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澤東與十大元帥的恩恩怨怨(一)
「度量如大海,意志堅如鋼」。這是毛澤東對朱德所作的高度評價。其實,就朱德元帥的人品和對中國革命的貢獻,此評價遠遠不夠。朱德和毛澤東這兩個名字從井岡山會師後同中國革命就一直連在一起。客觀的說,井岡山會師前,朱德的影響力遠遠大於毛澤東,他拋棄榮華富貴,追求真理直至領導南昌起義的人生經歷充滿了傳奇色彩,他謙虛謹慎,純樸忠厚的性格更是備受尊敬。井崗山會師後,朱德擔任軍長,而毛澤東僅擔任黨代表,可見,朱德實際上是中共軍隊的真正領袖。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長期建設中,後來被中共稱為毛澤東思想的軍事思想部分,其實有大部分是朱德的貢獻。直至中國工農紅軍陝北會師,朱德和毛澤東的地位,一直是朱在前毛在後。紅軍到達陝北直至中國革命勝利,朱德長期任總司令,但由於朱德的威望和地位以及中共將帥雲集的原因,總司令更多的是一種象徵意義。縱觀歷史,朱德和毛澤東在這一歷史時期的關係可概括為「兩次衝突,三次生離死別」。
第一次衝突是「井岡分兵」.1927年至1936年的十年土地革命時期,朱毛共同締造了英雄的井岡山革命根據地,並開拓創建了中央根據地,使湖南、江西等省的紅軍由星星之火成為了燎原之勢.1928年井岡山會師不久,即發生了湘南農軍南返故鄉、造成井岡分兵之事。該部分兵力南返,一方面是因為井岡山的資源確實有限,養不起多達萬人的隊伍,另一方面也是因為宜章等地農軍更想回本土作戰(黃克誠和肖克在這些隊伍中)。這部分兵力,是以原朱德所率領的28團和29團為主。這次分兵,是受到毛澤東的堅決反對的,但是沒有朱德的有力配合,這兩個團還是堅決地離開了井岡山。但是很不幸的是,29團很快就遇到敵人的偷襲,並迅速被擊潰,失散的紅軍沒有一個回到部隊,該團作為一個番號就這樣消失了。28團在失敗後,因為有了毛澤東所率一個營前來接應,這才回到了井岡山。因為這次悲劇性的分兵,井岡山根據地蒙受了因「八月失敗」後而遭遇的強大的打擊。這也直接導致了1929年1月朱毛紅軍3600人的外線作戰——從此,朱毛紅軍再也沒有回過井岡山。從這次分兵不難看出,朱毛紅軍,因為會師的時間太短,缺少必要的磨合和訓練,還沒有形成一支團結的力量,毛澤東對朱德原來所率領的部隊,亦並沒有擁有絕對的領導權。
第二次衝突是"七大風波」。這裡的「七大」,指的是紅4軍第七次黨代表大會。紅4軍是在井岡山會師後產生的,是中國紅軍史上的第一支正規軍隊,也就是人們所習慣稱呼的「朱毛紅軍」。由此也可以看出朱毛在創建和領導這支軍隊的過程中所起的作用。事實上,此時的紅4軍,以及以後由其為基礎所擴建而成的紅1軍團、紅一方面軍,亦被稱作「朱毛紅軍」,並「習慣性」地由毛澤東出任政治方面的總負責人——黨代表或前委書記,由朱德出任軍事方面的總負責人——軍長或總司令。但是,朱毛所組成的這一軍事、政治的最佳組合,也並非固定不變,而紅4軍的七大,就中斷了這一黃金組合,因為毛澤東的前委書記職位,居然在這次會議上被選舉掉了,代替毛澤東當選的,是陳毅。在這次會議上,朱德並沒有顯現出對毛澤東的絕對支持或「忠誠」,因為朱德本人亦成為了被批判的對象,並且與毛澤東一樣,並沒有被選入紅4軍前委。此次會議之後,毛澤東氣憤難平,離開部隊到了蛟洋去養病,朱德依然是軍隊的軍事負責人,與前委書記陳毅共同指揮。儘管此種狀態持續時間不長,但這也算是朱毛紅軍第一次「有朱沒毛」。不久之後的中央「九月來信」和紅4軍「九大」,就結束了這種狀態,朱毛重又組合在了一起。
