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家公園關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及修復的一般做法
與天地對話—為自然梳妝
第一節 生物多樣性的概念
從現代視研究角來看,生物多樣性是一個涉及面非常廣泛、具有高度綜合的研究領域。對於生物多樣性目前沒有形成標準的定義,這裡講的是公認的含義;是指自然界生物之間的多樣化和變異性以及物種於生境之間的生態複雜性,是地球上所有生命形式的總稱,包括植物、動物和微生物在內的所有物種和生態系統以及其中的生態過程。
通常分為三個層次:遺傳多樣性、物種多樣性和生態系統多樣性,但從內涵外延及分化的基礎上來看,還應增加景觀多樣性和生物圈兩個層次。對於旅遊規劃而言,保護生態景觀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完整性是必須要遵守前提。
保護生物多樣性和實現可持續發展是當今人類推一的選擇,成為全世界緊迫而又艱巨的任務,因為生物多樣性是我們人類賴以生存的基礎。目前來看,由於人口的不斷增長,城市化進程的加快,人類對自然資源的濫用和過度消耗、污染,導致了生物物種消失、生態環境惡化、地球維持生命的能力急劇下降,人類的前途和命運受到了大自然嚴峻的挑戰。
從國外的國家公園發展實踐來看,國家通過選擇大型自然區域並加以保護的方式,是保護生態系統、自然資源和生物多樣性最為有效的途徑。所以,對於目前我們國家的自然生態想現狀情況來看,國家公園的這種保護自然生態的做法也是非常值得我們公家借鑒。
第二節 總結國際上國家公園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和修復的一般做法
首先,對於我們國家的生態保護區的一般做法進行了研究。我國目前自然保護和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主要區域有三種類型:自然保護區1276處,面積1.02億公頃;森林公園1078處,面積983萬公頃;風景名勝區677處,面積96O萬公頃。我國對於國家公園關於生物多樣性保護及修復的做法一直沒有明文規定,本文在對國際上對於國家公園的生態多樣性的修復和保護研究入手,從中找到我們國家公園開發可以借鑒的思路和方法。
一、首先在保護對象上:從視覺景觀保護對象逐步走向生物多樣性保護的保護對象
世界國家公園的發展從1872年到2002年的130年間,有一個共同的發展趨勢,就是保護對象的擴展與變化。既保護對象由視覺景觀保護逐步偏向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由單一陸地保護偏向陸地與海洋綜合保護。
世界國家公園的發展在1872年到20世紀60年代的近100年間,主要是保護視覺美學價值;由於在這個期間,人類尤其是公眾對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與人類的關係認識得還不夠全面深刻。
到了20世紀60年代,大量的環境保護運動的開展,國家公園的保護對象也隨之發生了巨大的變化,生態系統和生物多樣性保護成為重要的保護內容。
舉一個例子,在1969年IUCN通過國家公園的定義,將國家公園的管理目標定義為兩項:保護生態系統和提供遊憩機會。這足以說明了,人類對於國家公園的保護在逐步發展轉變,從簡單的視覺層面,逐步向全面深刻的生態系統和生物系統保護上擴展。也就是說,隨著人們對國家公園的開發,和人們對自然認識的加深,我們從最開始的保護視覺景觀逐步擴展到對於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保護範疇。
二、 在國家公園的保護方法上:從消極保護走向積極保護
在過去的130年間,國家公園在保護方法的方面,也走過了一些曲折探索的道路。保護方法也從絕對保護走向相對保護,從消極保護走向積極保護。在20世紀30年代,國家公園的保護主義者曾經提出一種排斥人類的保護方法,也就是說,將自然保護區的整個管理範圍限制起來,原封不動保持自然的最原始狀態和自然過程,這方面的保護主義者認為人類的介入對資源保護只起到破壞的作用。
