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麻黃連軺赤小豆湯

【方葯歌訣】 麻黃連軺小豆湯,杏仁大棗生梓姜,

甘草燎水同煎服,風水夾寒及發黃。

【學用導讀】 根據張仲景論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治表裡兼證,在表是寒證,臨證若能合理地調整方藥用量比例,則既能主治表熱證,又能主治表寒證。

【醫案助讀】

1、過敏性皮炎

田某,女,39歲。在半年前原因不明出現過敏性皮炎,幾經中西藥治療,可未能有效控制癥狀表現,近因病證加重而前來診治。刻診:顏面疹癢,紅腫疼痛,眼瞼水腫,口渴,舌紅,苔薄黃,脈無變化。辨為風水夾熱證,給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麻黃6g,連翹24g,杏仁9g,赤小豆24g,大棗12枚,丹皮15g,生薑6g,炙甘草6g,花椒6g,地膚子12g,赤芍15g,生地24g。6劑,1日1劑,水煎2次合併分3服。二診:顏面疹癢、紅腫疼痛減輕,又以前治療12劑,隨訪1年,未再複發。

用方點撥:根據顏面疹癢紅腫疼痛,舌紅辨為熱,再根據眼瞼水腫辨為風水上壅,以此選用麻黃連翹赤小豆湯發汗散水,清熱利濕,加丹皮、生地、赤芍清熱涼血散瘀,地膚子清熱止癢,花椒溫化止癢。方葯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2、肝實質瀰漫性損傷

馬某,女,44歲。有慢性乙肝病史,1年來數經中西藥治療,可因治療效果不明顯而專來診治,經B超複查:肝實質瀰漫性損傷;查肝功:谷丙轉氨酶180U/L,穀草轉氨酶210U/L。刻診:脅痛,不思飲食,胃脘滿悶,口乾且飲水不多,倦怠乏力,發熱,惡寒,無汗,大便溏且不爽,舌紅,苔薄黃,脈浮。辨為太陽傷寒證與濕熱證相兼,給予麻黃連翹赤小豆湯加減:麻黃6g,連翹24g,杏仁9g,赤小豆24g,大棗12枚,生薑6g,炙甘草6g,茵陳15g,梔子15g,紅參10g,白朮15g,茯苓15g,白芍15g。6劑,1日1劑,水煎2次合併分3服。二診:脅痛減輕、胃脘滿悶好轉,又以前治療6劑。三診:諸證均有明顯好轉,復以前方治療20餘劑,複查肝功已恢復正常。之後,以前方適當加減變化調治肝實質瀰漫性損傷1個月,諸證悉除。隨訪1年,肝功正常。

用方點撥:根據發熱,惡寒,無汗辨為太陽傷寒證,再根據口乾且飲水不多,大便溏且不爽,舌紅,苔薄黃辨為濕熱,又因倦怠乏力辨為濕熱夾虛,以此選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發汗解表,清熱利濕,加茵陳、梔子清熱燥濕利濕,紅參、白朮益氣健脾,茯苓健脾利濕,白芍補血斂陰,兼防利濕傷陰。方葯相互為用,以奏其效。

【中醫辨證】 太陽傷寒證與濕熱發黃證相兼:發熱,惡風寒,無汗,身黃,身癢,目黃,小便黃或不利,腹微滿,飲食不佳,舌紅,苔黃或膩,脈滑或浮。

用方思路:正確使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以主治太陽傷寒證與濕熱發黃證相兼為基礎方,以主治風水證為臨床擴大應用。

病變證機:外邪乘機侵襲營衛,營衛受邪而抗邪;濕熱蘊結,壅滯氣機,肆虐於內,熏蒸於外,以此而演變為營衛失調,濕熱蘊結的病理病證。

審證要點:根據以發熱,惡風寒,無汗,目黃,小便黃,舌紅,脈滑或浮為用方審證要點。

【西醫辨病】 病毒性肝炎,肝實質瀰漫性損傷,急性膽囊炎等。

【衷中參西】 合理運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指導中醫辨證與西醫辨病,無論是治療消化疾病,還是治療泌尿疾病,都必須符合麻黃連軺赤小豆湯主治病變證機與審證要點,以此才能取得治療效果。臨證選用麻黃連軺赤小豆湯治療西醫疾病還可用於:

1、泌尿疾病:急性腎盂腎炎,急性腎小球腎炎,慢性腎炎,腎病綜合征。

2、皮膚疾病:過敏性皮膚炎,神經性皮炎等。

3、五官疾病:結膜炎,過敏性鼻炎等。

【中醫治法】 解表散邪,清熱利濕。

  【方葯西用】 具有保肝、利膽、改善腎微循環、抗炎、抗病毒等作用。

【處方用藥】 麻黃去節,二兩(6g) 連翹二兩(6g) 杏仁去皮尖,四十個(7g) 赤小豆一升(24g) 大棗擘,十二枚 生梓白皮切,一升(24g) 生薑切,二兩(6g) 甘草炙,二兩(6g)

隨證加減用藥:若濕熱明顯者,加茵陳、梔子,以清熱利濕退黃;若小便不利明顯者,加車前子、澤瀉,以導濕下行;若大便硬者,加大黃、芒硝,以瀉熱通便;若嘔吐者,加竹茹、陳皮,以降逆止嘔;若食少者,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和胃等。

【煎服方法】 上八味,以潦水一斗,先煮麻黃,再沸,去上沫,內煮葯,煮取三升,去滓。分溫三服,半日服盡。

【方證研究】 風寒侵襲營衛,營衛奮起與邪氣相爭,則發熱;衛氣抗邪而不能固護肌表,則惡風寒;風寒侵襲而閉塞玄府,則無汗;濕熱鬱結而熏蒸,則身黃,目黃;濕熱侵襲而走竄皮膚,則身癢;濕熱走注於下,則小便黃或不利;濕熱壅滯氣機,則腹微滿;胃氣被濕熱肆虐而不能納降,則飲食不佳;舌紅,苔黃白相兼或黃膩,脈滑或浮均表寒里熱之徵。其治當解表散邪,清熱利濕,然則表邪得散,濕熱得除,病證向愈。

方中麻黃解表散寒,宣發郁滯。赤小豆滲利水濕。生薑既解表散寒,又和中益胃。杏仁降逆濁逆,通調水道。連軺、赤小豆、生梓白皮,清熱除濕退黃。甘草、大棗,益氣和胃,防止發散傷氣、清熱傷中。

【使用禁忌】太陽中風證與濕熱發黃證相兼,慎用本方。

pan style="font-family: 宋體" lang="EN-US">

隨證加減用藥:若濕熱明顯者,加茵陳、梔子,以清熱利濕退黃;若小便不利明顯者,加車前子、澤瀉,以導濕下行;若大便硬者,加大黃、芒硝,以瀉熱通便;若嘔吐者,加竹茹、陳皮,以降逆止嘔;若食少者,加山楂、神曲,以消食和胃等。

【煎服方法】 <="">


推薦閱讀:

經方一百首--麻黃連翹赤小豆湯
赤小豆薏米粥的做法
祛濕是用薏米紅豆,還是用赤小豆呢?

TAG:赤小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