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漫談自然與藝術的朦朧美

朋友,當你在黃昏時走上山崗,駐足在靜謐的田野,望著暮色蒼茫中的山影,雲霧籠罩的樹林,綴滿繁星的天空,閃爍著月光的小河,你心中一定會體驗到一種饒有滋味的美——朦朧美。朦朧是相對於清晰或明朗而言的。它宛如神秘的少女,常常出現在光線變幻莫測的黎明、黃昏、月夜,或視覺迷離撲朔的雨中、霧裡、雲間,不僅使弱柳新蕾、湖光塔影、小橋流水更顯柔和、靜謐和空濛,而且還給叢林莽原、大漠戈壁、滄海大江蒙上輕盈的面紗,帶來柔美,恬靜和溫馨。朦朧不僅出現在迷人的自然界中,而且還和文藝結有解之緣。文藝的朦朧主要是指藝術形象或意境帶有某種模糊性和多重性,引人思索,咀嚼和回味。音樂長於抒情,而其音樂形象是通過聲音的運動,作用於人們的聽覺並通過人們的想像而在大腦中形成的,因此,它既有穩定性的一面,又有不確定的一面。否則,就沒有「弦外之音」可言。而無標題音樂給人的美感,更在於情緒上的朦朧氤氤。

舞蹈是內心激情的動作表現。作為寄寓舞蹈者情感的動作,總是通過一定的暗示和誘發,調動人們的想像,使觀眾在確切地享受到審美快感的同時,通過動作的指向性,大致地了解到舞蹈語言所敘述的內容。由於朦朧的形象和具有朦朧美的作品,能給人驚詫感和神秘感,能產生出使人窮追不捨、再三玩味的吸引力,能吻合鑒賞者模糊不清的思緒,因而詩人更是緊挽著朦朧結伴而行,使朦朧美成為詩美體系中一個十分重要的表現形態。

在詩歌作品中,朦朧或表現在意境上,或表現在藝術手法上。李白的「平林漠漠煙如織,寒山上帶傷心碧」;韓愈的「天街小雨潤如酥,草色遙看近卻無」;王維的「江流天地外,山色有無中」;蘇軾的「山色空濛雨亦奇;」;陳與義的「隔簾花葉有輝光」;白玉蟾的「淡淡著煙濃著月,深深籠水淺籠沙」;以及秦少游的「霧失樓台,月迷津渡,桃源望斷無尋處」,都是體現著一種若隱若現、若明若暗、若遠若近、若定若變、若實若虛的境界。煙雲、細雨、簾幕,薄霧,月色……更烘托出山之幽,草之嫩,花之美,樓台津渡之詩情畫意,而煙雨雲霧所造成的朦朧,又誘使著欣賞者去品賞,玩味,「使玩之者無窮,味之者無厭。」這樣的藝術境界比起那些平直淺露的藝術表現來說,顯然要神妙得多。難怪有人認為「朦朧淡月雲來去」的境界,乃是大大豐富、拓展了我們鑒賞者的主體精神世界的那種獨特的美感享受。藝術的朦朧與含蓄為鄰,與晦澀也只有一步之遙。我國傳統的詩歌鑒賞理論特別注意品味詩的神韻。這無疑促使詩人們對朦朧美、含蓄美的追求和創造。但也使一些作者走入了魔道——刻意追求迷離恍惚的意象;追求使人探之茫茫,索之渺渺的境界。晚唐著名詩人李商隱的無題詩,思深意遠,情致纏綿,吸引著歷代人們去反覆誦讀和玩味;但這無題詩又以難解聞名於世,使一千多年聚訟紛紜。有人考證它是詩人秘密戀愛的記錄,有人推斷它為抒述政治懷抱的寓言,也有人乾脆歸之於不可解。這種堆砌僻典、詞旨晦澀所帶來的艱深,難解致使大文豪元好問也發出一番「詩家總愛西昆好,獨恨無人作鄭箋」的慨嘆。八十年代初期,隨著人們文化生活水平的提高和思維視域的拓寬,被視為「古怪」的朦朧詩,感應著時代的氣氛,以不馴的姿態崛起於詩壇,在一片詰嘖中展示著自己的誘色芳姿。儘管有的詩歌意象空茫、象徵浮表、內容蒼白而晦澀難懂,天書難測,但是以舒婷等為代表的許多青年詩人,確實寫出了許多具有多層次的朦朧內蘊的好詩歌,給人以新的藝術享受。直至目下,具有內涵的多義性和不確定的詩作還越來越受到世人的垂青。朦朧是淡雲籠月,朦朧是雲山霧嶺,朦朧是霧裡看花,朦朧是簾中窺美,朦朧是藝術的品德!

