端午節的別稱
07-26
端午節的別稱宣金祥 《 光明日報 》( 2011年06月02日 12 版)
推薦閱讀:
端陽節。按夏曆地支紀月推算,五月為「午月」,午時為「陽辰」,所以端午亦稱「端陽」。《月令廣義》載:「五月五日端陽節」。
重五節。因五月初五的月、日均為五,所以稱「重五節」。《宋史》有載:「明年重五,又送角黍執扇」。角黍,即端午節令食品粽子。
夏節。端午節是夏季最大的節日,俗有「食過五月粽,便把寒衣送。」之諺,意思是粽子一出現,歲序便轉入夏季。同時,端午節與夏至時隔不遠,《風土記》中說:「仲夏端午謂五月五日也,俗重此日也,與夏至同。」故稱「夏節」。
天中節。唐宋時期,道教陰陽術數謂五月五日午時為「天中」,故而端午節即為「天中節」。宋人吳自牧在《夢梁錄》中就提到「五月五日天中節」明代的田汝成在《西湖遊覽志余》中也有「端午為天中節」的記載。
地臘節。道教每年有「五臘」,即天臘、地臘、道德臘、民歲臘、五侯臘。五月五日恰逢「地臘」之日,所以叫「地臘節」。
浴蘭節。古人有在五月五日這一天用蘭草湯沐浴的習俗。《禮記·大戴禮》曰:「五月五日,蓄蘭為沐浴」。《夢梁錄》亦云:「五日重五節」又曰浴蘭節。
蒲節。五月菖蒲成熟,古人在五月五日這一天懸菖蒲於門楣,或用菖蒲浸製藥酒飲用,以示驅邪防病,因此稱「蒲節」。《幼學句解》上說:端午是為蒲節。
女兒節。明清把端午節稱作「女兒節」。明沈榜《宛署雜記》云:「五月女兒節,系端午索,戴艾葉、五毒靈符……飾小閨女,盡態極妍,出嫁女亦各歸寧,因呼為女兒節。」清人余有丁《帝京午日歌》中也有「都人重午女兒節,酒蒲角黍榴花辰」的詩句。
推薦閱讀:
※那些被端午節記住的人和事……
※祝你端午節快樂!
※我們為什麼要過端午節呀?
※七律:端午節感懷(捲簾體)——文/芳草思思
※端午節里詩意飄
TAG:端午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