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俊領:近代中國民間信仰研究的理論反思2

  民間信仰是不是「迷信」

  民間信仰是不是「迷信」?這是個老問題,至今仍糾纏著學界和媒體,不少人仍將近代中國民間信仰視為「迷信」或「封建迷信」。[⑩]這在客觀上不利於深入認識和把握近代中國民間信仰的特質及其效用。對此情況,陳桂炳曾於2012年明確提出,要將民間信仰與「封建迷信」嚴格區別開,價值中立的「民間信仰」與貶義色彩濃厚的「封建迷信」這兩個詞不能劃等號,民間信仰中雖也存在著「一般的迷信」,但屬於次要部分。[11]雖然此前還有其他學者考察了「迷信」一詞的起源與內涵變遷,將「俗信」與「迷信」、宗教信仰與封建迷信等問題做了區分,但就近代中國民間信仰的具體研究而言,「迷信」問題還有不小的討論空間。[12]

  將民間信仰視為「迷信」是清末民國時期十分流行的主張。「迷信」一詞中國早已有之,較多出現在佛教語言中,而作為近代被廣泛批判的鬼神信仰意義上的「迷信」一詞則是清末從日本舶來的新辭彙。清末時人將民間的鬼神信仰定為「迷信」,大加批判。民國時期此風愈演愈烈,1917年徐長統撰文稱,中國人迷信甚多,有宗教之迷信、做官之迷信、風俗之迷信、學說之迷信等等,其中以迷信鬼神為「最久最深最不可遏止者」[13]。他對「迷信」一詞的運用已經超出了宗教、民間信仰的範疇。1918年,陳獨秀明確提出以科學廢除民間信仰的主張,宣稱「若相信科學是發明真理的指南針,像那和科學相反的鬼神、靈魂、煉丹、符咒、算命、卜卦、扶乩、風水、陰陽五行,都是一派妖言胡說,萬萬不足相信的」[14]。唯有破壞包括國家宗教和民間信仰在內的種種「迷信」,社會才能進步。1928年,已有人將「封建」與「迷信」合併使用,明確提出要「掃除封建迷信」。[15]1930年代,江紹原在講授「禮俗迷信研究」的課程時,將「迷信」界定為「一切和近代科學相衝突的意念、信念以及與它們並存的行止」[16],並認為其中有一部分(或許是一大部分)普通常用「宗教」和「法術」兩個名詞去包括。顯然,他將「迷信」置於科學的對立面。經由國共兩黨發起的破除迷信運動,絕大部分的民間信仰被打上「迷信」的標籤。儘管當時的著名學者潘光旦對民間信仰深表同情[17],並對俗信與「迷信」做了區分,但也沒有改變官方話語和社會輿論「一邊倒」式的以「科學」和「文明」的名義宣判民間信仰的死刑。今天這種境況因為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等因素已有所調整,但並沒有從根本上改觀。

  前面已經提到,學界已從多角度探討了「迷信」與民間信仰的問題。有人明確主張將民間信仰與「封建迷信」嚴格區別開,認為價值中立的「民間信仰」與貶義色彩濃厚的「封建迷信」這兩個詞不能劃等號,民間信仰中雖也存在著「一般的迷信」,但屬於次要部分。[18]不過,大家仍普遍將「迷信」看成是「非理性、反科學、對個人與社會有直接危害的極端信仰,它以迷狂為特徵,是巫術、宗教中有害成分的強化,並往往誘發破財殘身、傷風敗俗、擾亂生活、荒廢生產等不良後果」[19]。當然,這一看法對於「迷信」的特徵與危害概括得十分清楚,但對於「迷信」本質的揭示仍不顯不夠。細緻而言,「迷信」是非理性的盲目信仰,更多表現為一種盲從的態度與眷戀性的情感,而信仰對象多種多樣,不止於鬼神。迷信不是科學的對立面,而是智信的對立面。只是在旁觀者看來,迷信者在心理與行為上與科學已知的原理和知識不相契合,甚至存在矛盾。但要注意的是,科學本身並不完善,而是在求真的道路上不斷前進,目前有太多科學尚未發現和不能解釋的現象。把科學尚不能解釋的現象視為「迷信」,本身就是反科學的態度,是對科學的迷信。

  民間信仰具有「俗信」與「迷信」的雙重性。俗信的一面在於,原來在古代民間傳承中曾經是原始信仰或迷信的事象在流傳中逐漸失去了神異色彩,但被賦予了人們在長期生產與生活的經驗中找出的一些合理性,形成了一種傳統的習慣,直接間接用於生活目的。[20]迷信的一面在於,信仰者不能清楚辨識信仰對象的身份、作用與彼此互動的關係原理,僅僅出於盲從態度或情感需要而信仰,有些迷信現象確帶有神秘的色彩。尤其在民間鬼神信仰上,很難說「俗信」與「迷信」的分量孰重孰輕。因此,也就不能將民間信仰一概視為迷信。

  即使民間鬼神信仰中帶有神秘色彩的「迷信」成分,科學至今仍不能通透解釋。民俗學專家葉濤曾實地採訪過山東省鄒城市的泰山香社會首劉緒奎,這位會首登泰山後石塢元君廟就會舉行碧霞元君附體的儀式,為隨行的信眾、香客解困答疑,賜福禳災,還能代碧霞元君識別出前來供奉的香客誰是誠心的,誰不是誠心的。[21]很難說降神附體是劉緒奎的騙術,但也很難解釋他的那種類似佛教「他心通」的超常獲取信息的能力。季羨林曾回憶起其亡母的魂靈附體在自家一位女親戚身上說話的往事。[22]由此可以猜測,鬼神附體是一種客觀存在的精神意識狀態,它意味著世界可能還有另一種被遮蔽的本相與秩序。隨著科學的發展,一些所謂「迷信」的內容也將獲得科學的解釋,而成為科學知識體系的一部分。南懷瑾近年反覆提到一個問題,即重新認識中國傳統的認知科學與生命科學。也許,從這裡可以找出對民間鬼神信仰更具有解釋力的答案。

  總體而言,民間信仰不是迷信,但確有少部分的迷信成分。即使是對這個為量甚少的迷信成分也要辯證看待,不宜僅僅以反科學的名義將其完全否定。很可能在所謂「迷信」的地方,科學為自身的發展打開一扇新的窗戶。

推薦閱讀:

中國明星為什麼都愛加入外國國籍?
中國十大最毒毒蛇,竹葉青算吊車尾!
港媒:婚戀市場男性過剩催生中國「好丈夫」
中國史上最狠毒皇后:獨孤皇后
普京不懼制裁?德國:俄仍有中國強烈支持

TAG:中國 | 信仰 | 理論 | 近代 | 國民 | 民間 | 反思 | 民間信仰 | 研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