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瓷知識 —— 陶瓷時代知識9

陶瓷知識 —— 陶瓷時代知識9 [引用 2011-11-07 05:39:56]

字型大小:大 中 小 嘉靖瓷器 明代嘉靖年間(1522—1566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嘉靖是明代生產瓷器最多的朝代之一、成就突出.礬紅釉和礬紅彩的大量使用即是此時的創新。統治集團上層無休止地催逼景德鎮生產各種瓷器,其中紅釉瓷工藝難度很大,無法滿足需求。於是嘉靖二年 (1523年) 下令,將鮮紅釉改為深礬紅。礬紅是鐵紅,既可在燒成的白瓷上滿施,又可作紅彩與其他彩料相配,以低溫燒成。瓜皮綠、孔雀綠、茄皮紫、釉里紅等其他單色釉和釉下彩也取得很高的成就。青花瓷器在嘉靖朝仍然是代表品種。此時大量使用回青料,紋飾色彩鮮艷明快,藍中泛紫,青花料配方不同而造成完全不同的藝術效果,如《江西大志》所言:「回青淳,則色散而不收;石青多,則色沉而不亮。每兩加石青一錢,謂之上青; 四六分加謂之中青;十分之一,謂之混水。」「中青用以設色,則筆路分明;上青用以混水,則顏色清亮;真青混在坯上,如灰色;石青多,則黑。」五彩瓷器也取得很高成就,有用釉下青花充當藍彩的青花五彩,有的純用低溫彩料。有礬紅、淡綠、黃彩、褐彩、紫彩、黑彩、孔雀綠等,每種彩又有不同的色階,使用最多的是紅、黃、綠。礬紅本來色調不夠艷麗,但嘉靖礬紅像成熟的棗皮,純正明亮。其他顏色也很成功,黃似蜜蠟,深沉柔美;紫如紫晶,新穎悅目。五彩裝飾上廣泛使用金彩。五彩以外,還有素三彩、白釉綠彩、白釉孔雀綠彩、孔雀藍彩、黃地紅彩、黃地綠彩、黃地紫 彩、紅地綠彩、醬地綠彩等。嘉靖瓷器在造型上衝破明初以來規範化的約束,適應市民階層的需要,表現廣泛的內容。紋飾有企望加官進爵的加官圖、讀書圖;有反映多子多孫、長壽幸福願望的百子嬰戲、瑞獸麒麟、福壽康寧、壽山福海、團壽字、纏枝蓬托『壽」字、古樹老乾纏成的「壽」字、靈芝捧壽、松竹梅加「壽」字、松鹿壽星;有宗教神仙故事如十八羅漢、老子講經、道士符咒、孫悟空大鬧天宮、東方朔偷桃、仙人乘槎、群仙慶壽、八仙過海;人物故事和田園風光有竹林七賢、牧牛圖、報捷圖、豐登圖、攜琴訪友等;動物或動物群組成的畫面有團龍、行龍、正面龍、海水龍、蟠龍、仙鶴、群鶴、獅子、雲鸞彩鳳、三羊、八駿、桃鶴、海馬瑞獸、天馬行空、雄雞牡丹、四魚、鯉魚、瓜果蟲蝶、葡萄、耍傀儡、四季開光等;各種圖案有錦紋、八卦、如意、靈芝、字、瓔珞等;文字類有用梵文、迴文、漢字寫出「國泰民安」、「萬壽清平」、「五穀豐登」等。嘉靖瓷器內容繁雜,寓意明確,畫風趨向草率,五彩魚藻罐一類作品水平很高.代表嘉靖工藝水平,多數作品水平—般。萬曆瓷器  明代萬曆年間(1573~1620年)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萬曆朝長達48年,宮廷對景德鎮瓷器極為掠奪,曾激起民變。