出,「好人」 們往往會把 「好人緣」 作為奮鬥目標,而這很可能與職業成就發生衝突。

而 「刺兒頭」 們則是一群獨善其身的競爭者,他們是利益導向而非關係導向的,一旦利益得失重要到超過人際關係的價值了,他們就會積極捍衛自己。

除了在職場上,家庭生活中,「取悅症」 患者也面臨諸多問題。

「取悅症」 工作努力,卻往往成就有限,因為他們的努力,大多都用在了滿足別人苛刻的要求上面,對自己的發展和提高並沒有多少幫助。

而對周圍人來者不拒竭力付出,甚至親疏不辨,所有這些也會讓家人覺得自己也跟著吃虧受罪,會相當困擾。

事實上,《芳華》里的劉峰婚姻也很不幸,老婆嫌棄他沒出息、不掙錢,後來跟一個長途汽車司機跑了。

但即便這樣,劉峰這個重度 「取悅症」 還是說:「我一個殘疾人,我不怪她。」

03

「取悅症」 是招小人體質

特別容易被操控

但 「取悅症」 最可怕的地方並不在於 「不爭」、「謙退」,畢竟普普通通的人生也可以很幸福,真正讓 「取悅症」 極具破壞力的是,它非常,甚至是必然 「招小人」。

中國古代對 「小人」 有各種定義,現代心理學則把所謂 「小人」 描述成以下 9 種人格。

  • 馬基雅維利人格:極度自私,精於計算、不擇手段,視他人為獲取私利的工具。

  • 自戀型人格:浮誇傲慢、渴求仰慕、同理心欠缺、自我感覺良好。

  • 依賴型人格:整天不安無助、時刻需要照顧呵護。

  • 邊緣型人格:衝動暴躁、喜怒無常、要脅威迫、隨意宣洩情緒。

  • 表演型人格:嘩眾取寵、矯揉造作、膚淺善變。

  • 被動攻擊型人格:經常抱怨、刻意健忘、愛擺臭臉、頑固。

  • A 型憤怒人格:控制欲強、極端易怒、唯利是圖、階級觀強。

  • 反社會人格:狂妄自大、欺詐狡猾、漠視規範、冷酷無情、委過於人、毫無羞恥。

  • 成癮型人格:沉迷酒精、毒品、賭博,習慣性說謊,利用他人同情。

  • 這 9 種所謂 「小人」 有一個共同的特點,那就是:善於操控別人。

    他們或恃強,或示弱,或撒謊,或撒嬌,或虛情假意,或指責攻擊 ……總之,目的只有一個:讓別人順從自己的意志。

    現在你知道為什麼有時候 「好人沒好報」 了吧 ?

    什麼人最容易被操控呢 ?

    當然是願意討好別人的 「取悅症」 患者啦!

    可以說,「操控者」 們見著 「取悅症」 就像蒼蠅見了血一樣,會迅速撲上去,榨取 「取悅症」 的時間、精力、金錢,為己所用。

    而 「取悅症」 患者會發現自己就像個專門吸 「小人」 的磁鐵,周圍一個一個都是消費你的索取者。

    而一旦 「取悅症」 沒能滿足 「操控者」 們的意志,或者為自己爭取權益,甚至只是表現出真實的自己,就會被視為不能容忍、大逆不道。

    《芳華》里,劉峰抱了林丁丁,林丁丁不依不饒,在床上痛哭。室友勸她說,某醫生、某幹事不也抱過你嗎,為啥劉峰就不行呢?

    林丁丁大哭著說:「 別人行,『活雷鋒』 就是不行!」

    這種心理是很微妙的,追求林丁丁的人很多,有的送一瓶橘子罐頭就會親她一下,林丁丁對此是默許的,因為她知道,天下沒有免費的午餐,罐頭也不能白吃。

    但林峰是誰?是 「活雷鋒」 啊!

    他不是應該予取予求的嗎?

    怎麼能 「惦記」 我呢?!

    我不是吃大虧了嗎 ?!

    04

    有條件的愛

    就會養出 「取悅症」 孩子

    家庭是生產人格的工廠,我們每個人都是家庭的產物。

    對孩子來說,生命早期里最重要的角色就是父母。

    因此,大部份孩子都會試圖取悅父母,從而獲得愛、肯定、安全感。

    如果父母沒有給孩子無條件的愛,而是把愛當作一種獎勵,甚至長期否定、貶低、忽視孩子,那孩子就會調整自己的行為舉止,儘力滿足父母的要求,以此獲得父母的認可和關愛,好讓自己更好地生存。

    這種孩子在原生家庭里從來不敢表現真正的自己,而是一直扮演著父母眼中 「理想孩子」 的角色,因為一旦他們表現出真實的自我,必然不可能完全符合他們父母的期望,就會遭到父母的否定、嘲笑、貶低、忽視,甚至打罵。

    為此,他們只能偽裝自己,擺低姿態,聽話順從,表現得毫無攻擊性。

    長大後的 「取悅症」 不但害怕衝突,甚至害怕和別人平等相處,只有抬高別人、貶低自己,使自己處於 「弱勢」 地位,才會讓他們有安全感。

    在 「取悅症」 的認知里,一旦他們表現出了真實的自己,就是自私,就會被人否定、拒絕。

    事實上,很多女性都因為傳統價值觀的原因,被父母忽視,這讓不少女性缺乏自我價值感,必須通過照顧別人的感受,換取認同補償。

    Braiker 博士稱這種女性為「 E 型女性」 —— 想讓EVERYOEN 滿意、EVERYTHING 完美的女性。

    而就像 「取悅症」 最招小人一樣,這種 「 E 型女性」 是最容易遇到渣男的。

    親愛的,你也像劉峰一樣,有 「取悅症」 嗎?