在井岡山革命根據地的生死與共的創建過程中,既磨合了彼此的性格,都對對方有了更深的了解和信任,也建立起了非同一般的深情厚誼。這種情誼,既包含著對革命、對理想的共同追求,亦有著雙方共同創造和維護的私人感情,而中間朱德對毛澤東的領袖地位的認同之感,亦逐漸形成。自此時起至新中國成立,成敗、榮辱皆繫於一體的「朱毛」,歷經了三次生死離別。 第一次分離是在第四、五次反「圍剿」朱毛分別。在朱毛聯合領導中央紅軍、相繼粉碎了國民黨的三次反「圍剿」之後,由上海轉到蘇區來的中共中央,在王明「左傾」錯誤的領導之下,在博古等人的操縱下,武斷地奪取了毛澤東對紅軍的領導權,後來通過選舉讓毛澤東當上了「中華蘇維埃全國委員會主席」,迫使其離開了對紅軍的一線的指揮權。幸虧紅軍在朱德與周恩來等的領導下,英勇粉碎了第四次「圍剿」,但是中共中央的「左傾」錯誤愈來愈大,最終沒有能夠擊退敵人的第五次「圍剿」,被迫進行戰略大轉移。在這近兩年的時間裡,朱德在前線指揮紅軍浴血奮戰,毛澤東卻不得不遠離軍事,只得在後方主持民事,其政治處境走到了非常低落的程度,甚至其人身權、生命權也受到了威脅。這一段時間,也是朱毛自井岡山會師以來的第一次生死離別。
第二次分離是在長征路上,朱毛的再分別在中央紅軍長征期間,紅四方面軍在張國燾率領下來到了懋功一帶同一方面軍會師。這時,中央紅軍只有三萬多人。張國燾仗著他有十幾萬人,看不起中央紅軍,繼續堅持錯誤路線,主張向青海、西藏地區退卻,並狂妄要求改組中央,企圖篡奪黨和紅軍的領導權。經過堅決鬥爭和耐心的工作,張國燾表面上同意北上抗日,但實際上並沒有放棄分裂黨中央、篡奪紅軍領導權的陰謀活動。一、四方面軍的主力部隊都已會合後,在毛兒蓋停留七八天,中央政治局又接著開會,就一、四方面軍會合的政治形勢與任務做出了決議,並決定把一、四方面軍混合編成左右兩路,繼續北上。右路軍由黨中央、毛澤東同志率領,包括一方面軍的1、3軍團及四方面軍的4軍、30軍。前敵指揮部在右路軍。左路軍由朱德總司令、張國燾率領,包括四方面軍的9軍、31軍及一方面軍的5、9軍團。總司令部、紅軍大學、四川省委撤出機構都在左路軍,決定兩路軍在班佑會合。這就是朱毛的再次分別。兩路軍分手後,右路軍按原計划行動,左路軍在張國燾的控制之下,卻按兵不動。在隨後的幾個月的時間裡,張國燾操縱這支部隊,數次搞與黨中央的分裂活動,並對朱德進行多次威逼利誘,妄圖取得朱德的支持。在嚴峻的形勢面前,朱德沉著地說:「儘管張國燾搞分裂,而且又鬥爭了我,毛主席、黨中央會正確處理這些問題的,但是,我們對下面的同志,仍然要講團結,要顧大局,不然的話,就會上張國燾的當。」後來朱德又當面嚴厲地質問張國燾:「你們這樣搞,不是有意在製造分裂,破壞團結嗎!」張國燾另立「中央」後,朱德異常痛心,一面堅持對張國燾的說理鬥爭,一面耐心做團結幹部的工作。「天下紅軍是一家」這句話,就是他在那時說的,在四方面軍中廣為流傳,影響甚大。有次,張國燾要朱德給黨中央發電報,取消那邊的中央,朱德說:「那個要不得的,你這個中央是非法的。」關於與張國燾的鬥爭,朱德在建國之後談論說:「我不能不和張國燾進行針鋒相對的鬥爭。在鬥爭中,我掌握兩條原則:一是和劉伯承、徐向前、賀龍、任弼時等同志,對張國燾的反黨分裂陰謀,進行堅決鬥爭,不能含糊;二是對四方面軍的廣大幹部要努力團結爭取,處處用擺事實講道理的方法,使大家明白是非真相。因為四方面軍部隊和廣大幹部是好的,是忠於黨、忠於革命的。這樣,就把張國燾孤立起來了。在多方的壓力下,張國燾最後不得不遵照黨中央的指示北上,實行三大紅軍主力的大會合。」正是在朱德如此「藝術」的鬥爭之下,其他同志也逐漸看清了問題,都表示擁護黨中央和毛澤東同志的決定,支持朱德的意見,堅決表示要迅速北上。左路軍各部,終於在朱德的率領下,迎著燦爛的朝陽向北挺進,在1936年10月10日,與黨中央、毛澤東同志派來迎接的部隊在甘肅的會寧會師。分別一年多的朱毛,終於又見面了。朱德對張國燾右傾機會主義路線鬥爭的勝利具有偉大的歷史意義。它加強了全黨全軍在毛主席偉大旗幟下的團結,在極端困難的條件下,保存了黨和紅軍的優秀骨幹,為勝利地進行抗日戰爭創造了有利條件。朱德總司令在與張國燾的鬥爭中,表現了威武不屈的偉大革命精神,既堅持了高度的無產階級黨性原則,又採取了靈活的鬥爭藝術,一再挫敗了張國燾對黨的猖狂進攻,維護了黨中央、毛主席的統一領導,維護了黨和紅軍的團結。他在這場驚心動魄的路線鬥爭中的傑出貢獻,將永遠載入我黨我軍的史冊.