太監潘相督造龍缸、一再催逼,窯工童賓跳火自焚,引起民工潮,最終因矛盾加劇,御窯廠生產難以為繼,於萬曆四十八年皇帝下詔御窯生產悉皆停止。萬曆年間生產的單色釉瓷器取得很多成就,優秀品種有白瓷、藍釉瓷、黃釉瓷、冬青釉瓷、仿哥釉瓷、醬釉瓷,還有五彩、青花、鬥彩、素三彩、青花紫彩、青花綠彩、青花紅彩、紅地青花、藍地白花、醬地白花、白地紅彩、黃釉五彩、黃地紫彩、黃地綠彩、綠地黃彩、綠紫彩等等。青花瓷器數量最大,鈷料由國內生產,提煉有粗有細,青花色調變化很大,大致可分3類:第一,繼承嘉靖青花藍中泛紫、濃重艷麗的色調,宮廷藝術陳設瓷多選用這種風格。第二,藍色較淺,略微泛灰,但清朗悅目,畫面明晰,一些高檔瓷器。特別是外銷瓷中所謂「克拉克瓷器」,即日本學者所稱「芙蓉手」多屬此類。第三,質地較粗的民用瓷,藍色灰暗,線條多有暈散,畫面開始出現層次。青花紋飾最多的是各種姿態的龍紋、鳳紋、蟠螭、靈芝、花草樹木以及幾何圖案、游魚、昆蟲、各種人物故事、神人仙境、文字等。五彩瓷器的成就比青花更能代表萬曆瓷器的藝術趨向。凡青花的造型和裝飾內容五彩都有表現、有的作品精美宏大,有的很細膩、內容多,層次繁縟。如北京故宮博物院藏鏤空雲鳳紋瓶、花蝶紋蒜頭瓶等,但也有不少粗製濫造的作品。突出的特點是用彩不含蓄,顏色深厚、強烈、濃艷,構圖華縟堆砌有餘、功力不足。裝飾內容多,但缺乏章法,如五彩雲鳳紋瓶,全器有青花,有五彩,還有鏤空,從口沿到底足共分7個裝飾區間,每個區間都有龍,多得數不清,而腹部主體花紋是碩大的鳳紋,擁擠、華麗而濃烈,缺乏簡潔高雅的氣質。萬曆瓷器裝飾無論是青花還是五彩,無論幾何圖案還是主題繪畫,都有鮮明的寓意,多宣揚升官發財、長壽吉祥、福從天降、不勞而獲的思想傾向,如福祿壽、五子登科、百鹿百鶴、雲里百幅等。也有不少作品表現了廣泛的社會生活、如市民、農民的生活習俗、田園風光、風俗人情以及災難歲月下層人民的思想情緒。民間瓷窯的生產活躍起來,如周丹泉的「周窯」、昊十九的「壺公窯」,作坊規模比較大,技術力量較強,在社會上享有盛譽。很多有堂名款的瓷器就是這些民間作坊應訂燒者要求而做的,例如「博物齋藏」、「京兆郡壽房記」等,有的書寫吉祥語如「萬福攸同」、「富貴佳器」等。萬曆瓷器大量運銷世界各國,現在亞洲、歐洲、美洲各國及海底、洋底沉船中都有存留,大多數是民窯產品。(見下圖)

晚明青花瓷 明代晚期天啟至崇禎年間()621一1644年)景德鎮民窯生產的青花瓷器。萬曆四十八年(1620年)御窯廠停止生產以後,景德鎮民間瓷窯仍很活躍,晚明青花大多數是民窯即不署年款的瓷器,有少數作品如「天啟年制」款青花瓶等—類作品,可能是御窯廠的窯工還在繼續生產,明朝社會動蕩不已,官窯署款,民窯不署款的慣例有些並不嚴格遵守。當時社會各階層對青花瓷器的需求量較大,瓷器外銷也很活躍,官府限制鬆弛,從而使民間作坊得到發展生產的良機。