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史上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人嗎
歷史上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人嗎
清朝乾隆年間,乾隆平定了新疆的內亂以後,對於緬甸對清朝邊境的侵犯開始持一種強硬態度。特別在1762年,也就是乾隆二十七年,當緬甸再次向內地土司徵收貢賦時,土司們並不認同,緬甸方以此為契機,開始派兵侵犯清朝邊境,這也就讓清緬戰爭正式拉開了序幕,其也成為了這一戰爭的導火索。
福爾康劇照
這場戰爭,涉及的人物很多,只是在許多影視作品中,時常會看到有福爾康這個人物。特別是在《還珠格格三》中,當清緬戰爭開始時,是五阿哥與福爾康率兵出戰,讓觀眾以為在這場戰爭中,真的有這麼一個人物的存在,那在現實生活中,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人嗎?
對於福爾康這個人物,可以給出一個明確的說法,他是一個虛構人物,他只是瓊瑤劇《還珠格格》中的一個人物,特別是在《還珠格格三》中,說其與五阿哥一起率兵出戰緬甸,只不過那是劇情的需要,將清緬戰爭作為契機,推動劇情發展的一個人物,歷史上就沒有福爾康這個人的存在。在清朝是有一位大將軍叫福康安,福爾康有許多方面與其有著相似之處,使其成為了他的原型,只不過福康安並沒有參與到清緬戰爭中來。
對於清緬戰爭中有福爾康這個人嗎?史書上是沒有記載的,對於影視作品中的說法,大家需要以一種理性的態度去看待。
清緬戰爭詳細過程分析
清緬戰爭持續長達七年之久,這期間清軍一共進行了四次出擊,每次出擊的結果都不盡人意,使得清朝在這次戰爭中損失慘重,雖然最後取得了名義上的勝利,但是對於征戰數年的乾隆來說,這次戰爭卻是一場完全失敗的戰爭。那麼,清軍是經歷了怎樣的清緬戰爭過程,才讓清軍在國力強盛、兵力強大的時候沒能完全戰勝一個東南亞小國呢?
清緬戰爭時期的乾隆劇照
在清緬戰爭中,清軍一共進行了四次出擊。前兩次都犯了輕敵的錯誤,被緬軍逼得退守到雲南。第三次出擊,乾隆派出了自己的又一大將明瑞,將清緬戰爭的過程推向高潮。明瑞身經百戰,在多次受創後決定直接攻打緬軍的強兵並取得了最終勝利。然而明瑞依然沒有重視這個對手,依然抱著輕敵的態度與他們交戰。緬軍抓住這個機會,採取誘敵戰術,將清軍誘至地形複雜的地區,使得來自北方的士兵在這種地形下發揮不出自己的優勢,最終被緬軍所滅,死傷嚴重,明瑞也戰死沙場。第四次出擊的結果也是不盡人意,緬甸由於無法顧及長期的戰爭,與中國簽訂了合約,戰爭結束。
這就是清緬戰爭的過程,從這個過程中看來,清朝之所以沒能打敗緬甸,正是因為政府上下的剛愎自用和輕敵。在這樣的心態的影響下,裝備較好的清軍在雙方交戰過程中頻頻受挫,也讓他們失去了本可以獲得的勝利。
清緬戰爭產生了多大影響
清緬戰爭爆發於乾隆三十年,歷時七年,雙方損失慘重,最後以雙方握手言和的方式結束了這場戰爭,雙方也簽訂了一系列條約。站在清朝的角度,清緬戰爭影響了乾隆的戰績,成為他「十全武功」中最受爭議的一項,而站在歷史的角度上,清緬戰爭的影響最重要的是對整個東南亞局勢的改變。
乾隆皇帝劇照
在發動清緬戰爭之前,緬甸一直在與自己的死對頭——暹羅,也就是現在的泰國進行戰爭,本來他們想把中國邊境的一些小土司作為自己人力物力的供應者,不斷對他們進行掠奪,他們這種行為最終使得本來堅持綏靖政策的清王朝派兵往南,與緬軍交戰。這場戰爭持續了七年,由於清緬戰爭的戰場上需要兵力,緬軍不得不把一部分兵力從暹羅調出,只留下九千多人駐紮在暹羅,更多的人都去與清軍交戰。緬軍的離開給了暹羅喘息的機會,鄭信在擊敗暹羅國內的割據勢力後又將緬軍從暹羅擊退,成功重建了暹羅。可以說,清緬戰爭的影響就是改變了東南亞的局勢。
清緬戰爭結束後,清朝將領看到了緬軍西方兵器的厲害之處,所以就提議學習西方先進的技術來改造自己的軍隊和兵器,但是沒有得到乾隆的重視,本來可以成為清緬戰爭戰果總結的提議卻沒能改變中國,中國還失去了一些邊境的土司,即使這樣朝廷上下依然剛愎自用,為清王朝後來的覆滅埋下了隱患。
清緬戰爭該怎麼評價
中國清朝和緬甸貢榜王朝之間的清緬戰爭長達七年之久,雙方都損失了上千名士兵,最後由於緬甸沒有與清朝長期戰爭的精力而提出簽訂和平協議,這場戰爭才宣告結束。那麼,如何評價清緬戰爭呢?
