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癌症是如何產生的? 初期警號

癌細胞有三個顯著的基本特徵即:不死性,遷移性和失去接觸抑制。除此之外,癌細胞還有許多不同於正常細胞的生理、生化和形態特徵。一、癌細胞的形態特徵癌細胞大小形態不一,通常比它的源細胞體積要大,核質比顯著高於正常細胞,可達1:1,正常的分化細胞和之比僅為1:4-6。核形態不一,並可出現巨核、雙核或多核現象。核內染色體呈非整倍態(aneuploidy),某些染色體缺失,而有些染色體數目增加。正常細胞染色體的不正常變化,會啟動細胞凋亡過程,但是癌細胞中,細胞凋亡相關的信號通路產生障礙,也就是說癌細胞具有不死性。線粒體表現為不同的多型性、腫脹、增生,如嗜酸性細胞腺瘤中肥大的線粒體緊擠在細胞內,肝癌細胞中出現巨線粒體。細胞骨架紊亂,某些成分減少,骨架組裝不正常。細胞表面特徵改變,產生腫瘤相關抗體(tumor associated antigen)。二、癌細胞的生理特徵細胞周期失控,就像寄生在細胞內的微生物,不受正常生長調控系統的控制,能持續的分裂與增殖。具有遷移性,細胞粘著和連接相關的成分(如ECM、CAM)發生變異或缺失,相關信號通路受阻,細胞失去與細胞間和細胞外基質間的聯結,易於從腫瘤上脫落。許多癌細胞具有變形運動能力,並且能產生酶類,使血管基底層和結締組織穿孔,使它向其它組織遷移 接觸抑制喪失,正常細胞在體外培養時表現為貼壁生長和匯合成單層後停止生長的特點,即接觸抑制現象,而腫瘤細胞即使堆積成群,仍然可以生長。圖16-2 腫瘤細胞失去接觸抑制現象定著依賴性喪失,正常真核細胞,除成熟血細胞外,大多須粘附於特定的細胞外基質上才能抑制凋亡而存活,稱為定著依賴性(anchorage dependence)。腫瘤細胞失去定著依賴性,可以在瓊脂、甲基纖維素等支撐物上生長。去分化現象,已知腫瘤細胞中表達的胎兒同功酶達20餘種。胎兒甲種球蛋白(甲胎蛋白)是胎兒所特有的。但在肝癌細胞中表達,因此可做肝癌早期檢定的標誌特徵。對生長因子需要量降低,體外培養的癌細胞對生長因子的需要量顯著低於正常細胞,是因為自分泌或其細胞增殖的信號途徑不依賴於生長因素。某些固體瘤細胞還能釋放血管生成因子,促進血管向腫瘤生長。獲取大量繁殖所需的營養物質。代謝旺盛,腫瘤組織的DNA和RNA聚合酶活性均高於正常組織,核酸分解過程明顯降低,DNA和RNA的含量均明顯增高。蛋白質合成及分解代謝都增強,但合成代謝超過分解代謝,甚至可奪取正常組織的蛋白質分解產物,結果可使機體處於嚴重消耗的惡病質(cachexia)狀態。線粒體功能障礙,即使在氧供應充分的條件下也主要是糖酵解途徑獲取能量。與三個糖酵解關鍵酶(己糖激酶、磷酸果糖激酶和丙酮酸激酶)活性增加和同工酶譜的改變,以及糖原異生關鍵酶活性降低有關。可移植性,正常細胞移植到宿主體內後,由於免疫反應而被排斥,多不易存活。但是腫瘤細胞具有可移植性,如人的腫瘤細胞可移植到鼠類體內,形成移植瘤。

