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博推出「盧浮宮的創想」,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

  盧浮宮博物館以其收藏的藝術品聞名,而盧浮宮本身就是藝術珍品。  與北京故宮一樣,盧浮宮在幾個世紀中也是最高王權所在地。作為法國國王的主要宮殿,它見證了君主制的興盛、衰落、滅亡。在法國大革命期間的1793年,盧浮宮成為「中央藝術博物館」,這是盧浮宮博物館的前身。它的建築規模宏大,位於巴黎市中心,又有杜樂麗花園作為前庭院。著名建築師貝聿銘於1988年設計建造的玻璃金字塔是當代盧浮宮耀眼的標誌物。古典與現代對立融合,給人深刻的印象。  「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展覽由中國國家博物館和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共同舉辦,這是兩大博物館的又一次重要合作。1月13日至3月31日,展覽在中國國家博物館北11展廳與觀眾見面。  這次展出,沒有《蒙娜麗莎》《維納斯》和《勝利女神》,而是以盧浮宮的發展為主線,旨在向中國觀眾展現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建立之初即呈現的全面性和生命力,以及館藏的多樣性與豐富性。展覽精選來自法國盧浮宮博物館八大藏品部和歐仁·德拉克洛瓦博物館(隸屬盧浮宮博物館)的126件(套)珍貴藏品,分六個部分,重現了盧浮宮從始建之初,歷經弗朗索瓦一世、路易十四、拿破崙一世……各歷史王朝不斷豐富的王室收藏,展示了這些收藏經啟蒙運動時期知識分子和哲學家們的不斷努力,成為可供公眾參觀的博物館展品的歷史。今天,無論在建築、運營還是博物館管理方面都經歷著變革與創新的盧浮宮,更好地履行著收藏、研究、展示的功能。昔日的王室珍寶,已不只屬於法國人民,也向全世界人民敞開了大門。  進入展廳,新蘇美爾時期的古地亞王子石雕與1795年入藏盧浮宮的讓·德·拉封丹大理石雕像相對而立。據盧浮宮博物館館長讓·呂克·馬丁內茲介紹,盧浮宮藏品豐富多樣,不拘泥於某個時期、門類,或風格。在展覽第一部分「序幕——重修盧浮宮」的展廳中如此布展,也是要表達這個意思。  上世紀80年代,盧浮宮已日漸陳舊,變成了「一座舊王宮中的舊博物館」。從1981年開始,盧浮宮進入了具有歷史性意義的一個階段——密特朗總統支持的「大盧浮宮計劃」的實施,讓這座博物館找回了曾經的嚴謹與創新。這個計劃要「重建大盧浮宮,並將其全部用於博物館」。常設展覽展廳的變化,觀眾接待和服務區的開闢,辦公、保管和研究空間的極大拓展——「大盧浮宮」計劃為盧浮宮博物館的未來確立了標尺。這一時期貝聿銘設計的玻璃金字塔,也成為一個象徵性標誌和盧浮宮的化身。  展覽的第二部分為「宮殿與王室收藏」。在瓦盧瓦王朝時期,弗朗索瓦一世(1515—1547年在位)醉心於義大利文藝復興藝術和北歐精緻的寫實主義流派。從他開始,法國歷代君主都通過訂製和購買藝術作品,表現其個人藝術品位,彰顯其政治影響。波旁王朝的路易十四(1643—1715年在位)以油畫、素描、工藝品和古代文物為主的大量藏品構成了盧浮宮博物館藏品的核心部分。