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年第二學期教師論文教學反思總編輯(06年7月)

時間:2009-4-8 17:11:31 作者:Null 來源:Null 瀏覽次數:4206「探究」與「接受」——語文教學不可或缺的「並蒂蓮」語文組 何如基於傳統的語文教學「滿堂灌」式的讓學生進行「接受性學習」,出現了教師教學方法一成不變,學生學習效率低下的一系列弊端。新一輪課程改革提出要在教學特別是語文閱讀教學中更多的滲透「探究性學習」方式。「探究性學習」方式理念提倡全新的學生觀,同時對教師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從教會學生知識轉向教會學生自主學習、合作學習和探究學習。因此,「課堂小組交流實踐」課應運而生,課堂小話劇、小品表演、配樂朗誦、歌舞、辯論、手工製作等都成為課堂實踐活動的表現手法。各式各樣的實踐活動對達成課堂教學目標、培養學生創新思維發展有著特別重要的意義。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我們卻經常可以發現教師在設計課堂活動時,為活動而活動,為表現而活動,把語文課上成表演課……一系列的現象讓我們開始意識到在教學實踐中,「探究性學習」固然有其先進之處,但傳統的「接受性學習」也還不能完全拋棄。如何讓兩者相輔相成,成為美麗的「並蒂蓮」!我覺得我們先應認識到以下兩點:一、新課程倡導「主動、探究、合作」的學習方式,並不意味著只有自主學習、探究學習或合作學習才是有效的學習。我們不能簡單地肯定一種學習而否定另一種學習,更不能武斷地下結論說所有有效的學習都是自主學習或是其它某種類型的學習。學生的學習應因時、因地、因人制宜,並不存在固定不變的唯一有效的學習方式。學生的年齡越小,他(她)已有的知識經驗越少,學習過程中對新知識理解的餘地越小,那麼探究性學習的比重就越小,其學習中機械的成分就越多。二、接受學習不等於被動學習,探究學習也不等於主動學習。對教育實踐而言,存在一個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培養的問題。學生學習的過程還應該是一個在主動性基礎上由他主學習不斷向自主學習轉化的過程。強調探究學習是針對過去被動接受的學習而言的,旨在通過讓學生親歷並體驗探究過程,使他們能在深入思考和交流討論中獲得感悟與深入理解,但它並不排斥探究以外的學習方式。在教育實踐中應強調合作與獨立並重,合作應以獨立為基礎,既要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和合作的技能技巧,又要培養學生的獨立思考能力。這兩個問題其實向我們揭示了「接受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兩者在教學中的運用並不矛盾,「接受性學習」是相對於學生對未接觸知識與經驗的習得而言的;而探究性學習則是相對於學生對已習得的知識和經驗進行思考、拓展和實踐的能力而言,這是構成語文知識學習、積累和運用必不可少的兩個過程。如何讓兩者有效結合,凸現語文課的教學本真?我覺得應該做到以下幾點:(一) 先「接受」後「探究」,循序漸進學習未知知識。這個做法尤其適用於小學低年級階段。小學一、二年級最初的拼音、識字教學,因為拼音、漢字都是孩子從未接觸的知識,如果沒有老師向學生傳授一些認讀識記的巧妙方法,勢必造成識記困難。如我在二年級教學「球」字的時候,發現無論我怎麼說,班裡總有孩子要漏寫最後一點。而當我把它編成「老王踢球,左兩下,右兩下,最後還一下。」這樣一段有趣的字謎後,全班幾乎沒有人再寫錯。接著,我又教給他們其它一些認字方法,在學習其它字的時候,我便適時的採用「悄悄話」或「接力賽」等小組交流的探究學習方式識字,學生學習熱情高漲,新點子呈出不窮,收到了良好的教學效果。(二) 「接受」與「探究」互為補充,錯落有致學習陌生知識。當學生遇到與現實生活距離較遠,感到陌生的一類語文知識時,就需要教師通過各種教學手段授予學生,再結合「探究性學習」讓學生領悟貫通。如我曾經聽過一節上得很成功的《日月潭》教學研究課,該老師先讓學生自由讀從而對課文有個大概了解後,讓學生自由提問題,不少學生提了相同的一個題目:「這個潭為什麼叫日月潭,它是什麼樣的?」(即使課文對「日月潭」描寫得再優美,對善於用「形象思維」的小學生留下的印象依然模糊)。在了解了學生的想法後,老師立即出示有關「日月潭」的風光圖片,再配上自己的伴讀……當老師朗讀聲音剛結束,不少孩子就已按捺不住,爭先恐後想回答剛才的題目。順著這個題目的回答,老師又順勢進行更深一層的拓展提問,讓學生自主探究,一節課下來顯得環環相扣,異彩分呈。(三)「探究交流」為主,「接受引導」為輔,逐層深入解決問題。說到底,一節語文課主導者還是語文老師,如果沒有語文老師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來正確引導,將問題不斷向理解課文深層含義的方面靠近,單靠學生的自主探究學習很容易讓知識點渙散,得不償失。曾聽過一個名師上小學五年級下冊的《草船借箭》這一課,他在課前先讓學生通過閱讀《三國演義》從而對《草船借箭》這篇課文的最主要人物——諸葛亮的身份、為人等有所了解後,在一開始上課時,就直接讓學生來談自己對諸葛亮的看法,很快得出「計謀最多」的評價。接下來,老師很快又形成另一問題:「你覺得課文哪些地方體現諸葛亮計謀最多,找出來讀一讀?隨後從這個大問題入手,引出一系列與理解課文有密切關係的小問題讓學生自主探究,做到了在同一時間,既有師生互動後,教師總結並提供給學生思考的問題,又有在問題提出來後,生生互動的自主探究性學習交流,讓「接受」、「探究」不知不覺水乳交融。(四) 先「探究」後「接受」,斟情酌句朗讀各類課文。在倡導學生形成個性化閱讀的今天,大部分語文課文仍然以「有感情朗讀課文」這樣比較模糊又看似統一的的學習目標要求學生。怎樣定義「有感情」讓不少語文老師感到迷惑?其實這正是將「探究性學習」與「接受性學習」整合的有利時機,教師可以結合課文具體的情節內容,先讓學生利用已習得的經驗去感悟朗讀,然後同學之間針對該次朗讀進行交流評價,最終形成大家接受的一定的朗讀感情基準範圍,圍繞此範圍,讓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快樂朗讀訓練得到不同程度的發展。例如在學習《觸摸春天》時,僅有學生們對春天的一點細微的了解和感覺顯然是不夠的,還要讓學生們回到課文中去,一段一段地去細細體會一個細心的盲女孩怎樣用美麗的愛心去觸摸春天的美好心靈體驗,這給人一種多麼細膩柔美、愛意濃濃的感覺。於是怎樣讀出這種感覺,便成了朗讀這篇課文的一個感情基準。教師可以在這個感情基準範圍內,讓學生自由感悟、評價,最後形成最接近於表達該情感的朗讀方式,只求接近,不求統一。再如二年級下冊的《雷雨》這篇課文,其朗讀情感、語音語調無非從感悟課文描寫的「雷雨前、雷雨中、雷雨後」三部分的天氣、景物特點等入手,營造出雷雨給人一種「來也匆匆,去也匆匆」的壯美感受。這是我反思新一輪語文課改更傾向於「探究性學習」方式所產生的弊端後,對怎樣使傳統的「接受性學習」方式與創新的「探究性學習」方式之間相輔相成,共同促進語文教學實踐真真切切落到實處的一些思考。新一輪語文課改仍在承前啟後地探索、前進,我相信在新舊語文教學理念和方式的不斷磨合中,「接受性學習」與「探究性學習」這兩朵並蒂蓮會把我們的語文教學之路裝扮得更美麗、更輝煌!——此文獲2006年深圳市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一等獎讓孩子在語文課中體驗創新的快樂語文組 李健兒人們都說,孩子就是天生的幻想家。童年是充滿想像和幻想的時代,孩子們的想像總能給人以美妙神奇的感覺。兒童的想像是不能以合理來衡量的,而是在於他們敢不敢去想像。語文課堂教學是兒童心靈成長的反映,它是童眼觀察世界、童心感悟世界、童言描繪世界的自然產物。語文課堂教學也應該是自由的、寬泛的,是沒有什麼規矩可言的,是一個靈動的,充滿激情的世界。如何在教學中,引導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體驗創新的快樂呢?一、構建和諧的課堂,激發創造的勇氣教師轉變觀念。「一日為師,終身為父」「嚴師出高徒」等所謂的教學方法和經驗隨時代的發展已暴露出他們嚴重的不足。單純強調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權威以及呆板的課堂紀律已嚴重忽視學生的個性、自我探索和自我學習能力的培養,忽視了學生是學習的主體。現代的課堂教學更需要教師放下架子,平等的看待學生,給予學生更多的鼓勵、尊重和信任,教師和學生應該是合作的夥伴關係。其實課堂是學生的課堂,教師要創設一種民主平等、和諧的課堂,營造一個充滿友愛和溫情的班集體,讓學生明白老師也不是無所不知的,他們才敢於提出自己的見解、想法。在這種「心理安全」、「心理自由」的課堂氛圍中,學生才能輕裝上陣,徹底地放飛自己的思維,解放自己的行為,積極地投入一種自主的學習狀態。二、保護好奇心,培養創新意識富於好奇心是孩子的一大心裡特徵。因為他們閱歷少,知識經驗貧乏,對接觸到的周圍新鮮事物,總愛刨根問底,「星星為什麼會眨眼睛?」為什麼會下雨?「山裡有沒有住著神仙?」「我是從哪裡來的?」等許多問題。這表明孩子已經有了活躍的思維。教師就要把孩子的這份好奇心留住,讓他多問幾個為什麼,老師要善於從學生的問題中發現價值,並引導學生加以觀察和思考。觀察是人們全面、深入、正確地認識事物的一種過程,是學生認識世界、增長知識的主要途徑。敏銳的、精細的觀察是發明創造的基點。在低年級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觀察力的途徑很多:可以是觀察課文的一幅插圖,可以是觀察一個動物,一種植物,也可以去觀察自然、觀察生活:如帶領小朋友去找春天,找秋天,又如學了《陽光》這一課,讓學生在日常生活中在去觀察一下陽光還能在哪裡幹什麼,小朋友會找到許多創造性的答案:陽光像只調皮的孩子在森林跟動物做遊戲,陽光像影子似的,跟著小蜜蜂在花叢中捉迷藏……在這種創造性的探索中享到受到語文學習的樂趣。三、創設質疑情境,培養學生創新的衝動質疑求異是創新開始,學生有疑問,這就是求知慾和好奇心的流露,它將推動學生不斷思考、探索,從而有所創新,創造性思維由此而產生。老師在教學中應有針對性地提出有思考價值的問題,去激發學生的興趣,啟動他們的思維。如在教學《稱象》這一課,我引導學生對課題進行提問:看到課題,你們想知道什麼呢?結果小朋友都爭著問,問題有:象這麼大怎麼稱啊?誰稱象?後來稱出了大象的重量嗎?這些問題都很有價值,放在課前質疑,激發了學生主動探究的積極性。除了在初次接觸教材是鼓勵學生提問外,也可以在深入學習教材時誘發學生提問,或在教學結束前留出適當時間讓學生質疑,使學生有創新的衝動,在想創新的衝動中有更多的創新成果。四、創設想像情境,啟發學生富於想像創造離不開想像,創造必須以想像為基礎。所謂想像,並不是胡思亂想,而是對過去經驗和已有記憶表象的加工改造,構成新意象或觀念的心理過程。想像可以幫助學生衝破現有知識經驗是局限,幫助學生深刻地理解教材,因此教師應對學生進行敢於想像、敢於創新、敢於打破常規的訓練,努力讓學生的想像調動起來。另外,還要鼓勵學生在想像的基礎上進行必要的推理,使自己的想像有一定的依據,並能從「已然」推出「未然」。對於課文改寫、續寫,其實就是運用這種思維推理。學生必須根據課文中已提供的某些材料,進行合理的想像和推理,來預言將會發生的一切。這是邁向「創造」的第一步。如教學《雪孩子》一課後,我讓學生討論「雪孩子還會回來嗎?」這是孩子們最想知道的問題,但是老師不告訴學生答案,而是引導學生想「雪化成水、水蒸發到空中形成雲的過程」這個課件,以培養孩子觸類旁通、舉一反三的能力。最後再能過演示課件「雲變成雨和雲變成雪的過程」,讓孩子們體會去了學習的樂趣、成長的快樂。「雪孩子回來以後,你會對它說些什麼呢?」引導學生從各個角度來說,鼓勵學生大膽創新、有創意的表達。五、引導學生善於集智所長,大膽創新小學生具有好與人交往,好表現自己的心理特徵,有計劃地組織他們討論,為他們提供思維摩擦與碰撞的環境,就是為學生的學習搭建了更為開放的舞台,學生在獨立思考的基礎上集體合作,更有利於思維的活躍。最常見的是小組討論:如學了《烏鴉喝水》之後,我問學生,聰明的烏鴉想出辦法喝到了水,那麼,除了放小石子使水升高可以喝到水,還有什麼辦法能喝到「水不多,瓶口又小」條件下的水呢?於是大家積極討論,相互爭辯,情緒非常高漲,在大家的合作交流中,孩子們紛紛各抒己見,得到了好多頗有創見性的答案,有的說,把瓶口打破;有的說,把大象找來,叫它把瓶子用長鼻子捲起來,倒進烏鴉嘴裡;有的說,把樹葉捲成吸管……當然有的答案挺離奇,但只要說的在理,我都表示贊同。另外同學之間的動手操作,做實驗等,讓學生在合作中,動手動腦,充分發揮了每個學生的主觀能動性,這也是發展其創造力的有效辦法。想像力是孩子的活力,是孩子的生命。想像力在孩子的世界裡,具有不可或缺的重要地位。孩子沒有了想像力,就失去了孩子的特徵,就失去了自己的「童話」,孩子沒有了自己的「童話」,就失去了創造力。想像能力的培養雖說是多方面的,但最關鍵的是教育,語文教學又是教育的主陣地。我們教師應在教學實踐中,充分利用這個主陣地,因勢利導,努力挖掘教材中各種有利因素,激發學生創新熱情,訓練學生創新思維,讓學生展開想像的翅膀,體驗創新的快樂。——此文獲2006年深圳市小學語文教學論文三等獎朗讀能力培養點滴語文組 黃家平《課標》中對朗讀的要求是:「正確、流利、有感情。」「正確」與「流利」的朗讀易檢測也好指導,而有感情地朗讀,難度就較大。這就得經過長期的規範的語言文字訓練,才能達到培養感悟語言文字的能力。在閱讀教學中,怎樣培養學生的朗讀能力呢?一、 朗讀指導多樣性。朗讀形式的多樣,對於提高朗讀訓練的效率有較大的影響。1、范讀。老師的范讀,對學生是一種朗讀的信息暗示。在學習前的范讀,是對朗讀的感知;學習中的范讀是對朗讀的感悟;學習後的范讀是對朗讀的欣賞。因為在聽范讀時,學生在自覺或不自覺中進行模仿、借鑒,這樣對學生的朗讀水平的提高幫助較大。2、 評讀。學生讀一段或一篇課文後,其他的學生進行評讀,如那兒讀得最好,哪兒讀得有問題,這種形式不僅讓讀的學生是一種訓練,而且聽的學生也從中受益。3. 賽讀。讓學生與學生,學生與老師之間進行朗讀比賽。在讀中賽,在賽中讀,激發學生的朗讀慾望。4. 分角色法讀。對一些 敘事的課文,情趣較濃的內容,爭取「角色朗讀」朗讀中配以動作、表情,讓學生入境,深入體會。5. 配樂讀。藉助電教媒體,對重點段落在理解的基礎上,再配上點音樂,創設一種氛圍讓學生入情入境地體驗。6. 個別讀與集體讀相結合。在理解課文前個別讀,其他同學思考,在理解課文後,全班齊讀,就會造聲勢,烘托氣氛之妙處。二、 朗讀指導的技巧性。