癌細胞是由正常細胞轉化而來,它除了仍具有來源細胞的某些特性(如上皮癌仍可合成角質蛋白)外,還表現出癌細胞獨具的特性。(1)無限增殖在適宜條件下,癌細胞能無限增殖,成為「不死」的永生細胞。正常細胞都具有一定的最高分裂次數,如人的細胞一生只能分裂50~60次。然而癌細胞卻失去了最高分裂次數。如在1951年由一位黑人婦女(名叫Henrietta Lacks)的宮頸癌細胞分離建立的HeLa細胞系,至今仍在世界許多實驗室中廣泛傳代使用。(2)接觸抑制現象喪失正常細胞生長相互接觸後,其運動和分裂活動都要停頓下來。在體外培養條件下則表現為細胞貼壁生長匯合成單層後即停止生長。癌細胞則不同,其分裂和增殖並不因細胞相互接觸而終止,在體外培養時細胞可堆累成立體細胞群,故癌細胞接觸對癌細胞的增殖無抑制作用。(3)癌細胞間粘著性減弱癌細胞與其同源正常組織相比,細胞間的粘著性降低,故癌細胞在體內容易分散和轉移。在正常細胞外被中的纖粘連蛋白是一種細胞外粘著糖蛋白,它增強了細胞與細胞外基質間的粘著。癌細胞的纖連粘蛋白顯著減少或缺失,鈣粘蛋白合成發生障礙,從而破壞了細胞與基質之間和細胞與細胞之間的粘著,因此癌細胞具有易於侵潤組織和轉移的屬性。(4)易於被凝集素凝集與正常細胞相比,癌細胞更容易被凝集素所凝集,故引起癌細胞凝集所需的凝集素濃度要比正常細胞的低得多。癌細胞凝集性增強是由於質膜結構發生深刻變化所致。糖蛋白在質膜中的運動性增強,因而凝集素更容易將其受體(糖蛋白)簇集,形成更多的橫橋。質膜糖蛋白運動性增強還可能是由於與其相連的微絲受到破壞所致。(5)粘壁性下降在體外培養中,細胞貼壁生長,這與細胞分泌葡糖胺聚糖粘性物質有關。葡糖胺聚糖是構成細胞外基質的主要成分,可形成水合凝膠。癌細胞合成葡糖胺聚糖減少,導致細胞粘壁性能下降。(6)細胞骨架結構紊亂癌細胞中微管變短,排列紊亂,微絲亦發生結構異常。src基因(即誘發肉瘤的基因)的產物PP60src是一種蛋白質激酶,該酶可使張力纖維兩端的粘著斑蛋白磷酸化,而使張力纖維與質膜脫離。肌動蛋白絲的量減少,引起質膜流動性增強,細胞屬性發生改變。由於細胞骨架結構紊亂,導致細胞外形亦發生改變。例如培養中的正常成纖維細胞呈扁平梭形,但被鳥類肉瘤病毒(含src癌基因)轉化後,則變成球形,表面出現小泡,此即由於細胞骨架成分紊亂所致。(7)產生新的膜抗原癌細胞丟失了質膜上的主要組織相容性抗原,而出現了一些新的相關性膜抗原。這些新的膜抗原是由正常細胞表面的糖蛋白修飾而成。同時由於表面蛋白質運動增強,使表面蛋白更易被相應抗體所凝集。(8)對生長因子需要量降低正常細胞在體外一般要在含有10%以上的血清的培養液中才能生長,血清中含有一些細胞生長所需要的生長因子,如表皮生長因子(PGF)、血小板衍生生長因子(PGDF)、胰島素等。而轉化細胞卻能在血清濃度很低的培養液中生長,對生長因子的需求量大大降低。此外,癌細胞還有許多不同於正常細胞的屬性,如葡萄糖運輸增加,產生新的細胞分泌物等1.單個癌細胞的形態特點主要表現在細胞核上,可歸納為五大特徵:(1)核大:癌細胞核可比正常大1-5倍。(2)核大小不等:由於各個癌細胞核增大程度不一致,同一視野的癌細胞核,大小相差懸殊。(3)核畸形核膜增厚:癌細胞核可出現明顯的畸形,表現為細胞核形態不規則,呈結節狀、分葉狀等,核膜出現凹陷、皺褶,使核膜呈鋸齒狀。(4)核深染:由於癌細胞核染色質增多,顆粒變粗,核深染,有的可呈墨水滴樣,同時因核內染色質分布不均,核的染色深淺不一。(5)核質比例失常:癌細胞核增大明顯,超過細胞體積的增大,故核質比例失常。