作為凡爾賽宮的建造者,路易十四也十分重視對盧浮宮的翻修。  第三部分為「盧浮宮與啟蒙運動」。法國大革命前夜,路易十六(1774—1792年在位)統治期間,一個王室收藏品博物館的創意漸露雛形。可以毫不誇張地說,是法國大革命造就了盧浮宮博物館。  第四部分為「拿破崙博物館」。拿破崙一世在位期間(1804—1815年),不僅繼承了大革命時期的查抄所得,還從被佔領國掠奪了大量藝術品,他在盧浮宮中建立了全歐洲最大最漂亮的博物館。在傑出的旅行家、外交官、畫家多米尼克·維旺·德儂的管理下,「拿破崙博物館」在十年間向公眾展示了無與倫比的繪畫、古董和工藝品。此外,皇帝還向當時最有名的藝術家訂購作品,同時開始翻新和擴建盧浮宮。  展廳中,陳列著1801年入藏盧浮宮的由征戰得來的古羅馬帝國時期雕像《奧古斯都皇帝玉雕像》。拿破崙一世和德儂的雕像分立在直徑近4米的拿破崙紋章圖案羊毛地毯兩旁,安靜地展示著拿破崙對古羅馬帝國的崇拜和第一帝國當日的輝煌。  1815年拿破崙一世在滑鐵盧戰敗,拿破崙博物館對名作的收集也隨之畫上了句號。反法同盟要求法國歸還其掠奪的藝術品,歐洲國家也開始意識到保護自己文化遺產的重要性。為了把這些名作留在盧浮宮,購買成了常用的手段。這是展覽的第五部分:「從權力王宮到萬國博物館」。  拿破崙的繼任者們十分熱心於擴充盧浮宮的藏品,從路易十八、查理十世到路易·菲利普,從第二共和國、拿破崙三世的第二帝國到第三共和國,無不如此。整個19世紀,盧浮宮逐漸完成了自我的更新重生,同時也造就了其獨一無二的特點:既是國家權力的象徵、歷任國王的宮殿,又是藝術之城和一座永不完工的萬國博物館。盧浮宮是歷代政府的所在地,從12世紀開始,無論封建、帝制,還是共和,法國每一位元首,都在對這座有幾百年歷史的建築修繕和美化中尋找其執政的合法性。展覽每個部分,都精心製作了盧浮宮的平面圖,可以一窺百年間的風雲變遷。  最後一部分是「今日盧浮宮」。經過全面翻新和擴建後,盧浮宮博物館的規模仍在繼續擴大:2004—2005年,歐仁·德拉克洛瓦博物館和杜樂麗花園相繼納入盧浮宮博物館的範圍。2012年,新的伊斯蘭藝術部展廳對外開放,學術和文化遺產保護活動不斷豐富。  30年來,盧浮宮在法國、歐洲和全世界舉辦了各種展覽,並於2012年在法國上法蘭西大區建立了盧浮宮朗斯分館。應阿聯酋政府的請求,盧浮宮還投入到「阿布扎比盧浮宮」(也被稱為「沙漠盧浮宮」)計劃中。  「盧浮宮的創想——盧浮宮與館藏珍品見證法國歷史八百年」展覽不僅是珍藏和藝術品的展示,也是盧浮宮這個世界藝術殿堂誕生歷程的展示,是美與歷史的交融。(附圖為此展展品)

  ①讓·奧諾雷·弗拉格納爾《步入魔法森林的雷諾》(布面油畫,盧浮宮博物館繪畫部)

  ②奈斯曼《亡靈書》之稱量心臟圖(彩繪莎草紙,盧浮宮博物館埃及文物部)

  ③皮埃爾·朱利安《讓·德·拉封丹大理石雕像》(雕塑,盧浮宮博物館雕塑部)

  ④倫勃朗·哈爾曼松·凡·萊因《三幢茅屋的風景畫》(腐蝕與鋼刻版畫,試版第三,盧浮宮博物館素描版畫部)
推薦閱讀:

盧浮宮為什麼如此聞名遐邇?
順手牽猴:盧浮宮的蒙娜麗莎,沒了 | 博物館竄行記
帶大家看盧浮宮裡的四大鎮宮之寶。
【旅歐遊記】名家藝術隨筆 | 巴黎盧浮宮美術館

TAG:歷史 | 法國 | 法國歷史 | 盧浮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