晚明青花瓷器產量很大,青花鈷料有3個來源:衢州、信州的浙料、江西上高的邑青和豐城的粗料。器物大多是日用品,少數是陳設藝術品。裝飾花紋內容很多,減少了官窯器純粹表達皇帝意志的規範圖案,出現了活潑的草蟲圖如蟋蟀、飛蝶,各類動物紋如牛、羊、虎、貓、魚、蝦、鸚鵡、鴛鴦等,還有人物戲曲故事、山水景物、庭園小景等。這些畫面多配以題畫詩,繪畫內容、意境和筆法與當時的文人水墨畫風格一致.都著意表現士大夫階層在政治上失意、寄情山水田園的隱逸思想。由於廣泛採取分水和暈染技法,多有大寫意的情趣,畫面開闊.筆意瀟洒酣暢,鑽料雖粗,著筆不多,但藝術效果不凡,有些繪畫筆法,如用青花點染太陽,具有明顯的時代特徵。晚明青花藝術風俗的漸變,為清代青花瓷的勃興奠定了基礎。流傳到日本的「古染付」、「祥瑞」瓷,以及遠銷歐亞各國的「芙蓉手」,很多都是晚明天啟、崇禎年間景德鎮生產的。(見下圖)

空白期瓷器 又稱「黑暗期瓷器」,指明代正統、景泰、天順(1436一1464年)三朝燒制的瓷器。《明實錄》等文獻記載,歷時約30年的正統、景泰、天順三朝,朝廷都在景德鎮設置御窯廠燒造瓷器。正統三年,規定禁止民窯燒造與官窯器式樣相同的瓷器。正統六年,命景德鎮燒造金龍、金鳳白瓷罐和九龍九鳳青花缸。景泰五年,減饒州歲造瓷器三分之一。天順元年,朝廷派中官赴景德鎮督燒瓷器。但是,由於戰爭頻繁,饑荒不斷,皇室內部為爭奪皇位屢發衝突,景德鎮官窯生產的瓷器此時因朝野動蕩不便書寫年款。以往很長時期,各博物館或私人收藏的這三朝官窯瓷器均被劃歸宣德或成化朝,致使人們對這一時期瓷器生產面貌認識不清,稱之為中國明代瓷器史上的「空白期」或「黑暗期」。20世紀50年代以來,這一時期的紀年墓里出土了一批民窯青花瓷器,特別是1988年11月,景德鎮陶瓷研究所在景德鎮珠山以西明御廠西牆外東司嶺一巷道中,發現大量明代正統官窯瓷器,品種有青花和鬥彩等,呈現出與宣德、成化不同的風格。隨著科學研究工作的深入,特別是對景德鎮明代官窯遺存的進一步科學發掘,空白期瓷器的真實面目將會愈加明朗。明代龍泉青瓷 明代(1368~1644年)浙江龍泉窯燒制的青瓷。明代龍泉青瓷與宋元時期相比,無論產量還是質量,均已大為遜色,呈衰退之勢。器構造型有高足碗、瓶、爐、壺等、普遍特點是胎體厚重,釉色透明度較高、成型草率,質量粗糙。但是也有部分質量較高的器物,如大盤和大花瓶等,造型規整,形體碩大,釉色青綠,刻花精美。明代龍泉青瓷的裝飾方法主要是刻劃花和印花,裝飾題材主要有山水人物和歷史故事等,還常見有「金玉滿堂」、「長命富貴」、「福如東海」等吉祥語。(見下圖)