並且癌細胞分化愈差,核質比例失常愈明顯。此外,細胞核染色質邊移,出現巨大核仁,異常核分裂,以及細胞體積增大,且大小不等,並出現梭形、蝌蚪形、星形等異常形態,亦可作為癌細胞的輔助診斷依據。2.成堆癌細胞的排列特點成片鱗癌細胞,仍可帶有一定程度的鱗狀上皮的排列特點,如平鋪的鵝卵石樣,但極性消失,排列不規則;腺癌可出現不規則的腺腔樣排列;未分化癌則表現為束狀(單行)排列及鑲嵌樣(成片)排列等特徵,這些可作為診斷癌細胞和進行癌細胞分類的依據。

癌,是人體內的一種新生物(就是在正常情況下不應該有的東西),這種新生物由一群不隨生理需要而自由發展的癌細胞所組成。癌細胞並無正常細胞的功能,由於它的快速而無規律的生長,不但消耗人體的大量營養,而且破壞了正常器官的組織結構和功能。正常細胞轉化為癌細胞的過程稱為"癌變",癌變的原因和過程,至今沒有完全弄清楚,但大多數科學家認為是"基因突變"或"基因功能失調"的結果。人體細胞內天然就存在著一種能夠引起細胞癌變的基因,在正常情況下,癌基因對人體非但無害,而且對細胞的生長起著重要作用。但是,當癌基因受到外界致癌因素(如射線、病毒、化學物質等)的反覆作用後,細胞內處於靜態的癌基因就被激活,基因結構突變,正常細胞功能上發生造反性行為,於是細胞就發生了癌變。 癌細胞除了以浸潤性生長方式向周圍侵蝕傳播之外,還可以通過其他途徑擴散到其它臟器和組織裡邊去,使這些組織和臟器發生了同樣的腫瘤,這種情況叫做「轉移」。二、哪些因素可以導致癌症的發生?癌症所表現出的癥狀多種多樣,但致癌因素卻只有兩種。(一)、體外因素物理致癌因素:主要有電離輻射、紫外線、纖維性物質(如石棉網、玻璃絲等)、熱輻射、長期慢性機械刺激、慢性炎症刺激、創傷及異物長期刺激等。化學致癌因素:到目前為止,已發現有1100種以上的化學物質對實驗動物有致癌作用,其中20種對人類有致癌作用。生物學致癌因素:主要有以下幾種:黴菌:某些腫瘤的發生與食物中的黴菌毒素有關。病毒:已發現有150種以上的病毒可以引起近30餘種的動物腫瘤。寄生蟲:原發性肝癌、大腸癌與血吸蟲病有關;原發性肝癌與肝吸蟲病有關;膀胱癌與埃及血吸蟲病有關。細菌:一般認為細菌本身並不是致癌因素,但某些細菌可以還原硝酸鹽而生成亞硝酸鹽,亞硝酸鹽可能轉變為亞硝酸胺。(二)、體內因素1. 遺傳因素:根據大生物學家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科學家們進行反覆研究,最後得出結論:在眾多的惡性腫瘤中,只有視網膜母細胞能夠遺傳,而且在全部視網膜細胞瘤中,只有40%左右是遺傳的。2、分泌因素:人體有許多分泌激素的內分泌腺,它們分泌各種激素,以維持人體的正常活動。當這些激素分泌過多或過少時,就發生內分泌紊亂,引起相關疾病。3. 免疫功能:簡單來說,免疫功能就是人體抵抗疾病的能力,有先天性免疫缺陷的人比正常人容易得癌症,因腎移植長期大量使用免疫抑製劑的人患癌發病率比正常人高100倍。每個人每時每刻都或多或少地與致癌物質接觸,也就可能發生細胞癌變。4、精神因素:美國抗癌協會指出:精神因素對於患者賴以抵抗癌症侵襲的免疫力是有重要影響的;祖國醫學認為:乳腺癌與「憂思鬱結」有關,食道癌是「累憂之病」。三、癌症的早期信號有哪些?