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民建房難 破解有新招 江日報
本報記者李丹超通訊員李風 省國土資源廳日前公布全省破解農民建房難工作推進情況:截至今年10月15日,全省共落實無房戶建房41468戶、危房戶建房56650戶,完成省政府下達年度目標任務72.68%。 自2013年12月的「規範宅基地管理,破解農民建房難」專項行動,到當下的「3到5年基本解決全省農村無房戶、危房戶建房用地問題,建立高效、便民、務實的宅基地規範管理新機制」這一目標,我省破解農村建房難工作一脈相承,並探索出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不過,隨著農民建房「破難解困」工作的逐步推進,也暴露出規劃滯後、低效用地多、土地綜合整治緩慢等難題。
如何破解農村建房過程中的難題?如何讓我省廣大農村居民享有舒適住房保障合法權益?記者近日就這些問題採訪了省國土資源廳利用處有關負責人。
建房難和低效用地多並存
記者:專項行動已經快兩年時間了,我省的農村建房取得了哪些成績?還存在什麼困難?
有關負責人:從2013年開始,堅持問題導向,按照「整體部署、分階段推進」的思路,每年解決幾個問題,逐年推進。從解決農民建房用地指標單列、規劃空間調整、審批許可權下放、工作機制完善到開展農村土地民主管理試點等,讓不少農村在住房條件和村莊面貌上有了很大改善。
2014年以來,全省累計解決農民建房23.7萬戶,涉及用地4.3萬畝。然而,在工作的推進中,我們發現,規劃滯後、土地利用規劃與城市規劃不銜接問題依然存在,農村土地綜合整治和坡地村鎮建設進展也不夠理想,都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農民建房順利落地。
一方面,農民難有地方自建住房;另一方面,農村低效用地較多,「空心村」、「一戶多宅」現象多。2014年末,我省農村人均建設用地已達271平方米,遠遠高於國家規定的人均150平方米的標準。因此,我省的農民建房用地必須重點突出盤活存量、嚴控增量,提高農村節約集約用地水平。
加大農民建房專項指標
記者:在農村,仍有許多危房戶和無房戶。在「僧多粥少」的土地指標面前,我省如何做好農村建設用地的合理調配?
有關負責人:去年,省政府發布的《關於規範農村宅基地管理切實破解農民建房難的意見》中提出,力爭用3到5年時間,使全省農村無房戶、危房戶建房用地問題得到基本解決。
無房戶、危房戶是我們這5年破解農民建房難工作的優先保障對象,按照每年20%的進度逐步加以解決。如果你留心過近年來的用地指標,就能發現農民建房指標是單列的,實行專項使用、動態管理。今年省國土資源廳專項下達農民建房計劃指標1萬畝,較去年增加40.6%,並配套下達城鄉建設用地增減掛鉤指標2萬畝。明年農民建房專項計劃指標將不少於1.2萬畝,但必須更加突出重點,做到地毯式摸排,數據入庫、動態管理、精準投放。
明年,我省將節約集約用地的權重提高到50%,進一步強化存量盤活與新增計劃指標分配的掛鉤權重。
把自主權交還給村民
記者:下一步,我省推進農村建房難工作的重點在哪?
有關負責人:說到底,規範農村宅基地管理,破解農民建房難,關鍵在縣,責任在鄉,基礎在村,落實要靠村基層組織。尤其是農村宅基地管理中的摸底調查、規劃布局、計劃排序、違法監管、「一戶多宅」整治等,都要緊緊依靠村級組織的力量,發揮村民的主觀能動性。
今年4月,省國土資源廳啟動了農村土地民主管理試點工作,確定了11個縣(市、區)的42個行政村作為首批試點單位,目前已取得初步成效。
玉環蘆浦鎮大沙村,村莊倚山而建。為最大限度地保護耕地,經民主決策,採取「三步走」措施解決村民建房難問題:利用「三改一拆」,拆除違建6000多平方米,改造危舊房48戶;結合「五水共治」,改造河道4930米;通過「美麗鄉村」,騰出2萬平方米的村中綠地。值得一提的是,大沙村的農民建房沒有新佔一分耕地,全部安排在老宅基地上,對一個山村而言多麼不易。
土地指標有限,部分試點地區卻找到了可供全省借鑒學習的成功經驗。和「五水共治」「三改一拆」結合在一起,通過整治「一戶多宅」盤活土地存量,用舊房舊村改造來安置無房戶,用符合規劃的低丘緩坡用地建造住房,這些民間智慧值得點贊。
接下來,要建立健全符合我省實際的農村土地民主管理機制,進一步落實村級集體經濟組織土地管理的主體地位,推動土地管理民主決策和民主監督,全面推廣農村土地民主管理試點經驗。
評分
推薦閱讀:
※中華人民共和國和比利時王國關於深化全方位友好合作夥伴關係的聯合聲明 浙江日報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09.05)
※推進資本項目開放更大的收益來自金融戰略(《第一財經日報》9月10日採訪)-財經一家言—史晨...
※今日數據行業日報(2016.11.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