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馬克思主義說漢語

讓馬克思主義說漢語作者:崔唯航 《光明日報》( 2015年08月03日02版)

中國的快速崛起不僅改變了中國,也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斷深化的過程。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不僅是中國實踐的理論結晶,而且是馬克思主義在全球化時代條件下的最新發展,不僅具有中國意義,而且具有世界價值。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世界意義,讓說漢語的馬克思主義走向世界,是當前中國理論界面臨的時代使命。

在世界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天平上,中國已經成為一個舉足輕重,且分量越來越重的砝碼。一些重要成果被翻譯成外文在國外出版,比如張一兵的《回到馬克思》、李德順的《價值論》均被譯為外文在國外出版發行;一些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學術論壇從國內走向國外,比如中韓馬克思主義研究論壇,廣松涉與馬克思主義哲學等系列學術論壇在國內外均產生了重要反響;一批又一批從事馬克思主義研究的國際代表性學者,比如傑姆遜、麥克萊倫、洛克摩爾、諾曼·萊文等紛紛來到中國進行交流,與之相應,中國馬克思主義研究者的聲音也開始響徹世界。

同時必須要看到的是,在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走出去的過程中,依然存在著一些困難。比如既蘊含中國經驗,又具有世界視野的高水平、原創性的研究成果還比較缺乏;既精通中國國情,又了解世界學術發展趨勢的高層次人才還比較缺乏;真正在世界學術舞台上具有重要影響力的傳播渠道還有待拓展;具有中國特色、中國風格、中國氣派的馬克思主義中國話語體系還有待建立,還不能很好地用「中國話語」講透「中國故事」,等等。這些問題都制約著馬克思主義中國化走出去的步伐。

對於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的世界意義,讓說漢語的馬克思主義走向世界這一重大問題而言,首要之點在於始終堅守並不斷深化中國化之本位,在提升內功上下功夫。越是民族的,就越是世界的。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不是抽象的空洞概念,也不是學術史意義上的知識梳理,而是馬克思主義在當代中國的實現方式和現實途徑。其中至為關鍵之處在於深入到中國的社會現實之中,敏銳地捕捉中國人民的實踐活動、思維活動和語言活動,並將之提升到理論的層面予以反思,通過直面並解決這些問題來把馬克思主義的力量深深熔鑄在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創造力、凝聚力之中。在此基礎上,進而讓說漢語的馬克思主義走向世界,產生世界影響,並開闢一條推動世界文明對話的中國道路。

彰顯馬克思主義中國化之世界意義的當務之急,在於打造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話語體系,讓馬克思主義說漢語。事實上,馬克思主義自從進入中國之日起,就開始從漢語中尋找辭彙來表述自己。封建、解放、矛盾、價值、意識、理論、實踐、辯證法……這些馬克思主義的概念均源自漢語中的既有辭彙,它們已經進入了中國人的生活世界。當前,在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歷史新征程的關鍵時刻,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尤其要把思想的觸角牢牢植根於中華民族的精神土壤之中,敏銳捕捉中國人民的光榮與夢想、痛苦與希望,同時深刻把握世界歷史發展的時代邏輯和現實矛盾,提煉出既反映時代本質,又具有世界意義的新範疇和新表述,進而打造出既具有中國特色,又具有世界眼光的馬克思主義的中國話語體系。唯有如此,才可以擺脫西方話語方式的束縛,才可以真正用自己的眼睛看世界,才可以用中國話語講透中國故事,也才可以使世界的目光聚焦中國,使中國化的馬克思主義走向世界。

(作者系中國社會科學院哲學所副所長)

推薦閱讀:

辦公室結構的若干探索
阿爾都塞:馬克思主義與階級鬥爭
【社會主義之父的馬克思到底如何評價資本主義之父的亞當斯密和他的著作《國富論》】

TAG:漢語 | 馬克思主義 | 主義 | 馬克思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