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選|歌頌少年英雄霍去病的詩幾首賞析
要欣賞歌頌霍去病的詩,首先要對他的事迹有個基本的了解。《漢書》中是這麼說霍去病的功績的:飲馬翰海,封狼居山,西規大河,列郡祈連。
關鍵字:羽林
漢武帝於太初元年(前104年)設置建章營騎,後來更名為羽林騎,開始時主要是漢武帝為了便於自己騎馬出獵,從漢陽、隴西、安定、北地、上郡、西河等六郡選拔良家子弟。霍去病出身羽林。
關鍵字:驃騎
霍去病曾任驃姚校尉,相當於團長或旅長。公元前123年(漢武帝元朔六年),大將軍衛青率騎兵十萬到漠南抗擊匈奴。這一年,霍去病十七歲。漢武帝為了給霍去病歷練的機會,就任命霍去病為驃姚校尉,讓他跟隨舅舅衛青出征。
關鍵字:冠軍侯
霍去病率輕勇騎八百直棄大軍數百里,殲匈奴2028人,俘獲匈奴相國,擊殺匈奴單于的祖父和季父,勇冠全軍,受封冠軍侯。食邑二千五百戶。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春,十九歲。封驃騎將軍,獨自率領精兵一萬出征匈奴。六天中轉戰匈奴五部落,一路猛進,與匈奴盧侯王、折蘭王決戰皋蘭山下。擊殺盧侯王和折蘭王,俘虜渾邪王子及相國、都尉,斬敵八千九百六十,匈奴休屠祭天金人也成了漢軍的戰利品。戰後,一萬精兵僅餘三千人。武帝益封二千二百戶。
關鍵字:焉支山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夏,再次孤軍深入,會戰匈奴於祁連山下,所部斬敵三萬餘人,俘虜匈奴王爺五人以及匈奴大小閼氏、匈奴王子五十九人、相國將軍當戶都尉共計六十三人。經此一役,匈奴退到焉支山北,哀歌:「亡我祁連山,使我六畜不蕃息;失我燕支山,使我婦女無顏色。」
元狩二年(公元前121)秋,受降匈奴渾邪王、休屠王於黃河邊,渡河之時匈奴降部軍士嘩變。獨率數名親兵沖入匈奴營中,鎮住帳內匈奴渾邪王及帳外四萬兵卒、八千亂兵,順利受降。
關鍵字:酒泉
從此漢王朝的版圖上,多了武威、張掖、酒泉、敦煌四郡。河西走廊正式併入漢王朝。霍去病西征匈奴,大勝後皇帝賜御酒犒賞,將軍以為功在眾將士,御酒應由大家分享,但人多酒少,不足分配,乃將御酒傾入泉中,眾將士歡呼共飲,酒泉因此得名。
關鍵字:封狼居胥
元狩四年(公元前119),二十二歲。率部奔襲兩千多里,以一萬五千的損失數量,殲敵七萬多人,俘虜匈奴王爺三人,以及將軍相國當戶都尉八十三人。而後一路追殺,至今蒙古肯特山一帶,做短暫休整,率大軍進行了祭天地的典禮——祭天封禮於狼居胥山舉行。封狼居胥之後,繼續率軍深入追擊匈奴,直至翰海(今俄羅斯貝加爾湖),方才回兵。從長安出發,一直奔襲至貝加爾湖,此數千里求一敗而未得。
經此一役,「匈奴遠遁,漠南無王庭」。 武帝益封五千八百戶。
關鍵字:馬踏匈奴
元狩六年(公元前117),二十四歲(虛歲)。卒。謚封景桓侯。取義「並武與廣地」,彰顯其克敵服遠、英勇作戰、擴充疆土之意。武帝將其墳墓修成祁連山的模樣,墓前造「馬踏匈奴」石像,彰顯力克匈奴之奇功。
