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金銀花的原植物「忍冬」之名

金銀花的原植物「忍冬」之名

·金銀花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以不同的部位入葯的。宋代以前只用莖、葉,以花入葯始於宋代,貴花而賤藤始自清代,民國時期才對不同產地的金銀花做出優劣之分。

·忍冬是金銀花最早的藥用名稱,宋以前無金銀花之名。「金銀花」之名,首見於宋代《蘇沈良方》;1977年版的《中國藥典》,首次將金銀花的植物來源分為忍冬、紅腺忍冬、山銀花和毛花柱忍冬四種,這可能是「山銀花」之名的最早出處。

·金銀花在歷史上曾有數十種名稱,一方面說明隨著認識的不斷加深,人們隨時可以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功效、產地等特徵給予不同的命名,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數十種異名不太可能僅僅指稱一種原生植物。

·清代以前的本草書籍大都記載金銀花的花、藤、葉均可入葯,功效大致雷同,我們今天將金銀花與忍冬藤作為不同藥物入葯的做法是否得當,也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大問題」。

雖然最近兩版的《中國藥典》規定金銀花的藥用部位是忍冬科植物忍冬的乾燥花蕾,但在不同的歷史時期,原植物忍冬是以不同部位入葯的,而且其藥用名稱也不盡相同。

宋代以前只用莖、葉,無金銀花之名

金銀花的原植物「忍冬」之名,首見於東晉葛洪的《肘後備急方》,凡二見,《治卒中五屍方第六》云:「忍冬莖葉,銼數斛,煮令濃,取汁煎之,服如雞子一枚,日二三服,佳也。」《治虛損羸瘦不堪勞動方第三十三》曰:「苦參、黃連、菖蒲、車前子、忍冬、枸杞子各一升。搗,蜜丸如梧子大,服十丸,日三服。」一百多年以後,梁代的《名醫別錄》《神農本草經集注》皆云:「忍冬,味甘,溫,無毒。主寒熱身腫。久服輕身,長年益壽。十二月采,陰乾。」

《肘後備急方》明確指出使用的是「忍冬莖葉」,《神農本草經集注》等本草書籍雖未明言藥用部位,但均說「十二月采」,因忍冬開花在4~6月之間,說明當時入葯的是忍冬莖葉,並不是忍冬的花蕾,而且陶弘景還特別指出:「人惟取煮汁以釀酒,補虛療風。」

迨至唐代,由政府主持編撰的我國第一部官修本草——《新修本草》,對忍冬的藤、苗莖、葉、花作了較為詳細的描述:「藤生,繞覆草木上。苗莖赤紫色,宿者有薄白皮膜之。其嫩莖有毛。葉似胡豆,亦上下有毛。花白蕊紫」,但依然指出「十二月采」,說明忍冬的花蕾還是尚未入葯。

其後,唐代陳藏器的《本草拾遺》也是以「忍冬」名之,即使北宋掌禹錫等編著的官修本草——《嘉祐補註神農本草經》,也依然沿襲「忍冬」之名。

在臨床用藥方面,宋代的成方藥典——《太平惠民和劑局方》「治癰疽發背、腸癰、奶癰、無名腫毒」,用「忍冬葉、黃芪各五兩,當歸一兩,甘草八錢,為細末。每服二錢,酒一盞半,煎一盞,隨病上下服,日再服,以渣敷之」。宋代政府編撰的《太平聖惠方》治療熱毒血痢,以忍冬藤濃煎飲之;宋代著名醫家陳自明的《外科精要》治「癰疽發背」,「用忍冬藤,生取一把,以葉入砂盆研爛,入生餅子酒少許,稀稠得所,塗於四圍,中留一口泄氣。其藤只用五兩,木槌槌損,不可犯鐵,大甘草節生用一兩,同入沙瓶內,以水二碗,文武火慢煎至一碗,入無灰好酒一大碗,再煎十數沸,去滓分為三服,一日一夜吃盡。病勢重者,一日二劑。服至大小腸通利,則藥力到」(據《本草綱目》所引)。所有這些,都說明藥用部位應是莖、葉。