所謂「入情」是表情朗讀,要求朗讀所表現出文章的感情基調,其訓練重點是朗讀技巧的綜合運用。1、 停頓。朗讀中的停頓與語法停頓或語意停頓兩種。語法停頓要求學生知道各種標點符號所表示的不同時間的停頓,在朗讀中教師應先讓學生掌握沒有標點符號的一句話之間連接短語結構的短暫停頓,讓學生根據語句內容或說話人的意圖感悟,作適當的強調停頓。2、 重音。一句話的表意重點在朗讀上作重音的處理,加以強調。一句話中的那個詞語是重音,是由文章的思想內容決定的。3、 語調。語調的高低、升降、曲直、是表達語句感悟的一種朗讀技巧,每個語音在時間、地點、條件下都具有特定的意義。因此就必然有特定的語調。不同的語調能表達出人的悲哀、苦惱、溫和、憤怒、著急、躊躇等情緒,朗讀時,教師啟發學生品味語言中所蘊涵的意義和情緒色彩,在讀中理解,在讀中感悟。4、 速度。有的文章應當讀得慢些,有的則讀得快些。有的文章快、慢相間,參差變化,有的則逐漸加快或逐漸放慢,快慢速度的變化和文章的思想感情是相吻合的。三、 朗讀評價的情趣性。《課標》中,對朗讀評價有這樣的一段話,「爭加激勵性的評語,盡量從正面加以引導。」「在評價時,注重學生個性差異,體現每一個學生的健康發展。」很顯然,朗讀評價的目的在於體現學生朗讀水平的提高。針對每一個學生的體驗,正視他們的差異,尊重他們在讀時的獨特體驗,允許理解的多元性。我們在對學生朗讀的評價中,主張多一些鼓勵,少一些批評,多一些指導,少一些評判,多一些情趣,少一些指責。在肯定優點的同時,指出不足,這樣才能較好地激起學生朗讀的興趣,提高學生的朗讀水平。自主學習淺探語文組 塗文華《新課程標準》指出自主學習是素質教育的靈魂;它把學生作為主動的求知者,在學習中培養他們主動學習,主動探求,主動運用的能力,使學生真正成為課堂的主體。就培養能力而言,自主學習是發展潛能的橋樑;從教育實踐來說,自主學習也是當代教育改革的重要方面。那麼,怎樣在小學語文課堂教學中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習能力呢?我認為最主要的是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語文教學活動中,如果學生沒有興趣,就根本談不上「主動地獲取知識,形成能力」。只有當學生以極大的熱情投入到學習活動中,才可能碰撞出思想的火花,使語文課堂變得生動、輕鬆起來。因此教師就要著力創設一種輕鬆愉快的學習氛圍,激發學生的興趣。一、創設情景,輕鬆學習多媒體教學是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最有效的措施之一,多媒體課件演示教學生動、直觀,很容易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學生的注意力常常被生動形象的畫面所吸引,而且通過良好的視覺效果以充分發揮其豐富的想像力、語言組織能力。從而輕鬆地將畫面的內容轉化為文字,無須教師講解,只要稍加點撥即可。例如:應用多媒體進行詩詞教學,教師先將每一句詩詞分別配上與詩詞意義相匹配的畫面供學生盡情欣賞,然後再給學生提供一個施展自己才能的廣闊的發言舞台,給足學生交流的時間,鼓勵學生大膽地進行自由討論,組織語言來描繪這些精彩的畫面,再適時地出示詩詞,詩意也就迎刃而解了。最後再合理地採用一些激勵性的挑戰遊戲來讚揚、鼓勵一些學生的獨特看法,這不僅培養了學生的課堂交流積極性,讓學生主動說話、獲得知識的陣地,而且讓學生真切的感受到學習是快樂的。還可以變換教學方式來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學習《陶罐和鐵罐》一課時,我讓學生相互交流,總結出陶罐和鐵罐各自不同的性格特點,然後通過自己的認識分角色進行表演,使課堂氣氛進一步升華。這時,一個同學突發奇想說:「老師,我們可以把這篇文章的內容通過漫畫的形式表現出來」,他這個建議馬上得到了大家一致的附和,因此一節語文課馬上轉化為一節生動形象的美術課了,學生的興趣高漲,一幅幅精彩的畫面把陶罐和鐵罐的不同個性表現得淋漓盡致,充分展示了學生的獨特見解。通過繪畫,激發了興趣,活躍了思維,開啟了想像,學生學習課文自主性更強了。二、開展一些學習競賽,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小學生有爭強好勝的特點,競賽時往往處於緊張、興奮的心理狀態,能有效地進行知識的傳遞和吸收。分組討論問題開展比賽不失為一個好方法。以四人為一組,每學一課都會提出各種各樣的問題,採用快速搶答的形式來學習。並且一月為一個時段,獲勝組均能得到獎勵。於是,大家情緒高漲,越比越放得開。再者多使用一些激勵性的語言,給學生以鼓勵,以信心。例如:在上<<五彩池>>一課,要求學生用生動形象的語言來描繪出五彩池那神話般的美麗景色,當學生說的不夠完整時,我會說「聽到你描述的五彩池,為什麼我的腦海里還沒有那些五彩的畫面呀?」當一個同學說的有進步時,我會說「在我眼前不僅出現了大大小小的五顏六色的水池而且我還知道五彩池變化的原因了」。當一個同學說得很完整時,我會說:「哇!我真的看到了像瑤池那樣神奇的五彩池了」。在這種形象生動的語言激勵下,每個學生都學得趣味盎然,參與熱情十分高。解決了新課標中的不是教師如何來教,而是學生如何學的問題。達到了自主教學的完美組合。綜上所述,自主學習是新課程標準教學的一個方向,是新課程標準真正進入課堂的一把標尺。我們的課堂只有充滿樂趣,才會吸引學生,使其積極主動的學習;我們的課堂只有在教師精妙的引探導學下,才會促進學生自主學習,學習能力才會有所提高。在練習中合作,提高認字效率語文組 李健兒新課標規定:「低年級認識常用漢字1600——1800個,其中800——1000個會寫。」識字量佔小學階段的二分之一以上,這麼大的識字量,如果不講究方法,必然會增加學生負擔,因此,在識字教學方面一定要採取科學的教學方法,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識字教學是多層、多因素的系統工程,課程標準在識字、寫字方面,實行「認寫分開」,「認」是先決條件,是基礎,「寫」是必要過程,是「認」的延續與發展。要求認識的字,只要求認識——在本課認識,放到其他語言環境中也認識。漢字變化微妙,常出現形近字、音近字,在學習過程中,常出現學生在此課文中認讀時書聲琅琅,而在其他語言環境中常出現張冠李戴。如何解決這認字囫圇吞棗的現象呢?在教學過程中,我嘗試每學完一個單元,進行一次單元集中認字練習:把一個單元要認的字,把讀音相近似、字形相近似的字詞放到一塊,要求學生在字詞的上方補充聲母或韻母和聲調。通過練習,能讓學生更好地區分生字,最重要的是學生在練習中合作從而提高認字能力。一、 自覺完成,初步辨認。發下練習卷後,讓學生蓋上書,憑自己的記憶辨認生字,並獨立填補聲母或韻母和聲調,如遇到遺忘的、不確定的把它空缺。學生通過腦海的回想,再現知識。二、合作批改,提高認字效果。兒童的心理特徵表現之一是喜歡模仿,常常將教師作為自己心目中的楷模和表率加以仿效。我利用這一特點,充分發揮教師的引導作用、學生的「小老師」效能,喚起學生積極的情感,合作批改,提高認字效率,汲取知識。1、合作批查,加深辨別。我把智力相當的同位或前後位結成一對合作夥伴,把自己做好的練習互相交換,小老師批查。無論自己對練習的生詞過關與否,都必須打開書本《生字表一》對應的單元,仔細對照查找對方的錯誤,並認真打上符號:在不會做、漏做的音節旁邊打「?」,做錯的音節的生字下劃「——」。通過互相對照批查,生字再次在學生頭腦中復現,對照正誤辨析,從而加深生字在腦袋中的印象。2、調控合作,培養態度。小老師之間的批查,往往因為年齡小,應變能力不強,掌握批改準則不一,而出現舛誤,常因書寫潦草、批查馬虎而改錯爭論得小臉通紅,這時就得發揮教師的調控作用。當一對小夥伴批查完畢,交換審閱後,再一塊到老師跟前把關打分,對小老師的批查有什麼異議才提出來,由老師調節:錯多少個用數字寫在左上方,對方改錯多少用數字加圈寫上。審閱自己的練習是讓學生再一次記憶生字,而老師的審核能平息紛爭、給予肯定,更重要的讓學生明白:為什麼會改錯?是因為你書寫不認真,嚴格來說這是錯誤,以後要注意書寫,你應該謝謝對方的細心批改,對你負責;為什麼會改錯?是因為你不專心,對別人不負責任其實是不對自己負責,因為對方下次也這樣給批查,你不過關心的知識誤以為掌握了,吃虧的是自己,要學會換位去處理問題。通過調控,指導學生養成認真書寫、細心觀看的學習態度。3、督促更正,辨認清晰。學生給老師審校後,回到座位,自己在錯的上方(練習已留三行距)把音節抄兩遍,要求第一次抄正確,第二次把它記下來。改錯對方的哪個生字也得在自己的練習本上抄兩遍,因為自己不認識才改錯,應該改正;因為自己對別人不負責就是對自己不負責,更應該改正。同伴更正後,再次交換審查,確定正確後在對方的練習本上方簽名,增添責任感。學生的錯誤很多是共性的,同伴間的督促改正能把容易錯的字再次深化記憶,能更清晰地辨認。4、合作認讀,鞏固辨識。音節和字形在腦子裡加強聯繫,能讀正確嗎?為了強化記憶,要求學生更正後,同伴看著練習各讀一次,一人讀,一人聽,讀錯了小老師及時更正,不會讀的字請小老師指教,看哪個小老師的耳朵最靈,讀音正確性最多,同伴之間自選一個獎小紅花。通過小紅花的激勵作用,便於工作,學生讀得特別專心,聽得認真,再一次把生字的音和形結合起來,鞏固辨認,從而提高辨別能力。整個練習完成快的同學,可以選去當後進生的小老師,去給他們帶讀,同樣又可獲一朵小紅花,這發揮了小老師的工作熱忱,又體現了當小老師的成就感,更發揚了合作學習的互助功能。學生在練習中合作,在合作中學習,生字在腦際中反覆地出現,不斷加深記憶。經過訓練,學生在課外閱讀中的認讀更準確、更流暢,大大提高了閱讀的興趣和質量,從而提高了認字效率。在合作的過程中,學生學會了更改的文法,並鼓勵遷移到平時自己的作業檢查中,形成較認真的學習態度和良好的檢查習慣。小學數學教學要重視「質疑」數學組 鄭開美愛因斯坦曾經說過:「提出一個問題比解決一個問題更重要。」世界上許多發明都源於「疑問」。「質疑」是開啟創新之門的鑰匙,由此可見,「質疑」應成為教學過程中必不可少的環節。那麼,在課堂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質疑問難的能力呢?一、創設質疑氛圍「學貴有疑,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但是,目前的課堂教學中許多是串講串問,牽著學生走。要將「質疑」引入課堂,教師首先要更新觀念,明確提問是學生的權利。教師應引導學生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大膽質疑,積極探索。由於學生間存在著個別差異,在質疑問難時,往往不能提到點子上、關鍵處。這時,老師應以鼓勵為主,消除學生的畏懼心理,如果遇到學生不能提出有價值的問題時,教師可有意識地與學生互換角色,提出重點問題,讓學生自由討論,嘗試解答,久而久之,就形成了寬鬆、活躍的質疑氛圍。二、教給方法,讓學生有「疑」可質從心理學角度說,好問和好奇是兒童的天性,是兒童求知慾的表現。教師要利用兒童這份天性,教給質疑方法,讓學生學會把學習過程中有價值的疑難問題提出來。可是讓學生這樣想:概念:為什麼這樣表述?能否增加或刪改一些文字詞?在概念內涵的挖掘、外延的拓展上質疑。例如,在教學「分數的意義」時,引導學生對分數含義的關鍵詞質疑,如「為什麼單位『1』的『1』字要加引號?」計算:有沒有更簡便的方法,在「理」字上下功夫質疑,例如,在教學「一個數除以小數」56.28÷0.6時,可質疑「為什麼一定要把除數轉化成整數,而不把被除數化為整數?」應用題:列式的依據是什麼?老師要逐步引導學生逐步由「多而雜」變為「少而精」,只要引導得法,學生就有所發現,逐漸學會質疑。三、明確目的,處理質疑、釋疑的關係學生髮現,提出了問題,怎樣解決?這是教學中必須解決的問題,質疑是手段,釋疑才是目的,如果將學生的質疑置之不理,將壓抑學生的積極性,釋疑的方法不妥,也將影響質疑問難的作用,面對學生的質疑,老師不要急於回答,更不能輕易否定。如果把問題交給學生處理,老師組織,得出正確結論必然會產生更深刻的效果。三、發揮主導作用,做好質疑要使學生做到非「疑」不質,是「難」才問,老師要注意以下控制時間控制。首先要把握質疑的時機;其次,質疑時要留給學生充分的思考時間;三是准許學生有疑就問,不懂就問。對象控制。質疑要面向全體學生,「好、中、差」兼顧,尤其要鼓勵差生質疑。範圍控制。要保證質疑問難的質量,既要拓寬內容、範圍,又要進行範圍控制,讓學生的思考集中在要學的知識點上。小 學 英 語 詞 匯 教 學 初 探語文組 朱平霞辭彙是語言的基石。掌握辭彙量的多少是衡量一個人英語學習得好壞的重要標誌之一。而小學生在學習英語過程中,最感頭痛的就是記單詞,這就要求每一位英語教師必須非常重視辭彙教學。在十幾年的小學英語教學實踐中,我逐漸形成了英語辭彙教學「四步曲」,即感性認識教學、理性認識教學、強化性教學和鞏固性教學。一、 感性認識教學通過孩子們的視覺、聽覺、動覺等感覺器官接收最直接的知識信號進行教學,包括直觀感知教學法,藉助動作、表情教學法和認讀教學法三種。1、 直觀感知教學法。這是最古老、最基本的辭彙教學法之一,主要是通過聽覺與視覺相結合,物音相結合進行教學,像學說話的小孩一樣,大人指著物件教其音、認其物。如教學vase一詞,邊出示花瓶邊示範其讀音,讓學生仔細觀察老師的口形,認真聽清該詞的讀音後模仿跟讀。不便帶入教室或一時找不到的物件,可用圖片或模型代替,如教學交通工具plane一詞,可用一架小模型「飛機」進行教學,這一教法的特點是通過中文釋義的中間環節,直接進行物、音教學,使學生對學過的單詞能「見物憶詞」、「遇詞思物」,這樣,不僅能給學生以深刻的印象,而且能最大限度地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2、 藉助動作、表情教學法。這是最普遍採用的單詞教學法,主要用於動詞、形容詞的教學。如教學形容詞hungry,老師先做飢餓狀,邊表意邊讀該詞和簡單的句子:Hungry. I』m hungry. 然後讓學生跟著模仿、學詞。又如動詞jump(跳躍),邊做跳躍動作邊說:Jump. I can jump. I』m jumping. 其效果遠比讓學生反覆念 hungry、jump幾十遍要強得多。3、 認讀教學法,也稱「攝影法」。學生學習單詞,畢竟不同於三歲小孩學說話,「會聽」、「會說」只是學習單詞的一部分,他們還必須能夠利用學過的單詞進行讀寫、交際。這就必須認識單詞的字母符號形式。而通過「視覺攝影」把單詞的「形」印在腦海里,是認識單詞最有用的方法。如教學colour(顏色)一詞,只有反覆地看著該詞讀其者,下次再遇到該詞,你才能認其形、讀其音。為了培養孩子們的學習興趣和增強記憶效果,教學時盡量以遊戲形式進行練習,使學生學在其中、玩在其中、樂在其中,從而使學生在愉快教學中獲得最佳的學習效果。