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立波的價值從何而來?
只有從周立波的笑侃中才能找回上海人的自豪感。
憑藉著不錯的模仿能力以及對各種段子的整合能力,電視讓周立波這位滑稽演員變成了「笑星」,跳舞的有他,公益慈善節目有他,美食節目有他,健康節目有他,家庭訪談也有他。周立波的究竟貴在哪裡?
周立波海派清口的起源:周立波的演出海報上這樣介紹他:「周立波以『噱』而出名,有別於傳統噱頭的笑料。他的噱頭別具一格,簡單而瀟洒,表演亦莊亦諧,台詞充滿豐富的想像力…融各派冷麵滑稽之集…勾勒出上海大都市的活力以及新上海人的生活風貌」。
2006年底,關棟天給他看了一盤香港錄像帶:許冠文的「棟篤笑」,棟篤笑是廣東的一種喜劇表演形式,類似美國的脫口秀,一般是一個演員站在沒有任何布景和擺設的舞台上講笑話,隨意談論新聞,調侃明星。看完之後,周立波覺得自己也能做,融合了上海獨腳戲、北京單口相聲以及香港「棟篤笑」眾家之長的「海派清口」面世。
貶低外地人,取悅上海人
上海人之所以熱捧周立波,把他推到一票難求的高度,與其說是因為周立波的演出既親切、鮮活、生動,怪誕、熱辣、生猛。不如說是上海給周立波提供了最佳的「天時、地利、人和」。復旦大學哲學系教授李天綱認為,「周立波的海派清口裡蘊含著上海的文化密碼,裡面藏著自豪,也藏著悲情。
上海人已經實在沒什麼資本,人口不佔優勢,生活方式影響力不大……當周立波在台上說出上海人掙 100塊錢,其中87塊交給國家,自己只留13塊的時候,我當然感謝他。」上海這座古老的城市,在中國有舉足輕重的經濟地位,卻總被扣上「自大、排外、自戀、小氣、膽小」的帽子,也許只有從周立波的笑侃中才能找回上海人的自豪感。上海本土文化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一直被邊緣化。而人一般在什麼都有的時候,會去想過去沒有什麼。上海人在經濟高速發展的今天,就會發現少了點屬於自己文化特色的東西,特別是屬於上海文化的標杆和符號。於是周立波的出現,正好符合了上海人在經濟站上一個新高度後,對於本土文化的一種需求。正是因為「天時、地利、人和」,周立波的紅是理所當然的。當歷史的積怨、殘酷的股市、巨大的壓力全被搬到檯面上以另一種方式演繹時,上海人彷彿昨日重現。每個上海人都會由衷的感概:「我們就是這樣過來的」!這種複雜的情感,讓上海人痛並快樂著。而另一方面,周立波又在演出中經常拿上海人和外地人比較,會拿上海每年上繳給國家多少財政收入說事,會拿劉歡、李宇春、韓紅、馮小剛、張藝謀等人的長相開涮,比較經典的就是把自己比作「喝咖啡的」,而把說相聲的郭德綱比作「吃大蒜的」。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是建立在上海文化既自戀又自卑的基礎上。一方面,他們瞧不起外地人,同時又特別渴望這些外地人對他們進行讚美。周立波只是在經濟和精神形成巨大反差時,誕生的為上海人代言的人。懂得搏眼球、搏出位的周立波
周立波的躥紅,與當年郭德綱的一夜成名相似之處,都離不開媒體的關注。周立波把自己的「海派清口」與郭德綱的「北方傳統曲藝」,說成是喝咖啡與吃大蒜,想用「品味」來一決高下。拉一個還不夠,趙本山的得意門生小瀋陽也被拖入了這趟渾水。