以花入葯始於宋代,清代之前則莖、葉、花同等入葯

「金銀花」之名,首見於宋代《蘇沈良方》「治癰疽方」:「忍冬嫩苗一握,甘草半兩、生用。上,忍冬爛研,同甘草入酒一觚半砂瓶中,塞口,煮兩食頃,溫服。予在江西,有醫僧鑒清,善治發背疽。得其方,用老翁須,余頗神秘之。後十年,過金陵,聞醫王琪亦善治瘍,其方用水楊藤,求得觀之,乃老翁須也。又數年,友人王子淵自言得神方,嘗活數人,方用大薜荔。又過歷陽,杜醫者治瘍,嘗以二萬錢活一人,用千金藤。過宣州,寧國尉王子駁傳一方,用金銀花。海州士人劉純臣傳一方,用金釵股。此數君皆自神其術,求其草視之,蓋一物也。余以《本草》考之,乃忍冬也。古人但為補藥,未嘗治疽。其用甘草煮飲之法,制方皆同。若倉卒求不獲,只用干葉為散,每服三方寸,甘草方寸,酒煮服之亦可,然不及生者佳。」可見,在蘇軾、沈括看來,「金銀花」只不過是「忍冬」的民間俗稱而已,其藥用部位依然是忍冬的藤、葉、苗。

南宋《履巉岩本草》是本草書籍中首先記載「金銀花」一名者:「鷺鷥藤,性溫,無毒。治筋骨疼痛,搗為細末,每服二錢,熱酒調服。如只剉碎,用木瓜、白芍藥、官桂、當歸、甘草一處,用酒、水各半盞,煎至八分,去滓,空心,食前熱服,善治腳氣。一名金銀花。」從內容論述特別是以「鷺鷥藤」作為藥物正名來看,入葯的主要部位為帶葉的藤則是顯而易見的。

南宋李迅的《集驗背疽方》載有單用金銀花的「治乳癰發背神方」:「金銀花,一名忍寒草。上,采葉研為滓,每用不限多少,納瓷瓶中,入水,用文武火濃煎,臨熟入好無灰酒與葯汁相半,再煎十數沸,濾滓,時時服之。留滓培干,碾羅為細末,酒煮,麵糊為丸梧桐子大,每服三十丸,空心,溫酒下丸藥。俟疾稍退,可以常服,蓋其力輕甚故也。」張杲的《醫說》引《夷堅志》云:「崇寧間,蘇州天平山白雲寺五僧行山間,得蕈一叢,甚大,摘而煮食之,至夜發吐,三人急采鴛鴦草生啖,遂愈。二人不甚肯啖,吐至死。此草藤蔓而生,對開黃白花,傍水依山處皆有之,治癰疽腫毒尤妙,或服或敷皆可,今人謂之金銀花,又曰老翁須,《本草》名為忍冬。」由此可知,南宋之後,雖然已有「金銀花」之名,但臨床使用的仍是忍冬的藤莖或全草,「金銀花」可以說只是形容其植物特徵的專用名詞而已,實際上並不專以花蕾入葯。

南宋陳無擇的《三因極一病證方論》也有單用忍冬草一味的「忍冬丸方」:「忍冬草,不以多少,根、莖、花朵皆可用。一名老翁須,一名蜜啜花,一名金銀花。洗凈用之。」說明此時已逐漸由先前單用莖、葉,發展為莖、葉及花均可入葯。

