熊貓筆記 | 消失的CNH之一:最枯燥但最有趣的一個段子
文 |熊貓交易員
銀行間著名段子手
人民幣交易與研究論壇成員
這可能是《熊貓筆記》匯率和資本流動系列中最枯燥但是最有趣的一個段子。
某貨幣體系由兩個實體組成,銀行A和企業B,分析下列情況發生時銀行A的人民幣信貸收支表變化:
1. 銀行A向企業B發放1億人民幣貸款。
2. 企業B將1個億人民幣活期存款轉存3年定期。
3. 銀行A向企業B發行1個億期限3年的債券。
4. 銀行A勸說企業B入股銀行A,並向B發行1個億金額的股票。
5. 企業B向貨幣體系之外的異地企業C支付1億人民幣貨款。
6. 企業B挖到1噸黃金,正好銀行A提供貴金屬交易服務,於是B在A做了一個期限1年的黃金存放。
7. 企業B收到外國投資者入股的1億美元,正好銀行A提供外匯交易,於是B在A做了一個期限1年的美元定存。
8. 企業B的1億美元定期到期,匯率變化讓企業B很不爽,於是打算不續存,而是結匯成人民幣。
練習上述習題有助於理解下文描述的貨幣銀行過程。
從2016年開始,CNH出現大量外流,《2016年第四季度中國貨幣政策執行報告》統計全年流出CNH達2.27萬億人民幣。然而,境外CNH流動性一直極緊...
2016年全年,外匯占款下降了29112萬億人民幣,亦即超過4000億美元。然而,「銀行代客涉外收付款數據」顯示境內客戶是凈收入外匯,全年是41億美元凈流入...
我們在此前的段子里多次提到,Trader的基本功是識別Capital Flow. 其中Macro Trader的基本功是識別貨幣銀行系統的Capital Flow. 這一方面,根據貨幣銀行學的基本原理,研讀信貸和跨境資金流動數據是基礎。然而我們讀到的紮實研究太少,輕率的胡謅太多。比如把香港的CNH存款下降認為是兌換成了美元匯出,又比如將CNH匯出全部視為資本外逃。其實,貨幣銀行的基本原理和豐富的金融數據給了我們很多研究資源,稍下功夫就能找到很多有趣的發現。
點擊圖片看熊貓更多段子
回顧貨幣銀行學的兩個基本法則:
法則一借記方(Debit)和貸記方(Credit),資金運用方和資金來源方,資產方和負債方,是同時發生或者註銷的,不可能單獨註銷一個Debit而不影響任何一項Credit.
法則二金融機構、金融體系之間的支付,只能通過有支付渠道的銀行,以支付基礎貨幣的形式進行。
結合以上兩個法則,對照人民銀行月度「貨幣當局資產負債表」和「存款類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2015年12月的格式),再回顧《宏觀交易入門》和20150917的段子對跨境資本流動驅動Debit和Credit循環的描述。當境內企業在境內商業銀行的存款賬戶從境外收到1美元時,這個美元首先成為境內美元貨幣銀行體系的基礎貨幣增量,亦即「存款類金融機構外匯信貸收支表」的運用方相應項目(例如商業銀行拿這個美元與境外銀行放回購,就會進入「買入返售資產」)和來源方「企業存款」各增加1美元。
如果企業不結匯,則這個美元停留在境內美元貨幣銀行體系內。如果企業結匯,交易形式是商業銀行出資6.86人民幣(以當前匯率)購買企業的外匯,所以貨幣銀行形式上發生了一次信貸擴張,境內人民幣貨幣銀行體系「存款類金融機構人民幣信貸收支表」的運用方「外匯買賣」項和來源方「企業存款」各增加6.86人民幣。
為什麼必須發生一次信貸擴張?因為這個美元作為一項資產,在人民幣貨幣銀行系統中此前沒有記賬,所以必須有一個貨幣化過程,以記錄這項資產對應的借記和貸記,或者資產和負債。這有點類似在一級市場上為一筆新資產尋求IPO,既是一個融資過程也是一個記賬過程。
這個記賬過程不影響資產本身,所以境內美元貨幣銀行體系並沒有沖銷這個美元,只是發生了一次項目轉移,這個美元在來源方由「企業存款」轉移到「外匯買賣」。
此外,境內美元貨幣銀行體系自身可以進行貸款創造存款的信貸擴張,每美元擴張將導致運用方「企業貸款」和來源方「企業存款」各增加1美元。這是一個獨立的貨幣銀行活動,與結匯無關,但是受銀行本身的流動性和償付能力約束。
接下來,商業銀行可以選擇向央行結匯或者自行持匯。如果結匯,交易形式是央行出資6.86人民幣(以當前匯率)購買商業銀行的外匯。由於人民幣貨幣銀行系統已經對這個美元有記賬了,亦即存在相應的Debit和Credit項,所以商業銀行的結匯過程是本外幣兩個貨幣銀行系統互相支付,總體上沒有新的信貸擴張。這有點類似二級市場交易。「存款類金融機構本外幣信貸收支表」總體規模不變,只是內部項目調整。
所以貨幣銀行形式上,人民幣方面,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運用方「外匯占款」項和來源方「其他存款性公司存款」各增加6.86人民幣。美元方面,由於這個美元脫離了商業銀行貨幣銀行體系,「存款類金融機構外匯信貸收支表」的來源方「外匯買賣」和運用方相應項目(在我們先前的回購例子里,將是「買入返售資產」)將各沖銷1美元。