二、 理性認識教學理解是學習和記憶的基礎,理解記憶的效果遠比機械記憶要好得多。常用的有以下三種形式:1、 音形結合法。任何一個英語單詞都是形、音、義的結合物。音是讀音形式,形是書寫形式。只有把音形結合起來,才能比較牢固地記住單詞。因此,當學生經過感知認識單詞後,進行單詞「形」的教學是不可缺少的。這裡的「形」不是「大概詞形」,而是具體的、準確的書寫形式,才能使學生學習單詞達到更深的層次。教學時,一般是從熟詞中的母音字母讀音開始,充分利用學生已掌握的熟詞的讀音,發揮其「積極遷移」作用來學習生詞的讀音,從類比聯繫中學習生詞的讀音。如教學生詞tree前,先複習bee、see、three等熟詞,這些詞中的字母組合ee發[i:],從而引導學生拼讀生詞。這樣,學生學習單詞,不僅音形結合較快記住,而且還可以逐漸掌握髮音規則。2、 句中識義法。馬克思在學習外語的感受中說過:When people are learning a foreign language,they should not translate everything into their own language.(當人們在學習一門外語時,不應把一切都翻譯成本族語。)現代外語教學幾乎達到了共識,教學外語時,應盡量避免母語的干擾。否則,不但學得遲緩,難於學以致用,而且生硬的翻譯往往使原文失去應有的韻味。而對於教學英語單詞,除了前面介紹的直觀感知,動作、表情示義外,那就是在句中、語境中體會其含義,尤其是那些用法較靈活或一詞多義的單詞。如have一詞,首先作為「(某人)有(某物)」此義出現,後又出現「上(…課)、吃(…餐)」等義。同一詞在不同的語句、不同的場合中,有完全不同的含義,且其用法也相差甚遠。因此,有不少學生總是在其義與用法上出錯。如錯句:What time have you breakfast? Have you English every day? 等。要使學生比較準確地掌握這些詞的含義與用法,教師必須有目的地把它們放在語句中操練,讓學生在句中識義。3、 交際法。交際法大體分為課堂擬景教學和實景交際教學。其中實景交際教學只能在特定場合可以做到,教師除了帶學生走出教室到真實場合指導學生進行交際性練習外,還可以作為布置作業的形式要求學生課外完成。這裡主要談談課堂擬景教學。此法是在教室裡布置相應景物(可實物,可模具),使學生進入「角色」進行會話性練習,從會話語句、情景中掌握單詞。例如教學第五冊第八課的單詞water、soup、rice、vegetables和breakfast、lunch、dinner,可以把相應的水、湯、米飯、蔬菜和以前學過的milk(牛奶)、bread(麵包)各帶少許到教室里,另帶一把教學時鐘備用。教師先把時間調到seven o』clock(七點),邊示範吃早餐,邊說:It』s seven o』clock. I』m having breakfast. I want some milk and bread. 然後示範吃午餐、晚餐。在示範說句過程中,有目的地把生詞多重複幾次,以便加深學生對生詞的印象,還可以邀請孩子們「進餐」練習。這樣,孩子們不但興緻高昂,全情投入,而且學到的知識牢固,便於應用。三、 強化性教學要使學生把單詞的音、形、義和用法掌握得清楚、熟練,少不了強化性的練習。特別是讀音不規則,書寫形式較難記清或容易混淆的單詞,更需要反覆的強化性練習。強化性練習方式很多,常用的方法有以下幾種:聽寫;比較,包括同音、近音比較,形近比較,同義、近義比較,反義比較等;填字謎;重新組合單詞;快速分辨練習等。四、 鞏固性教學(即重現)根據一些英語專家實驗證明:英語單詞一旦記住,若三周時間不複習,所記的單詞就模模糊糊,所剩無幾。所以對學過的單詞必須有重現的機會。通過重現,不斷地把要掌握的單詞在頭腦中印下深深的「痕迹」,直到牢記。這裡我要提出兩點注意的問題:1、不要千篇一律、單調乏味地孤立單詞認讀重現,儘可能在文句或交際中重現。2、合理掌握重現時間的間隔,因為遺忘與記憶的實驗證明:學到的知識,太長時間以後才進行重現,達不到重現的目的。以上各環節相互滲透、相互完善,層層深入,它們無非是為了一個共同的目的:使小學生掌握大量單詞的音、形、義,並能加以靈活運用。大 拇 指 豎 起 來---在英語教學中培養學生自信心的探索英語組 羅 志 芳剛接手五(1)班時,心情就象是一團火,遇上了一塊寒冰。學生的基礎差到,全班一起努力,也寫不出幾個正確的單詞。他們一張嘴,讀出和說出的英語句子,很奇怪,我一點也聽不懂,幾乎全是錯的,沒有一個學生是完全正確標準的發音。第一次摸底考試,全班36人,只有9人及格,而試題正是他們上學期考過,講過的。他們的學習的習慣也不好,大部分的同學都沒有磁帶,也沒有認真聽磁帶的習慣,交上來的作業,大部分的學生書寫是凌亂的,有的連26個字母都不會寫,更別說抄寫課文。他們上英語課就象聽天書一樣,因此經常有同學上課不聽講,講小話,做小動作,玩東西。上這樣的課是令師生都痛苦的事,他們很少有成功的經歷,也沒有自信心想要學好,更沒有學習的興趣和動力。我面對這種困境,急也是沒用,要想克服這些困難,只能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的特點來想辦法,他們的成績雖差,但他們也愛玩遊戲, 愛比賽,也有強烈的上進心, 於是我制定了一個大拇指升級計劃,想通過積極的評價手段,讓學生們在獲得大拇指的快樂中,同時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並在不斷的進步中,體會學習英語的興趣和成就感。為了啟動它,開學不久我為全班每名學生都買了一個英語作業本,作為通過一級大拇指的獎品,我期望他們能有一個新的開始, 並對他們充滿了信心,鼓勵他們去贏得他們的第一個大拇指。只要他們上課能認真學習、能自己舉手答對問題,在聽寫或考試時成績優秀或進步大,作業書寫優秀,就可以獲得一個大拇指印章,收集到十個大拇指,就可以升級為一級大拇指,在每個星期四發給真正的大拇指貼紙,光榮的貼在榮譽榜上。也曾在家長會上告訴家長,讓家長時常看看大拇指的數量,並鼓勵孩子努力爭取多得。有了老師和家長的鼓勵,同學間的互相競爭,學生們上課的習慣逐漸好了很多。特別是五年級,我對50分以下學習不好的同學特別偏愛,只要能回答對一個就會給一個大拇指,而50分以上的同學,要答對三個才能有一個。這讓後進生也有了動力和信心,對成績好的學生要求高了,他們要想達到也需要努力。因此課堂紀律逐漸變得好起來,為了得到一個大拇指,他們忘記了自卑和貪玩,紛紛大膽的舉手回答問題。一堂課上完,學生們輕鬆學得了知識,獲得了看得見的表揚---幾個大拇指印章,我也為他們的進步。隨著學生書上的大拇指越來越多,榜上的大拇指也多了起來,終於有一天連最差的學生余冬也獲得了一級大拇指,這需要十個大拇指印章,才能換來。全班同學都自發的為他們的進步鼓起掌來。那一刻我也很感動,因為沒想到連26個字母不會的學生也會升級為一級大拇指。學生們的好習慣一天天在養成,上課認真了,提醒紀律的時間越來越少了,發言越來越積極了,作業也能按時完成了,書寫好的越來越多了。看到他們從開始的不知所措,混日子過,到現在每天一點進步,快樂的學下去。我認為自己的努力沒有白費。儘管他們的成績還是不好,但我相信只要他們有了這份自信,他們的成績一定會慢慢好起來的。教 學 心 得 淺 談英語組 李惠惠學生既是我們教育工作者的工作對象,又是我們的工作夥伴。能夠讓孩子們感知老師對他們關愛,理解我們的工作,以達到潛移默化的作用,使學生形成「我能,我要學習」的目的,這需教育工作者有極大的付出和努力。作為一名年輕教師,執教三年的點點滴滴讓我深深體會到有效的教育管理和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是至關重要的。一、利用「節節高評價卡」調控課堂紀律和改變學生們行為習慣。年初剛接手一、二年級三個班時,發現80%的學生學習意識普遍淡薄,自覺性不高,上課秩序混亂,作業完成不及時,書寫不規範,做事拖拉、散漫。如果按平常的教學方法和教學常規,工作是難以開展的。因此抓好課堂常規是搞好教學的第一步。為了能讓學生在課堂上,做到「靜、正、集、思」,即要保持安靜,坐姿端正、精神集中、勤思好學。我發給每位學生配置了一張《節節高評價卡》,並要求他們粘貼切在英語課本的封面的內頁,此卡分類記載了學生每節課的課堂表現、愛護書籍及學習效果等情況。1.在課堂上,我通常採用小組間的比賽或男女生之間的比較等不同的評價方式調控課堂紀律,然後根據各組的表現和學習效果兩方面結果,給優秀組的學生評價卡「課堂表現」一欄中給予獎勵標記。2.為了讓學生們養成井然有序的做事方式,我要求學生從愛護自己的英語課本和作業本做起,每周一由英語科代表負責進行檢查,課本和作業本保護較好的學生,在其評價卡「愛護書籍」一欄中給予獎勵標記。3.學習英語在於勤讀、勤記,評價卡「學習成果」記錄欄有助於檢測學生的背書情況。日積月累,每月和期末分別給予各方面取得明顯進步的學生表彰。經過一學期的控制和調整,三個班級學生的學習風氣和行為習慣得到較好的轉變,更重要地是培養了學生們的團結合作的集體意識。二、切實提高課堂教學效率,教學從課堂向實際生活延伸。在備好課的基礎上,把課上好,是對已備的課的檢驗,也是有助於自己提高教學經驗。面對80%基礎較差的學生,需從基礎抓起。開學第一個月,我從單詞的字母拼讀著手、到看圖理解句子再到口語交際,最後到單詞和句子的規範抄寫,循序漸進地訓練。經過一個月的努力,學生們對英語產生了較濃的興趣,英語教學走上正軌。之後,為了擴大了學生們的辭彙量和提高句子的運用能力。我將教學的內容進行了整合,將新、舊的知識結合起來,以新帶舊進行系統學習,並將教學內容從課本知識向實際生活延伸。我認為「玩中求學」的教育方法是課本知識和實際生活相互融合的切入點。著名的心理學家洛克曾說過:教導兒童的主要技能是把兒童應做的事也變成一種遊戲。所以玩中求學的「玩」應定義為:有目的、有針對性的玩。「玩中求學」要玩得新、活、實。「新」就是新穎,「活」就是活絡,「實」就是有效。小孩子的好奇心十分強,喜歡新鮮的東西,而陳舊的方法只能使他們昏昏欲睡。如果我們真正把學生當成學習的主人,精心設計巧妙的教法,加強學生的自主實踐活動,則可引入他們的興趣,還能使他們在實踐中獲得知識,形成能力。因此我在教學中不斷地「開窗」換氣,嘗試新的方法。例如,在授一年級第二冊Unit8《children』s Day》 B部分對話時,我創設了一個小型超市,通過選物、推銷、買賣的三步曲,將第一、二冊Can I help you? Yes. Here you are. Thank you. What』s this? It』s a ….It』s colour(size).What do you like? I like the….和What do you want? I want a…等多課句型進行整合。在模擬購物環境中,剛開始部分學生表達不夠熟練,甚至有錯,但我並沒有直接指出,而是通過全班同學整體評價指出不足,然後請其它同學進行表演。模擬購物,使操練方式從呆板和機械向生動和自主的方式轉變,學生們不僅複習了不同的顏色、大小、喜好等單詞和句子,而且有效地掌握了欲購動機和買賣過程等交際用語。課堂教學要走進生活,是英語得以實踐運用的過程。例如在授二年級Unit6 《My room》時,在學生掌握了房間內家私的簡單描述後,然後要求他們課後觀察身邊的建築或親朋好友的家,讓他們各自畫一張畫,並在畫中介紹建築物的具體位置和內部擺設等情況。在第二次上課時,請一些學生扮演拍賣師,對自己的畫中的建築進行描述、推銷和競拍。有趣而有意的活動,不僅讓學生們掌握了傢具的顏色、大小等句子,而且進一步的掌握了方位介詞的用法。「路漫漫其修遠兮」,教育實踐不是一天兩天能夠形成和發展的,它需要我們不斷地學習和借鑒先進的教學經驗,更需要我們大膽地嘗試和更新。堅信通過教學工作者們長期的工作實踐和不斷地提升理論,教育之花定將綻放得更加美麗。關於小學科學課程中探究性學習的幾點思考松坪二小 李遠軍知識經濟對人類社會的影響是全方位的,教育也同樣面臨著機遇與挑戰。在知識經濟時代,文盲將不再是不識字人的專用名詞,而是指那些不會學習、不懂發明、不會創造的人。教育傳承人類文化的功能更多地為信息技術所取代,教育的根本定義和價值在於塑造學生具有健康向上、適應時代要求的人格;在於培養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因此,在課程改革中,學習方式的改革----探究性學習的任務擺在了每位教學活動參與者的面前。科學活動的本質在於探究,教育的宗旨在於形成人的良好素質,科學教育只有引導學生通過探究來發展其科學素養,才能實現科學本質與教育宗旨內在的統一。科學課程是以探究為基礎,以培養科學素養為宗旨的科學啟蒙課程。課堂教學是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主陣地,它直接影響著學生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技能的養成。因此,如何探索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方法、科學態度、科學精神、科學技能的教學方式是教育工作者的責任。一、探究性學習符合小學科學課程的需要1、「探究性學習」是滿足兒童求知慾的重要手段。學生可以從中獲得巨大的滿足感、興奮感和自信心,並煥發出內在的生命活力。探究也是人生主要樂趣之一,可以給兒童帶來樂趣。例如《蚯蚓》一課,當我用刀子把蚯蚓切成兩段後,蚯蚓依然能完好的鑽進土壤里,我便及時的告訴學生,經我這一切後,這條蚯蚓便會變成兩條蚯蚓。此時,學生對蚯蚓這情況非常好奇,我便及時的為學生提供蚯蚓,讓學生用他喜歡的方法去研究蚯蚓的其他特徵。如果學生曾經有過沉醉於探究之中的經歷、體驗和印象深刻的回憶,那麼,學生就更可能在現在和將來漫長的人生道路上,更好地享受探究這一人生樂趣,更敏銳地發現生活的美好,更充分地感受和珍愛生命之美,更深刻地體味人生的真諦和存在的價值。一個懂得和感受過探究的幸福,有過探究中的高峰體驗的人,無論在日常生活及旅遊休閑中,還是在工作中,都會獲得與眾不同的發現和驚喜,解讀出富有個性魅力的獨特意義。2「探究性學習」是學生獲得知識的重要途徑。第斯多惠就曾說過,要給予兒童真知,更要引導他們主動尋求真知。正所謂授人以魚不如教人以漁。引導學生自主獲取知識或信息,對於培養學生學會學習、終身學習亦具有重要意義。另外,通過親身探究獲得的知識是兒童自己主動建構起來的,是兒童真正理解、真正相信的,是真正屬於兒童的。而且,實驗已經證明,對於有些概念來說,除非親歷探究過程來自主動建構,否則兒童無法真正理解;只有通過親身探究和實踐,這些知識才在兒童心中真正獲得新生和意義,獲得「深層理解」。比如:在有效利用資源,杜絕浪費,廢物再利用的教學中,學生就是課堂教學的主體,讓學生自己去發現生活中的可以再回收利用的廢物,並讓兒童自己動手把廢物製作成小的工藝品。