乾隆畫像
清緬戰爭名義上是以清朝的勝利為結果的,但是實際上清朝才是這場戰爭的失敗者,站在歷史的角度上評價清緬戰爭就會知道這場戰爭直接改變了整個東南亞的局勢,清軍對緬軍的壓制給了暹羅喘息的機會,從而使暹羅復國。而緬甸也通過戰爭重新認識了中國,也放棄了對中國邊境的騷擾,與中國建立了長久的外交關係,所以就這一層面來說,清緬戰爭的評價還是積極評價較多。
歷史學家在進行清緬戰爭的評價的時候,以兩國交戰目的和最終的結果進行分析,可以得出這樣的結論:中緬兩國都是以爭奪土地和資源為最初的目標,而最終雙方無論是兵力還是財力損失都比較大,清朝沒能征服緬甸,緬甸也因此元氣大傷,還給了死對頭暹羅喘息的機會,失去了其稱霸東南亞的機會。這樣的歷史事實也給了歷史學家和歷史愛好者們很大的思考餘地。
如果從清王朝的角度進行清緬戰爭的評價,這場戰爭清朝無疑是個失敗者,他們在戰爭過程中表現出來的高傲自大、剛愎自用,不僅直接導致了在戰場上的頻頻失利,更是成為乾隆一生最大的遺憾。閉關鎖國的清朝不願接受外來科技,雖然這場戰爭給統治者們敲響了警鐘,但仍然沒能改變清朝覆滅的歷史。
清緬戰爭是起因引起的
清緬戰爭起因最早是因為緬甸貢榜王朝對中國雲南等邊境地區進行頻頻挑釁,當時乾隆正集中全力平定準噶爾,並沒有將他們的挑釁放在眼裡,也沒有採取相應的措施來阻止他們,這使得緬甸變本加厲,在乾隆三十年的時候,他們的侵略行為空前頻繁,清軍開始反擊,清緬戰爭正式拉開帷幕。
清緬戰爭時期乾隆畫像
緬甸的貢榜王朝建立後軍事力量強大,在迅速征服中緬邊境的一些小土司後,他們開始向中國境內的土司進行軍事威脅,讓他們向貢榜王朝交出貢賦糧錢,迫於自身安全,這些土司不得不聽之任之。這是清緬戰爭起因之一。有些不願屈服的土司派出人馬給當地官府報告此事,朝廷聽說後卻採取綏靖政策,以忙於平定準噶爾、沒有空閑時間顧及南方為由拒絕了土司們的請求。直到乾隆完成了平定新疆之後才開始對緬甸的行為進行反擊,中緬的關係越來越向著無法挽回的緊張局勢進展。
乾隆二十七年的時候,緬甸的貢榜王朝再次向中國境內的土司徵收貢賦被土司拒絕,惱羞成怒的緬甸軍方直接派兵侵入雲南,這一事件成為清緬戰爭的導火索,正式引起了兩國邊境問題的衝突。入侵的緬甸軍隊不僅焚燒中國土司的房屋,更是進行財物掠奪,雖然當地軍民奮起反抗,但由於清政府的不作為和緬甸的軍事壓迫,他們最終不得不屈服於緬甸。乾隆三十年,由於緬甸在暹羅戰場上需要大量的人力物力,他們就將目光轉向了中國車裡,車裡成為他們掠奪物質的總目標,這件事成為最終的清緬戰爭起因,至此,長達七年的清緬戰爭正式開始。
推薦閱讀:
※中國歷史上十大名塔
※冷兵器時代世界歷史上最精銳的十支軍隊,第一?
※任萬傑幽默評《宋史寇準傳》之二十三:曹利用去和談
※【歷史】袁天罡用一枚銅錢為李世民找墓,修建105年,創下三大世界記錄
※《資本論》對唯物主義歷史觀的科學論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