這種消極的、絕對的保護方法,後來遭到了遺棄;這種方法是不切實際的,尤其是在發展中國家或經濟落後的國家,在國家公園相關社區的溫飽還沒有解決的情況下,資源保護的目標是不可能實現的。
隨著分區管理等技術和方法的出現與發展,在一定程度上通過技術手段實現國家公園和保護區「保護與利用統籌」這一目標的。從而使得國家公園的保護方法向積極的方向發展。
三、在國家公園的保護力量上:從單一的一方參與走向多方參與
目前,國家公園與保護區管理的國際趨勢,是保護力量由一方參與走向多方參與。也就是說,在保證資源得到充分有效保護的前提條件下,除了發揮各層次、各方面政府機構、社區、非政府機構、私人企業的作用,協同努力,共同做好國家公園的保護、管理和利用工作。
在多方參與的過程中,社區參與(Com-munityInvolvements)是十分重要的。因為沒有穩定的周邊環境,就沒有穩定的管理成效。當地社區如果不能從保護中獲益,資源保護也不可能持續。當然,多方參與的前提,是健全的法律框架和權責利平衡的管理體制。
四、在國家公園保護的空間結構上:由散點狀走向網路化
在國家公園發展最初的幾十年間,對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的保護是屬於「散點狀」的,將他們看作是作為一個個「島嶼」,孤立起來進行保護;隨著生態學的發展,逐步發現,「島嶼式」的保護只適合於那些以美學價值為主的地質地貌保護區。
如果要保護生物多樣性和生態系統的話,「島嶼式」保護就顯示出很多缺點。由此產生的一個趨勢,就是對國家公園和保護區的保護從散點狀走向網路,也就是說,在保護一個國家公園和保護區時,要考慮它與周圍保護區之間的生態聯繫,將它作為保護區網路的一部分加以考慮,並使它與別的保護區實現管理信息的共享。
第三節 森林公園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作用的研究
由於我國國家公園沒有實質性的案例和規範標準,所以,從森林公園入手,對於森林公園在生物多樣性的保護上,進行研究,得出森林公園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著重要的作用。
主要有七個:保護自然景觀、保護並促進森林資源、喚起人們重視自然保護、開展自然教育、顯示出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當地社區經濟的發展、增進國際交流等。通過這七個方面的作用,我們可以從結果出發,反推國家公園在生物多樣性保護方面應該如何做,提供了很好的經驗借鑒。
對於森林公園在保護生物多樣性上具體措施進行了探究,面對生物多樣性喪失如此嚴峻的形勢,森林公園相關組織和政府都採取了相應的保護生物多樣性的措施。目前多採用的保護手段主要有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放歸野外等措施。
對於這三種方法,國家公園在開發建設以及後續的運營中亦可參考使用,更好的保護國家公園的生物多樣性,當然,這三種方法當中,也有對國家公園生物多樣性也有不同程度的破壞,所以,再具體的操作過程中,應當注意,以就地保護、放歸野外為主,遷地保護為輔,這樣才能在國家公園的開發中更好的生態環境中的生物多樣性。
第四節 我們在國家公園的規劃設計中應如何保護
一、植被保護對策及保護行動計劃
開發國家公園,就必須建設項目建,建設項目通常都要佔用林地,使得林地的面積減少,森林覆蓋下降,施工過程會砍伐一些林木,若不採取合理的移栽措施,有可能導致一些珍稀特有植物的分布範圍更加狹窄。
在施工過程中,應該在林業局或管理局技術人員指導下,對項目取得珍惜特有植物進行掛牌標記,讓施工人員明確知道哪些是應該特別加以保護的,或者是合理的移栽措施,實施遷地保護,需要挖去植物是盡量減少對根系的損傷,另外,在人員活動較多和比較集中的區域設置環境保護哦方面的警示牌,提醒人們保護自然。
二、動物保護對策及保護行動計劃