明代朱木肅 的《救荒本草》首次以「金銀花」作為忍冬的正名,其文曰:「金銀花,《本草》名忍冬,一名鷺鷥藤,一名左纏藤,一名金釵股,又名老翁須,亦名忍冬藤。舊不載所出州土,今輝縣山野中亦有之。其藤凌冬不凋,故名忍冬草。附樹延蔓而生,莖微紫色,對節生葉,葉似薜荔葉而青,又似水茶臼葉,頭微團而軟,背頗澀,又似黑豆葉而大,開花五齣,微香,蒂帶紅色,花初開白色,經一二日則色黃,故名金銀花。《本草》中不言善治癰疽發背,近代名人用之奇效。味甘,性溫,無毒。」不難看出,《救荒本草》是基於忍冬的花與葉可以食用才將「金銀花」作為忍冬的正名的,目的是使與其所自稱的「救荒本草」一名相符合,並且從「治病,文具《外科精要》及《本草》草部『忍冬』條下」的論述來看,朱橚認為金銀花的治病功效與忍冬的莖、葉是完全相同的。

明代吳正倫《養生類要·後集·冬月諸症治例》云:「忍冬花酒(即金銀花也),治一切癰疽發背、疔瘡、乳癰、便毒、喉閉乳蛾等症,不問已潰未潰,用金銀花連莖葉搗爛,取汁半鍾和熱酒半鍾熱服,甚者不過三五服即愈;如無鮮者,用乾的一二兩,水一鍾煎半鍾,衝上熱酒半鍾和服。此二方,其葯易得,其功甚大,山鄉僻邑無醫之處,尤宜知此法,以備不虞。」此處雖以「忍冬花」代稱「金銀花」,但藥用部位卻是「花連莖葉」,提示此時仍舊是莖、葉及花同等入葯。

此後,蘭茂的《滇南本草》云:「金銀花,味苦,性寒。清熱,解諸瘡、癰疽發背、無名腫毒、丹瘤、瘰癧。藤能寬中下氣、消痰、祛風熱、清咽喉熱痛。」這可能是現存文獻中將金銀花與忍冬藤的功用分而論之的最早記載。

但是,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不僅以「忍冬」作為正名,而且在「釋名」中雖然列舉了「金銀藤」、「鴛鴦藤」、「鷺鷥藤」、「老翁須」、「左纏藤」、「金釵股」、「通靈草」、「蜜桶藤」等諸多異名,唯獨沒有「金銀花」,但卻在「發明」中說:「忍冬,莖、葉及花,功用皆同。昔人稱其治風除脹、解痢逐屍為要葯,而後世不復知用;後世稱其消腫散毒治瘡為要葯,而昔人並未言及。乃知古今之理,萬變不同,未可一轍論也。」在「集解」中又說:「四月採花,陰乾;藤、葉,不拘時采,陰乾。」綜觀《本草綱目》所引「附方」,也都是莖、葉、花均可入葯的,如引《萬表積善堂方》云:「一切腫毒,不問已潰末潰,或初起發熱,用金銀花(俗名甜藤),採花連莖、葉自然汁半碗,煎八分,服之,以滓敷上。敗毒托里,散氣和血,其功獨勝。」

明代盧之頤的《本草乘雅半偈》更云:「花名金銀花、金釵股、老翁須;藤名鴛鴦、鷺鷥、左纏、蜜桶;統名忍冬、通靈草。功相併,形相肖,色相同也。夏採花,秋采葉,冬采藤。」以莖、葉、花同等入葯,是不彰自顯的。

貴花而賤藤始自清代,不同產地金銀花分優劣始於民國

明代的諸多本草著作尚說忍冬「莖葉及花,功用皆同」,大約從清代乾隆年間開始,貴花而賤藤,代表性言論如《得配本草》云:「藤、葉皆可用,花尤佳。」《本草備要》云:「花、葉同功,花香尤佳,釀酒代茶。」《本草求真》云:「花與葉同功,其花尤妙。」究其原因,王家葵在《中藥材品種沿革及地道性》一書中指出:恐與當時講究飲用金銀花茶和製作金銀花露有關。《本草求真》「金銀花」條提到:「江南地方,以此代茶。」《植物名實圖考》云:「吳中暑月,以花入茶飲之,茶肆以新販到金銀花為貴,皆中州產也。」金銀花露的製作見於《本草綱目拾遺》:「金銀露,乃忍冬藤花蒸取,鮮花蒸者香,乾花者少遜,氣芬郁而味甘,能開胃寬中,解毒消火,暑月以之代茶,飼小兒無瘡毒,尤能散暑。」

