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知識》雜誌 ▎瑪麗娜·勒龐:走向全球的反全球化者?——周譚豪?李化人

2017年3月24日,法國大選總統候選人瑪麗娜·勒龐訪問俄羅斯,並與普京會面。

今年年初以來,法國國民陣線主席瑪麗娜·勒龐罕見提升外訪力度,相繼訪問美國、黎巴嫩、查德和俄羅斯等國,並在黎、乍、俄三國獲元首接見的高規格禮遇,引舉世矚目。鑒於勒龐既非政府要員、亦非執政黨黨魁,國際社會關注的顯然不是戰略協調、合作大單等常規成果,而恐怕是一個標榜將「法國人優先」寫入《憲法》的民粹政客為何要大費周章地出門「看人臉色」。

衝刺大選的「最後拼圖」

外交是內政的延續,因此要解答這個有些匪夷所思的問題,最重要的是將目光移回法國國內。眾所周知,法國五年一度的總統選舉即將於4月23日啟動首輪投票,屆時如無人得票過半(法蘭西第五共和國歷史上從未出現首輪就有候選人得票過半的情況),則將於5月7日舉行次輪投票,在首輪得票最多的前兩名候選人決出新總統。去年底以來,法主流民調顯示,代表國民陣線參選的勒龐支持率(約24%?30%)在11名候選人中穩居前二,有望闖入次輪。但歷史經驗表明,只要有極端政黨闖入次輪,法主流政黨勢必聯手組成「共和陣線」圍剿,勒龐即便創紀錄地在首輪拿到最多選票,次輪仍幾無勝算。

然而,在全球民粹主義潮起,特別是英、美等西方大國「黑天鵝」紛飛的「天時」「地利」之際,勒龐自認本次大選是她入主愛麗舍宮的絕佳機遇,遂絞盡腦汁欲再占「人和」,從而複製「特朗普式逆襲」,而外交正是其突破口。

首先,外交是勒龐展現執政能力的最大短板。法國乃聯合國安理會常任理事國、歐盟「政治旗手」,自詡「具全球性影響的少數大國之一」,素以發揮超越自身實力的外交水準見長。特別是法政體屬半總統半議會制,總統主管外交、安全,總理主管經濟、內政,外交因而很大程度成為法總統能力的「宣傳冊」和「加分項」,如戴高樂力倡的獨立自主外交早已是法基本國策,密特朗、希拉克雖在國內改革問題上爭議巨大,卻也因出眾外交「一俊遮百丑」。而勒龐反自貿、反移民、反全球化、反一體化等自私主張顯然在國際社會「火到沒朋友」,相較在英、德間左右逢源的頭號競選對手、獨立候選人馬克龍更相形見絀。因此,勒龐不僅要奮起直追,還想比馬克龍「玩得更大」,「在美、俄間充當溝通橋樑」。

其次,外交是勒龐宣揚執政理念的「第二戰場」。不同於務實商業文化濃厚的英、美,法曾是歐洲文藝復興、啟蒙運動和民主革命中心,舉國上下飽受政治理想主義熏陶,在選舉中更側重候選人的理念而非政策,如社會黨人阿蒙、共和黨人菲永正是分別高舉「正統左派」「正統右派」旗幟,最終在各自黨內初選中強勢逆轉。法政客宣揚理念的方式主要有三,即著書立論、做官施政及所謂價值觀外交。而勒龐早有著述,但缺乏執政履歷,故價值觀外交系其唯一可行路徑,更不失為潛力大、效果快的捷徑。因此本次競選期間,勒龐明確提出回歸「正統戴高樂式外交」,打著「與所有國家交往」的幌子兜售法價值觀,甚至不惜在民族宗教問題上故作挑釁,換取法民眾價值觀認同。如2月13日馬克龍訪問阿爾及利亞時全盤否定法殖民歷史,在法國內掀起軒然大波,八天後勒龐即奔赴與阿同為法前殖民地、伊斯蘭國家的黎巴嫩,宣示對基督徒總統的支持,並在拜訪當地伊斯蘭教大穆夫提時有意挑起頭巾爭端,致會晤流產,以討好法國內天主教保守勢力。

第三,外交是勒龐爭取競選資金的折中選項。競選造勢如同娛樂圈炒作,須重金投入。然而,法各大銀行、企業、財團等金主正是勒龐要反的「精英階層」,沒有任何理由幫勒龐上台「革自己的命」;力挺勒龐的民眾則大多出身社會底層,本就指著勒龐執政後改善生活,沒有什麼能力向其捐款。面對多達2000萬歐元的資金缺口,勒龐「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只能謀求外國援手,並以美、俄為重點:美國總統特朗普與之同有民粹標籤,白宮首席策略師及高級顧問班農更曾公開叫囂「向法及歐推廣極右思想」;俄羅斯則欣賞勒龐解除對俄制裁、承認克里米亞「合法」入俄的立場,2014年俄銀行就曾予勒龐約900萬歐元貸款。故其訪問美、俄期間均公開向當地金融機構「求援」,並坦言這是「無奈之舉、燃眉之急」。