對霍去病的事迹有了基本的了解,我們再來賞析這幾首詩。
《將軍行》 佚名
世人十八安環堵,將軍十八身行伍。
朝向魏闕辭天子,暮逐窮邊御強侮。
胡沙射馬銳箭鏃,胡月照人寒刀斧。
匈奴殺戮為耕作,白登髑髏夜能語。
八百驍騎從天來,控弦十萬不足數。
射鵰兒作將軍俘,昔何勇兮今如鼠。
獻馘分茅冠軍侯,再出隴西驃騎旅。
橫截焉支收金人,匈奴閼氏色如土。
斷取祁連繫名王,匈奴六蓄足灶釜。
明年更封狼居胥,羽檄無復動三輔。
英氣不與身俱沒,事去千年猶虎虎。
君不見茂陵密邇將軍冢,石馬至今踏胡虜。
簡析:
這首詩回顧了霍去病精彩絕倫的短暫一生。霍去病十八歲就立下大功,成為將軍。其中提到他率八百人大破匈奴,勇冠三軍,拜冠軍侯;收復焉支山,封狼居胥;死後墓前石馬踏匈奴。
《胡無人》李白
嚴風吹霜海草凋,筋干精堅胡馬驕。
漢家戰士三十萬,將軍兼領霍嫖姚。
流星白羽腰間插,劍花秋蓮光出匣。
天兵照雪下玉關,虜箭如沙射金甲。
雲龍風虎盡交回,太白入月敵可摧。
敵可摧,旄頭滅,履胡之腸涉胡血。
懸胡青天上,埋胡紫塞傍。
胡無人,漢道昌。
簡析:
前六句為第一段,寫胡漢兩方兵強馬壯。首句寫邊地風雪凋草,烘托戰爭的殘酷。接著極力描寫胡人兵強馬壯,漢軍兵多將勇,暗示將有激烈的戰爭發生。詩寫漢軍的人多勢眾,將謀兵勇,反映出詩人希望漢軍克敵制勝的感情傾向。中間四句為第二段,以龍虎交戰為喻,寫戰鬥的激烈。「天兵照雪」、「虜箭如沙」,如黑雲壓城,使人不寒而慄。剩餘部分為第三段,表達詩人希望漢軍大敗胡兵,進而徹底消滅胡人的強烈願望。
《少年行》王維
出身仕漢羽林郎,初隨驃騎戰漁陽。
孰知不向邊庭苦,縱死猶聞俠骨香。
一身能擘兩雕弧,虜騎千重只似無。
偏坐金鞍調白羽,紛紛射殺五單于。
漢家君臣歡宴終,高議雲台論戰功。
天子臨軒賜侯印,將軍佩出明光宮。
簡析:
這裡說少年委身事君,入仕之初便擔任了羽林郎的職務。由於羽林郎宿仗衛內、親近帷幄,地位十分重要,故非一般等閑之輩可以入選。《後漢書·地理志》云:「漢興,六郡良家子選給羽林。」由此即可見一斑。驃騎指武帝時的名將霍去病,曾多次統率大軍反擊匈奴侵擾,戰功顯赫。少年報國心切,一心想效功當世,一旦國家有事,便毫不猶豫地隨軍出征。邊關是遙遠荒寒的,沙場的搏殺更是出生入死,而主人公「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這種為國獻身的精神,和曹植的《白馬篇》里「捐軀赴國難,視死忽如歸」的少年英雄是一脈相承的。所不同的是,曹詩通篇是用第三人稱的視角來加以客觀的描述和讚頌,這裡卻借少年自己的口吻直抒胸臆:第三句以自詰的口氣反挑,使文勢陡起波瀾,末句則以斬截之語收束,而「孰」「不」「縱」「猶」等虛詞的連用,又在接二連三的轉折中不斷加強語氣,活脫地傳達出少年從容朱毅的神情和義無返顧的決心。這種借頓挫的用筆展示人物內心世界的手法,不僅很有力度,而且進一步深化了遊俠「意氣」的內涵。
鞠躬盡瘁為國憂,華夏復興望君同。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