一般認為癌症缺乏先兆,也沒有明顯的癥狀,但是通過臨床實踐證明,早期癌症仍有不少先兆癥狀:原因不明的消瘦、無力,上腹無規則的疼痛,食慾下降,特別厭食肉類食品。非懷孕和哺乳的婦女,有乳頭流水或能擠出液汁。身體任何部位如乳腺、頸部或腹部出現逐漸增大的腫塊。乾咳、痰中帶血,胸悶胸痛,久治不愈。中年以上的婦女,性交後陰道有少量出血,或平時有不規則的陰道出血,或是停經後數年又來月經,白帶明顯增多。不伴有腹痛的逐漸加深的黃疸和上腹包塊。肝臟腫大的速度較快,並伴有肝區疼痛。不明原因的無痛性血尿。皮膚潰爛長久不能癒合。黑痣突然增大,同時伴有灼癢、破潰,出血疼痛或痣上的毛髮脫落。反覆發熱和頑固性的牙齒出血,皮下出血和進行性貧血。反覆出現的不明原因的高熱。口腔粘膜,或女性外陰或男性陰莖龜頭上出現白斑,而且迅速擴大和灼癢不適。進行性雙下肢無力,感覺異常,動作失調或伴大小便失禁。無明顯外力作用所致的股骨和肱骨等大骨的骨折。進食吞咽時胸骨後有異物梗塞、刺痛感或自覺食物通過緩慢。鼻塞,經常性少量鼻出血或鼻涕中常帶血絲,伴有偏頭痛、頭暈、耳鳴和頸上部、耳垂下方前後部位摸到腫大淋巴結。大便習慣改變,或腹瀉和便秘經常交替出現、大便常帶膿血,或大便變細變扁。逐漸加劇的頭痛,伴突然出現的短暫的視力障礙和嘔吐。青少年肘或膝關節劇痛、腫脹,用抗風濕葯或抗菌素類葯治療無效。以上提出較具代表性的20條可以懷疑是惡性腫瘤的癥狀。凡發現這些癥狀,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儘快到醫院進行診斷。四、各種常見癌症的初期警號(1) 食管癌:咽食物時有梗噎感。胸骨後疼痛和下咽時食管有疼痛感。食管內異物感。食物通過緩慢並有滯留感。咽喉部有乾燥和緊縮感。胸骨後有悶脹感。(2)胃癌:中年以上,既往無胃病史,突然食慾減退,上腹脹痛或持續性隱痛。有病史,尤其是胃角及小彎處潰瘍,以往的輕痛規律突然改變,按原有疾病治療效果不佳。曾做過胃切除術,術後發生殘胃癌。原有萎縮性胃炎,近期出現消瘦貧血,厭油及消化不良症侯加重。無胃病及肝病史,突然出現嘔吐、貧血,或大便潛血持續陽性兩周以上。原因不明的進行性消瘦及貧血。40歲以上的人,有位於小彎側胃竇處的潰瘍,幽門部腸上皮化生,胃多發性息肉,尤其腺瘤性息肉均應爭取早期治療以免發生癌變。(3)乳腺癌乳房腫塊:疾病早期多無癥狀,常於穿衣、洗澡、體檢或自我檢查時發現乳房腫塊。乳頭溢液:常為血性,也可以是乳汁樣、漿液性、水樣等而且多是單側乳房溢液。乳頭改變:視病變部位,深度等因素有不同程度的變化。個別病人首先癥狀為腋窩淋巴結腫大。(4)肝癌肝癌癥狀出現頻率依次如下:上腹痛、食慾缺乏或厭食、體重下降、乏力,腹部腫塊,上腹部脹滿、發燒。肝癌的首發癥狀一般可分為以下六組症候群:曾有肝炎和肝硬化病史,病情穩定多年、沒有發冷發熱而突發肝區及膽區悶痛或劇痛。30歲以上成年人,右上腹部可們及包塊、質地硬、表面不平,且連續觀察增大趨勢明顯,而病人卻沒有明顯不適者。口乾、煩躁、失眠、牙齦及鼻腔出血伴有上腹部脹滿、肝區不適者。身關節酸痛、尤以腰背部為最明顯,伴有厭食、煩躁、肝區不適,以抗風濕治療,效果不佳者。復腹瀉、伴有消化不良和腹脹,按胃腸炎治療效果不顯或不能根治,並肝區悶痛逐漸消瘦者。腫瘤的家族史,尤其是有肝癌的近親家族史者。