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來就沒有什麼「平信徒」 | 紀念宗教改革498周年
從來就沒有什麼「平信徒」
公元1517年10月31日正午時分,馬丁路德將「九十五條」釘在威登堡教堂的門上,以此拉開了宗教改革的序幕。馬丁路德個性鮮明,他身上有種元氣淋漓的生命力,粗野而旺盛,不似來自人間,我總是下意識地覺得馬丁路德和舊約里的參孫應該氣質相似,當然,我指的不是他們的人生經歷,而是他們身上都有從神而來的奇妙恩賜。
神若幫助我們,誰能抵擋呢?498年前,馬丁路德重新發現了福音的真相,「義人必因信得生」(羅1:17),由此動搖天主教的整個根基,帶來了革命性的變化。
最後,因為神的憐憫,我晝夜默想,注意到這些話的上下文,也就是:「因為神的義正在這福音上顯明出來……如經上所記:『義人必因信得生,」我開始了解,神的義乃是義人借著神的恩賜,也就是信心,所活出來的。因此…這句話的意思就是:神的義借著福音顯明出來,也就是說,它是消極的義,仁慈憐憫的神借著它使我們「因信稱義」正如聖經所寫的:「義人必因信得生」。到此,我覺得,我完全重生了,並且從敞開的大門,歡天喜地地進入樂園裡面。整本聖經,向我展現了另一個全新的面貌。
靠恩典因信稱義的救恩教義,直接引發了馬丁路德對「信徒皆祭祀」的思考,由此,中世紀天主教神職人員壟斷祭祀、充當中保的局面,被路德徹底瓦解,神職人員沒有特殊的屬靈地位,罪人與神之間唯一的中保就是耶穌基督。每一個真信徒都是祭祀,都可以坦然無懼地來到神的面前。路德說:
我們不僅是最自由的君王,我們也永遠為祭司,這是遠比作君王更優越的身份,因為祭司有資格到神的面前為別人禱告,並且互相教導有關神的事……如果我們相信,基督會使我們不只成為他的兄弟、同為後裔、同作君王,並且也作為他的祭司同儕。因此,我們可以充滿信心,坦然無懼地來至!神的面前……呼喊:「阿爸,父!」互相代禱,並且執行我們見過的,祭司們借著外表可見之工作已經完成與預示的事情。
路德竟然把信徒稱為自由的君王,永遠的祭祀,聽上去真有些嚇人,我們真有這麼高貴的地位嗎?路德引用聖經來肯定這一教義。「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神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彼前2:9)、「你使他們成為國民和祭司」(啟1:6)當然,還有其他經文可以佐證,總之,「信徒皆祭祀」是宗教改革的重要遺產,從此以後,信徒的良心直接對上帝負責,與神職人員屬靈地位平起平坐,誰也無法用救贖教義來糊弄誰,誰也無法用地獄來嚇唬誰。
但是,「信徒皆祭司」的教義,並不意味著教會不需要牧師,相反,路德對牧師的教導職分非常肯定,他認為牧師必須受過良好的訓練,足以詮釋和教導神的話語,另外,牧師的產生應該由神的百姓呼召和揀選出來,而不能由教會階級組織的主管官員來任命,並且強行加給神的百姓。對比當下,我們看見有些教會的治理是家長制,有些教會的牧師是被某部門操縱任命,這都顯得有點詭異。
對這教義還有一個比較普遍的誤解,很多人以為「信徒皆祭祀」就是自己做自己的祭司,誰也沒有資格來教導自己,自己完全可以讀懂《聖經》,在信仰和教義上自己擁有至高無上的判斷權力,甚至有些人認為自己可以脫離團契生活,直接跟上帝「交通」。這種想法是對次教義的極大誤解,乃是體貼了自己的私慾而已。
我們說耶穌替我們上了十字架,替我們流血贖罪,耶穌是聖羔羊,耶穌是大祭祀,那麼,耶穌作為「大祭祀」與祭祀有何不同呢?不同之處就在於,耶穌是「他者」和「自我」的雙重介入,本來我們應該準備獻祭的羔羊,然後,由祭祀獻祭給上帝,結果耶穌基督成為了聖羔羊,也成為了幫我們獻祭的祭祀。而且,唯有耶穌可以做祭品,又做祭祀,我們人不能做自己的祭祀,類似於自己不能為自己贖罪,我們只能作為祭品全然擺上,獻在神的祭壇。
