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家對當代美術創作的指導意義

提示:點擊上方"城藝訊"↑免費訂閱本刊

改革開放三十年,使得我國在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中,取得了巨大成就,在當前,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我們必須撥開西方大國所推行的「世界文化一體化」的迷霧,高擎民族精神火炬,維護我國主體價值觀,掌握文化主動權,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因為國家的振興,本質上則是民族文化的復興;民族文化的復興,其靈魂,是儒學的復興。

在這樣形勢下,中國美術應該具有什麼樣的時代品格呢?我想這就是:立足現實生活,面向世界,具有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社會主義特點的新美術。中華民族新美術,必須堅持現代化與民族化的統一,創新性與繼承性的統一,發展民族傳統文化與吸收世界先進文化的統一。

中國實現現代化,不能脫離自身發展歷史,不能脫離民族傳統文化。民族傳統文化的恆定性以及與新時代政治、經濟狀況的適應性,構成了中華民族生生不息、不斷延續的發展歷程。

建設中華民族新美術,首先它應該是民族的,維護中華民族尊嚴和獨立,維護國家和諧和統一,繼承並發展中華民族的美學體系。民族性,是中華民族美術從傳統形態過渡到現代形態的內在的動力。只有正確地對待優秀的民族文化傳統,才能增強民族的自尊心和自信力。

中華民族新美術,它應該是科學的,要做到古為今用,洋為中用,批判地繼承傳統與時代創新相結合。民族傳統文化,是一個民族世代積累的精神財富。如果一個國家削弱或中斷了自己民族的傳統文化,那就很容易淪為其它國家的文化殖民地。

古為今用,既不能對傳統文化一概肯定,也不能一概否定。對那些能夠革故鼎新、推動歷史發展、顯有勃勃生機的文化精神,應該予以總結和運用。一概肯定,是文化保守主義,遵循祖制萬古不移,必將墮為民族前進的阻力。一概否定,是民族虛無主義。那些主張我國美術創作定要砸掉民族傳統、改為納入西方文化評判體制的做法,只不過是「假洋鬼子」的鬧劇。

洋為中用,對待外來文化,第一要有開放的眼光,包容的胸懷;第二要有去粗取精的判斷力和涵攝力。我國民族美術,自古以來,總是不斷吸收外來文化長處為己用,形成新血液,構建新傳統。例如:寶相花、纏枝蓮紋樣,源於古希臘,東周時經波斯傳入。佛教藝術,東漢末年傳自天竺。明朝利瑪竇來華,始習西洋畫法。民國初年,徐悲鴻等人在歐洲學習素描、解剖、透視、色彩,並在國內發揚光大。所以說,閉關自守,是不符合中國繪畫發展規律的。

如何去粗取精?這就涉及到一個對外來文化是怎樣進行鑒別、取捨的問題。我想,凡一切有益於國家繁榮昌盛,有益於民族團結,有益於振奮民族精神,都在學習、借鑒之例。西方美學對於形式美的研究,頗有建樹,值得關注。至於西方現代派美術中所表現出來的非理性的、頹廢的思想狀態,以及「反審美」、「反崇高」的做法,都不可取。

中華民族新美術,應該屬於人民。我國有13億人口,只有人民所接受、所喜愛的藝術,才能成為真正的民族藝術。若為人民所喜愛,其作品的文化內涵,必然反映了人民的根本利益,彰顯了時代精神,符合歷史潮流。為此,藝術家定要熟悉生活,與人民心心相印。但是近些年來,卻有人主張大搞「學院」派,在創作中不問思想內容,只談表現技巧,追求「為藝術而藝術」,卑視「為社會而藝術」。這種傾向,值得思慮。

近百年來,中國人民推翻滿清,打敗日本侵略者,建立新中國,使神州大地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從一個飽受凌辱的「東亞病夫」,變成了為世界矚目的東方巨人。但是在尋求救國救民真理的過程中,學習西方文化,卻以「打倒孔家店」、「批孔」、摧毀民族傳統文化為代價。這種激進的革命做法,雖然有其矯枉過正的必然性,但是隨著我國國勢逐漸強大,才使我們真正明白了,不能以西方價值觀,取代國人的民族意志。這也使我們猛醒,充分感覺到了民族傳統文化精神之偉大。為看清這一點,我們同樣用了一百年。

為發展立足現實、面向世界的,民族的、科學的、大眾的中華民族新美術,審視儒家經典,對於美術家的修身與創作,有著深遠的指導意義。比如:

第一,樹立憂患意識,增強社會責任感,弘揚愛國主義精神。要關注現實生活,表現時代風采,為人生而藝術。個人的命運,永遠從屬於民族的命運,國家的命運,這是儒家價值觀的核心。應該看到,儒家崇道尚德、明義重公、樂群貴和的精神境界,自強不息、剛健進取、厚德載物的健全品格,都是中華民族民族精神重要的組成部分。「先天下之憂而憂,後天下之樂而樂」(范仲淹《岳陽樓記》),「苟利國家生死以,豈因禍福避趨之」(林則徐《赴戌登程口占示家人》),這些警句,永遠激勵著中華民族奮勇前進。作為當代美術家,在作品的立意上,大則可以使人「明勸戒,著升沉」,小則也可以讓人「清心澄懷」,都要給人以積極向上的啟示。不要把別人倒過來的垃圾,奉為至寶;也不要見了錢,就不要靈魂。

第二,樹立「天人合一」的藝術觀,與漢唐比肩,弘揚「剛健、篤實、輝光」大美、壯美的民族精神。為此,要做到「美」與「善」的統一,內容與形式的統一。在藝術風格上,要提倡萬紫千紅,不拘一格。

第三,發揚儒家「苟日新,日日新,又日新」,不斷創新的思想,積極開拓今日美術創作的新天地。不容諱言,儒家有「天不變,道亦不變」因循守舊的一面,但也有隨著歷史發展,不斷進行自我調整,不斷變易的一面。先秦諸子百家,儒家只是顯學之一。漢初黃老當道,武帝時董仲舒獨尊儒術。魏晉以降,儒學中衰,佛、道盛行。隋唐儒、釋、道合流。宋代又形成了以儒家為核心,融入佛、道的程朱理學。明清之際,黃宗羲等人把儒學變為實學。民國以來,新儒學吸取西方科學與民主的意識,正在促其往現代化轉型。從這裡我們可以得到啟示:在新形勢下,如何遵循儒家變易觀點,把繼承民族優秀文化遺產、吸收世界文化長處,與時代創新結合起來,建設中華民族新美術,已成為當前十分重要的任務。

----------------------------------------------

關注下方城藝訊微信公眾號

推薦閱讀:

最高院民事審判信箱 | 一方婚前購買的股票婚後增值,另一方可否請求分割增值部分|來源:《民事審判指導與參考》總第59輯
用科學發展觀指導信訪工作 大力推進和諧大通建設
指導你怎樣做個好婆婆!
塞戈維亞音階練習指導(三)
用藥指導 ▎尿路感染患者如何合理應用抗生素

TAG:美術 | 意義 | 創作 | 儒家 | 指導 | 當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