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波解讀】江湜《山寺夜起》解析
真題解讀山寺夜起江湜月升岩石巔,下照一溪煙。煙色如雲白,流來野寺前。開門惜夜景,矯首看霜天。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
⑴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哪些特點?詩人是如何描寫的?(4分)
[波波解析]
三四句中「如」「流」二字是關鍵字,「如」使用了比喻的修辭手法,說煙色像雲一樣白,寫出了「煙」的顏色特點。「流」字寫出了煙流動的狀態。第二問如何描寫的,從手法和效果角度作答即可。
[答案]三四兩句中的「煙」有兩個特點:一是白色,一是具有動態。詩人在第三句用比喻的修辭方法,形容山嵐在月光下呈現出如雲的白色;第四句以「流」字描寫山嵐之動態,形象生動。
⑵結合全詩分析詩人「不眠」的原因。(4分)[波波解析]
詩人「不眠」的原因,應從詩人的情感入手分析,前一句「誰見無家客,山中獨不眠」,這個「無家客」自然指的就是詩人自己了。山寺夜起,夜半未眠,想到自己隻身一人羈旅漂泊,難免觸景傷情,說自己是「無家客」「獨不眠」,必然是因為這思鄉之愁太重,無法排遣。再看賦分,4分的題,多為兩個采分點,因思鄉太甚而不眠,我們已經答出了,另外一點,結合詩作內容的前三聯分析,前三聯更多的是在寫夜景之美以及自己對於夜景的喜愛之情,頸聯一個「惜」字足以表達出詩人對山寺夜景的迷戀,當時那情那景像極了波波老師小時候最喜歡的那首西北歌《信天游》,「我抬頭向青天,搜尋遠去的從前,白雲悠悠盡情地游」。綜上可知,詩人不眠,一是因為鄉愁太重,一是因為夜景太美。 此詩亦可換個角度來鑒賞,前三聯寫詩人陶醉於山寺美景之中,尾聯筆峰一轉,寫詩人在如此美好的夜景之下,觸景生情,燃起了對故鄉的思念之情,這份濃濃的是再美的夜景都無法排遣的。由此觀之,前三聯寫山寺美景以及詩人對夜景的喜愛之情,實際是為了尾聯升華情感抒發自己內心無法排遣的思鄉之愁伏筆,起到了反襯的作用,一如清代學者王夫之所言,「以喜襯悲,以悲襯喜,一倍增其哀樂。」這首詩可以和陸遊詞《鵲橋仙·夜聞杜鵑》對比閱讀,以增強對詩詞的理解。同樣是羈旅漂泊之人,同樣是夜裡未眠,江堤《山寺夜起》是借深夜之美景反襯鄉愁之重難以排遣,而陸遊詞卻是以哀景襯哀愁情,夜聞杜鵑啼,催人鄉思,禁不住黯然神傷,此景此刻又怎能不感嘆自己顛沛流離、有家難回?羈旅漂泊、鄉思難遣,詞句末了說得極好,「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若說以上兩首詩詞寫鄉思都過於沉重,讓人備感壓抑,接下來看一首不煽情、不苦情、工於細節的極品思鄉詩,讀罷此詩,也許你再也不會把《靜夜思》當成抒發鄉愁的典範之作,且看張籍《秋思》: 洛陽城裡見秋風, 欲作家書意萬重。 復恐匆匆說不盡, 行人臨發又開封。 也許我們早已讀過,但我們卻很少去品讀過,《秋思》至所以打動我們的正是其細節描寫,不以樂寫哀,也不以哀寫哀,而是著筆於描寫「寄家書」這一細節,一個「復恐」寫出了似有千言萬說又無法說盡的矛盾心境,看似平常的細節卻將鄉愁表達的淋漓盡致。 [答案]詩人不眠有兩方面原因:一是喜愛山中夜景,前四句描寫山中月夜美景,第五句「開門惜夜景」,「惜」字表達了詩人對山中夜景的喜愛;二是思家,最後兩句中「無家客」「獨」表現出詩人的羈旅漂泊的鄉愁和客居他鄉的孤寂之情。
推薦閱讀:
※【引用】解讀可憐之人
※葉子彤解讀《聯律通則》(二)
※《楚辭》解讀
※病機十九條解讀 十七、十八、
※蒙曼解讀劉昚虛《闕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