(5)肺 癌1、咳嗽 2、血痰 3、胸痛 4、氣短 5、發熱 6、其他除上述癥狀外的肺外癥狀。(6)宮頸癌接觸性出血:表現為性交後或婦檢雙合診時。陰道不規則出血:表現為在兩次月經期之間非經期性少量陰道出血和絕經後的陰道出血。陰道分泌物異常:大多表現為白帶增多,後來伴有顏色和氣味的變化。(7)胰腺癌上腹部不適及腹痛(腫瘤可壓迫膽管及胰管)、出現無痛性逐漸加深的皮膚、鞏膜黃染,一般無寒戰發熱。食慾減退、乏力、進行性消瘦。因梗阻性黃疸致膽囊腫大,可在右上腹捫及腫塊。[返回頂端]五、哪些人易患癌症?過敏體質者 對藥物或化學製劑等過敏的人比無過敏史者更易患癌症。經常熬夜者 夜間是細胞裂變最旺盛的時期,睡眠不好,很難控制細胞發生變異而形成癌細胞。肥胖者 研究資料顯示:肥胖女性發生結腸癌的危險性比一般女性高兩倍。腰部以上特別肥胖的女性患乳腺癌的可能性要高出正常者4——6倍。維生素缺乏者 維A缺乏者患胃癌的危險增加3.5倍,患其他癌症的危險增加兩倍多;在維E不足的人群中,唇癌、口腔癌、咽癌、皮膚癌、宮頸癌、胃癌、腸癌、肺癌等的患病率均增高。膽固醇過低者 膽固醇是人體抵抗疾病的生力軍,但並非越低越好。英國研究人員的報告稱,中老年婦女死亡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膽固醇過低,尤其是低於每升5毫摩爾時,危險最大。憋便者 尿液中有一種致癌物質,會侵害膀胱的肌肉纖維,促發癌變;大便有害物質多,如吲哚、硫化氫及其它致癌物質。六、癌和職業的關係據某些調查結果,將高層社會人士和低層社會人士加以比較,就整體而言,癌症並非文明病。因為過著較文明、進步生活的所謂高階層社會的人們,癌症死亡率低;相反,社會階層越低的人,癌症死亡率反而偏高。據統計,罹患大腸癌、膽囊癌、胰腺癌等,沒有階層之分,各個階層的罹患率大致相同。而一項非正式報告指出:教師、一般技術人員、從事專門職業或管理職業的人,因胃癌、肺癌、白血病死亡的比率低。包括與醫學有關者,如醫師、護士等醫療保健技術者,較少罹患胃癌,但罹患肺癌、白血病者偏多。至於藝術家、演藝人員等,則僅次於金屬材料製造業、採礦業者,罹患肺癌的比率相當高。易患胃癌、肺癌、白血病的業種,依次為:金屬材料製造業、採礦業者、農林漁業。令人意外的是,從事一般事務工作者患癌的比率比管理人員或從事專門職業者稍高,而肺癌或白血病的罹患率則比業務員高出許多。由這項統計可看出,金屬材料製造業者、採礦業者、農林漁業者等從事第一產業者,罹癌的可能性最高。至於第二產業者如制絲、紡紗業者的罹癌率則少得多。而利用金屬材料製作電機製品或裝置機械的技術人員,比其他單純勞動者的罹癌率低。此外,服務業者的罹癌率也低。不過,從事印刷、化學製品、食品業者患肺癌較多,可能在作業過程中吸入有毒物質。七、與癌同行的壞習慣有哪些?(一)、偏嗜肉食美國哈佛大學專家發現:每天以豬、牛、羊等畜肉為主食的女性患腸癌的比例比那些每日以蔬菜、豆製品為主食者高2.5倍。因為,脂肪攝入過多,易導致機體免疫功能下降,使癌細胞乘虛而入。(二)、飲熱濃茶經常飲用高溫(80℃以上)茶水,有可能燙傷食管,而茶中的鞣質可在損傷部位沉積,不斷刺激食管上皮細胞,使之發生突變,突變細胞大量增殖後可變成癌組織。(三)、不吃蔬菜不愛吃蔬菜易導致體內維生素和纖維素缺乏。