這樣既可以滿足兒童的求知慾又可以讓兒童去親身探究和實踐。3、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科學教學擔負著向學生進行科學啟蒙教育的重要任務,不僅要在教學活動中使學生感悟一些淺近的科學道理,更重要的是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體會進行科學研究的過程與方法,這些直接經驗的取得,必須通過學生的親身實踐和已有知識的積累才能獲得。實踐證明:通過探究性學習不僅使學生掌握科學知識,還能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科學探究的過程與方法,養成實事求是、認真細緻、獨立自主、不怕困難、與人合作的科學態度以及開拓進取、勤于思考、大膽創新的科學精神。探究性學習與一般的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教學活動比較,探究性學習更具有開放性。從課題的選擇方面看,它不拘泥於書本中的一般學科性問題,而是把視野放得更寬,更接近學生的日常生活和社會生活實際。從教學形式方面看,探究性學習體現出最大的時空開放性,它不局限於課堂40分鐘,而是讓學生走出書本、走出課堂、走向社會,充分利用圖書館、信息網路技術、調查、訪問等手段,最大限度地去搜集資料與信息,把課內與課外、學校與家庭、學校與社會有機地聯繫起來。從問題的提出和結果來看,探究性學習是一種隨機通識的學習,它允許不同的學生按自己的理解以及自己熟悉的方式去解決問題,允許不同的學生按各自的能力和所掌握的資料以及各自的思維方式去得出不同的結論,而不是追求結論的唯一性和標準化。這種開放性的特點,有利於培養學生創造思維品質。二、實施探究性學習中教師角色的定位1、 問題情境的創造者創設情境是為兒童探究服務的,一要使兒童置身於情境中,有身臨其境之感,以引發他們的好奇心和探求問題的興趣;二是要能使他們積極主動地自行探索、自行解決問題。科學的發現始於問題。創設情境是為學生提出問題服務的,它只是探究活動的「引子」,問題是探究發現的起點,教會學生提出值得研究的問題後,師生共同篩選、整理提出本課要探索研究的問題。如《土壤的成分》一課,學生面對自己桌上的幾種土壤,心裡很快產生了許多「是什麼」、「有什麼」、「怎麼樣」的問題,教師不失時機地問道:「你今天想研究土壤哪一方面的問題?」時,學生提出了十多個問題:土壤是從哪兒來的?土壤有什麼用?土壤有幾種成分?土壤有幾種顏色?為什麼會顏色不同的?有多少動物生活在土壤里?有多少種土壤?土壤的主要成分是什麼?……這些問題中有許多與本節課的內容無關或距離較遠,若在傳統的課堂上,學生頭腦中的這些問號可能被視為「給老師添麻煩」,而且花時間給學生髮問,似乎「不合算」。但在新課程的教學中,這正是教師引發學生進入探究性活動的最佳切入點,面對來源於學生中的大量問題,教師充分給予關注和肯定,在班級里營造出一種活躍的、自由的探究氛圍,學生內心激起了科學探究的慾望,進而可促使學生形成科學情感和探究意識。教師的關鍵作用還表現在指導學生確定本課探究的問題,並幫助學生將注意力集中在探究的問題上,以保證學生的探究活動既有趣又真正有所收穫。2、有結構材料的提供者在探究性學習中,教師為學生提供合適的、有結構的探究材料是學生進行探究學習的基礎和關鍵,學生通過對材料的觀察、擺弄和思考,才能形成完整形象,進而獲取對事物的正確認識。教師應根據學習內容的需要,研究材料的特點,選擇那些與揭示科學概念有關的、能引起學生探究興趣並與學生的探究能力相適應的材料。如《毛細現象》一課中為學生提供的材料,既有正面的又有反面的;有軟的也有硬的;有光滑的也有粗糙的;既有空心的也有實心的;有單個的也有複合的。這些材料或明或暗,或正或反地隱含著毛細現象的本質特點及非本質特點,讓學生通過操作、觀察這些材料就能自然地發現材料之間的相互作用,從而引發思考、爭辯,獲取毛細現象的概念。在《擺的秘密》一課中,教師為學生提供的擺各不相同,有的擺線長、擺錘重;有的擺線短、擺錘輕;有的擺線短、擺錘重。同時,所有擺的擺線長短可調、擺錘輕重可調。教師讓學生一起在規定的時間數各組擺擺的次數,結果每個小組的擺擺的次數都不一樣,這樣學生就產生了解決問題的慾望。又由於每個擺的擺線、擺錘是可調的,學生經過觀察、比較,就會發現各組擺擺的次數不一樣的原因,進而推想、設計實驗驗證自己的設想。3、探究活動的促進者學生自行探究,獲取知識的活動是在課堂內,在有限的時間裡進行的有目的的研究。學生是探究的主體,教師是活動的組織者、服務員,教師要保證和促進探究活動的順利進行,是探究活動的促進者。教師要幫助學生整理、歸納問題,提出研究的目標,起指導研究方向的作用。同時教師在學生探究時,應起穿針引線的作用,使問題的研究不斷深入,要注意觀察學生是怎樣研究的,了解研究情況,把握研究時間並及時調控進程,不時給學生以進一步發現的動力。比如。此時,教師靈活機智地把課堂學習與學習的探索慾望統一起來,使學生的探究行動得以持續展開。4、良好氛圍的創設者良好的學習氛圍是學生自行探究活動的需要,創設良好的氛圍一是要創造一個寬鬆和諧的人際環境,二是要創設一個良好的學習氛圍。教師是這種學習環境的創設者和示範者。首先教師要用自己的語言去影響學生,認真傾聽學生的意見,尤其是不同的意見,使他們真實地感受到,老師是他們的朋友,相互間可以討論,甚至無拘無束地爭論。那麼,帶給學生的將是心靈上的安全感和師生間水乳交融的一種幸福感,這將是促進學生自行探究的最理想的人際環境,這一環境的創設者是教師,而且主動權在教師手上.例如:《我是怎樣出生的》一課中,我們每個人都有疼愛自己的媽媽 ,我們也非常愛自己的媽媽,教師可以以一個學生朋友的角色向學生講述自己在家是如何向媽媽表達情感和溝通的,以此來引導學生,創設良好的教學氛圍。使學生有一個放鬆的心情,更真實的把跟媽媽了解的有關自己出生的情況,用討論的形式互相有關自己出生的具體問題交流。其次,學生自行探究是需要時間的,因此我們要把課堂中大部分時間留給他們,使他們有足夠的時間進行活動,觀察、實驗、思考、分析和討論,教師不要急躁,也不要催促甚至干預。對有失誤的學生不指責、不批評,而應給予理解,給予點拔和適當引導。只有這樣,學生的思維才會更加活躍,探索的熱情才會更加高漲。比如。這看似一個小節的處理,但是教師對學生的尊重,體現了教師實事求是的精神,體現了教學的民主,優化了學習環境,促進了學生自主探索。三、實施探究性學習重在培養科學方法探究性學習有利於全面培養學生的科學素養,有利於學生在探究過程中掌握科學的探究方法。科學是人們在認識和改造社會的實踐中總結出來的,並能在生產實踐中運用的思維和行為方式。那麼,在科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哪些科學方法呢?主要是觀察的方法、實驗的方法、思維的方法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方法。在課堂教學中進行探究性學習是培養科學方法的重要途徑。1、讓學生自主探究,做知識和科學方法的積累學生進行探究性學習必須具備一定的知識和能力。科學教科書在編排上體現了這一點,在低年級安排了專門培養學生觀察方法、實驗方法、思維方法的典型課。如:《你怎麼知道》、《它有哪幾部分》等內容都是訓練學生觀察方法的;《小電珠》、《浮和沉》等內容是訓練學生實驗方法的;《不同和相同》、《找共同特徵》等內容是訓練學生思維方法的。通過這些方法課的訓練為學生進入中、高年級的自主探究做知識和技能的積累。2、讓學生自主探究,在同類內容的學習中尋找共同規律在研究科學教科書時會發現,有許多教學內容的認知過程具有相似性,這種編排體例為學生自主探究提供鍛煉的機會。在教學中重點與學生共同探究相似方法中的新知識,然後讓學生自主探究同類知識的其他方法。在這些內容中,有些教學環節很相似,如:《莖的共同特徵》一課,首先共同觀察竹子莖的特點,在掌握觀察方法之後,再自行觀察其他植物莖的特徵,像這樣的內容還有《它是什麼》、《兩棲動物》等課。有些課與課的認知過程具有相似性,如:《水》、《空氣》、《氧氣》、(氧化碳)等課,在學生掌握探究的方法和途徑後就可以自行探究其他類似的課,像這樣的課也很多,如:《鴿子》、《鷹》、《魚》、《花的構造》、《種子的構造》等課,在學習同類課型的內容時,讓學生運用遷移的方法自行探究,在學習活動中學生親自動手實驗、親身感悟觀察、積極動腦思考,從中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得到訓練與鞏固。3、讓學生自主探究,學會科學地看問題和想問題在《科學》課程標準的基本理念中,科學學習要以探究為核心。探究既是科學學習的目標,又是科學學習的方式。親身經歷以探究為主的學習活動是學生學習科學的主要途徑,自然課向學生提供充分的科學探究的機會,使他們在像科學家那樣進行科學探究的過程中,體驗學習科學的樂趣,增長科學探究的能力獲取科學知識,形成尊重事實、善於質疑的科學態度,了解科學發展的歷史。但也需要明確,探究不是唯一的學習方式,在科學學習中,靈活和綜合運用各種教學方法和策略都是必要的。學習的真正目的,不在於學會多少知識,而在於讓學生學會解決問題的方法。杜威在《我們怎樣思維》一書中告誡人們,思考「怎樣解決問題」時,要經過五個步驟:在情境中感覺到要解決某種問題的暗示;明確要解決的疑問是什麼;提出解決問題的假設;推斷所假設的內在含義;在行動中檢驗假設,從而解決疑難,取得直接經驗。自然教材在內容的呈現方式上正是體現這樣的步驟,基本是按照「創設情境─出問題─思考分析─提出假設─進行探究─得出結論─實際應用」這種結構安排的。這種結構安排有利於培養學生髮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應用問題的能力,有利於學生掌握解決問題方法,讓學生親歷探究的全過程,在探究的過程中調動學生學習的主動性,讓學生通過自己的經驗來學習,從自己的經驗中學會認識並構建自己的新認識。以上是自己根據多年來在教學實踐中的認識,結合課改後對新的《科學課程標準》的學習與理解,對於新的科學教學模式以及「探究性學習」中有關問題的幾點粗淺認識和看法。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探索實踐與思考綜合組 李振良隨著加強素質教育的全面開展,美術課堂教學效率如何提高的方式方法的探索實踐迫在眉睫。自己經過兩年的探索實踐,形成了一些適應自己學生的方式方法,有了一些體會,為了更好地完善我們的教學思路體系,談一些做法和思考,來個拋磚引玉,求教於大方之家是我的最大願望。一、 明確目的,調整教法明確目的是教學的首要條件。美術教育,特別是小學美術課不是培養畫家、書法家為職能的,而應該是培育學生的審美情趣和審美能力,進而開發學生的創造能力為目的的。美術課要明確其有兩個效果:一是直接效果,即是通過一節課,學生掌握了課堂上要求掌握的知識;二是間接效果,即是課堂中的潛移默化的效果,這個效果更為重要。正如我國著名的藝術家豐子愷先生所說:「我教藝術課,主張不求直接效果,而重間接效果,不求學生能作直接有用之畫,但求涵養其愛美之心,能用作畫的一般的心來處理生活、對待人生。則生活美好、人世平和,此為藝術最效用。」所以教學方法一定要能啟迪學生思維、培養學生的能力,特別是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如果只是強調直接效果,急功近利,那麼課堂教學只求學生會按照教師所說所畫去做去畫,能畫好或臨摹好,就萬事大吉,但這畫、這書法卻沒有學生的個性,沒有學生的靈氣,即使有不錯的人選,那也是鳳毛麟角,少之又少,這不符合素質教育的本質。為此我們首先是讓美術老師統一認識、明確教育目的,進而重新調整課堂教學的方式方法,這是提高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第一步。。二、 改變觀念,提高課堂效率想真正提高效率,功夫還在課堂上。為了做好這個工作,我們經常讓美術老師每人設計一節課,然後互相觀摩交流、取長補短,逐漸形成適應自己學生的教學方法。這些方式方法有其共同的地方,即都要學生全員參與,並全身心的投入,做到真正啟迪學生的思維,特別是創新能力的思維。我們也認識到了要允許個性差異,允許學生有不同的意見,只要他們能說出理由來就行。我曾指導一節讓學生畫想像畫「風」的課。這節課的思路是:(1)首先讓學生自由討論應該如何畫,讓學生暢所欲言,激發他們的興趣,同時促使他們去思考、想像,為課堂繪畫打實基礎。然後老師提出問題:「風」我們能否看到它的形狀?學生回答有兩種:「可以」和「不可以」。老師分別請兩種不同答案的同學說明原因。說可以的同學理由是:每當看到大樹在搖動時,就是大風;當小草在輕輕飄動時,就是小風。說不可以的學生理由是:每當看到樹和草的搖動,那只是風力的作用,並非看到風的形狀。原來同學們是通過風作用於物體而感到風的「形狀」的。最後老師給學生作出評價是兩種答案都對。因為學生是從不同角度去考慮的,他們還不能確切的認識此類問題。他們的這兩種想像力都值得表揚。因為這種想像力是創作畫的關鍵。(2)、讓學生思考,怎樣才能把看不到的「風」畫出來。有的同學馬上繪畫,有的同學還在沉思,還有的同學邊想邊畫。最後畫出來的有幾十種不同的表現形式。其中有一幅畫是:畫面有一堵牆(實際為一個不標準的四方形),牆角下站著一個搓著雙手的人。老師問這位同學為什麼這樣畫?他回答說:「因為外面風大、冷,所以只能留在家裡不出去。」這個答案你能說不對嗎?其實藝術的本身是從生活中來的。還有一個同學只畫了一株草,黃葉子都倒伏在地上,只伸出兩片小芽。一問,他說是春風來了,小草發芽了。你說,這小孩動了腦筋沒有?據說有一個平時從不動筆的學生,這次他交了一張畫面只有一個簡單的符號的「≈≈」,一問,他得意地說,這是波浪。他還說如果這樣大的風浪,我爸就不准我去河裡游泳了。無風不起浪,誰不知道?更絕的是一直在沉思的一位男生交了一張白卷,老師問他為什麼不畫?他回答說:「我畫的是一絲兒風都沒有的「風」,一切都沒有動、沒有變,所以就不用畫了。」課堂上的這些例子,如果用舊的觀念看這些學生,非臭罵其一通不可。但用新的教學思想看他們,難道不是可以看出他們思維的「新」、「奇」嗎?不是可以看到我們的學生在積極的思維嗎?不是在創作一幅幅來自心靈感觸的形象嗎?從這節課中我們可以看出,一位美術老師要善於啟發、鼓勵學生要大膽去構思,大膽地表現他們認為可以表現的東西,我們教師不要一味地把現成的東西強加給他們,扼殺了他們心靈創新的最為寶貴的火花,要充分調動他們思維的積極性,讓他們表現出自己內心世界所認可的東西,這樣才是真正的美術課,才能真正提高課堂效率。三、 加強學生對課外事物觀察認識的指導藝術來源於生活,生活是藝術的源泉。