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家寶談中國傳統文化主要精神及其現實意義-搜狐文化頻道

中國5000年的文明史,博大精深,從未間斷。在此,我想談談中國傳統文化的一些主要精神及其現實意義:

  一是自強不息、剛健有為的進取精神。中國古代文化經典《周易》上說:「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就是提倡人應效法日月星辰剛健運行那樣奮鬥不息、積極進取,堅持獨立意志、人格尊嚴和做人原則。自強不息是中國傳統文化思想的主旋律,也是中華民族歷經磨難而不倒,中華文明歷經浩劫而傳承的重要因素。這種精神鑄就了中國人民百折不撓、愈挫愈奮的民族品格。

  二是以和為貴、和而不同的和諧精神。早在2000多年前,中國古代思想家就提出「和實生物」、「和而不同」等思想。主張國家之間、民族之間、人與人之間和諧共處;不同文明之間和諧共存;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和」是中華文化的精髓,是中國人民奉行的崇高價值,在中國歷史上曾經起了促進民族團結,增強民族凝聚力,實現睦鄰友好的積極作用。

  三是民為邦本、民貴君輕的民本思想。成書於殷商時期的《尚書》中就有「民惟邦本,本固邦寧」的思想。我們提出的「以人為本」,是對「民本」思想的繼承和發揚。就是通過改革開放,解放和發展生產力,滿足人們日益增長的物質文化需求;就是要在平等、自由的條件下實現人的全面發展。

  四是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人與自然相統一的思想。中國宋代哲學家張載明確提出「天人合一,民胞物與」的思想。就是說,天地猶如父母,人與萬物都是天地所生,人民都是我的兄弟,萬物都是我的朋友。這充分肯定了人與自然界的統一。人是自然界所產生的,是自然界的一部分,人可以認識自然並加以改變調整,但不應破壞自然。如果破壞了自然,人類遲早會受到自然界的懲罰。

  中國傳統文化塑造了中華民族醇厚中和、剛健自強的人文品格和道德標準,不僅對中國的經濟和社會發展發揮著巨大影響,也為中國人的世界觀和行為方式的形成奠定了基礎。它的影響一直延續至今。

  中國和歐洲的文化都源遠流長,共同為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重大貢獻。早在1000多年前,中國的商品和文化就通過絲綢之路傳播到了南歐國家。公元13世紀,義大利著名旅行家馬可·波羅就來到中國。16世紀末,西班牙人門多薩寫的《中華大帝國史》一書,是西方第一本全面介紹中國歷史、文化、宗教以及政治、經濟概況的著作,在歐洲引起轟動。《周易》、《老子》、《論語》等中國傳統文化經典,翻譯介紹到歐洲,形成了歷史上著名的「東學西漸」。18世紀,歐洲近代的先進科學文化成果傳播到中國,掀起「西學東漸」的熱潮,對中國文化產生了積極影響。

  西班牙文明是歐洲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西班牙文學、繪畫、歌舞、體育等在世界上享有很高聲譽,文學巨匠塞萬提斯、畫家畢加索、男高音歌唱家多明戈都為世人耳熟能詳。我年輕時就讀過塞萬提斯的名著《堂吉訶德》,其深邃的思想至今仍給人以智慧和啟迪。我經常在思考,一個民族要興旺發達,就不僅要有人腳踏實地,埋頭苦幹,更要有人遙望星空,堅守精神家園。這樣的民族才有希望,才能克服前進道路上的艱難險阻,才能有光明的未來。

  文明的多樣性是人類社會發展的基本取向。不同文明的相互交流,推動了人類的相互學習和共同進步。中西兩國文化交流從未中斷,近年來更趨活躍,形式不斷豐富。雙方舉辦了一系列重要的文化活動。不久前,互辦「中國文化節」和「西班牙年」,分別向兩國人民展示了精彩紛呈的傳統和現代文化。中西兩國在教育領域的交流與合作也廣泛進行。在華學習的西班牙學生有近千名,中國有16所大學開設西班牙語教學。2005年,兩國還舉辦了「中西大學校長論壇」。2006年,塞萬提斯學院在北京開設分院,成為促進中國和西班牙文化交流的重要窗口。這些都進一步加深了兩國人民之間的了解和友誼。希望兩國的文化工作者特別是青年學生繼續攜手努力,不斷密切兩國文化交流,為中西友好世代相傳作出新的貢獻。(本報馬德里1月31日電)


推薦閱讀:

傳統西服的嶄新體現 G2000秋季男裝睥睨今秋
傳統的婚姻彼此成全
客家人的傳統居所——「圍屋」
學禮儀·你能分清楚拱手禮和抱拳禮嗎?傳統見面禮儀都是怎麼來的?
最傳統的美國感恩節大餐長啥樣?

TAG:中國 | 文化 | 現實 | 中國傳統 | 意義 | 傳統文化 | 傳統 | 精神 | 中國傳統文化 | 搜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