另一個原因,筆者揣測可能與溫病學派的異軍突起與興盛也不無關係。清代劉奎在《松峰說疫》中以「銀花」為正名組方用藥。如《松峰說疫·卷之一》說:「松峰曰:冬時亦有熱疫,餘子秉錦,於深冬時,忽患四肢走注疼痛,余以治周痹之法治之,不應,遂自用銀花、草節、羌、防、荊芥、薄荷、桑枝、黃芩、梔子、生地涼散敗毒之品加減出入,服三四十帖始愈。後聞其時患此症者甚多,始知此亦疫症也。」另一著名的溫病大家吳鞠通在《溫病條辨》中沿用《松峰說疫》的做法,並尤其擅長運用金銀花,創製了數首以金銀花為主要組成藥物的方劑,應用於溫熱病的治療,如著名的銀翹散、清營湯等。

由於在泡茶飲用、製造葯露、防治瘟疫等方面,清代的時人均認為金銀花優於忍冬藤,加之從明末清初開始的對地道藥材的日益重視,於是在1928年由紹興和濟藥局刊印的曹炳章所著《增訂偽藥條辨》才對不同產地的金銀花做出優劣之分:「金銀花,產河南淮慶者為淮密,色黃白,軟糯而凈,朵粗長,有細毛者為最佳。禹州產者曰禹密,花朵較小,無細毛,易於變色,亦佳。濟南產者為濟銀,色深黃,朵碎者次。亳州出者朵小性梗,更次。湖北、廣東出者,色深黃,梗朵屑重,氣味俱濁,不堪入葯。」

金銀花異名甚多,1977年始有「山銀花」之名

自古至今,金銀花的名稱甚多且十分混亂。其命名之故,歷代醫家也多有解釋。原植物之所以稱為「忍冬」,《神農本草經集注》云:「凌冬不凋,故名忍冬。」《本草蒙筌》亦云:「忍冬,凌冬不凋,名由此得。」很明顯,因其能忍受冬天的寒冷而葉子不凋落,為了突出強調其耐寒性強的生長特性,故名「忍冬」(《肘後備急方》)、「耐冬」(《聖濟總錄》)、「忍寒草」(《集驗背疽方》)、「忍冬草」(《三因極一病證方論》)。加之其入葯部位多為藤、花,由此而衍生出「忍冬藤」(《朱氏集驗方》)、「耐冬藤」、「過冬藤」(《中國藥學大辭典》)、「忍冬花」(《養生類要》)、「忍冬藤花」(《羊毛溫論》)、「忍冬蕊」(《中國藥物學》)、「忍蕊」(《實用中藥學》)等名稱。

《蘇沈良方》不僅對忍冬的植物形態進行了較為詳細的描述,而且還對一些異名做出了解釋:「忍冬,葉尖,莖圓生,莖葉皆有毛,田野籬落處處有之。兩葉對生,春夏新葉梢尖而色嫩綠柔薄,秋即堅厚色深而圓,得霜則葉卷而色紫,經冬不凋。四月開花,極芬芳可愛,似茉莉瑞香。初色白,數日變黃,每黃白相間,故一名金銀花。花開曳蕊數莖如絲,故一名老翁須,一名金釵股。冬間葉圓厚,似薜荔,故一名大薜荔。」可見,因為原植物的花初開時呈白色,一二天後便逐漸漸轉為黃色,新舊相參,黃白相映其間,故而得名「金銀花」。「銀花」(《仙傳外科集驗方》)、「金銀藤」(《普濟方》)、「金銀花藤」(《醫學綱目》)、「銀花藤」、「金銀花草」(《中國藥學大辭典》)、「金花」(《現代實用中藥》)、「金藤花」(《河北藥材》)、「銀花秧」(《中藥材手冊》)等,均是由此而衍生的異名。