學生課堂上表現出來的靈感,很多是來自他們平時對生活的觀察和思考,所以我們要引導學生平時多觀察事物、關心生活、熱愛生活,多留意自己身邊的人和事,通過這樣的積累,就有利於課堂教學的智力挖掘,進一步拓寬學生的視野,從而使學生學會用自己的眼睛去看世界,去感受美、認識美,進而用線條、色彩、形體、結構、空間等描繪語言去觀察、認識、想像、創造美好的生活,達到了這樣的目的,我們的美術課就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就實現了我們進行美術教育的目的。眾所周知,美術課堂教學效率的提高,並不是三言兩語可以上清楚的,我們將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不斷分析、總結、創新,虛心向同仁學習,取長補短,共同提高,共同開創美術教育創新能力的新天地。外語教學與研究出版社 廣東教育出版社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英語二年級下冊<Senses> 教 學 案 例英 語 組 李 惠 惠【案例背景】<Senses> 是一篇介紹感觀動詞在句型中運用的綜合課程,本單元分6個部分對視、聽、聞三個感觀動詞進行循序漸進地學習。本課對<Senses> A部分內容的學習,通過聽、說、讀、唱、玩、演等多種教學活動,讓學生們掌握一些常見的4種交通工具單詞 [train(火車)、plane(飛機)、ship(輪船)、lorry(卡車)]的認讀,並將其與視覺動詞see相合,通過句型『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進行綜合運用。為了進一步激發學生們的學習興趣,讓學生們在輕鬆、愉快的學習中,充分施展自己的個性,在老師的指導下,將新舊知識綜合運用,通過大量、反覆的語音、辭彙、句子的實踐,使學生達到標準的讀音、加快記憶辭彙和靈活運用句型的效果,為此我對教材進行了剖析和處理。【案例描述與效果分析】一、 組織教學。本環節分為兩大部分,師生主動問候(Greeting to pupils) 和1分鐘的熱身運動( Warming –up),輕鬆、愉快的活動將學生們的心帶入了40分鐘課堂。二、 複習相關知識。通過出示圖片、提問、對話、唱歌等形式對二年級上冊已學的六種交通工具單詞(a bus/minibus/school bus/bike/ taxi/car),和「What is it?」、「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兩個句型相結合進行操練;接著以唱歌和跳舞形式對這些知識進行鞏固;然後通過創設了紅燈時十字路口的情景引出「What do you see?」、「what can you see?」的句型,讓學生們用 「I can see …?」對上述單詞再次進行了操練。學生們積極的回答和精彩的表演,對將授的四種交通工具的新單詞和視覺動詞see的運用進行預熱,同時進一步地激發了學生們的探知慾望。三、 學習新知。先聲後像的多媒體運用,結合圖片文字、肢體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法逐步導入每一個新單詞的學習,將新授單詞與句型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綜合運用,形成詞不離句,句不離詞的形式,由整體到小組進行反覆操練;然後以同桌為單位分發單詞卡,要求每兩位學生根據卡片的內容相互問答,自主學習。本環節中,先聲後像的多媒體運用,結合圖片文字、肢體語言等多種教學手法是導入每一個新單詞的學習的亮點;從整體操練到小組競賽訓練,不僅大大地激發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也培養了學生們的團隊合作精神。在學習新知的基礎上,進行了拓展,其目的是鍛煉學生們的自主學習、敢於探究的能力。但此次活動在時間安排上過於催促,效果甚微。主觀原因有二:一學生間的互動意識和合作能力缺乏;二學生的語言運用能力薄弱。因此,我在今後的教學設計時應留給學生們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在教學過程中更須進一步側重於學生在這方面的鍛煉。四、強化記憶。新授句型以快板的形式,配上韻律操有節奏地操練,帶動了學生的閱讀興趣,強化了單詞和句型記憶,同時也把課堂推上了小高潮,營造了熱鬧的氣氛。五、短休與調整。在優美的音樂中短休,調整了學生們精力,培養了學生們樂感的效果。六、跟讀課文。在觀看生動的視屏圖像、傾聽語音對話的同時,學生們整體跟讀,進一步地規範了辭彙和句型的語音和語調。七、遊戲與問答。通過擊鼓傳花的形式,讓學生們在玩中學;遊戲之時,予以學生們自主的選擇權,讓他們輕鬆地選題和答題。八、小結所學內容。多種形式呈現新知後,讓學生們用完整的句子歸納所學知識,培養了學生們的歸納和總結能力。九.課後鞏固。布置家庭作業,進一步鞏固和提高學生們對所學知識的聽、說、讀、寫能力。十.感受與獎勵。為體現師生之間的平等性和互動性,我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同時,更側重了學生對本節課的感受,我最終以一句「Are you happy?」(您快樂嗎?)的問句點題,並以獎勵形式對本節課表現良好、能力提升的學生進行鼓勵。達到了人性化、科學化教學的目的。【學生小測反映了教學效果】利用第二天下午十分鐘時間對二(1)班同學進行了本課的測試,雖存在一定時間的滯後性,但也可客觀真實地反映一些問題。測試的目的是:1.通過本課的學習初步了解學生的對新知的掌握程度;2.檢測授課教師對教材的把握程度、教學設計的合理性和實際課堂教學的效果。本測試共有兩類題型(詳見附件一),第一類題型是圖片與單詞連線,共5題,每題10分,題型難度中等。通過看圖形辨識單詞,檢測了學生們對單詞的認識水平。第二類題型是選擇字母完成單詞填空。主要考查學生對單詞拼寫的記憶,共10題,每題5分,題型難度較大。具體測評結果如下表:全班人數參考人數總分平均分第一道題失分人數第二道題失分人數第一道題答錯分數第二道題答錯分數最低分34人31人2700分87.1分9人16人200分200分40最高分優良率合格率100分90-99分80-89分70-79分60-69分59-50分10077%90%12人8人4人3人1人3人測試結果說明本課教學吻合教學大綱要求,學生們的對新知的掌握較好,主要表現為對單詞和句型的聽、說、認讀及理解等方面。但測試結果發現仍有部分學生對單詞的記憶欠佳,單詞的拼寫須鞏固,主要原因表現為:1.本課對單詞的拼讀操練不夠紮實;2.學生對字母熟練程度不夠;3.對單詞的記憶未找到合理的方法。因此這有待於我在今後教學實踐中對辭彙記憶的不斷探索,針對不同學生的特點發掘出更好更實用的方法。【自我簡評】1.本節課,讓我在實踐充分中感受到了孩子們的求知慾望的渴切與執著,在我的引導的同時,是他們一步又一步調動了我的激情與活力,因為他們的感悟讓我更加投入到教與學的互動環節中,真正實現了師生之間的情感共鳴。2.教學環節設計較為流暢,加上肢體語言和聲音、圖像等多元素的教學手段,不僅美化了課堂環境,同時也帶動了學生們的學習興趣,加快新知的掌握,強化單詞與句型的記憶。3.本節課,讓我受益非淺。A.能夠讓我更深入地了解教材,圍繞著教學目標進行教學;B.提高了自己對課堂教學的引導、協調和駕馭能力;C.課件的精心設計,提高了我的計算機的運用能力和審美能力;D.增強了心理承受能力。學會了自我小結,看到成績,找出不足,敢於面對和糾正。【360度反饋後的反思】學生測試的結果以及老師們提出的寶貴建議,讓我深刻領悟到許多值得借鑒和改正的方面: 1.對教材把握的深度;2.一節新課各個環節的時間分配;3.課堂上對孩子們自主和拓展能力的培養;4.學生們對單詞、句子語音語調的把握;5. 拼讀單詞的訓練;5.學生口語的鍛煉;6.模擬情景下學生之間的相互交流等多方面教學基本功都應須在今後的教學實踐中一點一滴地積累,一步一步地總結。在今後教學過程中,我將更進一步紮實教學,多為學生創造空間、時間,構建一個自主的平台,加強學生之間語言運用的自主能力和表達能力,力爭把學生培養為有思想、有創新、有個性、有能力的新時代學生。附件一:《教學測評卡》Pupil』s Assessment Card (Unit4 Senses)一、Look, read and match. (50分)a shipa lorrya traina cara plane二、Choose these letters .(50分)1. t ain (1). r (2). c 2. pl ne (1). a (2). o3. s ip (1). h (2). l 4. lor y (1). r (2) . p5. c r (1). o (2). a 6. b ke (1). i (2). o7. b s (1). u (2). i 8. min__bus (1). i (2). a9. tax__ (1). e (2). i 10. scho l bus (1). o (2). r《日月潭》教學反思語文組 何木蘭《日月潭》是一篇寫景類文章,作者以清晨和中午兩個特寫鏡頭展示了日月潭的秀麗風光,表達了作者對寶島台灣和祖國大好河山的熱愛之情。文章結構清晰,景美情濃,如詩如畫的自然景觀使人有身臨其境之感。本課的教學主要以朗讀為主,教學時我讓學生邊讀邊想像描述的景物,引導學生在讀中感悟日月潭的美。感想:小學生由於年齡較小,注意力不集中,思維以形象思維為主,直觀形象的情境教學能使學生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障礙,獲得感性知識,激發學習興趣。(一)在直觀情境中感悟詞義:首先我出示課件,展示了一個迷人的日月潭,學生在優美的音樂、美麗的畫面中領略了大自然的美景,學習興趣盎然。 如,「薄薄的」「隱隱約約」「清晰」「朦朧」這幾個詞語,我讓學生通過看圖感悟來理解。.(二)利用貼圖的的方式板書,讓學生操作理解日月潭的由來:《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體。語文課程必須根據學生的身心發展和語文學習的特點,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教師在教學中應激發學生主動意識和進取精神,著重培養學生語文實踐能力,發展學生思維。在理解日月潭名字由來的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質疑:看了課題你有什麼問題嗎?有的學生問:「為什麼叫日月潭?」有的學生說:「我想知道日月潭在哪裡?」對學生提出的問題我先讓學生通過閱讀找答案,學生解決不了的問題老師給予補充,然後找學生貼出日潭與月潭的位置,這樣既容易懂又培養了學生的實踐能力。(三)讓學生自主學習、合作交流感受日月潭不同時間的美:我設想問學生:「你喜歡什麼時候的日月潭?為什麼?」同桌討論後,各抒己見、暢所欲言,有的說:「清晨的時候景色很美麗,因為湖面上飄著薄薄地霧和點點燈光倒映在湖水中,給人一種隱隱約約的美。」有的說:「下雨的時候,日月潭周圍一片朦朧,像仙境,很美。」在學生髮表自己見解的同時,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教學中,我不但注重自己對本課重點詞語和句子的感悟,而且關注學生在學習方法的提高,不失時機引導他們在平時遇到不認識的字或不理解的詞時,除了問老師和同學還可以查字典。不足:在教學時,由於本人的心裡剛開始有點緊張,忽略了學情,在學生回答問題時,有時沒給予適當的評價,這是本堂課我認為最失敗的地方,今後我一定加強這方面的訓練,多朗讀,多學習,提高自身的朗讀水平,來進一步提高對學生的朗讀能力的培養。在本堂課中,我重複性的語言較多,今後我要多注意自己在課堂的語言表達,做到語言精練,讓學生易懂。這些也是我今後努力的方向。<<圓柱的表面積>>教學反思數學組 張香連<<圓柱的表面積>>是人教版小學數學第十二冊<<圓柱>>第二課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達到以下目標:1、使學生理解圓柱側面積和圓柱表面積的含義,掌握圓柱側面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能夠正確運用公式計算圓柱的側面積和表面積。2、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概括的能力和利用新學知識合理靈活地分析、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3、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和主動探求知識的學習品質,培養學生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一、 創設情境,談話導入。出示課件(小貓推著圓柱體走過來了)同學們認真的看著屏幕.。這使學生對圓柱有一個感性的認識。他們很快就回憶起上課時所學內容——<<圓柱的認識>>,我抓住這點引導學生歸納:圓柱體有哪些特徵?增強學生的概括能力和抽象能力。陳炳倫同學爭搶著答道:圓柱的兩個底面是完全一樣的圓,還有一個側面,有無數條高,並且相等。說得非常完整! 有些同學因為沒搶到還露出遺憾的表情呢。看到同學們積極熱情的表現,藉此 我激起同學們的探索精神,問:「同學們還想進一步研究圓柱嗎?」「想!」「想研究什麼呢?」二、 讓學生在操作、合作交流中探究,創設自主學習氛圍。1.利用學生已有知識探索新知識(圓柱的表面積的含義)同學們對進一步研究圓柱有著極大的興趣,庄澤霞說:圓柱的表面積;黃巧玉說:圓柱的體積…同學們興緻勃勃。「這麼多啊!」那老師給你們確定一個研究課題——圓柱的表面積。同學們很快回憶並說出所學長方體、正方體的表面積含義。「圓柱的表面積包括哪幾個面呢?」同學們拿著實物圓柱體研究起來。同學們看了看、摸了摸,我請林榕界同學到講台前解釋了圓柱的表面積含義。(2個底面積+側面積)同學們表示同意!說得真好!2.學生動手操作、自主探究,獲取新知(圓柱體的側面積、表面積)質疑:側面積可是個曲面,應該怎麼算?有什麼好辦法嗎?同學們沉入思考中,並跟同桌一邊商量一邊動手。很快就有同學找到了好辦法,急著想介紹給其他同學呢。李庚俊說:做實驗,沿著圓柱的高用剪刀剪開。同學們動起手來。這裡同學們各有創見,有的同學剪成了長方形,有的同學剪成了正方形,有的同學剪成了平行四邊形。我讓吳賢慧展示了她所剪圖形——長方形。同學們在操作中觀察討論得出:圓柱的側面積=展開所得的長方形的面積長方形的長=圓柱的底面周長長方形的寬=圓柱的高同學們自然推導出圓柱的側面積的計算公式:側面積=底面周長×高這裡我層層設疑,讓學生主動去探索,通過自身實踐獲得新知,使學生在獲得基礎知識與基本技能的過程中同時形成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學會學習並形成正確的價值觀。