陶瓷時代知識清代陶瓷 順治瓷器  清代順治年間(1644~1911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明末景德鎮制瓷一度敗落。清朝立國之初,朝廷無暇顧及瓷器生產,景德鎮制瓷業對宮廷有命則供,無命則止。燒瓷質量也不高。順治八年(1651年)開始為宮廷燒黃釉碗,但直到順治十七年仍末燒出理想作品,康熙年間江西巡撫郎廷極督理窯事,情況才有變化。順治瓷器釉色有白釉、黃釉、茄皮紫釉等,彩瓷有青花和五彩,品種和數量較多的是青花。器形有象腿瓶、蒜頭瓶、橄欖瓶、觚形瓶、洗口獸耳瓶、觀音尊、將軍罐、香爐、碗、盤等。各類瓷器胎體比較厚重,與晚期相比更加規整細膩,明末修坯中跳刀的缺陷減少,即便有也很淺,許多器物足沿經仔細修琢,出現泥鰍背的現象。白釉白度不高,在頸、足轉折處出現亮青色積釉。口沿部分多施醬汁,即晚明的醬口邊。青花仍然採用浙料,提煉比晚明精細,色調也比較豐富,分水和調色技術提高、畫面顏色可以分出濃厚至淺淡的許多層次。青花有的為藍黑色,有的比較純正,有的淺淡明亮,有的色彩青翠。五彩瓷器留存很少,多繼承晚明以來色濃筆粗的風格,主要用紅彩和綠彩,有的加黃彩。紋飾內容與青花—致,只是不如青花豐富。瓷器裝飾中常見的動物紋有雲龍、雲鶴、團鶴、麒麟、獅、虎、豹,植物及雜項紋有秋葉、蕉葉、蓮瓣、纏枝牡丹、纏枝蓮荷、海水江牙、博古圖、麒麟芭蕉、雉雞牡丹、山石竹鵲、山石芭蕉、山石牡丹、怪石朵蘭、山石秋葉、人物圖有天女散花、《西廂記》故事、太白醉酒、八仙、羅漢、五老觀畫、進爵圖、指日高升、誦書圖、進戟圖、頑童戲柳等。各類畫畫裝飾上多有題畫詩句,如「一葉從新生」、「天下盡皆春」、「一葉得秋意」、「梧桐一生,天下皆春」、「滿街梧葉,月在其中」、「紅葉傳書信,寄與薄情郎」、「立武弘成振萬邦」、「梅子留酸濺牙齒,芭蕉分綠上窗紗。日常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等等。圖畫與詩歌都具有典型的民間藝術風格。順治青花瓷器 順治本名愛新覺羅·福臨,生於清崇德三年(1638年),卒於順治十八年(1661年),是清王朝對全國實行統治的第一位皇帝。執政時全國形勢極為嚴峻,戰火還在全國燃燒,清軍曾喪師失地,屢遭敗績,財政極度困難,官吏貪污受賄,行政混亂,農民流離失所,順治曾惶惶不可終日。從這些情況看,當時清朝宮廷根本顧不上景德鎮瓷器生產,而康熙十年的《浮梁縣誌》也記載,景德鎮為皇宮生產瓷器,包括龍缸和建築構件欄板等類瓷器屢次失敗。但順治是一個有作為的皇帝,他依靠有謀略的大臣,用撫剿並用的手段平息戰亂,鼓勵開荒,減免稅收,整頓吏治,推動統一事業,經濟逐漸有所恢復。景德鎮的瓷器也有所生產,有的作品很有水平,尤其在青花瓷器方面,這為康熙瓷器的高度成就打下基礎。 順治青花瓷器雖然存世不多,但作為清王朝二百多年瓷器的開端,在學術研究以及博物館、藝術館和個人收藏方面都很有價值。北京故宮博物院收藏有「戊子(順治五年)春月花叄制」銘青花洞石花卉紋碗、甲午(順治十一年)銘青花雲龍凈水碗、乙未(順治十二年)銘青花八仙人物盤、戊戌(順治十五年)玉堂佳器銘青花人物紋大盤、順治十五年銘青花雲龍觚式瓶、順治十六年銘青花異獸香爐等。