黑格爾在《精神現象學》中分析主人和奴隸的關係,認為「他者」的顯現對確立「自我意識」必不可少,正由於「他者」的存在,主體的意識才得以確立,因而才有權威。自己做自己的祭祀,就意味著撇開了耶穌基督,撇開了權威,自己要做「主」,這是魔鬼的伎倆,邪惡而危險。
我們既然不能做自己的祭祀,那麼,「信徒皆祭祀」是什麼意思呢?簡而言之,這句話意味著,每個基督徒都是他人的祭司,所有信徒都是彼此的祭司。由此,我們自己就有了雙重身份,我們所有人都是獻給主的活祭,我們所有人又是服侍他人的祭祀。
所以,當有人打著信徒皆祭祀的名義,在屬靈的戰場上單打獨鬥,不參加教會生活,就是大大的誤解了「信徒皆祭祀」的教義,甚至可以說他已經離棄大祭祀耶穌基督,將自己獻給了魔鬼掌權的世界。信徒皆祭祀,並不意味著信徒各行其是,自己讀經,自己靈修,反而意味著每一個信徒與其他信徒是不可分割的整體,所以萬萬不可離開肢體,停止聚會,否則,我們就無法確立自己的祭祀職分,從而也很難說自己是基督徒了。
「信徒皆祭祀」的教義除了被大大誤解外,更普遍的情況是對於很多信徒和教會來說,這個教義被視而不見,或者凍結隱藏。
我們來查驗一下當今教會的一些現象,從職分上來說,神職人員與平信徒有明確的分別,又因為中國人素來缺乏人格獨立,具有嚴重的道德主義的傾向,所以神職人員不知不覺又被賦予了特別的偶像地位和道德內涵,其實有一些信徒也會給神職人員平添本不該有的屬靈地位,凡事禱告凡事謝恩,變成了凡事請教凡事輔導。而另一方面,平信徒則選擇扮演一種消費者、旁觀者的身份,將自己輕拿輕放,最後放在了不重要的位置。我們潛意識裡似乎有一個模型,三位一體的上帝在最高層,接下來是教會神職人員,接下來是平信徒。
這種想法的頭等危機,就是教會被扭曲成了兩個無形的階層,不單是外在的職分,而是說內在的屬靈生命。信徒們似乎特別習慣被教導、被牧養、被領導,在屬靈生命上懈怠而被動,完全把自己交託給了教會。這造成一大批星期天信徒,消費者基督徒,真理模糊的基督徒。本當為自由的君王,君尊的祭司,然而因為認識不到自己的身份,依然是「小家子氣」,扭扭捏捏,來教會就是聽道,內心得平安,家庭得祝福,面對廣闊的神國事工,福音的大使命,不溫不火,缺乏燃燒自己的心志和行動。
作為基督徒的責任,完全推脫給了教會同工,更詭異的是,如果你注意觀察就會發現,通常情況下,正是這種不溫不火的信徒,最喜歡生髮怨言,對教會、對同工極盡苛責,他們的做派很像餐廳里趾高氣揚的老闆,來教會「吃喝主的話語」,最後果然成了消費者。
第二個危機則是容易造成教會在治理和靈性方面的僵化、疲乏、甚至停滯。對教會來講,信徒缺乏火熱服侍的心,則教會治理就容易按部就班,不敢求更大的異象,不敢放開腳步為主做工。屬靈的戰場慘烈無比,教會不為主做工,不去征戰拯救靈魂,外面的魔鬼就會衝進來拆毀教會,教會不生養眾多,就會被世界蠶食。
為什麼會出現這種情況呢?我猜測主要原因可能還是在教會的教導,教會在建章建制後,會不自覺地趨向於穩定治理,在對信徒的教導上普遍更強調順服,強調教會的權柄。這本身並沒有錯謬,但是這種教導如果成為一種教條主義,就會壓制信徒的靈命成長。信徒順服了,但是教會卻失去了屬靈的生養能力。另一方面,信徒皆祭祀的教義常常會被人錯誤引用,有損於教會的健康,這恐怕也會讓傳道人有所忌憚吧。
教會是基督精兵的軍營,而不是屬靈生活的療養院,教會是靈魂爭奪戰的正面戰場,而不是搞游擊戰的敵後根據地。當今的教會更需要剛強壯膽,憑著恩典和信心,教導信徒們認識到自己尊貴的祭司身份。再者,應當鼓勵信徒們多多尋求上帝的呼召,對神國的事情有所負擔,肢體配搭,同心合意來服侍上帝。這樣,信徒們不但會在生命上里外更新,而且教會也會逐漸成長、繁殖。當然,我不是說鼓勵信徒都來全職服侍上帝,而是說要讓信徒意識到自己的祭祀身份。在天堂里,沒有平信徒,在初代教會,也沒有平信徒,我們萬萬不要被「平信徒」這個詞絆倒。
2015.10.31
紀念宗教改革498周年
右下角可評論: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