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怕的兩歲T2背後居然藏著這個奧秘,影響未來30年啊!

時至今日,咱們當媽的都知道孩子到了一歲半兩歲左右會經歷一次「可怕的兩歲」,簡稱T2,這期間孩子難纏地跟惡魔一樣,任性不聽話、表達能力弱、還動不動就情緒崩潰... 嘖嘖,叫我現在回憶起OK那會兒的T2,我都感覺脊背一陣抽涼,耳旁彷彿又響起他那尖細的哭叫聲。每天微信上都有媽媽來倒T2的苦水,都知道是這回事,但就是「怎一個忍字了得」。

說實話,娃兒的T2還真不是靠忍就可以完美解決的。只能說,忍為下策,而掌握了上策才能不僅讓娃兒好、讓自己好,而且還能持久的好。換句話說,孩子兩歲時是你再次回歸「新手媽媽」狀態時的機會,孩子的性格成長要求你再次開始學習扮演好一個新的媽媽了。

養育孩子也分季節,

兩歲前做得好未必之後也能做得好

關於T2我們大多數時候都是見招拆招,之前寫過《娃一兩歲的難弄時刻,這樣來搞定》,不過畢竟T2孩子折磨出的花招各式各樣,當我們把注意力都集中在孩子有什麼「花招」時,很可能忽略了一個更高層面的問題——出狠招的孩子其實已經成為家庭中的一個角色了。

美國實戰派育兒問題專家約翰·羅斯蒙德認為,養育孩子和耕種一樣也是分季節的,每個季節所包含的教養內容應該各有不同。

比如寶寶從出生到兩歲這個時間段,就像家中的小太陽,全家人都像行星一樣圍繞著他轉,為他服務,所以可以稱為「服務季」。

在「服務季」里,無論從生理還是心理角度出發,媽媽無疑是當中最重要最可靠的「服務者」。像OK在一兩歲的時候,真的是非常非常黏我,無論是誰抱著,只要看到我,就會探過身來說「媽媽抱」;吃完飯,要我抱下餐椅;摔疼了,要「媽媽抱」;晚上走路怕黑,也要「媽媽抱」,而我也很享受這種親密感,因為在寶寶兩歲前,心理的成長、自信的建立就是靠著我們對他們無條件的回復來確立的,所以寵也好愛也好,都沒問題。我之前還專門寫過《為什麼說兩歲前的娃怎麼寵都不為過?》不是?!

但是!!!當孩子長到兩歲以後,我們就需要堅定不移地從「服務者」的位置上退下來,轉變到「權威人士」角色了。

前兩年的「有求必應」,已經讓孩子堅信,媽媽只屬於他,他對媽媽有支配權,他是家中的老大。這就造成了原本在家庭中應該處於主導地位的夫妻關係,被排在了父母的角色之後。在這樣的關係圖裡,孩子可能會產生一種持久的誤解:無論何時,他都可以依賴父母。媽媽是圍著他轉的,世界也是圍著他轉的。所以兩歲後,當轉則轉,就在孩子性情大變時,媽媽的角色也要轉。

如果媽媽沒有及時扭轉「服務者」的角色,孩子還繼續在這樣的誤解中,那未來的問題可就大了。

說個極端點的例子吧。去年轟動全國的上海「殺妻藏屍冰櫃案」,在案件審理的過程中,記者對兇手母親的一次採訪讓我印象深刻,當記者問到她兒子為什麼沒有當場報警搶救時,她說:「這個事情確實是我兒子不對,他是害怕呀,他也是小孩,也沒經歷過什麼事情。」

雖然造成這場悲劇的原因有很多,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位媽媽一直把自己放在「服務者」的角色里,也是最終導致悲劇的重要原因之一。

讓自己回歸婚姻,

媽媽才能成為孩子心中的權威

從「服務季」向「權威季」轉變,最為我們熟知的方法就要開始給孩子「做規矩」了。

不過做規矩可不是硬生生地強壓,也不是為了達到自己的理想狀態去今天頒布一個,明天廢除一個。每個媽媽的「權威」人設可以包含不同內容,但原則大體可以遵循這些:

>>>放手讓孩子做力所能及的事情

孩子進入T2期後,自主慾望明顯變強,這其實是個非常好的放手時機,把一些簡單的事情交給孩子自己去完成,既有利於培養孩子的獨立性,又可以慢慢轉為「兼職母親」。

最近我就有個朋友和我說她鬱悶壞了,1歲多點的娃原來吃飯都很乖,可最近一抱上餐椅就把雙腳岔開,死活不願意坐下去,好不容易把人按進餐椅,強塞了幾口飯就要從餐椅里爬出來,哭鬧著要下去。我說你別再喂他了,得讓孩子自己動手吃,他能做的事情都讓他自己干,他幹勁會很足。過了幾天後,她跟我說這方法還挺靈,現在孩子吃飯不往外爬了,非常坐得住。不過,朋友又不好意思地說,新問題又來了,娃喜歡把碗里的飯往外抓,抓到餐盤上、地上

(好吧,問題一件件解決,娃兒長大過程中你總得交給他些自主權嘛。)

>>> 在心理上和情感上和孩子劃分界限,限制孩子過度接近自己

孩子喜歡粘著媽媽或者最親近的人是正常,不過如果是無時不刻地粘著,咱們大人就得反觀一下,這裡面是不是有自己捨不得和孩子劃分界限的成分。

無限的縱容下,孩子會隨心所欲地去「使喚」媽媽,並且把這當成是理所當然的事情,最終造成的後果就是不尊重人。

我從OK漸漸懂事開始,在不希望他打擾我做事的時候,就會提前和他做約定,比如我在家趕稿子,就會跟他說:「媽媽現在要工作,你先自己玩會兒,可以看書畫畫,也可以找爸爸陪你玩,等媽媽工作忙完了,媽媽再來陪你。」

這樣的約定當然不會立馬奏效,開始時他還是會在我碼字的時候一直繞著我身邊轉,試圖爬到我腿上跟我玩,如果我把他拎出去他就拍門大哭。經歷幾次之後,他就明白了「約定」,這個時間段,媽媽是要忙自己的事情的,他需要學會獨處,但只要媽媽忙好,一定會有屬於他的時間。起初,他不了解他需要等我多久,時不時問,媽媽你工作好了嗎?有一回蹲在書房門口,毫不越界地呆了半小時,自娛自樂地唱著「一隻哈巴狗,坐在家門口,眼睛黑黝黝,想吃肉骨頭... 」 看得我又心酸又好笑,但還是忍住了沒去「撈」他,只要保證有固定的時間陪伴他,並且告知清楚,不用擔心孩子可憐,安全感受影響,完全不會。我之前分享過《孩子「無聊」不是可憐,而是必上的一課!不信你看……》,專門講過這個問題(這裡有前提,孩子已經過了2歲,並且不要低估孩子的能力,他們必須要知道不能24小時圍著他轉,要不然他永遠黏著你,你永遠覺得自己離開是一種虧欠,那們你和孩子會陷入黏在一起,又特別糾纏而並不甜蜜的困擾中,請記得他要自己去探索、找樂子了。)

即使是最親密的關係,也需要界限,拉開和孩子的距離,孩子才能更快地學會獨立。

>>> 恢復夫妻關係在家庭中的首要地位,父母角色退居二線

在孩子兩歲前,因為父母的角色在家中佔主導,這就讓孩子有了「我才是家庭中心,全家都得圍著我轉」的想法;過渡到「權威季」時,如果還是以孩子為中心,那想給孩子「做規矩」,就會變得困難重重。

所以在孩子兩歲後,爸爸媽媽要開始把精力更多地花在彼此而不是孩子身上是很明智的做法。最理想的狀態,就是成為兼職的父母,全職的夫妻,這對孩子來說才是最好的。只有當孩子是繞著父母轉,他才會按父母的要求去做事,也才會自然而然地開始學規矩。

