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色後的民國天津,驚艷了。。。
民國時期的天津
繁榮輝煌,熱鬧異常
在那個動蕩的年代
九國租界的紛紛設立
讓西洋文化和中國傳統地域文化
巧妙地融合
那些記憶中的景色與建築
見證了天津
作為"畿輔首邑"的風采
大和公園始建於1904年,位於現在鞍山道和新華路的交口處西北角。公園具有典型的日本園林風格,建有涼亭、竹門、噴水池等景點,並設有兒童遊戲場、音樂堂等。
▲大和公園一景
▲大和公園一景
當時,對中國人入園作出限制,中國官宦和其他知名人士可由租界局統一分發給入場券,普通中國百姓限於每天下午6點入園,對中國人有明顯的歧視。
▲大和公園中的北清事變紀念碑
▲大和公園中的日本神社
1945年10月6日天津收回日租界,大和公園更名為"勝利公園",表達著天津百姓慶祝勝利,再也不受歧視的心情。1949年新中國成立後,經整修並拆除原神社與石碑,改為天津少年宮。1953年再次更名為"八一公園"。1959年拆除公園,建成八一禮堂。
▲現如今的八一禮堂
維多利亞公園位於天津市維多利亞道,始建於1860年,是天津首座英租界公園,全園採用規則式布局,在建築,植物造型等方面具有典型的折衷主義特徵。園內曾有戈登堂、火警鐘、歐戰紀念碑等物,皆為天津一時地標。
▲維多利亞花園內的歐戰紀念碑,後來被拆除
▲在維多利亞花園玩耍的小孩子
1949年以後,維多利亞花園更名為解放北園,也簡稱為"北園"。當時,天津人俗稱解放北園為"市委花園"。奇怪的是,因緊鄰戈登堂的市政府,最初尚稱為"市府花園",後來不知怎麼叫著叫著就成了"市委花園"。
▲現如今的解放北園
李公祠是光緒三十一年(1905)袁世凱所建,選址在原淮軍駐地窯窪,佔地兩萬餘平方米,是頗具規模的宏偉建築,其建築仿照李鴻章合肥家鄉祠堂的建築風格。
▲李公祠
▲北寧公園的景色
新中國成立後,因學校擴建,先後將原建築拆毀改建新樓。現僅六角亭移北寧公園觀瞻。
▲北寧公園中的六角亭
和平路商業街始建於1905年,當時以錦州道為界,以北屬日租界,名旭街;以南屬法租界,名杜領事路。
▲日租界的旭街,就是今天的和平路,遠處高樓是中原公司
▲旭街上的中原公司在當時是很顯眼的建築
19世紀20年代未,隨著天祥、勸業、泰康三大商場,國民、惠中、交通三大旅館以及渤海大樓、浙江興業銀行等建築的落成,日益繁榮。
▲旭街景色
▲旭街景色,遠處"仁丹"的廣告極為明顯
1946年,這條商業街統稱羅斯福路,1953年取"熱愛和平"之意更名"和平路"。
▲和平路景色
天津維多利亞道是天津英租界內開發最早的地段,也是該租界內最重要的街道之一。 這裡原來是天津東南郊海河西岸的一片沼澤荒地,北面有一個以紫竹林命名的寺廟和村莊。
▲維多利亞路上有許多銀行,這些建築現在大多都還存在。
1860年12月17日,這片地被划進新開闢的天津英租界。 戈登為該租界進行了規劃,維多利亞道就是其中的南北主幹道。 到1900年庚子之亂以前,已經建成了以維多利亞道為主幹道的道路網,兩側除了以英國為主的商業、金融機構,還建起了著名的戈登堂、天津利順德飯店等豪華建築。
▲左側為戈登堂,右側為利順德飯店
1949年以後,該路改名解放北路。
▲解放北路現景
橋的原名叫"萬國橋",即國際橋之意。因為當時天津有"國中之國"的英、法、俄、美、德、日、意、奧、比九國租界。此橋正處于海河兩岸租界之間。民間又稱此橋為"法國橋",因為它是由法租界工部局主持建造。
▲萬國橋開啟場景
"萬國橋"到1948年曾改名為"中正橋",那是國民黨政府以蔣介石的字而命名的。1949年天津解放後,此橋更名為"解放橋",沿用至今。
▲解放橋開啟場景
推薦閱讀:
※天津靜海區
※天津有哪些坑爹旅遊景點?
※天津暢想曲
※天津有哪些好吃的甜品店可以推薦?
※百歲夢碧|一個半個多世紀里從未中斷的天津雅集和風雨閑愁
TAG:天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