遺憾的是忽視了同學們活躍的思維空間,在實驗後應讓同學們展示並說一說:剪成的各種圖形。拓展學生的思維!三、應用數學,體會數學的價值,體驗成功。生活中的數學(求一個沒蓋的圓柱形鐵皮水桶所用材料)同學們有很濃的興趣,很快意識到這是求圓柱形水桶的表面積。同學們討論得出:一個底面積+側面積。通過學生之間的同桌合作交流、討論,師生之間互動交流學習,實現合作學習,培養學生的團隊精神,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在計算結果中同學們又學到了取近似值的另一種方法——「進一法」。通過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使學生學會根據題中具體條件,自覺、靈活地運用數學方法,變換角度思考問題,發現新方法解決問題。數學的應用(計算圓柱形的水池、圓柱形的通風管的表面積)通過圓柱在生活中的應用幫助學生正確運用圓柱側面積公式計算,並掌握圓柱的表面積的計算方法。讓同學們深切體會到學習數學的價值。上完這堂課後,得到了多位領導和老師的指導。使我感覺到經過一節課的學習,我的學生和我共同得到了學習和提高。使我認識到在教學中我應更加重視創設情境,使課堂氣氛生動有趣,充滿生氣,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讓學生自主掌握知識,突破重點,同時結合適當的板書,強調解題格式,使學生學得既靈活又紮實。並對學生積極主動的表現給予肯定,讓學生得到更有創造性的發展。《角的認識》教學反思數學組 張香連《角的認識》是北師大版小學數學第四冊第七單元P67<<認識圖形>>的第一課時。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主要達到以下目標:1、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2、通過「摸一摸」『找一找』等活動,使學生直觀認識角,並能比較角的大小;3、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互相合作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一、創設情境,激發興趣,讓學生產生探究的慾望。我直接出示學過的圖形: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六邊形、圓形。"同學們認識這些圖形嗎?"同學們爭先恐後的說出了這些圖形。接著拿出裝著這些圖形的小布袋,各小組摸出布袋裡的圓形。同學們很快就摸出了。我緊接著問道:「你怎麼摸得這麼快啊?」盧炳輝說:「因為是圓的,彎的,跟其他的圖形不同。」唐澤傑說:「因為圓形沒有角,其他圖形有角。」在這裡同學們對角已經有了初步的意識。這個環節在創設的情境中,從學生已有的知識出發,通過複習學過的平面圖形導入新課。在這一過程中通過讓學生認圖形、摸圖形,使學生對角有了初步的感知。由舊知過渡到新知,在情境中較好的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二、動手操作、引導探究、讓學生經歷探究過程1.通過『描角』『畫角』等操作活動,讓學生進一步感知角的概念。通過前面對角的感知,逐漸過渡到「畫角」,使學生的思維從具體到抽象過渡,完成了「物——形——初步認識」的過渡,從而培養學生初步的空間觀念。為了讓學生掌握角的基本特徵,,並用規範的語言表達出來,在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描角』『畫角』,讓學生動手操作,發展了學生的實踐能力。讓小組內的同學討論交流出角的基本特徵(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培養學生間的合作意識。2.通過『找一找』教室里的角,身體上的角,使學生對角有了更深刻的印象。「同學們,能在我們身邊找到角嗎?」同學們很快就找出了教室里的角。接著讓學生正確完整的指認角(兩條邊和一個頂點)讓學生得到充分的感性體驗,經歷角的特徵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操作中理解知識,發展思維。學生真實的體驗加上教師巧妙的引導,讓孩子們在自然而然中獲得了知識。當同學們對角有了一個比較深的印象時,我神秘的告訴他們在我們的身體上也葳著「角的秘密」呢?同學們興緻高昂的都跑到講台前來表演給我們看,有些非常有創造性。有的同學把手臂一彎就成了一個角,有的同學用兩個手指也組成了一個角呢,還有的同學在小組內合作,兩個同學的小腦袋碰到一塊也成了一個角…製造了輕鬆、愉快的學習氣氛。充分尊重了學生的主體意識,尊重了學生的課堂發現,學生的興趣和意識大大增強.3.通過欣賞有關『角』的圖片,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在這裡為了獎勵同學們積極主動的學習態度,我拿出了一些有角的美麗的圖片,當同學們看到那一幅幅雄偉的世界建築圖片時,一個個都發出了驚嘆的聲音。使同學們在欣賞中感受到角在生活中的應用,感受到數學圖形帶來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並切實感受數學與自己學習生活的密切聯繫,使他們學會用數學的眼光去觀察身邊的事物。三、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通過『做一做』讓學生初步體會角的大小與角的張口有關。角的大小與什麼有關,是學生學習的一個難點。我組織學生做活動角。每個同學拿兩根硬紙條,用圖釘釘在一起就成了一個活動角。同學們很小心的用圖釘把兩根硬紙條釘在一起,很快就完成了。製成角後還在不停的拉開合攏呢。在這裡我還特意準備了長短不一的硬紙條,為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做好了準備。這一操作過程中讓學生充分體會到拉開和合攏角的兩條邊角的大小會發生變化,使學生懂得:角的張口越大角就越大。在『做角』活動中我還特意安排了不同長短的硬紙條,同學們做出了邊的長度不一樣的角。同學們通過觀察、思考、討論得出了: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2.通過'比一比'的活動,讓學生學會比較角的大小。「你們小組內誰的角最大呢?誰的角最小呢?」同學們紛紛把自己的角的張口拉得更大。激起了同學們想『比一比』的興趣。於是在小組內出現了一輪熱烈的討論。我請兩位同學拿出他們固定好的角到前面來,讓學生通過觀察直接判斷角的大小,同學們能很快的正確判斷。接著我出示兩個大小一樣但邊的長短不一樣的角,製造認知衝突,讓同學們想辦法比較兩個大小不明顯的角。使學生意識到比較角的大小是把兩個活動角的頂點重合,把其中的一條邊重合,再看另一條邊在外面的角就大。同學們積極思考,踴躍發言。這樣既提高了學生的求知慾,又使學生學到了比較方法。這一過程激發了學生的思維有效地強化了教學重點並突破了難點。在整堂課中,我把教具和學具有機結合起來,共同促使對角的認識,根據活動內容的特點和意圖選擇合理的方式,提高學生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真正體現了『數學教學是數學活動的教學,是師生之間、學生之間交流互動與共同發展的過程』教學理念。並通過多媒體的幫助(如:在比較兩個角的大小時,我還設計了三組角的大小比較的練習。特別是為了讓學生加深理解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我用動畫演示更形象生動地說明兩個角一樣大。)通過個體的獨立思考、小組的多次合作學習和交流,使學生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得到學習和提高。〈At the market〉教學設計與反思英語組 蔣 璟設計理念: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要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輕鬆、民主、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進入教師給他們創設各種真實半真實的語言環境,並在參與趣味性、知識性強的各類教學活動中,進行語言學習和語言交流。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習英語的興趣,建立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本課講授的是Unit 8 At the market第三學時的內容,考慮到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我力求採用不同的教學活動手段,創設出豐富多彩的學習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鼓勵他們通過參與、體驗、感悟、合作、實踐等方式,引導他們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的快樂!一、學生分析三年級的孩子具有好奇、好活動、愛表現、善模仿等特點。他們對英語具有好奇心,對英語學習具有濃厚的興趣。很少有羞怯感,喜歡引起別人的注意。他們的聽覺敏捷,模仿力和記憶力強,形象思維好。愛玩,愛唱,愛畫,愛遊戲,愛活動。經過兩年多的學習三年級的學生已具有英語的初步的聽、說、讀、寫等技能,如能根據指令做事情, 能看圖說出單詞和短句,能用英語表達簡單的情感和感覺,能根據表演猜意思,並能快速模仿節奏簡單、明快的英文兒歌和小詩,並具有較淺的四種技能的綜合運用能力;在語言知識方面,學生已經了解英文簡單的拼讀規律,有兩百左右的辭彙量,能正確使用常用的簡單句,能理解和表達一些話題如:數字、顏色、食品、玩具、文具、傢具、交通工具和動植物等,具有一定的學習方法,英語的學習策略多用聽、說、模仿等,但學習策略的自我調控能力欠缺。二、教材分析本課主要是要求學生掌握如何用英語購物.去市場購物是每個學生都經歷過的事情,因此給學生創設一個真實的環境能夠為他們提供更好的語言環境,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三、教學目標本節課的核心任務是讓學生通過學習,能正確地、自如地運用句型去市場購物.學生在本節課後要達到的學習目標有:1、複習和鞏固表示蔬菜和水果的單詞。2、掌握詢問價格的句型.3、學會用所學語言開展討論,參與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培養情感和感覺的表達能力。5、培養與他人合作,共同完成學習任務的意識。本堂課的教學內容的重難點是:1、重點單詞: leafy vegetables, cabbages, beans, tomatoes, potatoes, onions的鞏固,how much句型的學習。2、重點句型:How much are the beans ?They』re 3 yuan a kilo.May I have 2 kilos, please?3、難點:能夠運用所學語言去市場詢問價格並能買到自己想要的蔬菜和水果。四、教學過程在本課的教學中,我準備採用「任務型」的教學方法,為學生設置一個真實的市場。小學英語教學要以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為出發點,根據學生的興趣愛好選擇教學方法,安排教學活動,努力營造輕鬆愉快的教學氛圍和學習環境,吸引學生積極主動地參與學習活動。而結合教學內容,創造性設計貼近學生實際的教學活動的「任務型」的教學,以學生「能做某事」的方式設定教學目標要求,讓學生通過參與、感知、實踐、體驗和合作等方式,實現任務目標,感受成功,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運用能力的提高。1、利用情景的創設讓學生很快的融入教學中。開課前,先用一首英語歌曲來複習數字,讓學生邊唱邊動手數數,讓學生一開始就進入真實的英語情景,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為本課的詢問價格做下了鋪墊。2、每一個具體活動的名稱、目的、步驟與方式。Revision:通過出示圖片,複習鞏固上節課的單詞(leafy vegetables, beans, tomatoes, potatoes, cabbages, onions),再通過一個摸袋子里的水果和蔬菜的遊戲,進一步複習和鞏固以前學過的有關水果和蔬菜的單詞,並且通過學生的手將其一一拿出,擺放在講台上,自然形成了一個市場。Presentation:告訴學生這是我的市場,又很多新鮮的蔬菜和水果,然後問他們想不想買,如果想的話,必須知道怎樣詢問價格,從而引出句型(How much are the onions? They』re 2 yuan a kilo )。再用不同的蔬菜和水果來進一步熟悉這個句型。最後通過觀看本課的動畫讓學生了解他們進行對話所要用的所有句子,再進行聽讀和跟讀。Practice: 通過剛才的聽讀和跟讀,學生已經對進行對話所要用的句子有了一定的印象,這時,我便戴上事先準備好的圍裙,扮成售貨員,邀請學生到我的市場來購物,並將學生買的物品當作禮物送給他們。示範了以後,學生熱情高漲,這時,我讓他們把事先準備好的水果和蔬菜拿出來,這樣,每一個小組就成了一個小市場,這樣,就擴大了參與面,每一個學生都可以參與到練習當中。最後,讓每一個小組分別到前面表演。Consolidation:通過做練習檢測學生掌握本課句型的程度。五、課後反思英語新課標要求我們英語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發展學生的綜合語言運用能力,提高人文素質,增強實踐能力,培養創新精神。而學生是課堂學習的主體,英語課堂不僅要讓學生喜歡學習內容和方式,而且還能真正地將所學知識運用於實際,這是我一直以來思考、探索和解決的問題。我想本堂課的特色可以用兩個字來概括:「活」和「新」。去市場購物是孩子們在日常生活中經常發生的事情,物品的價格在數學課中也已經有過初步的認識,如何將購物用英語表現出來是本堂課的突破口。所以我以「摸水果猜名稱」和「猜價格」為主題開展了我的教學,圍繞這一主題我設計了去市場購物的真實場景,學生興趣濃厚,積极參与,在輕鬆愉快的氣氛中,充分發揮了自己的創造力,並增強了學生的成就感。