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新認識太極拳
從新認識太極拳
原生態太極拳一直是筆者學習和研究的目標。從認準張三丰、王宗岳的經典拳論「太極拳論」揭示的拳理、拳法是原生態太極拳的唯一標準開始。八、九年來一直在尋找,挖掘埋沒在民間的完整版的原生態太極拳。直到認識王震聲老師以後,從他身上才發現《拳論》所指的非先天自然之能,有關學力而有為之的拳術的完整版。即屬非力量型拳術的原生態太極拳。
經典拳論與現在的原生態太極拳高手。兩者雖相隔四百年,但理論與實踐內涵統一,心靈相應,拳論中項項論點,都能在高手實體行為中一一找到。有此證實張三丰、王宗岳的「太極拳論」,是太極拳經典拳論。現實社會確實存在原生態太極拳。並沒有失傳。而且還有發展。回頭髮現過去對太極拳認識有偏差,有必要從新認識。
一,太極拳並不是能防善攻的,能用于軍、警的,有殺傷力的徒手武技。它是非力量型,只能被動防禦護身,不能主動攻擊他人,沒有直接致人膚肌傷害的文人自衛拳術。「四兩撥千斤」「耄耋能御眾」,技藝很高,很絕,也很神秘,只能表現在防禦自衛搏擊中。絕對不能體現在徒手攻擊搏擊中。搏擊形態基本是在非脫手競技中進行,無拳、腳、招法、招術功夫。所以凡是力量型的,有招有法,拳技組合,拳套路,拳打腳踢獨門絕技,攻擊型的自稱太極拳的都是太極拳變異產物。拳操更難歸武術之門。
二,傳說中太極拳出自道士群體,根據拳理推理論證,應該說是有道理的。道士們衣食無猶,不重事體力勞動的,專心修丹道。原生態太極拳的基本功是「自然態」,「氣功」。這與道士體態一致。原生態太極拳只能產生於道士等非體力勞動者群體。絕對不可能是身強力壯的農民和壯士。反過來講原生態太極拳拳手也不能重事體力勞動。重事強肌肉運動。有一個故事講陳家溝有一位從戰場上下來的小部將創造太極拳。實是無稽之談。
三,太極拳應是從遊戲娛樂中產生。太極拳既然沒有直接殺傷力,不能用于軍、警。所以它的產生不可能是戰爭,鏢局,護家,防匪,防盜等需要引發的。也不可能從外家拳演變過來。它只能產生於競技遊戲之中。明朝較流行「相撲」。它是力量型竟技,競技形態類似今天的日本「相撲」。也是非脫手競技。「相撲」傳入道教後,人們發現體態自然,有氣功基礎的,掌握陰陽太極原理的道士,在「相撲」中小力者四兩撥千斤,能勝大力者。久而久之,張三丰從中總結出經驗,寫出拳的理論,創造「太極拳」。在這個競技遊戲之中,使道士們不僅提高了自衛技能,而且增強修鍊興趣和有延年益壽效果。故張三丰在他的太極拳歌訣後特意加了一句話;「欲天下豪傑延年益壽,不徒作技藝之末也。」
四,「推手」運動是原生態太極拳變異產物。「推手」源出中原,那個地方很流行。要問為什麼只有趙堡地區武族流行「推手」。而中華武術天南地北其他武派都沒有「推手」。應該說中原地區「推手」的流行與王宗岳在那個地區傳播太極拳有關。「推手」的交手形態與原生態太極拳接手方式類同。但是兩者有原則性差異。「推手」的盤手有套路,是力量型的。原生態太極拳接手是非力量型的。因此可以推理,王宗岳當年把太極拳傳於蔣發,再傳趙堡鎮武族。可是一傳再傳就走形了。原生態太極拳很難學,尤其是年青農民,做慣力氣活,讓他們放棄力量練太極拳很困難。這樣久而久之,最後變異成現在的力量型「推手」。陳鑫從太極圖的幾何圖形中研究「力量型推手」,總結出「八法推手」。自以為自己找到太極拳。其實沒有放棄力量就不是太極拳。只能是玩玩的「推手」,成不了技擊術。
五,楊澄甫的快拳慢練拳套不能練就太極功夫。楊雖然提出「用意不用力」。講出一個重要功法。但是自己生前最後也是用力與他人硬拚,結果兩敗俱傷。他的徒子徒孫練了數十年,都未見有太極功夫。據瞿世鏡寫書揭示;當年楊澄甫是接受民間無名氏高手指點苦練六年才有點太極功夫。傳授快拳慢練拳套路,實是職業經營必然。瞿世鏡自己也是二十年後才掌握一點太極功夫。後輩中較好的被奉為傳人、大使的也只有「推手」功夫,而且只能在自家門內徒弟間稱雄。與閆芳類同有功夫難敵門外漢。
六,為什麼只有上海才有人承傳原生態太極拳?應該說原生態太極拳傳至浙江張松溪後,一直在江浙一帶民間默默流傳。上海是移民城市。是近代史中的文化中心,集中較多文化人。它海納百川,融洽中外文化。所以原生態太極拳能在上海民間生根開花是歷史的必然。2013.1.14。
推薦閱讀:
※如何認識自已就是佛
※77@365正確認識妙慧
※認識論之九:終極觀的破除
※他們曾經都是非常火的明星,卻都銷聲匿跡,這些明星你們認識嗎?
※帶你認識職場「五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