原植物忍冬的花往往成對而生,每兩朵花同生長於一個總花梗的頂端,故又叫「雙花」(《中藥材手冊》、「二花」(《本草秘錄》)、「二寶花」(《中國藥學大辭典》)、「雙寶花」(《藥物學注釋》)、「兩寶花」(《常用中草藥的加工炮製》)、「二苞花」(《本草鉤沉》)、「雙苞花」(《浙江民間草藥》)等。

忍冬屬於纏繞性木質藤本植物,「蔓延樹上,藤多左纏,故又名左纏藤」(《本草蒙筌》)、「左轉藤」(《類編朱氏集驗方》)、「左纏」(《外科理例》)、「左紐」、「左紋藤」(《中國藥學大辭典》)、「右旋藤」(《中國藥用植物圖鑑》)等。

忍冬開花的時候,黃白花對開,如同美麗的鴛鴦一般,故「土人呼為鷺鷥花,取其形似也」(《曲洧舊聞》)。「鴛鴦藤」(《本草綱目》)、「鴛鴦草」(《證治準繩》)等與此相關的名稱,亦隨之而生。

忍冬,「四月開花,極芬,香聞數步」(《蘇沈良方》),「其香清遠,馬上聞之,頗似木樨」(《曲洧舊聞》),這應該是「蜜啜花」(《世醫得效方》)、「蜜楊藤」(《本草綱目》、「五里香」(《曲洧舊聞》)、「甜藤」(《本草述》)等名稱出現的重要原因。

民國年間,又將不同產地的金銀花分別冠以不同的名稱以資區別:「金銀花,產河南懷慶者為懷密……州產者曰禹密……濟南產者為濟銀。」(《增訂偽藥條辨》)現代以來,「蘇花」、「南銀花」與「禹花」及「禹銀花」、「東銀花」等,分別指稱來源於江蘇、河南和山東等地的金銀花。

1977年版的《中國藥典》,首次將金銀花的植物來源分為忍冬、紅腺忍冬、山銀花和毛花柱忍冬四種,這可能是「山銀花」之名的最早出處。1979年人民衛生出版社出版的由中國醫學科學院藥物研究所等編著的《中藥志》始云:「華南忍冬,別名山銀花、土銀花。」自此以後,《全國中草藥炮製規範》《全國中草藥彙編》《中醫大辭典》《中國醫學百科全書·中醫學》等所謂的權威性工具書爭相引用,最終才導致2005年版的《中國藥典》將金銀花分列為金銀花和山銀花兩個品種。

綜上所述,忍冬是金銀花最早的藥用名稱,且在不同的歷史時期,是以不同的部位入葯的。大致來說,宋代以前只用莖、葉,無金銀花之名;以花入葯始於宋代,清代之前則莖、葉、花同等入葯;貴花而賤藤始自清代,民國時期才對不同產地的金銀花做出優劣之分。這就是金銀花藥用部位歷史沿革的真實過程。同時,金銀花在歷史上曾有數十種名稱,一方面說明隨著認識的不斷加深,人們隨時可以根據植物的生長習性、功效、產地等特徵給予不同的命名,另一方面也提示我們,數十種異名不太可能僅僅指稱一種原生植物。

另外,清代以前的本草書籍大都記載金銀花的花、藤、葉均可入葯,功效大致雷同,我們今天將忍冬的花與藤作為不同藥物入葯的做法是否得當,也是一個值得進一步深入探討的「大問題」。


推薦閱讀:

【帶你識花】金銀花|花發金銀滿架香
88金銀花
你以為金銀花只是「清熱解毒」?
金銀花_清熱解毒,抗炎,補虛療風
亦茶亦葯金銀花

TAG:植物 | 金銀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