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體會
柴胡桂枝湯;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中醫藥療法
腸易激綜合征是一組包括腹痛、腹脹、排便習慣改變和大便性狀異常、黏液便等表現的臨床綜合征,屬於中醫學「腹痛」、「泄瀉」、「郁證」範疇。本病是最常見的功能性腸道疾病,發病率很高,以中青年居多,男女比例約1∶2。根據臨床特點分為腹瀉型、便秘型和腹瀉便秘交替型。原本柴胡桂枝湯在《傷寒論》中主要治療傷寒六七日,發熱,微惡寒,肢支節煩痛,微嘔,心下支結,外證未去者,但筆者用其加味治療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療效明顯。現將治療體會介紹如下。
1 病因病機
現代醫學對腸易激綜合征的發病機制尚未完全闡明,目前認為主要由胃腸動力學和內臟感知異常、精神因素及感染導致。中醫認為,本病主要為肝鬱氣滯,橫克脾土,脾失健運,肝脾不和。故臨證以疏肝理氣、補脾柔肝之法治療。
筆者認為,該病引起腹痛、腹瀉的病因與以下兩方面因素有關:①風邪。所謂「易激」,其實是指本病窘迫欲便,來勢較快,又時發時止,如天之風雲變化莫測,這些特性與風邪之善行而數變的特性不謀而和。風邪之「善行」,指風性善動不居,游移不定,故而風邪致病具有病位游移、行無定處的特徵;風邪之「數變」,指風邪致病變幻無常,發病迅速。且風為百病之長,風邪侵人,無孔不入,表裡內外均可遍及。正如《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春傷於風,夏生飧泄。」即指出風可致泄。孔氏[1]也認為,廣義的表證應包括皮膚經絡之外表與臟腑內表兩部分,風邪由外表通過經絡傳入於臟腑內表;又風邪無孔不入,亦可直中臟腑內表。風邪客於腸腑,腸腑玄府閉塞,則氣血、營衛不能正常升降出入,而致大腸功能失調,發為泄瀉。故脾胃為病與營衛出入異常有密切關係。②氣機不暢。手少陽三焦經是人體氣液運行的通路,足少陽膽經主樞機,為氣機運行的道路。只有少陽經氣樞機得利,脾胃的升降功能才能發揮作用。故而本病病因是血弱氣盡,腠理開,風邪乘虛入中,結於脅腹;又脅為足少陽膽之經脈所主,脾主大腹,樞機不利,影響脾胃氣機,脾絡失和,則見腹瀉、腹痛等。《素問·陰陽應象大論》云:「清氣在下,則生飧泄,濁氣在上,則生脹。」因此,其基本病機主要為營衛不和,樞機不利,脾胃升降失司。因本病患者平素情緒易變,日久影響人體氣機的正常運化,肝膽失於疏泄,樞機不利,導致脾胃升降失常,肌膚失養,正氣不足,則乏力;又「氣為血帥,血為氣母」,氣虛氣滯則腹脹。正氣不足,體虛衛外不固,風邪又乘虛入中,導致營衛不和則惡風、周身不適似感冒;營衛不和進一步影響到脾胃運化,惡性循環,而致脾不升清,出現腹瀉性排便異常,且感邪易發,經久不愈。氣機不通,不通則痛。其病位主要在脾、腸、衛表、少陽;病性為虛實夾雜。
2 辨治
由於腸易激綜合征的基本病機為營衛不和,樞機不利,脾胃升降失司。故本病治療應以調和陰陽、調暢氣機、健脾止瀉為目的。筆者常用柴胡桂枝湯加味治療。方葯如下:桂枝12 g,白芍10 g,生薑9 g,大棗10 g,甘草6 g,柴胡10 g,黃芩6 g,制半夏10 g,党參15 g,炒白朮15 g,防風10g。若胸脅脘腹脹滿疼痛、噯氣者,可加木香10 g、香附10 g;若兼神疲、乏力、納獃等脾虛甚者,加茯苓10 g、炒麥芽10 g;久瀉反覆發作,加烏梅10 g、補骨脂15 g。治療期間忌食生冷辛辣等刺激性食物,戒煙酒。
