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節闔家觀影避雷指南(內含小清新影單一份)

春節,對於在外打拚的職場人來說,是一年中難得和父母團聚的時光。

但除了陪爸媽到處走走,一起逛逛超市做做飯,走走親戚聊聊天以外,是不是感覺沒什麼別的可以做了?

不如抽出半天,和爸媽好好在家看部電影吧!

在正式推薦開始之前,讓我們先釐清和父母看電影時,選片要注意的三個原則:

  • 避免尷尬:當電影的男女主人公開始「成長一番」的時候,你肯定無法接受和爸媽同處一室那樣尷尬的沉默吧;當然,「爸爸去哪兒」這類也免了吧,保不准他們會讓你早點結婚生個孩子。

  • 國語片優先:不可否認,外語佳片是很多,但是大過年的,就不要讓爸媽糾結看圖像還是看字幕這個問題了吧。

  • 燒腦pass:《看不見的客人》和《盜夢空間》是好片無疑,但在你跟著電影串聯線索的時候,爸媽可能已經睡過去了。當然,如果爸媽喜歡燒腦,當我沒說。

  • 以下是我們推薦「適合春節與爸媽一起看的電影」清單。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宇春嬌。

    治癒故事

    《我們倆》:

    影片講述了一個在電影學院上學的外地女孩子「小馬」,到一個孤老太太獨居的四合院租房子的故事。

    故事根據導演的親身經歷改編,情節樸素而不乏味,在細節刻畫上也十分到位。

    隨意截取一老一小的一段對話,都十分有趣:

    老太太:不給錢么?

    小馬:什麼錢?沒錢。

    老太太:電視上會播么?

    小馬:不會。

    老太太:那你折騰我幹嘛!

    小馬在老太太房間納涼

    在爭吵和抱怨里磕磕絆絆地相處,是不是像極了每個家庭的真實樣子?

    其實這些平日瑣碎的拌嘴和偶爾的爭吵,並不會成為我們關注的重點。只有在失去這些趣味之時,我們才會懂得珍惜。

    小馬和老太太雖非至親,卻情如至親。影片除了要表達珍惜眼前人,還在說:

    對於家人,陪伴就是最長情的告白。

    《海蒂和爺爺》:

    它好像在說家庭、朋友對每個人的真正意義,但其實是在談如何做一個善良勇敢的人。

    海蒂很小就沒了父母,所幸得到了姨媽的收留,但照顧卻沒能夠持久,最終,海蒂來到了阿爾卑斯山,投奔住在那裡的爺爺。

    可是好景不長,後來海蒂在姨媽脅迫下離開了爺爺,來到了富家小姐克勞拉家中做她的玩伴。

    但海蒂最終還是堅定內心的夢想回到了爺爺身邊,並在那幫助自己的朋友克勞拉戰勝了殘疾。

    影片邏輯清晰,沒有複雜的人物關係,讓父母看起來也毫無負擔。剪輯唯美自然,很多幀都可以直接當壁紙。

    故事節奏適中,沒有激烈的人物衝突,是一部可以放鬆看完的好片。

    影片的內核,其實回答了一個幾乎每個人都會遇到的問題:

    在快節奏的生活和複雜的環境中,如何保持自己的初心?

    導演阿蘭·葛斯彭納的回答很簡單:

    如果忘記了初心,就回出發的地方看看。

    《那山那人那狗》:

    中國家庭里,父親和兒子一起出現,會發生些什麼?

    影片講述了一個考大學失利的青年不甘心地回到了原來的小山村,不情願地接替了父親的工作,隨著父親開始了一次帶有輪迴性質的郵遞之路。

    故事簡潔,通過父子二人在送信途中的經歷,來反襯二人不同的價值觀。

    情感渲染和貫穿全劇的長鏡頭很出色,翠綠的主色調讓人能靜下心去看看這對父子,看看他們間的矛盾與最後的相互理解。

    責任、愛情、成長,這是父親對兒子上的質樸的一課,沒有講什麼大道理,也沒有什麼最終的答案。

    也許對於兒子來說,最大的收穫就是知道了「生活,其實很複雜」。

    大概中國式的父子關係都是如此:父愛如山,父愛無言。

    《娘家母親》:

    看了那麼多說父子的,來看看這個有關媽媽和女兒的暖心故事吧。

    女兒出生在韓國一個貧寒的家庭,但努力的她憑藉優異的成績考入大學。之前一心想出人頭地接媽媽離開那個家的想法,隨著時間消磨漸漸忘卻。

    結婚第五年的某天,女兒回到了家,與母親開始了三天兩夜的故事。

    除了一貫的韓國溫情故事鋪設依舊成熟,這部電影更令人可喜的是:它用女性更細膩柔軟的視角來表達感情,讓人的眼淚在不知不覺里潰不成軍。

    就像這部影片的豆瓣熱評說的:媽,下輩子還做您女兒。

    懷念舊時光

    《歲月神偷》:

    時間帶走了什麼?是青春、財富、或是愛的能力?

    影片的主人公是60年代香港的鞋匠一家,講述了一家是普通的市民階層的生活:爸爸做鞋,媽媽賣鞋,哥哥功課優秀,弟弟調皮可愛。

    在生活中他們各自面對著棘手的難題,但想要解決時才發現:

    人各有命,富貴不同,但貧窮不一定就意味著不幸,情感的維繫才是幸福與否的關鍵籌碼。

    《歲月神偷》的真誠之處便在於,影片的情緒克制了悲傷,流露出歡笑,在風雨後留給我們希望。

    而真正給人帶來希望,戰勝時間的——是真情。

    影片精彩的地方還在於,用劇變的大時代作為背景,讓父母能真切感受到那一輩人的集體記憶,和他們對生活的理解。

    想陪父母回顧曾經的酸甜苦辣,那麼《歲月神偷》不失為最佳選擇。

    《孫子從美國來》:

    兒子常年在外孤獨的空巢老人、漸漸沒落的民族文化皮影戲、東西方文化與飲食的碰撞、祖孫兩人之間的矛盾與情感。

    導演曲江濤講這些可大可小的元素,只用了一個簡單的故事線索:空巢老人老楊頭,照顧自己從美國來的孫子。

    情節並不複雜,卻有很多讓人不禁淚目的親情。拿爺爺和孫子對話的一個細節舉例:

    布魯克斯問:孫悟空真能打敗蜘蛛俠么?

    爺爺回答:為什麼不讓他們做好朋友呢,這樣他們就可以一起保護地球了。

    細水長流,這個詞可以概括影片,也解釋了什麼是親情。

    《推手》:

    作為李安的「家庭三部曲」的頭炮,《推手》告訴我們,原來生活是如此的多變與複雜。

    故事主要講述了老朱被兒子接去美國享清福,卻因為陌生的環境、與兒媳觀念的差異等等原因,憤而回國。但會太極拳的老朱卻在美國媒體曝光下火了一把......

    影片包含的矛盾點息息相關,大了說有中西文化的價值對立,小了說有老少兩輩的行為衝突。

    其中揭示的許多現象在如今的生活中還依舊存在著:生活習慣、三觀判斷、處世原則等等......

    總而言之,看完《推手》,希望你和爸媽都願意好好坐下來談談吧。

    《親愛的,不要跨過那條江》:

    2014年上線的韓國紀錄片,沒有宏大的敘事和複雜的背景,只講了一對老夫老妻的日常,卻交出了豆瓣評分8.9的答卷。

    韓年國江原道橫城山村,89歲的姜溪烈奶奶和98歲的趙炳萬爺爺在這裡生活了整整76年。太多戳淚點又暖心的陪伴,相信爸媽也會找到共鳴而感動吧。

    就像電影里說的:「從遇到你以後,就再沒覺得孤單。」

    《歸途列車》:

    史上最真實的春運返家全紀錄,加長現實版的《三分鐘》。

    其實天下的爸媽都一樣,一樣不容易。

    《闕里人家》:

    在傳統文化根深蒂固的家庭里,代際觀念上的衝突和含蓄的說話方式會撞出怎樣的火花?

    為老表演藝術家朱旭瘋狂打call,這部《闕里人家》拿捏的人物形象,堪稱完美。

    佛系喜劇向

    《茶之味》:

    不喜歡太過無厘頭的喜劇段子,那換一個不失幽默感卻有禪意的電影吧。

    一如影片片名:一杯茶、一棵樹、一家人。

    有點瘋癲的祖父,醉心於私動畫的製作;沉迷工作的父親三浦;與丈夫暗生隔閡的妻子;陷入暗戀的長子阿一;覺得自己頭越來越大的可愛女兒......

