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首唐代的懷古詩,用最簡單的方法,反駁了「紅顏禍水」的定論
古詩詞文化史上,有很多懷古詩。這些懷古詩大都表現一個主題,那就是曾經繁華,今日落寞。最著名的就是劉禹錫的「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了;還有一些懷古詩,展開想像,假設歷史,比如杜牧「東風不與周郎便,銅雀春深鎖二喬」;還有一些懷古詩,以古論今,比如「商女不知亡國恨,隔江猶唱後庭花」。
杜牧·泊秦淮
然而,我們今天所介紹的這首懷古詩,句意簡單,主題清晰,但卻有力的反駁了「紅顏禍水」的定論,堪稱絕妙。且看:
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
羅隱·西施
這首詩的題目是《西施》,顯然寫的是春秋時期越國送西施給吳王,最後吳國滅亡的故事。作者,乃是唐代晚期的詩人,羅隱。
羅隱
在中國的歷史上,「紅顏禍水」是很有市場的。早在周朝,就有「烽火戲諸侯」的故事,且也是說的紅顏禍水;春秋時期的西施,唐朝的楊玉環等等,在一些史學家的眼裡,都堪稱紅顏禍水的案例。然而在詩人羅隱筆下,寫出的這首詩對於這種觀點進行了極有力的反駁。
剪紙·西施
詩人第一句就擺出了觀點,「家國興亡自有時,吳人何苦怨西施」,意思就是,家國興亡都有自己的規律,都有興旺更替的時候,這個是任何人都無法左右的,所以,吳國的滅亡不能怪罪到西施的頭上。
西施·形象
當然,這兩句說理顯然還不足以論證自己的觀點,所以在這首詩的後邊兩句,詩人直接進行了更深層次的反駁,「西施若解傾吳國,越國亡來又是誰」,如果說西施知道如何能顛覆吳國,讓吳國滅亡,那麼為什麼後來不喜好美女的越國國王也滅亡了?這個責任又該有誰來擔起?
羅隱·西施
在這首詩中,詩人不見得能真正了解王國興替的自然規律,詩人的「自有時」可能只是樸素的天命觀念,但是詩人卻真正的清楚其中的利害,那就是,亡國的命運和責任,不該由一個女子來承擔!詩人隨後也擺出了論據,越國國君不寵愛美女,但是越國卻一樣的亡國了!
范蠡與西施
雖然這首詩理直氣壯,但是整個的反問和反駁卻表達的非常委婉。這首詩之所以能夠打動人心,完全在於這首詩內部的邏輯說服力。
西施後世形象
而且從這首詩的遣詞造句方面來說,這首詩用字非常簡單簡練,邏輯也很清楚,論述的歷史故事人盡皆知,所以此觀點一經亮出,馬上就贏得了很多人的認可。而這首詩流傳至今,就是因為人們對其觀點的認可。
推薦閱讀:
※秋季寶寶腹瀉高發,家庭該如何應對?
※觀音菩薩正確的供奉方法
※背闊肌鍛煉方法之反手窄距杠鈴划船
※讓孩子從小自信的16個方法,每個都超有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