第三次分離是在解放戰爭時期,胡宗南進攻延安,朱毛第三次分別一年半。1947年3月,胡宗南以優勢兵力進攻延安。中共中央和中國人民解放軍總部主動撤出延安後,中央分成前委、工委、後委,朱德同劉少奇、董必武等組成中共中央工作委員會(即「工委」)到華北進行中央委託的工作。這就是朱毛的第三次分別。這次分別,時間也最長,達一年半之久;情勢也最為嚴峻:朱在華北,親臨前線,甘冒矢石,兇險異常,毛在西北與胡宗南打「蘑菇」戰,更是險象環生。中央工委對外號稱「工校」,一開始是在河北平山縣的西柏坡。工委的主要負責人是劉少奇,朱德在此雖然主要抓土改、生產和支前以及軍事工作,但與此並不負責主持全局。那麼朱毛此時應該是種什麼樣的關係呢?一種說法是,朱德在毛澤東心目中的地位,或言重要性,已有明顯下降。理由一:所謂的工委,書記是劉少奇,朱德是在劉少奇的領導之下工作,這在戰爭年代,總是不很正常,畢竟總司令在軍委主席的領導之下,這還算是有一定的道理。理由二:工委的核心任務是土改,是由劉少奇主持大局,朱德在其中並沒有什麼明確的任務,只好去接受另外一件中心工作,即充當華北野戰軍的顧問,親自主持了華北軍隊的「整理」,並指導了石家莊戰役。理由三:與彭德懷、林彪等的對比。此時彭德懷親任西北野戰軍司令員負責整個西北戰場,林彪東北戰場指揮百萬大軍,劉伯承、陳毅等亦統率重兵縱橫征戰,而身任總司令的朱德,不在中軍大帳中運籌帷幄,卻親自去指導一支在五大戰場上並不特別重要的一個野戰軍的工作,這確實出乎常規。由以上似可看出朱德在毛澤東的心中,已失去了當年「朱毛」並稱時的份量。朱德在工委期間主要做了一些指導性的工作,對扭轉地區性的戰局,確實起了很大的作用。1947年秋季,朱德親臨華北前線指導作戰。同年10月,他指導晉察冀野戰軍取得清風店戰役的勝利,對扭轉華北戰局起了關鍵作用。11月,他又指導晉察冀野戰軍取得石家莊戰役的勝利。此戰開創了解放軍攻佔堅固設防的大城市的成功先例。1948年初,朱德主持召開華北各解放區軍工會議,提出要大力發展兵工生產,為戰略進攻提供軍火保障。同年5月,赴華東野戰軍指導工作,代表中共中央出席在河南濮陽召開的華東野戰軍前委擴大會議並視察華東部隊,作重要講話。一直到1948年9月,朱德才與毛澤東重新見面匯合,協助毛澤東,參與組織、指揮遼瀋、淮海、平津三大戰役。至此,一年半的朱毛分別,終於結束,朱德的工委生涯,也同時划上句號。
建國後,毛澤東黨政軍集於一手,而朱德雖擔任國家副主席和人大委員長,由於年事已高和自身性格,朱德實際上已經淡出政界和軍界,對於毛澤東錯誤發動廬山會議的「反右傾」和「文化大革命」,朱德是反對的,但幸運的是,毛澤東並未因此而批鬥朱德,甚至在林彪攻擊朱德時,毛澤東還是保護了這位老戰友。朱德和毛澤東對於中國革命都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但毛澤東不僅僅是一位軍事家,而且也是一位政治家和詩人,加之性格果斷、敏感這就決定了毛澤東在作出偉大貢獻的同時,也會犯下偉大的錯誤,包括錯誤對待自己的親密戰友。而朱德是一位軍事家,是一位尊敬的長者和革命家,加之性格堅定、隨和,因此,朱德對於毛澤東,更多的是給與襯托和包容,但朱德元帥對事不對人,在是非問題上,無論是誰他都堅持原則,而對人,他一片赤誠,絕不是趨炎附勢明哲保身之輩,這一點在廬山會議上得到充分體現。廬山會議上,毛澤東錯誤的批判彭德懷,朱德立場堅定地支持彭德懷,此後,彭帥被迫離開中南海搬到北京西郊的掛甲屯,朱德元帥還經常去看望彭帥,並和他下棋話家常,這一點別說在那個年代,就是現在也是很難得的。總之,毛澤東和朱德兩人自1928年春在井岡山會師開始合作,歷經21年戰火紛飛的崢嶸歲月,和27年沒有硝煙的和平時代,近半個世紀,既有親密無間的合作,亦有數次爭論分歧,中間甚至有著跌宕起伏的戲劇化情節。這既包含著兩人不同的性格魅力和人物風采,也與不同歷史時勢緊緊相連。
推薦閱讀:
※十大奇特太空發現
※十大最美古裝紅衣女星 陳喬恩最妖冶AB最驚艷 | 新鮮娛樂
※世界最美的十大人間仙境
※歷史上殺人最多的十大屠夫
※品牌培育的十大模式及案例(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