    與傳統喜劇不同,沒有刻意設置的搞笑情節,沒有各具特色的人物設定,《茶之味》只是純粹記錄了三浦一家的普通生活。

    但就是這樣充滿煙火氣的生活,才讓人能真真切切感受到人物的悲喜。

    在描述愛情與死亡的時候,豁達而樂觀的態度,一反日本電影的常態,帶著十足的洒脫。

    酒讓人醉,茶讓人醒。和爸媽來杯茶,一起笑談人生吧。

    《洗澡》:

    最感人的故事,原來真的是浪子回頭。

    早年喪偶育有兩子的老劉經營了一輩子澡堂,長子大明離家南下多年沒歸,身邊只有傻二兒子二明。

    某日,大明收到弟弟寄發的明信片誤以為父親病逝才匆忙趕回,沒想到老劉突然犯病,不得已大明放下行李開始照顧父親、弟弟和澡堂,卻越來越理解父親......

    洗澡是北方許多地方過年的傳統習俗,影片以三個男人(父親,兩個兒子)為主線,講述了一個有點主旋律的故事。

    但之所以沒能變成爆米花電影,也正是因為它的細膩與真實。

    就像姜武飾演的傻子二兒子二明,他在空蕩的大澡堂子里唱歌:

    我愛你,我的,爸爸。

    其實粗線條的男性情感本就無需太多鋪墊,直截了當的。

    看完影片,你是否也能對爸爸說一句:爸,我愛你?

    《海街日記》:

    這次不討論父母,來看看兄弟姐妹之間的感情吧。

    父親出走,母親一怒之下丟下三個孩子離開。長姐如母,大姐好生照看著兩個幼小的妹妹。

    直到有一天,她們收到了父親離世的消息,在葬禮上遇到了同父異母的另一位妹妹。在帶她回家後,發生了一些有趣的故事......

    題材很有針對性,主要是說姐妹之間的情誼,讓人很容易產生新鮮感,對父母那個年代的人來說更是如此吧。

    ps:有長澤雅美!有長澤雅美!有長澤雅美!

    《弱點》:

    美式橄欖球運動里,有個專業名詞叫做「盲區」。

    其實人生何嘗不是。家庭也像一隻橄欖球隊,每個人都有自己的分工。

    而那些誤入歧途的年輕人,他們只是陷入了家庭的盲區,沒有找到自己在這支球隊合適的位置而已。

    讓父母和孩子都有反思餘地的經典美國勵志片,誠摯推薦。

    《天天好天》:

    這是一個發生在養老院的有趣故事。

    兩個老人都覺得自己的孩子是世界上最優秀的,爭論不分高下就回到各自的家庭尋找證據,說服對方。

    但最後兩位老人才發現其實兩個孩子都沒有想像中的那麼優秀。

    故事細碎,但平緩的節奏加上不時穿插的極具喜感的對話,讓「老人」不再是我們想像中的老態龍鐘的樣子。這點做的十分出色。

    但脫離開故事,兩位老人從一開始就住在簡陋的養老院,就已經隱喻著兩位孩子其實並非那麼孝順,一切都是老人的自我暗示和心理安慰罷了。

    簡陋的養老院

    只是承認這點,真的需要時間吧。

    記得最清楚的是劇中的一句話:

    晴天雨天,都是好天。天天好天,有多好,終日在麥田裡,撓撓癢,變變臉,和一群愛你的和你愛的人在一起。

    親情都是生活中小事

    這就是它偉大的地方

    陳丹青說過:

    孩子是在父母看不見的地方長大的。

    這大概也是為什麼我們長大以後,和父母的關係反而更為微妙了的原因吧。

    我們長大了,父母老去了,別再像當年一樣和爸媽搶遙控器了,珍惜這來之不易的時光,好好陪陪他們吧。

    你的心意,他們一定感受的到。

    你最想和爸媽看哪部電影呢?

    本文由LinkedIn原創,作者宇春嬌。


    推薦閱讀:

    描寫春節的句子集錦
    最新穎的新年祝福簡訊,最豐富的春節祝福語簡訊大全
    走馬香江 蛇年春節香港五個必玩地
    015春節給領導和客戶的新年祝福語大全
    【美文共享】春節詩詞大全(學幾首,春節可以派用場)

    TAG:春節 | 小清新 | 避雷 | 清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