實際操作中,商業銀行和央行的操作可能更複雜一些。《2014年中國跨境資金流動監測報告》中的「專欄2」列舉了兩種比較少為人知的情形,一是商業銀行以人民幣購買外匯並以外匯形式繳存的人民幣存款準備金,二是央行與商業銀行之間的貨幣互換操作。
第一種情形仍然是支付形式,只不過央行資產負債表的運用方將進入「其他國外資產」項,具體可以回顧20150917的段子。
第二種情形我沒有找到資料,考慮到貨幣互換是衍生品操作,猜測收付實現制下會顯示為信貸。
外匯流入創造出的基礎貨幣人民幣,一方面進行貸款創造存款的境內貨幣銀行活動,另一方面也可以進行跨境流動形成離岸人民幣。
回顧20160118的段子,如果不考慮人肉搬運鈔票的模式,那麼人民幣的跨境結算,也是一系列的信貸和支付過程。假設某地唯一的CNH清算銀行為A銀行,那麼A銀行會開設有在岸和離岸兩個清算總賬戶。如果離岸的B銀行想開展CNH業務,第一件事情就是在A銀行為自己開立CNH賬戶。
當國內C銀行想向離岸B銀行匯一筆CNH時,從路徑上看,是C銀行先把CNY匯到A銀行在岸清算總賬戶,A銀行核對無誤,再將把一筆相應CNH款項從離岸總賬戶撥付到B銀行開設在自己家的CNH賬戶,完成匯兌。
如果離岸B銀行與離岸D銀行有CNH交易,比如把剛收到的CNH付給D銀行,因為兩家都在A銀行有CNH賬戶,只需要請A銀行把相應款項由一家的賬戶劃撥到另一家即可,從而完成清算。這時候A銀行清算總賬戶上的資產,起點離岸市場基礎貨幣的作用。B和D之間的支付,實際上支付的是A銀行在自己的信貸收支表上擴張出的客戶存款。
離岸人民幣本身可以是一個獨立的貨幣銀行系統。考慮到A銀行只需要保障離岸人民幣清算支付的流動性,甚至只需要保證離岸人民幣迴流時候的流動性,所以不需要以1:1的比例在境內清算總賬戶上保留相當於離岸的總信貸規模的資金。這意味著境內清算總賬戶上的資金,保留一部分資金充作在岸和離岸之間的結算備份金後,額外的資金可以在境內運用,甚至參加境內貸款創造存款的過程。所以離岸人民幣的境內外清算總賬戶雖然是一體,卻各自有一張獨立的信貸收支表。
注意這兩張表是不一樣的!
例如離岸人民幣存款中,境內企業匯入匯款只是一部分,還有一部分是離岸人民幣本身通過貨幣銀行活動例如貸款而創造的存款。兩個表中唯一相等的項目,只有結算備付金,而且還是在境內外利率相同,境內外不同央行對結算備付金賬戶徵收的準備金率相同等前提下。
在貨幣銀行中,資金運用方必須審慎經營,以保障償付資金來源方。雖然現代貨幣銀行體系下,貨幣銀行系統的償付危機觸發因素一般不是償付能力不足而是流動性危機,但是研究資金運用方的保障能力也有重要的意義。研究保障能力需要注意兩點。
第一,如果某一項運用方無法保障來源方,就必須從其他項目貼補。例如企業收到外資股東注資1億美元,企業兌成6.86億人民幣。三年之後投資翻番,外資股東出售股份,到銀行要兌成2億美元,但是銀行的資金部經營早先那1億美元才賺到1.5億美元,還缺5000萬美元,就只好自掏3.43億人民幣到市場購匯以償付給外資股東。
第二,根據法則一,研究償付能力必須把資金運用方和資金來源方一一對應,尤其不應該把某一項資金運用對應到多項資金來源方。例如2016年年初曾經有人宣稱央行需要額外準備3000億美元外匯儲備以保障香港的2萬億CNH存款的償付,這顯然是一個錯誤估計。
我們注意離岸人民幣的2萬億存款,有兩個來源。
一是基礎貨幣流入,亦即境內企業對外匯出CNH. 這一部分基礎貨幣是在境內產生的,外匯儲備足以保障。
二是離岸人民幣本身的貸款創造存款。前面我們提到結匯購匯也是一種貸款創造存款或者存貸款一同註銷的貨幣銀行過程。這個過程中,保障存款償付能力的是貸款,而不是基礎貨幣。換一個角度來說,如果在香港需要花3000億美元以應對CNH的結匯流出,那麼在境內就可以少準備3000億美元。讀者可以自行計算在香港換匯時發生的Debit和Credit各項的變化。
接下來,我們分析三個貨幣銀行系統,境內美元貨幣銀行系統,境內人民幣貨幣銀行系統,離岸人民幣貨幣銀行系統。我們將反覆的應用上述兩個貨幣銀行法則產生的兩個等式。
流量 = 存量的增量
借記方(Debit)= 貸記方(Credit)
這兩個等式將揭示一系列有趣的結果,可惜本篇剩下的篇幅太小了,寫不下。
(完)
推薦閱讀:
※溫暖有趣或深刻感人,八本你未必看過的書
※男女關係有趣的潛規則
※關於有趣和30歲
※有趣男人才是最好的男人
※花邊編織技巧之有趣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