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因此三案而衰?簡述明末三案之紅丸案
紅丸案和梃擊案在時間上相距有五年還略多一些。它發生在萬曆四十八年(1620)的八九月之交。此時,萬曆已經於同年去世,皇長子朱常洛繼位,是為明光宗。可是這皇帝挺短命,與他父親萬曆帝不同。(明代十六帝:太祖朱元璋、惠宗(建文帝)朱允炆、成祖(永樂帝)朱棣、仁宗朱高熾、宣宗朱瞻基、英宗朱祁鎮、代宗朱祁鈺、憲宗朱見深、孝宗朱祐樘、武宗朱厚照、世宗朱厚熜、穆宗朱載垕、神宗朱翊鈞、光宗朱常洛、熹宗朱由校、思宗朱由檢、以及南明:安宗朱由崧、紹宗朱聿鍵、永曆朱由榔。)萬曆在位共達四十八年有餘,可以說是明代諸帝中在位最久的一人。與他相反,這位皇長子從繼位到駕崩一共才30天。又可以說是在位時間最短的一個。所以他和他父親可以說是兩個分居兩端的人。他在位時間雖然短,但這明末三案中的紅丸案卻就發生在他在位的時候,且他就是那案中最關重要的一個人。
由於他在位的時間太短,朱常洛在生前並沒有過他自己的年號,但是依照慣例新君即位總要等到下一年的元旦才能更換年號,他在位的時間太短,沒有能活到次年,所以生前就沒有年號。但他既然已經身登帝位,總得有個年號,表明他在位的那一段時間才是。所以在死後與他的父親入了太廟,被稱為光宗之時,才由大臣共議,把萬曆四十八年分為兩段,那天的一至七月任稱萬曆四十八年,從八月起則改成泰昌元年。
為什麼這個皇帝在位如此短呢?是因為他在繼位的時候就已經在病里,後來又吃錯了葯,所以只做了三十天的天下至尊,就去找他的祖宗們鬥地主去了。因為他和他的生母都不為萬曆所喜,所以他的一生大部分活在壓抑、冷遇的環境裡面,直到梃擊一案發生過後才突然有了改變,前面有提到當鄭貴妃和萬曆都擺不平梃擊一案的時候把他推出去,把他向群臣讚揚了一番才解決這事兒。所以,由此之後他的東宮地位就已經切實確定了,萬曆對他也自另眼相待,別人就更不用說了,他生活也就突然發生了改變,與以前大不相同了。改變的最大的就是鄭貴妃,在之前鄭貴妃一直都不喜歡他,她一直想立她自己的兒子福王為皇帝,可能現在廢立一事已成泡影,她想到這個以前被她欺負的太子是未來的皇帝,已經註定了。沒辦法,她只得想辦法補救。所以她就借口感激朱常洛的解救,就儘力向他接近,改善他們之間的關係。她同時又是一個極為察言觀色的人,發現這個皇長子像他的父親一樣,是個貪財好色的人,看出這些弱點,她就把全部本事施展出來。不但送給他財寶,還從她的宮女裡面挑選了八名最為美麗的贈送給了皇長子,叫她們去服侍他。
現在朱常洛高興了,他原來一直處於壓抑冷遇的境地,可現在~天從人願。鄭貴妃對他竟那麼好,美人珠寶什麼都給了他,不覺就十分感念。把以前所受的歧視和冷遇都忘懷了。猶如窮人乍富,不免放縱。所以一直處於酒色過度的生活中。雖然年紀還不滿四十,可是早就感覺身體被掏空了~
他是萬曆四十八年八月初一繼位。可是當時就病勢嚴重,勉強掙扎著才完成即位大典。此後雖然到八月二日還能力疾臨朝,但過後就一病不起,無法坐朝了。之所以這樣,據說是內侍崔文升給他看過病,用的卻是瀉藥,一日腹瀉竟至三四十次,於是覺得委頓不支,他對群臣說:「頭目眩暈,身體軟弱,不能動履」。其實他自己也知道,自己可能不行了。於是在此後病榻上召見群臣說的都是安排後事之類。可是這時,鴻臚寺寺丞李可灼卻說有仙方可治病。群臣都不敢相信,可是皇帝卻管不了那麼多了,來吧~試試吧。李可灼於是進獻一枚紅色藥丸。初服皇帝感覺效果很好,直誇李可灼是忠臣,於是命他再進一丸。李可灼再進之後,首輔方從哲問皇帝病情,李可灼還說:「很好」。可是次日一早也就是九月初一,皇帝便駕崩了。
得,這下出大事了。皇帝夜裡吃了一個人進獻的藥丸,天一亮就去世了。這個人還不是御醫,來吧,這事兒還有的說?居心何在?有何陰謀?(從實招來!)