維生素是維持生命的原動力,而纖維素可清潔腸道,防治胃癌、結腸癌、及直腸癌的侵犯。八、癌症是否傳染和遺傳?經過國內外許多專家多年的醫學研究,得出以下結論:癌症是不能傳染的,也不會遺傳!雖然癌細胞在患者體內能夠到處擴散和轉移,但它不像細菌和病毒那樣,從一個人傳染給另一個人。對自己而言,他人的癌細胞就是一種異物,機體通過強大的免疫排異能力,將癌細胞破壞掉。因此,別人的癌細胞是無法傳染到自己體內生存的。傳染和遺傳是兩個完全不同的概念。傳染是由於細菌或病毒而引起的傳染性疾病,如肺結核、肝炎等;遺傳是由於血緣關係,使家族內多人患同一種病。根據大生物學家孟德爾的遺傳定律,科學家們進行反覆研究,最後得出結論:在眾多的惡性腫瘤中,只有視網膜母細胞能夠遺傳,而且在全部視網膜細胞瘤中,只有40%左右是遺傳的。九、癌症如何轉移?轉移的因素有哪些?所謂轉移是指惡性瘤細胞從原發瘤脫落後,通過各種途徑抵達不相連續的部位,並繼續生長形成新的同樣性質的繼發瘤。惡性腫瘤的這種特徵,應該稱為擴散。擴散應包括浸潤和轉移,因為轉移必先有浸潤,所以轉移又是浸潤的嚴重後果,惡性腫瘤通過淋巴道、血行、種植等方式轉移。癌症轉移的主要因素有以下幾個方面:(1)組織的分化程度:一般癌症的分化程度越低,浸潤性越明顯,轉移發生也越早。(2)被轉移器官的特點:癌症一般容易轉移到血液供應豐富的器官,如骨骼、肝臟、肺、腦等。(3)對原發癌的機器刺激:對惡性腫瘤所形成的腫塊,尤其是對血管豐富的肉瘤做過多的按摩及一些不必要檢查措施(如穿刺檢查)可使癌細胞進入血液系統,有增加轉移的危險。(4)機體的狀態:病人的一般情況差,或者免疫功能低下。都能增加癌症轉移的機會。十、癌症的擴散方式與傳播途徑有哪些?癌細胞在人體內擴散,常是多種多樣的。主要的途徑為直接蔓延繁殖和通過淋巴與血循環系統而到達遠處器官。這些擴散方式,可以單獨或多發性同時進行。(1)直接蔓延 癌的直接蔓延,是早期發展的自然途徑。(2)淋巴傳播 癌通過淋巴系統傳播,極為普通而重要,癌的遠處傳播,主要通過淋巴系統。(3)血流擴散 癌組織可以浸潤血管壁而形成瘤栓塞,順血流擴散。原病灶周圍血液的供給豐富與否,與癌的擴散具有一定關係。(4)癌瘤種植 癌細胞可以在附近器官組織種植生長,尤其是有傷口的地方更容易發生髮展。婦科腫瘤中,乳頭狀卵巢突破包膜後,往往種植於腹膜上。十一、什麼是原發癌?什麼是複發癌及轉移癌?原發癌是指原來正常組織和器官的正常細胞,在各種內外致癌因素的長期作用下,逐漸轉變為癌細胞,進而形成癌細胞團塊,即「原發癌」或稱「原發性腫瘤」。複發癌是指原發癌經治療消退後,在原發癌所在的器官上長出新的腫瘤,所長出的新腫瘤稱為複發癌。轉移癌是癌細胞從原發部位侵入血管、淋巴管或體腔,隨血液或體液運行,並在遠隔部位或器官形成與原發癌同樣類型的癌症。轉移癌必須符合兩個條件:一是發生部位必須是原發癌的遠隔部位;二是癌症的性質必須和原發癌相同。

推薦閱讀:

可防可治的常見癌症
常見的這一物竟是癌症剋星(3)
帕唑帕尼治療癌症晚期效果如何,副作用大嗎?
黑科技!癌症治療不到萬元
你知道么?癌症與你的烹調方式緊密相關

TAG:癌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