香港出版《明末清初瓷展》一書中收集香港、台灣及其他地區收藏的明末清初青花瓷,其中也有不少順治青花瓷器,如順治乙未年(順治十二年)青花龍紋筆筒、庚子年(順治十六年)銘醬口邊青花人物紋筆筒。另外香港天民樓珍藏一件「順治年制」銘款青花瑞獸紋盤。北京華齡出版社《清代青花瓷器》一書中有順治醬口邊青花鳳凰梧桐紋碗、青花秋葉紋詩句盤、花卉紋罐、龍紋缸、花卉紋鈴鐺杯、藍地白花將軍罐等。把這些有絕對年代和考證準確的順治瓷器進行排比,這個時代青花瓷器的突出特點可歸納如下:第一,器物種類和造型特點:器物種類主要是生活用瓷,如飲食用具碗、盤、碟、杯、缽等,盛物器瓶、缸、罐、將軍罐等,祭器和陳設藝術瓷如香爐、觚式瓶、筒形瓶等,文房用具大量是筆筒,有的筆筒上有長篇銘文。明末清初社會經歷劇烈震動,社會經濟出現許多新因素,市民經濟活躍,商人地主、庶民之家提倡讀書,科舉考試的誘惑使許多年輕人選擇讀書為自己找出路。明末以來的反清知識分子拒絕為清朝服務,閉門讀書打發時光,因此對筆筒等文房用具需求量很大。在動蕩的歲月,人們難以把握自己的命運,苦難中把希望寄托在求佛求仙,以求精神解脫和自我麻醉,所以祭禮用具如香爐特別多。這些作品都是民窯風格,主要突出使用功能,簡樸實用,沒有豪華的氣派,貼近生活。香港天民樓珍藏的「順治年制」銘瑞獸圖盤,成型工藝精細,可以看出景德鎮制瓷工藝積累的基礎並未因為朝代更替而消失,因順治時客觀條件不具備而沒有發揮出來,若客觀條件允許,中國瓷器一定會有一個更大的發展。第二,順治青花瓷器的胎體比較粗厚,但質地相當優秀,原料屬優質瓷土,主要是原料加工不精細,白度不高,修坯不精細,刀鋒裸露。瓶、罐類器物採用分段成型,然後粘接起來,粘接痕迹清楚。器物底足不上釉的情況很多,足底跳刀現象明顯,足沿沾一些沙粒,晚明以來沙底足的現象繼續存在。有的器物底足部分修得整齊,從這裡切一刀開始,足沿修得很整齊、圓潤。康熙時的泥鰍背現象在這時已經出現。順治瓷器胎厚粗獷,造型喜用直線,尤其較長的直線,弧線也較硬朗,這些因素使順治瓷器硬朗堅挺,充滿陽剛之氣,這是朝代更換、激烈動蕩、文治武功、充滿希望的時代大背景在工藝美術領域的表現。這種風格在康熙時代表現得更加充分,如果把清朝二百六十七年瓷器發展作分期研究,順治和康熙應該是同一階段。 第三,關於釉質釉色,大多數瓷器的釉質較粗,釉色普遍發灰、泛黃,釉層施得較薄,沒有明代白釉那麼凝厚,釉面不很光潤。瓶、罐類大件作品釉面有棕眼,有縮釉現象。很多作品口沿施醬色釉,稱為醬口邊。許多作品有剝釉現象,尤其在口沿、把柄楞線分明的地方,這個特點稱為「蟲吃釉」現象。第四,青花顯色,一類如天民樓珍藏的瑞獸圖盤上的畫面,藍色鮮艷幽倩,繼承明晚期發明的分水暈染技法,層次分明,深淺明暗透視十分漂亮。康熙青花直接繼承這一類。第二類藍色發灰發暗。第三類青花色淡,作畫時用雙鉤法畫花紋輪廓,然後填繪,填繪的顏色比較淺淡而明亮。第四類藍色很濃,藍中泛紫。多數藍料提煉不精,但與粗胎相配很協調,顯示出民間青花的粗獷放達風格。