而「新」則體現在重點句型的學習上,我採用chant方式實現由複習到新授的過渡,採用看動畫的方式介紹新的句型,讓學生輕輕鬆鬆地掌握了教學內容,培養了學生的想像力和創新意識,實現了本課的教學目標。但本課在實際課堂操作中,仍有一些沒有落實到位的地方,如在要求學生在掌握句型時,有點操之過急,導致有些學生還沒有完全會說;此外,由於老師的激情不夠,沒有完全把學生的積極性調動起來,使課堂氣氛不夠熱鬧,因此沒有完全實現學生由「不會」到「會」的過程。我想這是因為在「備學生」這一環節上還做得不充分,經驗還不足,這有待在日後的課堂上磨練。教學評價卡一.選擇適當的字母完成單詞.1 l____fy A ee B ea C ae2 cabb__ge A a B e C o3 tom__t__ A a..o B i…o C o..a4 b___ns A ae B eo C ea5 on__n A oi B io C oa6 potato___ A es B s C se二 選擇填空.1 What are these? ______ leafy vegetables.A They』re B. It』s2 _____ are the beans? They』re 3 yuan a kilo.A How many B How much3. May I _____ 1 kilo, please?A have B has4. I want 3 _____, please.A kilo B kilos國 土 面 積數學組 李遠軍【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8~9頁「國土面積」。【教學目標】1、在描述數據的過程中,體會某些數據改寫單位的必要。1、 能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2、 體會較大數據的實際意義【教學重點】1、 能正確、迅速的將多位數改寫成「萬」或「億」為單位的數。【教具準備】自製教學課件【教學設計】教 學 過 程教 學 過 程 說 明一、 創設情境:1、 出示:中國地圖問:請觀察屏幕上的中國地圖,誰能告訴大家,全國陸地面積約多少平方千米嗎?2、 學生髮言(逐步引出一些地區的面積。)3、生讀一讀、寫一寫、想一想並說出數據的特點。4、提出問題:數據太大,讀、寫都不方便,為了記錄方便這些數據如何進行改寫?平時大家在讀書看報時見過什麼樣的寫法?5、 學生討論並嘗試自由改寫:可能學生會改寫成以「百」、「千」、或「萬」作單位,只要學生能改寫得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肯定。5、學生活動與交流二、整理數據,觀察特點,發現整萬數據改寫的方法。1、把學生改寫的單位進行整理,改寫成整萬的數放在一起,你發現了什麼?(讓學生觀察這些數據改寫中的基本特點,從中發現改寫的基本方法。)2、學生思考,小組討論3、交流探索:萬位後面的四個零可以用一個「萬」字代替。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把後面的四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就可以了。4、問:「萬」在這裡是什麼?(思考得出:萬是記數單位)原來數字的單位是什麼?你又發現了什麼?5、學生交流:數字太大需要改變單位,有助於書寫,簡寫「萬」的時候,我們只要去掉後面四個零,然後在後面加個「萬」字就行啦。6、應用練習:把下列各數改寫成以「萬」為單位的數2050000 800000 120000 96000007、學生獨立完成三、在整萬數據改寫的基礎上發現整億單位的改寫方法1、出示:1000000萬2、讓學生讀出這個數。3、你有更好的辦法處理這個數嗎?4、學生思考。5、指名說一說是怎樣想的。先讀出來,再改寫。6、小結整億數據改寫的方法:改寫成以「億」為單位的熟,就要把末尾的8個0 去掉,添上一個「億」單位就可以了。四、實踐練習第9頁「練一練」中第1題。數據單位的改寫是實際生活中記錄方便的需要,可以多選擇一些實際生活中的實例,而不要將數據單位的改寫成為單純的為改寫而改寫的局面讓數據從生活當中來,能夠幫助學生更好的理解為什麼要改寫數。引出部分國土面積數據後,先讓學生讀一讀。放手讓學生自己通過觀察、分析來體會改寫的方法。此時,只要學生能改寫的正確,教師都應充分地給予肯定。通過讓學生觀察和歸納整理出來的數據,感受其鮮明的特點,從而得出結論:把整萬的數改寫成用「萬」作單位的數,只要把後面的四個0去掉,加上一個「萬」字就可以了。整個活動的設計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參與,自主探索」為主。讓學生在掌握了以「萬」為單位改寫數字的基礎上,自主探索發現整億單位的改寫方法,這對學生來說應該是比較容易辦到的。這樣的安排符號兒童的認知規律,同時,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樂趣,有效的增強學生的學習興趣。練習本題時,先請學生說一說我國西部各省市的情況以及它們的地理位置,然後出示具體的各地區土地面積,在學生讀一讀的基礎上再請學生改寫成以「萬」作單位。收集一些西部地區的其他信息,以供學生間互相進行改寫。【專家評析】本節課是在認識更大數的基礎上,學習數據單位的改寫,用萬、億為單位表示大數。李老師的教學設計體現了以下特點:① 在課程的引入環節,注重引導學生感受知識產生的過程和必要性;② 在改寫數據單位的過程中,充分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探索;③ 通過對改寫萬、億為單位數據方法的總結,體現了李老師注重對學習方法的指導,使學生在獲得知識技能的同時,在學習方法上有所收穫和提高,學會學習,較好體現了新課程「三維目標」的融合理念。執教教師:深圳市南山區松坪二小 李遠軍指導評析:深圳市南山區松坪二小 張 蘋森 林 面 積數學組 李遠軍【教學內容】北師大版小學數學四年級(上冊)第一單元第10~11頁「森林面積」。【教學目標】1、能按要求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比較熟練地寫出一個數的近似數。2、能在生活中找出一些精確數和近似數,使學生深切地感受到數學就在身邊。3、通過滲透德育教育,讓學生知道保護森林資源和綠化環境的重要性.【教學重點】1、掌握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的方法。2、能根據實際問題的需要求一個數的近似數。【教具準備】法國和我國的核電有關數據【學具準備】收集的有關數據【教學設計】教 學 過 程教 學 過 程 說 明一、 談話導入同學們,你們注意過沒有,我們在聽新聞、看電視時,會聽到或看到很多數據,這些數據有些是精確數,有些是近似數。我記錄了這樣一條信息,請你們幫助我看看,哪些是精確數,哪些是近似數?出示:法國的核電站發展最快,有57座核電站,總裝機容量約6200萬千瓦。目前我國已有浙江秦山和深圳大亞灣核電站投入發電,今後我國還將建設4座核電站,到2010年使核電總量達到約2000萬千瓦。問:你是怎麼區分的?說明:6200萬和2000萬,這些數據在統計時都根據實際情況不同程度地捨棄了尾數。二、 探究新知(在實際情境中引進數據,初步進行分類,發現特點)1、教師引出一組關於森林面積的數據。學生觀察特點進行分類。2、這兩類數據有什麼特點?在生活中都有哪些作用?學生交流3、針對特點進行定位:精確數、近似數4、舉例(舉出生活中接觸到的近似數)5、用四捨五入法求近似數近似數是怎麼得到的?出示「說一說」精確到千------以千為單位精確到萬------以萬為單位精確到億------以億為單位精確到哪一位就看他的下一位按四捨五入法保留。師:如果精確到千,就要把哪個數位後面的尾數省略?師:比萬大的數,也可以用同樣的方法來求近似數。例:224318570米精確到千位說明:精確到千位就是省略224318570的千位後面的尾數。然後以千米為單位。既約為224319千米。問:省略千位後面的數,是根據百位上的數進行四捨五入的,省略萬位後面的數,根據哪一位上的數進行四捨五入的?(強調:只要根據要省略尾數的最高位,而不要管尾數的後幾位是多少。)問:224318570≈22432萬中間為什麼用約等號,而不用等號?生討論交流(因為這是四捨五入後的數,224318570不等於224320000問:精確到億位,應該把哪一位上的數進行四捨五入?最後是多少億公頃?五、反饋訓練1、以萬為單位寫出下列各數的近似數42356 316200 951232、下列各數近似到億位648202080 9423000000 19701289373、在近似到萬位的基礎上進行知識的遷移——近似到億位4、學生自主探索近似到億位的近似數求法,相同的是什麼?不同的是什麼?交流得出結論。從常見數據中感受精確數和近似數的根本區別,讓學生髮現兩種數的區分標準和特點。這對學生來說,應該能輕鬆的辦到。1、防止近似單位出錯2、重點讓學生了解近似數根據需要來確定,不同情況下有不同情況的近似數【專家評析】這是一節學慣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求較大單位數近似值的課,本節課的教學設計具有以下特點:1、 無論是發電量還是森林面積的改寫,學習的始終都體現了數學來源於生活,應用於生活,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2、 在學習求近似值的的過程中,教師注重發揮學生主體作用,引導學生主動探究,並將近似值的求取與實際問題相聯繫,更好地體現了數學知識在生活中的應用價值;3、 教師不僅是教材的使用者,也是教材的開發者。李老師引入法國核電站與我國(深圳、浙江)核電站發電量的比較,較好地開發了新鮮的課程資源,開闊了學生視野,體現了新課程注重學科綜合的理念。執教教師:深圳市南山區松坪小學 李遠軍指導評析:深圳市南山區松坪小學 張 蘋——以上兩篇教學設計被選編入南山區〈小學數學教學設計〉一書《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教學設計語文組 范 榮一、教學目標:1、能正確認讀10個生字和積累詞語。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閱讀的過程中了解文章的內容, 理解「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自己又看別人的花。」3、在學習課文的過程中,了解德國人與眾不同的種花習慣,懂得「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二、教學重點、難點:1. 能在課文的語言環境中學習字詞,特別是「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意思。2. 通過理解詞句來學習課文。3. 讀懂課文,明白「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懂得美好的東西要與大家一起分享,人人獻出一點愛,世界變得更加美好。三、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一、 導入。在這色彩斑斕的世界裡,我們對自己祖國的錦繡河山、優秀文化會感到無比的自豪, 但對國外的風光和異域文化還不太了解,讓我們隨同作者一起到國外的一些地方去走一走看一看,今天我們去第一站——德國。(板書)請同學們欣賞德國的部分風光片。師:在德國,有迷人的藍色多瑙河,有夢幻般的萊茵河畔,有神秘的黑森林…….這是一個極富魅力的國家,它的風景非常的優美,同時這個國家還有一道十分奇麗的景色,(板書)想知道是什麼嗎?請大家打開書150頁,讀一讀,你就會明白的。二、 請同學們快速的瀏覽課文,尋找答案,這一道奇麗的景色是什麼呢?學生說然後板書課題:(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好,我們來齊讀課題。三、 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或大聲讀或小聲讀或默讀)要求:1、 畫出不理解的句子。2、 作者在德國看到了怎麼一種奇麗的景色?請畫出相應的句子。四、 彙報、交流1、 誰來說說你不理解的句子?根據學生的回答總結歸納板書: 境界? 夢? 美麗?第二自然段。1、 誰來說說可以從課文的那個地方看出德國風景的奇特之處?學生回答,第二自然段相關的句子。課件展示相關的句子。這就是我們這位同學說的奇麗之處?請大家看屏幕。2 特別嗎?哦,很特別,你是怎麼理解這幾句話的?3 從這幾句話中你還能讀出什麼?4 「脊樑」這個詞是什麼意思呢?「你能不能換個詞語來說?5、 德國人種花這麼特別他們又這麼愛花,你能用朗讀表達出來嗎?誰來試一試?6、 讀的怎麼樣,嗯,你能不能師範一下。7、 下面我們分男女同學比賽,看誰讀的好。誰先來,很好,女生,大家讀的都很好(點名讀並進行點評,再集體讀)。第三自然段。1 、誰還可以從其他地方感受到風景的奇麗。2 、嗯,你感受到了什麼?美麗,你是從那個詞語看處來的?「奼紫嫣紅」和「花團錦簇」是什麼意思呢?我們先看一張圖片大家再來說。3 、從這些句子中你還能體會到了什麼?4 、你又是從那些詞語看出來的? 說說你的理解。4、花兒這麼多,又這麼美,你能把你的感悟用朗讀表現出來嗎?誰來試一下。5、讀的怎麼樣?來聽老師讀一讀好不好?6、大家試著向老師這樣讀好嗎?7、大家讀的真得很美,,誰能不能試著背誦這一段呢?8、背得真好,大家掌聲鼓勵下。六、下面大家根據課文內容填空。當你來到德國,漫步在花的海洋中,你一定會驚奇的發現,每一家都是這樣的,在屋子裡的時候,自己的花是 ,走在街上的時候,。 人人為我, 我覺得這一種境界是 。1、「耐人尋味」是什麼意思?「頗耐人尋味」又是什麼意思?2、這種境界頗耐人尋味?是那種境界呢?注意:板書 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2、為什麼會讓頗耐人尋味呢?(學生回答)是啊,自己種花給別人看,而自己又看別人種的花,當我們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們付出,互幫互助,共享生活的美麗,這種境界真是耐人尋味啊。 注意 :擦去問號!!七、1、 我們知道了為什麼德國的這種境界耐人尋味,作者季爺爺在四五十年後又來到了德國,他又是什麼感想呢?請大家齊讀課文第四自然段。