綜上可知,勒龐走出國門並非轉向開放的「序曲」,而是豐富民粹形象的「配樂」、衝刺大選的「號角」。

仍難逃折戟宿命

儘管近來勒龐外交攻勢乍一看有模有樣,俄總統普京還祝她「在總統選舉中好運」,但難根本扭轉局面,還可能適得其反。

其一,法主流政黨警惕上升。相較英、美,法黨派政治傳統深厚,黨內結構嚴謹,黨員及支持者組織度、忠誠度更高,故而總統選舉雖由選民直選,但實際黨派間合縱連橫方為左右選情的最重要的因素。如法中間派民主運動黨支持率通常約5%,該黨傳統上在大選首輪出局後支持中右派候選人,但2012年卻在次輪罕見倒向社會黨,最終奧朗德亦恰以四個百分點的優勢擊敗薩科齊。本次大選中馬克龍的選民基礎實際也主要來自社會黨右派、中間派和共和黨左派。勒龐本就不招主流政黨待見,如今歐、美、俄三角關係正值敏感動蕩期,其越過政府及主流政黨與美、俄「授受不親」,不僅令三方間恩怨情仇越發糾纏不清,甚或淪為美、俄干預法內政的「一張牌」,與法主流政黨秉承的「大國均衡」「獨立自主」等背道而馳。勒龐對中東、非洲穆斯林的出格言行則為法國內民族宗教矛盾推波助瀾,這在當前歐洲連發重大恐襲的特殊背景下,也令一心求穩的主流政黨深為反感。

其二,法國民眾疑慮增多。2012年?2015年勒龐及其政黨國民陣線支持率從18%一路猛增,一度突破30%,主因在於法經濟低迷,失業率高企,民眾不滿迅速累積。但去年以來,法經濟受國際油價下跌、歐洲央行「量寬」等外部利好刺激,各項指標全面回暖乃至超出預期,復甦逐漸穩固,就業形勢有所改善,政府也得以實質推進部分改革。歐元區經濟亦整體向好,2016年經濟增速八年來首超美國,通脹率亦升至近三年最高水平。這對法民眾來說是久違的曙光,堅持穩步改良的主流民意因而鞏固,初露端倪的「革命激情」隨之消散。而勒龐在訪問期間發表的諸如「支持敘利亞阿薩德政府」等言論與法外交傳統不符,只能讓民眾進一步將她與「劇變」劃等號,乃至喚起對金融和債務危機的沉痛記憶。

其三,勒龐支持者內部分歧加大。2011年勒龐從其父手中接掌國民陣線後力推「去極端化」「去妖魔化」戰略,甚至為與其父納粹言論撇清干係,將他開除出黨。但這在有效改善政黨形象的同時,也讓一些支持者甚至黨內高層心生不滿,保守派批評勒龐「離經叛道」、搞「黨內政治暗殺」,改革派則要求將黨綱「更自由主義化」。近來勒龐雖有意促「內部停火」,團結競選,但成效不彰,就連其侄女、國民議會中唯一的國民陣線議員瑪麗昂-馬雷夏爾·勒龐都曾與她公開「互懟」。勒龐為平衡兩派意見,被迫不斷調整政綱,甚至有關退歐等標誌性主張亦現反覆、曖昧。此番勒龐系列外交茲事體大,其外交理念又相較經濟、政治、安全等領域粗略得多,顯然將成兩派博弈新焦點。

總之,勒龐欲借「天時」「地利」求「人和」的算盤不可謂不精,但身為反全球化者如何走向全球的定位和路線不明,結果欲速則不達。最新法國主流民調顯示,勒龐完成系列訪問後,其支持率反倒有所下滑。鑒於選期臨近,勒龐再難閃轉迴旋,恐重蹈2002年其父讓-馬里·勒龐止步次輪的覆轍。

值得注意的是,勒龐個性堅韌,尤其擅於「從哪跌倒就從哪爬起」。如歐洲極右政黨無不以鄰為壑,彼此矛盾頗深,勒龐多年來努力斡旋調和,歷經波折終見成效,2015年成功以國民陣線為核心,在歐洲議會組建極右黨團,2016年以來又幾度促成歐洲極右政黨峰會。此番勒龐外交雖出師未捷,但如其不斷嘗試,也可能再有建樹,為捲土重來再添籌碼。

(作者周譚豪為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歐洲所助理研究員、李化人為國際關係學院2016級碩士研究生)

推薦閱讀:

2014《旅遊綠皮書》發布 透析全球化視野下的中國旅遊|2014旅遊綠皮書|旅遊
在全球化商業文明中認識儒家精神
陳志尚:《共產黨宣言》與全球化
"全球化了的我在哪裡?"
關於土耳其的茶文化有哪些冷知識

TAG:知識 | 世界 | 雜誌 | 全球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