你不得不佩服周立波懂得搏眼球、搏出位的功力。他還說:「喜歡直白的可以看小瀋陽,喜歡既直白又含蓄的可以看郭德綱,而偏愛含蓄的就看周立波吧!」只是一句話,便把自己拉到一線笑星的行列。與高手過招的人肯定也是高手,他看準了觀眾的邏輯思維。
周立波的價值
其實周立波特別清楚自己的局限性,但他本人在談到這方面的時候,用的是「不屑」二字,好像這是海派文化最大的特點——不屑跟全國人民分享。脫口秀在西方其實是一個時代、一個階層的代言人,而上海人,包括周立波自己,雖然一直認為自己很高雅,但其實那不是高雅,只是上海市井草根階層渴望他們的市民文化被肯定。如果你不分析上海人的精神困擾的話,你就不能理解周立波為什麼被上海人如此之喜歡,同時這種喜歡又是如此之脆弱。其實,一個人火是跟氛圍有關的,郭德綱也好,小瀋陽也罷,一個人的火不是他想火,而是因為他們迎合了這個時代的某種隱秘需求。周立波也一樣。當小瀋陽的穿著、李谷一的臉型、劉歡的脖子、張明敏的身高、韓紅的門牙都成為被揶揄的笑料,當80年代初的「打樁模子」(二道販子)、「醬油朋友」(造假奸商)那既可樂又可憎的形象再度近在眼前栩栩如生。但在一片叫好聲中,也有不少質疑,當然,這些質疑基本來自上海以外。
有人直言,相比小瀋陽靠作踐自己逗大家開心,周立波的《笑侃三十年》則是以羞辱外地人來取悅上海本土觀眾,缺少一種博大的文化胸襟。而無論是侯寶林、馬三立等相聲大師,還是姚慕雙、周柏春等滑稽大師,他們絕對不會靠損人來搞笑,也決不靠取笑人的缺陷來吃飯。周立波的成功,無疑給全國各個地方,包括成都在內的具有「脫口秀」才華的人一個鼓舞,只要內容好,只要有智慧,只要是金子,就一定可以發光的。不一定通過央視春晚,不一定通過超級女聲。現在的平台越來越多,施展才華的空間越來越廣,方言所帶來的壁壘越來越稀薄。
郭德綱的同行相輕、小瀋陽的開黃腔、周立波開涮外地人,其實三者誰也不是以前侯寶林那種雅俗共賞的大師風範,但客觀地說,把傳統藝術重新拉回大眾視野,甚至由此吸引到一些新的受眾,他們可謂功不可沒——不管這是不是他們的本意。
風青楊,著名企業品牌運營戰略專家,現任匯贏天下品牌策劃機構CEO。
不僅如此,他還可以說到奧巴馬上台、盧武鉉自殺;從「打樁模子」,說到股市風雲、金融風暴……他都能信手拈來調侃。他模仿國家領導人時的神態、語言、動作都惟妙惟肖,更是成為一絕。
此外,他還會在表演中加入網路語言及流行笑話,摻雜其中的上海方言和俏皮話更讓整個演出「與時俱進」。例如:他開涮中國股市的經典橋段——「大小非解禁進去,大小便失禁出來;楊百萬進去,楊白勞出來」;「股市沒有專家,只有輸家和贏家」都成為了上海股民的流行語。 有人說,周立波的膽子夠大。的確,在周立波走紅之前,上海曾有另一個大講時事段子的超級笑星蔡嘎亮,他的演出也是一票難求,但後來便因為「政治錯誤」而銷聲匿跡。所以「政治化」絕對是周立波迅速躥紅的殺手鐧,輔以絕大多數中國城市居民的共同記憶與共同迷思。也許他就是要把這個當成噱頭去吸引大家。實際上拿領導人說事,本身法律並不禁止,只是因為大部分人都特別自律。只是他首先這麼做了,所以一定會成為媒體焦點。在這一點上郭德綱是他的老師。
推薦閱讀:
※人紅事非多------周立波的婚史
※周立波被判無罪,自稱要回國睚眥必報!
※周立波名言
※周立波說過的奇葩話有哪些?
※如何評價周立波說的「喝咖啡的跟吃大蒜的人不能在一起」這句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