    那麼,從現在開始,停止討好任何人吧。

    這些話,也許能幫到你:

    自我本位,不是自私。你的需要、慾望和意見,跟別人一樣重要,甚至更重要。

    想說 「不」,就別說 「好」。對操控者說 「不」,是為了保留你對最重要的人說 「好」 的能力。

    給孩子沒有條件的愛。用我期待父母愛我的心態愛自己的孩子。

    「取悅症」 的大部分人際關係都是無效的,不會帶來任何實質性幫助。

    與任何人相處,父母、伴侶、子女、老闆、朋友、同事 …… 除了善良,都需要智慧。

    遠離人際關係的掠食者,把你人生的主導權牢牢攥在自己手裡吧。

    別讓屬於你的璀璨人生,在取悅別人中虛耗了。

    作者:丁琬懿

    附:取悅症心理自測:

    請仔細閱讀以下陳述,根據自身情況判斷是否符合,並記錄「是」的個數與每「是」所對應的題號。每個「是」計1分,「否」不計分。

    1. 對我而言,得到幾乎周圍每個人的喜愛是極其重要的。是/否

    2. 我堅信爭吵和衝突是百害而無一益的事情。是/否

    3. 我將他人的需求放於自己的需求之前。是/否

    4. 我希望自己能避開所有爭吵和衝突。是/否

    5. 我總是為他人付出很多,我甚至還會故意讓自己為他人所用,這樣他們就不會以其他理由拒絕我了。是/否

    6. 我總是需要他人的認可。是/否

    7. 承認關於自己的消極情感比讓我表達出對於他人的消極情緒要容易得多。是/否

    8. 我相信只要我能讓他人覺得他們需要我,因為我為他們做了這麼多,那我就不會被他人拋棄。是/否

    9. 我痴迷於幫助和討好別人。是/否

    10. 我竭力避免和家人,朋友或同事之間的爭吵或衝突。是/否

    11. 在我為自己做任何事之前,我更願意去盡我所能地讓他人開心。是/否

    12. 為了保護自己,我幾乎從不反抗他人。因為我太害怕面對他人生氣的反應,或者因此引發一場衝突。是/否

    13. 如果我停止將他人的需求置於我自己的需求之前,我就變成了一個自私的人,別人也不會再喜歡我了。是/否

    14. 面對和任何人的爭吵或衝突都讓我極其焦慮,有時甚至會焦慮到生病。是/否

    15. 發表批評意見對我而言極其困難,即使我知道那是建設性的批評。因為我不想惹別人生氣。是/否

    16. 即使不考慮自己的感受,我也要始終讓別人開心。是/否

    17. 我必須時時傾盡所有,這樣我才值得被愛。是/否

    18. 我相信做個好人就會得到肯定,喜愛以及友情。是/否

    19. 為了不讓別人失望,我絕不能搞砸他們交給我的任何事,即便我知道那些要求是過度的或者不合理的。是/否

    20. 有時我感覺自己在用做各種讓他人開心的事取悅他們來「置換」愛和友情。是/否

    21. 說或做任何有可能讓別人不開心的事都讓我感到焦慮和不適。是/否

    22. 我幾乎從不將委派事情給他人。是/否

    23. 當我對他人的請求或需要說「不」時,我會感到非常內疚。是/否

    24. 如果我沒能時時為周遭的人付出我的全部,我會覺得自己是個壞人。是/否

    你是「老好人」嗎?

    將你的分數相加,得到一個總分。

    總分在16-24分之間:

    你的老好人情結已經根深蒂固,十分嚴重了。你或許也已經感覺到,討好他人這件事給你的情緒和身體健康以及人際關係都造成了沉重的負擔。

    總分在10-15分之間:

    你已經有比較嚴重的討好情結了。要打破這個不良的模式你必須在它變得更嚴重之前,專註、努力地作出改變。

    總分在5-9分之間:

    你的好人情結不太嚴重,你也已經對虧待自己的這種傾向有了一定覺察和抵抗能力。但是,你取悅別人的習慣依然可能威脅你的健康和幸福。

    總分低於4分:

    目前看來,你可能只有十分輕微的老好人情結,甚至完全沒有。


    推薦閱讀:

    體會人生多芳華
    最美宋詞:流轉千年,再續芳華
    芳華絕代林徽因
    【安東往事】爸媽的芳華歲月
    看電影《芳華》,懂了喵?

    TAG:心理學 | 心理 | 證明 | 芳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