劉氏[2]從《血證論》小柴胡湯理胃土、調升降,認為柴胡桂枝湯是「升清降濁之活劑」,並受《金匱心典》「桂枝湯……內證得之,為化氣和陰陽」啟發,認為方選柴胡桂枝湯治療慢性胃炎甚為合拍。桂枝湯在《傷寒論》中雖然是治療太陽中風證的方劑,但由於其具有調和營衛、調和陰陽、調和脾胃的作用,也適用於太陰病的治療。《傷寒論》中治療太陰腹滿時痛的桂枝加芍藥湯就是由本方倍芍藥而成;且在柴胡桂枝湯的主治證中也有「微嘔、心下支結」的描述。張氏[3]也認為,劉渡舟教授在闡述用柴胡桂枝湯治療脾胃疾病機理時認為,張仲景在小柴胡湯的主治證中較多地敘述了脾胃癥狀,如「心煩喜嘔,默默不欲飲食」,在其或然證中也提到了「或腹中痛」。所以,本方也是一首很好的治療脾胃疾病的方劑。
3 典型病例
患者,男,47歲,2007年10月18日初診。主訴:腹痛、腹瀉反覆發作3年,加重半月。現證:大便溏瀉,日行3~4次,兼夾有少許黏液,臨廁腹痛、急迫欲便,乏力,惡風,遇風或情緒不寧則加重,舌淡紅,苔薄白,脈弦緩。某醫院診為「腹瀉型腸易激綜合征」。閱前醫處方,多以培土抑木為主。綜觀上證,乃風邪外襲、營衛失和、脾胃失調所致。治宜祛風解肌、調和營衛、調暢氣機、健脾止瀉。方擬柴胡桂枝湯加減。方葯:桂枝12 g,白芍10 g,生薑9 g,大棗10 g,甘草6 g,柴胡10 g,黃芩6 g,制半夏10 g,党參15 g,炒白朮15 g,防風10g。每日1劑,水煎服。4劑後症減。守方繼進8劑,腹痛消失,大便日行1次,便已成形、無黏液。服藥12劑後,臨床癥狀消失。為鞏固療效,守方續服2個月。隨訪10個月未複發。
4 討論
柴胡桂枝湯由小柴胡湯和桂枝湯組合而成。其中,小柴胡湯乃和解之劑,具有調節人體氣機失調的功能,這裡包括脾胃的升降功能,使脾升胃降則腹瀉自止;桂枝湯具有調和營衛、調理脾胃、滋陰和陽的功效。方中柴胡苦、辛,微寒,歸心包絡、肝、膽、三焦經,具有解表退熱、疏泄肝膽、升舉陽氣之功;黃芩苦寒,歸肺、膽、大腸經,具有清熱燥濕之功;半夏辛溫,歸脾、胃、肺經,具有燥濕化痰、降逆止嘔之功。其中柴胡既可向外以解表,又能向上以昇陽,還可疏泄肝膽,肝膽疏則氣行有序,升降出入協調平衡。黃芩苦寒、半夏降逆,皆可使氣下行。黃芩與柴衚衕用,一散一清,共同疏理肝膽氣機;半夏與柴胡相配,一升一降,共奏開起脾胃氣機升降之功能。黃芩、半夏與柴胡三葯合用,以調暢氣機。桂枝辛溫,溫經通陽、疏風散寒;白芍酸苦微寒,斂陰和營、緩急止痛,二者相配,一辛一酸,一散一收,一開一合,以達益營和陽的目的。白朮苦甘而溫,補脾燥濕。因脾喜燥惡濕,脾失運化則易生濕,《素問·陰陽應象大論》所謂「濕勝則濡泄」。而風可勝濕,防風辛甘微溫,既能助桂枝發散風邪,又可止瀉。党參甘、平,益氣健脾益氣;生薑辛、微溫,歸肺、脾、胃經,解表溫中、溫肺降逆,助桂枝發散風邪。生薑、大棗合用,亦有調和營衛之功,既扶正以祛邪,又實里而防邪入。炙甘草補中氣,且調和諸葯,配白芍能疏攣緩急而治脘腹疼痛甚效。大棗甘平,歸脾、胃、肺經,補中益氣、調和諸葯,助白芍以和營。方中參、草、姜、棗共奏補益脾胃、奠安中州之功。脾胃健則元氣盛,元氣盛則氣行有力;且脾旺則氣升,胃健則氣降。諸葯配伍,調和營衛,調暢氣機,使清陽自升,濁陰自降,脾胃升降有序,氣機通暢,腸道傳導功能正常,人體營衛、陰陽平衡,則瀉自止。即《素問·生氣通天論》所謂「陰平陽秘,精神乃治」。
【參考文獻】 [1] 孔祥亮.柴胡桂枝湯與調出入治胃病[J].山東中醫藥大學學報,2004,28(4):297-298. [2] 劉方紅.柴胡桂枝湯治療慢性胃炎120例[J].四川中醫,2000,18(7):31. [3] 張保偉.劉渡舟教授用柴胡桂枝湯治療頑疾選萃[J].中醫藥學刊, 2001,19(4):305.
推薦閱讀:
※肩胛上神經卡壓綜合征
※一圖告訴你【運動】對多囊卵巢綜合征的好處
※驗方加減治男性更年期綜合征
※胸廓出口綜合征複發再手術
※一月一病:席漢綜合征(Sheehan syndr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