繪畫方法有白描、淡描、分水暈染等技法,使上述青花種類藝術效果較好,形成順治一代青花的時代風格。第五,順治青花花紋內容和藝術成就。花紋有弦紋、雲紋、秋葉詩句、鳳凰梧桐、洞石花卉、仙山海濤、彩雲異獸、雲龍火珠、纏枝花卉、洞石花鳥、山石瑞獸、庭院人物、八仙慶壽、竹林七賢、麒麟芭蕉、落葉山石、開光蓮荷等。繪畫布局上最突出的特點是:1、突出主題花卉和題畫詩。裝飾畫就是一幅情景濃郁的中國畫。如瓷器上的秋葉畫面,突出秋葉,太湖石相對較小,題詩為:「春遊芳草地,歲囗末落綠池」,「囗獨雨石山,已有敬山亭」。2、徹底排除明嘉靖、萬曆時龐雜擁擠的畫面構圖,繼承明天啟、崇禎開始的舒朗宏大畫面,有炊煙裊裊的山村景色、寒江獨釣、民間傳說故事、神仙故事等,這些是當時文人提倡的水墨畫內容。3、分析順治青花畫面,可以發現與當時版畫、插圖相通,尤其白描手法繪製的內容,時代氣息很濃。4、順治青花山水畫的內容很多,很有水平。如一件高13厘米的筆筒,畫面宏大,翠巒青嶂,水面連天,浩月當空,皴擦爽朗,整個畫面突出一個寧靜。也有一些花鳥畫,如順治青花鈴鐺杯,畫面是洞石花卉,太湖石在前,花朵枝葉在後,構圖簡潔,青花淺淡,畫面明麗而有層次。相比之下,這樣題材的裝飾畫在嘉靖、萬曆青花上一定會畫得繁密,必然有各種昆蟲、飛鳥,甚至增加龍鳳等象徵君權的內容。順治青花則龍鳳紋樣比較少,受意識形態的影響較少,給人以瀟洒超妙的新感覺。作 者:李知宴雍正瓷器 清代雍正年間(1723~1735年)景德鎮生產的瓷器。此期間清朝立國以後培養起來的工匠工藝技巧完全成熱,督窯官如唐英出於對皇帝的忠誠,兢兢業業投身到瓷器工藝的鑽研中去,由外行變成深諳土脈的專家,以雍正皇帝為首的最高統治集團也十分關注瓷器生產,從而使雍正朝瓷器產量增大,質量高超,釉色品種空前豐富。雍正時期,宋代以來的名窯均可逼真仿製,水平甚至超過宋代,青花、五彩,顏色釉都有很大的提高,最突出的成就是琺琅彩和粉彩。琺琅彩發明於康熙時期,當時彩料全由西洋進口,雍正時除使用進口彩料,宮中還試煉出許多彩色。康熙琺琅彩多以藍、黃、紅、綠、紫等色鋪地,再畫花卉,便於掩蓋用色之不足或胎釉上的疵點。雍正時則多用精細白瓷,裝飾畫面更加細膩高雅。不但有技藝高超的工匠如胡大有、設計師海望,還有著名書畫家如戴臨、賀金昆、鄒文玉等人參與繪製,繪畫內容以翎毛花卉為多,山水次之、人物較少。藝術效果有的如西洋油畫,構圖清新、色彩雅麗,層次分明,大多畫面配有行書詩句,熔畫、詩、書、印於一爐,使中國傳統的藝術煥發出嶄新的光彩。粉彩是雍正瓷器另一個突出的成就。康熙朝發明的粉彩,到雍正時更加成熟,以玻璃白打底,色料中加鉛粉,有不同色階的彩料,畫彩時用分水暈染法調色,彩色出現濃淡分明的不同層次,濕潤、柔和、明快,畫面富有立體感。許多精美的瓷器把粉彩和琺琅結綵結合起來,使畫瓷藝術精美絕倫。其他瓷種如紅彩、墨彩、廣彩、祭紅釉、灑藍釉、天藍釉、冬青釉、仿古玉、茶葉末、茄皮紫、窯變釉、爐鈞釉等都有許多佳作。(見下圖)