在國家公園動物生態系統的保護上,我們可以借鑒森立公園的做法,在規劃建設中,對自然區域內的生物進行分區,分類型進行保護;就地保護、遷地保護、放歸野外都是合理且有實際效果的方法。我們規劃中可以對不同類型的自然區域進行區別對待。
在國家公園的開發施工期間對動物造成的直接和間接的潛在威脅很大,但在項目的施工期間,大多數獸類,鳥類會通過遷移或者飛翔來避免施工所造成的影響,兩棲類和魚類的活動範圍比較狹小,不能很有效的避免這些影響,因此修建項目對獸類鳥類的影響不大,對兩棲類和魚類影響較大,在施工過程中應盡量減少放炮,堅持「先防護後施工」的原則,禁止獵殺動物,杜絕水體污染,保證動物的棲息地不受或少受影響。對溪流的地方要順溪流設置小型橋樑和涵洞,確保兩棲類和爬行類的動物遷移順暢。
三、景觀及生態系統的保護對策及保護具體行動計劃
施工期間開挖的土石方很多,所廢棄的土石方也很多,會對該區域的環境造成負面影響,很大程度上破壞了原有的景觀整體性。
另外,遊覽觀景棧道的修建也同樣會將景觀分隔開來而使得景觀破碎,所以再建設景觀棧道時應考慮其對環境以及生態系統的影響,修建懸空木製棧道,以保證遊憩設施與整體景觀效果相協調,與環境保護與生態系統的宗旨子相統一。
加強後期的管護工作,對於當期植被的恢復以自然恢復為主,項目建設期施工人員的生產和生活產生的垃圾、廢棄物的排入都會對生態系統產生一定程度的污染,造成負面的影響。應該對施工人員進行生態環境的保護意識教育,加大對保護區的管理力度。
四、規劃設計運營中,可通過森林公園在生態多樣性保護中發揮的作用來制定刺激和帶動公眾對國家公園生態多樣性的保護方法
森林公園在生物多樣性保護中發揮的作用有七個方面,保護自然景觀、保護並促進森林資、喚起人們重視自然保護源、開展自然教育、顯示出良好的經濟效益、促進了當地社區經濟的發展、增進國際交流;從這七個方面里,我們可以得出對於森林公園附近的社區公眾而言,有很好的刺激帶動因素。
保護自然景觀就等於維護了好的生活環境,有良好的經濟效益,帶動社區經濟的發展,就能很好的帶動廣大社區公眾的積极參与保護,可以通過宣傳營銷,對森林家公園在於生態多樣性保護所能帶來的巨大益處,能很好的帶動、刺激多的公眾參與到生態多樣性的保護行動中來,這樣,比起制定一項項的制度規定要有實際效益。
對於國家公園,更是如此,我們可以通過宣傳,將生物多樣性的保護益分別列出來,這樣從公眾的意識形態里,養成保護生態多樣性有如此之多益處,更能激發社區公眾從主動的參與到保護國家公園的行列中來;使得民眾參與,民眾受益,從而形成一個良性循環,更好的去完成我們保護生物多樣性這一巨大工程。
第五節 結論
綜上所述,生物多樣性是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源泉,它一直伴隨著人類社會的發展而變化,如今卻受到了人類活動的嚴重威脅,成為國際社會共同關注的熱點問題。那麼,我們自由拿出相應的對策和方法等,盡人類最大的努力,才能更好的把這個生物多樣性維護好。
同時跟上世界的步伐,走可持續發展路線,通過組織和政府機構的深入研究,繼續深度了解生物多樣性以及可採取的保護措施,從而做到人與自然和諧相處,人類才能更好的從自然界獲得所需的物質能源。同時,相關教育的開展和加強是關鍵,只有保護生物多樣性的理念深入民眾的心中,才能更好的,更直接的保護生物多樣性。
我們更應該立足於自身,從我們身邊著手,切實保護生物多樣性不受破壞,實現生物資源的可持續利用和社會經濟的可持續發展。唯有達到社會與自然的和諧共生,才能更好的建設地區動植物等生態系統的活動環境場所。對此,我們可以通過社會環境影響評價,留存物種的保護,定期檢測周邊環境等方面全面深刻的研究生態系統的生物多樣性。
對於生物多樣性的保護是一項巨大而長久的工程,與世界上每個國家每個人都息息相關,在這裡首先呼籲,我們每個地球人都能盡自己的一份力量去保護我們身邊的生態環境和生物多樣性,養成一個良好的習慣,到了每個生態系統中都能自覺自知的去保護和愛惜我們的生態環境、生態、生物系統。
來源:和美智業機構
推薦閱讀:
※麥克阿瑟將軍為什麼保護象猴子的日本天皇
※中國版權保護中心
※冬季如何保護嗓子
※什麼是文物保護的「洛陽方式」
※一圖讀懂丨保護腰椎的8個小動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