李可灼進獻的到底是什麼葯?有人說是房中藥,有人說顏色紅,符合道家服食的含有大量丹砂的丹藥,李可灼又說進獻的是仙丹,這更是說明了這一點。但是還有人說,這就是一種補藥,畢竟李可灼也怕出事,想著補藥應該不會出啥大事吧?這才敢進獻。那麼,到底如何呢?我們來簡單探討下:
說是房中藥的人,他們的根據是:明代諸帝大多都是色慾之徒,由於縱慾他們總要用一些佞人替他們尋找春藥來助長歡樂。所以明代皇帝壽命不高,大多三四十歲就去世了。
說是金丹之類的藥物的人他們的依據是:顏色深紅,那麼可推斷含貢,並且明代皇帝寵用方士也是出了名的,這也有一定根據。
說第三種補藥的人其實沒啥實際根據,不過根據前面兩種來說。拿春藥和丹藥給病重的皇帝服用,怎麼樣都說不通,李可灼又不是瘋子,不可能這樣亂來。當然,也有可能是李可灼甘心受人利用,故意進獻以使朱常洛速死。這樣也有一定可能。
不過不管怎麼樣,皇帝都死了。這下好了,從立儲時就對立的兩派以此一直相互攻擊。因為崔文升原來是鄭貴妃的人,正是因為他進瀉藥才使皇帝病情加重,而李可灼又是方從哲帶進宮裡的。所以矛頭直指鄭貴妃一派和首輔方從哲。
方從哲卻在這兒幹了一件錯事。首先,人們紛紛指他為弒逆,他如果聽之任之不加辯駁,很可能鬧一陣就過去了,但是他認為李可灼主要是由他引進的,生怕沾上罪名,所以立即讓人申辯,還說李可灼是由先帝所召,又因皇帝初服藥後覺得很好,所以他在遺詔中以已去世皇帝的口吻仍然誇獎李可灼,並且賜給銀幣,方從哲認為他這不懲而獎的辦法可以藉助於大行(剛去世的皇帝)皇帝的威靈壓住群眾的叫囂,不想卻適得其反。他的遺詔一出卻引出了更大的反響,群臣把崔文升和李可灼的用藥都看成了有聯繫的陰謀,並且把它方從哲同時也給算入其中。
這下方從哲慌了,他使人再行為崔文升和李可灼辯護,並說堅持認為他們用藥有誤的人,將使先帝陷於不得壽終之列。凡屬臣子於心何忍?這種論調一出,激起的波瀾更大,先前攻擊他的還只是言官,現在更多大臣也都加入了攻擊他的行列。並且愈演愈烈,把他以前所有的惡德都抖露出來,他抵擋不住這股狂流,只得慌忙上疏求去,想藉此逃脫,但是他致仕之後攻擊他的上疏還是絡繹不絕,直到天啟二年(1622)還是一直不斷。
最後,禮部尚書孫慎行和左都御史鄒元標二人上述所論最為嚴切,孫慎行在疏文中直言方從哲難逃弒君之罪。他說:「舉朝共攻李可灼,僅令回籍調理,豈不以己實薦之,恐與同罪與?臣以為,從哲縱無弒之心,卻有弒之罪,欲辭弒之名,難免弒之實。《實錄》中即欲為君父諱,不敢不直書方從哲連進葯二丸,須臾帝崩。恐百口不能為天下後世解也。」這樣起的波瀾更大,方從哲沒辦法一邊上疏解釋,一邊自行削去官職,並且遠流邊方。他這樣做一則希望平公憤,二則也望有人替他辯解。他這人在京居住多年,又久居首輔,黨羽也很多。但是替方從哲辯解的人說法都很無力,所以紅丸一案一時仍難了斷,最後還是由閣臣韓爌詳細說明了進紅丸時他所目睹的實況,並建議把李可灼和崔文升都另行處理,才勉強壓住了眾議,韓爌為人老成,並不趨附方從哲等人。他和劉一燝都是在進紅丸的前幾天才入閣的,進紅丸時,他又是當時在場的大臣之一,所以他的說法易於取信。
李可灼和崔文升很快重判:李可灼判為流戌,崔文升則發配南京。紅丸一案,至此暫時了結。
這,便是紅丸案,各位看官有何看法?請盡情評論~
(參考文獻:《三案始末》溫功義先生著 三聯書店出版
《明史講義》孟森先生著 上海世紀出版集團)
推薦閱讀:
※明朝的總督和督師是啥區別?
※【史圖館】中國歷代疆域變化49 洪武之治 永樂盛世
※崇禎遷都南京,明朝能否憑藉長江天險,還是明清順三國鼎立?
※東林黨裡面有沒有才德兼備不裝逼,且卻是為了大明努力至死的人物??
※財經有話說|從唐朝和明朝兩京制說起:為什麼大國首要有一個備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