季爺爺又一次來到德國的時候,看到這樣美麗的花,他不禁由衷的感慨到:多麼奇麗的景色 多麼奇特的民族 注意 :板書 。2 、怎麼理解「變化是有的,但是美麗卻沒有改變」?美麗還包括什麼?板書「美麗」3 、當作者漫步在異鄉,置身於花的海洋,作者被深深的感動了,此時作者心中又一個美麗的夢,猜猜是什麼呢?(各民族都有自己優秀的文化,各國人民間可以取長補短)(希望我們民族學習其他民族的優秀文化)(希望祖國人民也能向德國人民那樣,有奉獻精神)(希望我們民族也有這樣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精神)八、季爺爺在1980年的時候寫下了這篇文章,20多年過去了,我們祖國也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你有沒有發現自己身邊也有「人人為我 我為人人」的事件。你能舉幾個例子說說嗎?大家用自己明亮的眼睛發現了自己生活中的事情,我們還可以看到這樣的一些事件:展示課件。九、 總結:今天我們走進了德國,感受到了異域他鄉的奇麗景色,並且懂得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道理,「人人為我,我為人人」,這是一種多麼美好的境界啊,於是季爺爺做了一個花的夢,做了一個思鄉的夢,他想到了自己的祖國,我們中國,當我們在為別人付出的時候,別人也在為我們付出,互幫互助,共享生活的美麗,每個人都奉獻出一點愛,我們這個世界將會變得更加的美好,這就是我們人生追求的一種最美好的境界。十、通過本課的學習,你能用一句話來說說你的收穫嗎?誰來談談。老師這裡也有一些句子,我把它送給你們,希望你們也能做一個有愛心的人。? 沒有我為人人,哪有人人為我?? 一個不為別人奉獻的人,也無權要求別人為他奉獻。? 種下愛,才能收穫愛。? 只要你有著一顆無私的心,一定會得到豐厚的愛。——此教學設計的課獲學校課堂教學研究課優秀獎〈比和比例〉教學設計數學組 申文兵教學內容:人教版小學數學六年級下冊第四單元總複習。教學目標:1、 對比和比例的意義與基本性質知識點的梳理,強化求比值、化簡比、解比例。2、 通過對日常生活中對比和比例的現象和知識,培養數學情感,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和應用數學意識。教學重難點:1、 理解比和比例的意義、性質,掌握關於比和比例的一些實際運用和計算。2、 能理清知識間的聯繫,建構起知識網路。教具準備:投影儀、課件。課前準備:把學生分成四大組,學生給自己組取名(如必勝隊、友誼隊等),把比和比例分成:「比和比例的意義」「比和比例的性質」「求比值和化簡比」「比例尺」四大塊,在小組長的帶領下複習鞏固這四大塊知識。教學過程:一、 談話引入,激起興趣。同學們喜歡看電視節目幸運52嗎?今天我們就以這種分組競賽的形式來複習比和比例,讓我們在這節課中來一個快樂大比拼,各組打個招呼吧!二、 展開活動,自主複習。為了在這次活動中玩出水平,賽出成績,我們各小組都進行了認真的複習,你們有信心獲勝嗎?老師預祝你們問得巧妙,答得精彩!1、 宣布比賽規則:(1) 由第一隊向其它隊提問,答對了加兩顆星,提問組得一顆星。(2) 如果被提問的那個同學回答不出,可以向本組同學求援,求援機會只有一次,如果本組同學答對了,則加一顆星,如回答不出,由其他小組搶答,答出則加一顆星。如果沒人能夠回答,提問組公布答案,如果答案正確,加一顆星,如果出題有誤,則倒扣一顆星。(3) 每組輪流提出問題,指名其它組同學回答。2.你們明白了規則了嗎,先請每組一個代表來抽取所研究的內容,並彙報每組所研究的內容各組進行交流討論,並針對你們組的內容進行提出3、4個問題。3、宣布活動開始。根據學生的提問和答題,適當調節,並要求學生舉例說明4、學生提問結束。(1)看看哪組得星最多,少的組也沒關係,老師還有個加星題,得星少的隊還有機會,答對了加一顆星,答錯了扣一顆星。請看搶答題:判斷:(1)圓柱的體積與圓錐體的比是3:1。(  )(2)大牛頭數和小牛頭的比是4:5,表示大牛比小牛比少 。(   )(3)1克藥放入100克水中,葯與藥水的比是1:101(   )(4)男生人數是女生人數的 ,也就是男生人數與女生人數的比是7:6(  )(5)含10%的鹽水中,鹽與鹽水質量的比是1:11(  )(6)實際距離與圖上距離的比叫做這幅圖的比例尺。(   )5、小結:通過剛才的比賽,讓老師和你們大家一起對比和比例這部分知識認識更有條理,印象也更深刻了。你能運用這些知識來解決問題嗎?我要來考考你們。三、基本練習,適時鞏固1、根據右面的線段圖,寫出下面的比。(1)甲數與乙數的比是_______(2)乙數與甲數的比是_______(3)甲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_______(4)乙數與甲乙兩數和的比是_______2、填空:(1)(  )÷24= =24:( )=( )%(2) :6的比值是(  )。如果前項乘上3,要使比值不變,後項應該(   )。如果前項和後項都除以2,比值是(  )(3)把(1噸):250千克)化成最簡整數比是(  ):(  ),它的比值是(  )。(4) 如果A×3=B×5,那麼A:B=( ):( )如果a:4= 0.2:7,那麼a=( )3、選擇題:(1)一項工程,甲隊單獨做要10天,乙隊單獨做要8天.甲隊和乙隊的工作效率比是(  )A 10:8 B 5:4 C : D :(2)在下面各比中,與 : 能組成比例的比是(    )A 4:3 B 3:4 C :3 D :4、(1)寫出兩個比值都是3的比,並組成比例。(2)寫出一個比例,使它兩個內項的積是12。5、學校操場長40米,寬30米,把它畫在作業本上,應選擇怎樣的比例尺呢?應在圖上畫出的長和寬各是多少?——此教學設計參加南山區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比賽獲一等獎〈認識角〉教學設計數學組 張香蓮教學目標:1. 結合生活情境,認識到生活中處處有角,體會數學與生活的聯繫;2. 通過『摸一摸』『找一找』『比一比』等活動,使學生直觀認識角,能比較角的大小;3. 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能力及互相合作的意識,發展學生的空間想像能力。教學重點: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直觀認識角,知道角的各部分名稱;學會比較角的大小。教學難點:比較角的大小教具準備:課件、長短不一的硬紙條等教學過程:一、 創設情境,激發興趣1、初步感知角出示圖形1。同學們認識這些圖形嗎?請一個同學說一說(正方形,長方形,三角形,六邊形,圓形)。老師在你們的小布袋裡也裝著同樣的圖形(每個同學課前先看一眼),不用眼睛看你們能很快從中摸出老師說的圖形嗎?(每個小組請摸出圓形)你是怎麼摸到圓形的?(提問一個學生)2、指認角這些圖形的角在哪呢?你能指出來嗎?(請一個學生)二、 引導探究,學習新知這節課我們就一起來認識——可愛的角(板書課題:認識角)1、描角請每個同學從你們的小布袋裡摸出一個有角的圖形你摸到了什麼圖形?摸到正方形的同學請坐端正舉給老師看一看(長方形、三角形、六邊形),小組內說一說所摸圖形的角。彙報:請四個同學指一指所摸圖形的角在哪?有幾個角?(正方形,四個角…)請你用你所摸圖形的角在紙上描出一個角(輔導個別不會描的同學)。2、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在黑板上畫一個角,認識角的各部分名稱,∠邊記作:∠1頂點 讀作:角1邊小組內看一看所描的角:你們有什麼發現嗎?(尖尖的)(由一點引出的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這兩條射線叫做這個角的兩條邊。)學生用尺子畫角(兩名學生板演),課件示範。指認角的各部分名稱;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角的讀寫法(記作、讀作)在所畫角上寫上名稱;檢查學生∠的寫法,說一說三、判斷角(共六個解說兩個)1、其實在我們的身邊,周圍,還有很多物體的表面都能找到角,現在請同學把你看到的、找到的角和小組的同學互相說一說。比一比,誰找的角又對又多。2、我們身體上也藏著角呢,請同學們找一找。可以一個人或兩個同學合作。(表示三個)3、欣賞。老師也找了一些有角的物體,同學們一起來欣賞4、練習紙,你能很快用」﹚」標出圖中的角嗎?(展示兩張,發現錯誤)四、自主探索、合作交流1、比較角的大小認識了角,發現了角,那同學們會作角嗎?請每個同學用圖釘把兩根硬紙條製成一個活動的角。老師拿著一個角問:這是一個角嗎?是一個活動的角,會張大張小。你們的角可以變大一點嗎?變小一點呢?(請一個同學說方法並演示:張開、合攏)同學們一起把角變大變小。你發現什麼?角的兩條邊張開的越大角就越大,張開的越小角就越小。小組活動:你們組誰的角大一些,小組內比一比(巡視,發現同學們的比較方法)彙報展示。A、有哪個同學的角比他的角大一些?(請一個同學上前比一比)B、有哪個同學的角比他的角小一些?(請一個同學上前比一比)C、拿同學們做的兩個大小一樣的角比一比(邊的長短不同)比較方法:把兩個角的頂點與頂點重合,一條邊也重合,看另一條邊在外面的就——大,在裡面的就——小。發現: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2、練習:A、比一比(三組角)B、比較2個大小不同三角板上的角(三個角的大小相同)五、拓展1、數一數圖中有幾個角?2、三角形剪掉一個角是剩下2個角嗎?板書設計:認識角邊角有一個頂點,兩條邊。頂點 1邊 角的張口越大角就越大。記作:∠1 角的大小與邊的長短無關。讀作:角1讓學生的英語思維展翅飛翔——Coming to school教學活動設計松坪二小 朱平霞[教學內容]Coming to school的Part B是深圳市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We love English》第三冊第二課中的一個部分,主要是讓學生了解、熟悉在日常生活中,到達一個目的地可以藉助的各種交通工具和手段,並讓學生想像:美麗的海濱城市深圳還有哪些現代化的交通工具,從而發展學生的英語思維,培養學生的交際運用能力。[設計理念]在新課程理念指導下,教師要樹立「面向全體學生,突出學生主體,尊重學生個體差異」的教學思想,讓學生在輕鬆、民主、融洽、和諧的教學氛圍中,進入教師給他們創設的各種真實半真實的語言環境,並在參與趣味性、知識性強的各類教學活動中,進行語言學習和語言交流,從而進一步激發學生學習英語的興趣,發展學生的英語思維,建立其成就感和自信心,以形成積極的學習態度,促進語言實際運用能力的提高。[活動目標]根據學生的年齡及心理特點,運用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教學活動手段,創設出豐富多彩的學習情景,激起學生的學習慾望,鼓勵他們通過參與、體驗、感悟、合作、實踐等方式,引導他們實現任務的目標,感受成功的快樂![活動準備]CD-Room, text cassette, powerpoints, word cards, pictures, etc.[活動過程]一、 以歌激趣,引生入課伴隨著一首輕快的英語歌曲How old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I am seven. I am seven. How old are you? How old are you? I am eight. I am eight. 全體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一下子被激發起來,與此同時,學生的心也立即回到課堂上來,老師一聲親切的問候「How are you?」,學生便興緻極高地投入到英語課堂學習中。二、 示圖問答,溫故知新大家都知道,學過的知識若不加以複習,是很容易被遺忘的。據此,我藉助實物、圖片,結合詞卡,通過師生、生生互動問答,不僅讓學生牢固地掌握了以前所學的句型,如What』s your name? My name』s … How are you? I』m fine, thank you. How old are you? I』m seven/eight. What can you see? I can see … 等等,而且使學生對以前所學的大量單詞也得以重現,得以鞏固,為順利學習新課作好鋪墊。三、 巧設情景,拓開思維利用圖片與單詞卡片以及多媒體教學設備,我運用形象直觀、生動有趣的教學方式教會了學生用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I come to school by car.表達自己是如何來學校的,如有的學生步行上學,有的學生踩自行車上學,有的學生乘坐小汽車、校車上學。當孩子們熟練掌握這一語言表述之後,我設計了遊戲、對話、表演等活動,把他們分成幾個學習活動小組,六人一組,進行遊戲、表演、問答對話活動,鼓勵他們在對話中去發現問題,展開想像,發散思維,並指導他們在對話中找到樂趣、學到知識。通過這一活動,學生不僅掌握了課本中所出現的各種交通工具,還學會了課本以外的幾個新詞,如motorbike,van,jeep和MRT,使學生的英語思維得到進一步的發展,交際運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四、 以歌結尾,情趣升華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Come to school, Come to school,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By bus, bus, bus.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Come to school, Come to school, How do you come to school? I walk, walk, walk. 一首優美的旋律,又把所有的學生帶進樂趣無窮的英語世界,學生的英語學習興趣再次被激發,高聲引吭,學生們充滿激情的歌聲久久地回蕩在課室里。
推薦閱讀:

參佛悟道】聖嚴法師禪語 編輯
編輯出版鴻篇巨著 弘揚偉大抗美援朝精神
約翰·昆西·亞當斯[編輯]維基百科,自由的百科全書
普賢行願品編輯詞條

TAG:論文 | 教師 | 編輯 | 教學 | 反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