我有個朋友,生完孩子後就跟孩子單獨睡一屋,孩子爸睡客房,一直到孩子七八歲了,還是這樣。孩子長期佔據媽媽生活重心的後果,就是孩子做什麼事都只找媽媽,雖然算不上熊孩子,但是家裡管教時,除了媽媽有時候說話能有效果,其他人都沒辦法管。更糟的是,朋友和她老公的關係變得越來越平淡,有時候她甚至會找我吐槽說感覺自己像單親媽媽。

所以媽媽在T2期及時進行轉變,對整個家庭來說都是非常必要並且重要的一件事。在做這些轉變的時候,媽媽可能會感覺到困難,孩子有時候也會給出激烈的反擊,但是這些都是必須要克服的,媽媽一定要果斷、堅定,就像我一直說的那樣,你給孩子做的決定,即使看起來沒那麼好,也肯定比孩子自己做出的決定要強。

比起爸爸,媽媽這個階段更適合樹立權威形象

那麼難道這些都是媽媽的事?說好的爸爸也要擔當呢?

嗯,現實情況是,除非是特殊情況,在孩子兩歲前這段時間裡,媽媽就是孩子最大的依靠,爸爸做得再好,也只是個輔助的角色。所以在孩子的生命中,這場轉變必須由媽媽來發起,並保證它能夠順利地進行,媽媽才是孩子兩歲多這次轉變的關鍵。

媽媽要讓孩子知道,媽媽和爸爸的關係高於媽媽和他的關係,並且關注爸爸媽媽的是他的職責。如果媽媽能夠堅持到底,那當孩子長到三歲的時候,就會把媽媽看作讓人敬畏的權威人士。

要說明的是,權威只是媽媽和孩子之間關係運轉的一套原則,而不是通過各種管教方式,強迫孩子來聽話,或者命令孩子去做這個,去做那個,簡而言之的話,媽媽的權威,是要始終堅定自己的立場。

就像最近以一句「媽媽的最高職責是給孩子安全感」被屏霸的演員小陶虹,在被記者問到是不是會特地去迎合女兒興趣時,她說:「對我來講,孩子對什麼感興趣是她的事。我希望我喜歡的東西出現在我生活的角落裡,比如說我喜歡家裡面到處都有花擺著,天天都會插不同的花,我覺得這很美,我心情會變得很好。」

對一個家庭來說,媽媽心情好很重要,全家心情都會好。媽媽心情糟了,這可是個壞事,不是好消息。

權威角色勝任好,

福利可以持續10多年

「權威季」可不像「服務季」只有兩年那麼短暫,權威角色不好扮演,要學的東西多,但時間可以從孩子3歲持續到13歲。

那13歲之後呢?

專家約翰·羅斯蒙德依然給出了答案:爸媽和孩子在13歲後開始進入第三季,即「指導季」,這個階段會持續到孩子18歲。

18歲之後孩子已經不再需要爸媽告訴他該做什麼、不該做什麼,而是自己去找尋解決問題的方法,爸媽只需要適時進行指導。

「指導季」也和我們常說的「青春期」時間段重合,叛逆、任性、喜怒無常、不講禮貌、缺乏積極性……很多孩子身上會出現這樣的性格表現,其實追究原因的話,就會發現大部分情況還是因為爸媽和孩子還處在「服務季」中,認為孩子是家中最重要的成員,導致爸媽對孩子形成不了有效的管教。

雖然18歲離我們還很遠,但反推來看,未來的每一步都是由之前打下的基礎。孩子兩歲時侯媽媽能不能在爸爸的幫助下從」服務季「順利轉變到」權威季「,將會直接關係到十多年後孩子青春期是否能接受爸媽的管教。再往前進一步看的話,青春期度過得如何也將會直接關係到孩子今後30年的人生。

所以媽媽們,為什麼我們要不斷地在和孩子的相處關係中學會思考?因為對孩子來說,你決定了他的人生!


推薦閱讀:

資政|影響未來的五大議題
中國陸軍的「空中騎兵」未來面貌如何
閱讀的未來
入世十年:七十二,未來博弈中勝美第一論 真的很博通 環球博客
潘剛:未來會來,創新不怠

TAG:未來 | 影響 | 背後 | 奧秘 | 這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