青花瓷之嘉慶青花 清朝自嘉慶帝起,國勢逐漸走入下坡。康、雍、乾三朝盛世景觀已成為歷史,大清王朝的綜合國力明顯下降。反映在瓷器製作上也是同樣,精美絕倫的瓷器日趨減少,景德鎮的瓷器生產只能沿襲舊制,沒有力量進行創新,不但如此,許多品種因此還有所減少。在這樣大的背景下,乾隆以後,青花瓷器的燒制質量及數量已大不如從前。  嘉慶朝共25年,此時景德鎮御窯廠的規模、瓷器品種和數量上大為縮減。景德鎮御窯廠已無專司其事的督陶官,由地方官兼管,瓷器的製作基本上處於因循守舊狀態,許多成本高的瓷器不再燒造。  可以說嘉慶朝瓷器的燒造仍沾乾隆朝的光,從造型和釉色都與乾隆晚期類似。嘉慶早期青花瓷器的造型、尺寸、紋飾與乾隆青花基本一致,若不看底款,有的器物很難區分,說明當時制瓷工藝還是有較高水平。嘉慶青花,發色與乾隆晚期常見青花近似,只是略微淡些。在繪製手段上常有偷手,儘可能地節省材料與人工,這是由於市場需求的質量降低所致。有些瓷器雖然仍署乾隆款識,但確是嘉慶早期的作品。原因是嘉慶四年之前,太上皇乾隆爺仍在世,署乾隆朝款識哄老爺子高興,也屬國人傳統尊老習俗。  到嘉慶後期,畫工精緻,出神入化的作品不是很多,青花瓷器質量開始顯露出下降的跡象,造型不如乾隆規整,尤其民窯青花,器身多有歪斜,器口、壁薄厚不均,施釉稀薄。至於小件器物中的瓶、罐、盤、碗和文具類,有的還能細緻如前。因嘉慶後期的風格與道光時期的風格相近,故而傳統的習慣上又有「嘉道窯」之說。  嘉慶瓷器的紋飾風格,大體沿襲乾隆時期,工筆與寫意並用,但總的筆法纖細拘謹,構圖刻板。此時,除流行夔鳳、蝙蝠、瓜瓞綿綿、三多、百子、吉慶、「喜」字等吉祥紋飾外,還有大量的竹石芭蕉、五倫圖、萬壽無疆、錦雞牡丹等圖案。  除了傳統的白地青花外,嘉慶時期也有一些青花派生品種,如:青花紅彩描金、青花描金、青花礬紅彩、青花胭脂紫、青花釉里紅、黃地青花等,與乾隆朝相比器種要少得多。  嘉慶朝青花御題海棠形茶托,算得上雅緻的器物,其青花發色接近乾隆,海棠形的花托內開光題寫五言長詩,字跡清秀。從開光外環的邊飾上,可以看出嘉慶所繪花形還延續乾隆的風格,但用筆已有遲疑,花朵獃滯,不復有乾隆的韻味。  嘉慶早期官窯青花瓷器多寫「大清嘉慶年制」六字篆書款。嘉慶晚期青花多寫楷書款,有四字和六字,字體工整,結構嚴謹,整體上看是以篆書款為主。民窯青花草、篆流行,但寫法極草率、減化。仿明代款識有「大明宣德年制」、「大明成化年制」六字款,後者居多。此時,開始盛行各種堂名款識,並影響到以後的制瓷署款。
推薦閱讀:

一場後殖民時代的共謀:脫歐公投、右翼抬頭與社民派的失敗
優秀文學評論範文:時代夾縫中的性別抗爭
毛澤東時代怎樣填出身?(圖)
陳履生:20世紀水墨畫的時代流向
「人民立場」是新時代全面從嚴治黨思想的出發點和落腳點

TAG:知識 | 陶瓷 | 時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