朦朧美是詩人字裡行間的離愁;是畫家筆下山水間環繞的溥霧;是纖纖素手撥動琴弦時優雅的起伏;朦朧美是春風細雨,柳色含煙;是飛絮濛濛,花香怡人;朦朧美是霧裡看花、水中望月,可望而不可及;是青春懵懂的少女「和羞走,依門回首,卻把青梅嗅」的純真;是歌女彈奏器樂時「猶抱琵琶半遮面」的神秘;朦朧美是佳人有意又似無意的一瞥;是成功人士深邃的眼眸和眉宇間顯現出的成熟氣質。  朦朧是淡淡的美,淡淡的甜,它似白雲一朵,似清茶一懷,它若隱若現,似有似無,它讓你的才情得到充分展示和發揮,它讓你精神抖擻、自信而精力充沛,它如一股涓涓細流、似一陣清風,舒緩調節著你疲憊的身心,這種感覺只有越朦朧才越發耐人尋味。朦朧美,幾乎是所有藝術的審美形式之一,不論繪畫,書法,音樂,交往,都普遍存在著。畫家說:妙在似與不似之間,哲學家說:距離產生美,詩人說:詩貴在渾涵委婉,書法家說:書貴氣韻神采,音樂家說:音樂貴在飄逸空靈,這些都是不同領域裡對朦朧美的提法。

煙雨中的南朝四百八十寺,鐘聲里的江南,夕陽中的新娘,波光里的艷影;以及拂曉時的鶯歌燕舞,午夜裡的萬家燈火,正是由於它的朦朧,讓多少人柔腸百轉,神馳夢饒,又讓多少人彩筆繪禿,丹青灑盡。煙波浩淼,霧氣繚繞黃山,因為有製造朦朧的雲海,吸引了古今中外多少騷人墨客,為她寫下了數以萬計的詩篇,贏得了「五嶽歸來不看山,黃山歸來不看岳」的美稱。

賀敬之的一首《桂林山水歌》:「雲中的神呵,霧中的仙,神姿仙態桂林的山! 情一樣深呵,夢一樣美,如情似夢灕江的水! 水幾重呵,山幾重?水繞山環桂林城。」用雲,霧,神,夢,水洋溢朦朧韻味的詩句,給本來「山水甲天下」的桂林,又罩上一層神秘的面紗,讓人遐想聯翩,蕩氣迴腸。讓多少人為睹風采,傾盡錢囊。

我們看齊白石的蝦,徐悲鴻的馬,黃胄的毛驢,韓美林的猴子,與真實的物品相差甚遠,但卻打動了千百萬人的心。在他們的筆下,太陽不是圓的,桌子腳不是直的,字是歪斜的,線條是扭曲的,但沒有人指責他們,因為藝術領域裡沒有「精確」這個辭彙。

朦朧詩人的開山鼻祖李商隱,寫下了多少令人如痴如醉的詩篇;「風波不信菱枝落,月露誰叫桂枝香」。「滄海月明珠有淚,藍田日暖玉生煙」等,震撼過多少讀者的心,但如我們卻難以判斷,他究竟是傾訴對情人的離愁,還是發泄不得志的牢騷。也難以對每句話作出較準確的解釋。

歐陽修在《生查子》中寫道:「月上柳梢頭,人約黃昏後」,為什麼約會要在黃昏後,原來,黃昏後,不僅有清風徐徐,而且月光里的人和物,都分外動人。即使是月色,也是明月不如淡月好,月光沒有星光好,我們看詠情高手李後主的詞,很多思念情人的篇章里,都是月色朦朧,星光暗淡的:「朦朧澹月雲來去」,「燭明香暗畫樓深」,「花明月黯籠輕霧」,「櫻花落盡階前月」。朦朧,可以淡化對象的缺點,盡情的通過自己的想像,去豐富審美對象內涵,去美化它,以加深對它的情感。朋友,讓我們去欣賞朦朧美的丰姿麗質吧!


推薦閱讀:

紐約拍場掀起青銅器熱:中國高古藝術品潛力無限!
吾道賞析——薇薇安·邁爾(Vivian Maier) 你一定不想錯過她的作品
梁啟超 書法藝術
【網上郵展】—郵票上的篆刻藝術
大中華藝術家

TAG:自然 | 藝術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