語文學情的了解與把握(龔志華)

語文要以學定教,就得了解與把握學情。學情的了解與把握是個動態的過程,我們可以從如下三個階段採用一些手段來進行:

一、課前

我們可以利用預習提問或學案了解與把握學情。

從預習提問中,我們可以大致了解哪些是學生想了解的,哪些是學生不理解的,哪些是學生困難的等。

從學案反饋中,我們可以了解哪些是學生已經掌握的,哪些是學生未掌握的,哪些是有待於深化的等。

這個階段,我們既可以預設,也可讓學生主動生成。所了解的學情可能是粗而且淺的,所以不能僅停留於此。

二、課中

我們不能離開具體的文章談學情,學情了解的一個主要環節便是文本的解讀。我們可以通過學習任務(活動)進行觀察。

三、課後

我們還可以通過看學生筆記和他們的書以及作業來了解學情,以便教學調整和教學回授。

總之,學情的了解與把握,伴隨著教學全程,伴隨著語文教師的評估,是一個變化的過程,是一個由粗淺到細深的過程,是一個系統化、層級化的過程。

學情的了解與把握,更多關注的是學生的學習共性,至於學生的個性化的學習問題,我們只能用個別化方式解決。

學情的了解與把握,不能搞得複雜瑣碎,最根本的要通過文本解讀來分析。

下面以人教社課標版語文必修1第一單元精讀課文《雨巷》為例來談學情的了解與把握

一、高一新生詩歌學情總調研

1、調查

(1)初中學過哪些現代詩,你喜歡這些詩嗎?

(2)進入高中,對學詩你有些什麼樣的期待?

(3)在初中你是如何讀詩的?

2、研究

學生在初一上期學過泰戈爾《金色花》和冰心的《紙船——寄母親》,這兩首詩的主題是「母愛」,具體文體是散文詩,所作的研讀:一是詩歌情感,二是藉助具體的形象抒發對母親的愛。

在初一下期學過普希金的《假如生活欺騙了你》、弗羅斯特《未選擇的路》,這兩首詩是外國詩,所作的研讀:一是勸說與生活導引;一是「路」(意象)與人生哲理。

在初二下期學過高爾基《海燕》,這是一首散文詩,所作的研讀是「海燕及其他形象」和情感態度。還學過紀伯倫的《浪之歌》《雨之歌》,所作的研讀是「浪雨生活」與「人生思考」。

在初三上期學過如下這樣一些詩:(1)鄭愁予《雨說》,所作的研讀:一是雨所的話探究,一是詩歌細節品評,如「笑」的內涵。(2)江河的《星星變奏曲》,所作的研讀:一是詩歌意象與象徵;一是詩歌意境探究。(3)反覆作用探究。(4)濟慈的《蟈蟈與蛐蛐》和葉賽寧的《夜》,所作的研讀:一是「大地的詩歌」的理解,二是「夜」景體味。

在初三下期學過如下這樣一些詩:(1)艾青的《我愛這土地》,所作的研讀:鳥的形象探究,「土地」的含義探究(2)余光中的《鄉愁》,所作的研讀:「鄉愁」的含義探究,「郵票」「船票」「墳墓」「海峽」意象探究,與席慕蓉的《鄉愁》比較研究。(3)戴望舒的《我用殘損的手掌》,所作的研讀:一是情感體味,二是意象研究,三是延伸研究:戴望舒的《獄中題壁》。(4)舒婷的《祖國啊,我親愛的祖國》,所作的研讀是情感與意象探究。(5)萊蒙托夫的《祖國》和休斯的《黑人談河流》,所作的研讀主要是意境與情感研究。

以上學情調研,可讓我們知曉學生的詩歌學習基礎、學習習慣,還知曉:戴望舒其實學生並不陌生。

不過這樣的學情調研是粗疏的,畢竟高中詩歌與初中不同,而且學習方式也不一樣,高中詩歌比初中深些,高中語文學習更注重應用能力、審美能力和探究能力的培養。課堂上,要努力讓學生自己去嘗試品讀詩歌。

二、《雨巷》學情了解與把握

1、《雨巷》學前了解與把握

(1)預習提問

學生可能會提這樣的問題:

《雨巷》想表達什麼?

《雨巷》為何讀了後讓人有些壓抑?

《雨巷》寫作的時代背景是怎樣的等

(2)學案主問題

《雨巷》主要有哪些意象?意境是怎樣的?

「我」是怎樣的形象?「姑娘」這一形象如何把握?

《雨巷》要表達什麼主題?

這樣的學前了解,我們可以大致知道《雨巷》於學生來說,意象的象徵義和情感是理解的難點。

2、《雨巷》課中了解與把握

《雨巷》作為詩的教學,會遵循「意象——意境——情感」這樣的解讀路線。在引導學生解讀全詩時,我們會通過如上解讀環節、任務發現學生的不理解之處,困難之處。會是些什麼呢?可能會是如下這些:

(1)「丁香」象徵什麼?本詩在描寫姑娘這一意象時,為什麼把她比喻為「丁香一樣的姑娘」,而不用其它的花作比喻?

(2)「雨巷、丁香、油紙傘、頹圮的籬牆」想傳達一種什麼樣的情緒?

(3)詩歌的主體形象是「我」,還是「姑娘」?等等

隨著解讀的深入與細化,所呈現的學情就會越來越清晰,越來越細膩,這樣就能把學的問題導引出來並妥善解決。

3、《雨巷》課中了解與把握

《雨巷》雖然學完了,是否學生們的問題就解決了呢。或許不盡然。譬如會有這樣的困惑:

《雨巷》是一首什麼樣的詩(愛情詩?政治抒情詩?政治抒情詩?

怎麼辦?可引導學生讀望舒所處的時代,讀望舒的其他作品,讀他人的評論。

總而言之,語文學情的了解與把握,於語文教學來說,是重要的,它是我們施教的依據,是課堂有效教學的關鍵。我們要緊緊地抓住文本解讀來分析,要抓住共性之點,不能步入複雜化的境地。


推薦閱讀:

歷屆諾貝爾文學獎獲獎作家1
音樂與文學
你能否講出成語「不寒而慄」背後的故事?
古人的識人閱人術 看透人性直指人心

TAG:文學 | 語文 | 了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