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胡希恕:柴胡桂枝幹薑湯方證運用(推薦)

「凡久病津液不足,有柴胡證,疲乏無力而渴者,概屬本方證。慢性病口渴,疲乏甚,小便不利者,常用本方。」

文/陳雁黎

一、方劑

柴胡24g,桂枝9g,乾薑6g,黃芩9g,天花粉12g,牡蠣12?15g,甘草6g。

水煎600mL,分3次服。

「傷寒五六日,已發汗而復下之,胸脅滿微結,小便不利,渴而不嘔,但頭汗出,往來寒熱,心煩者,此為未解也。柴胡桂枝幹薑湯主之。」(147)

「治瘧寒多微有熱,或但寒不熱,服一劑如神」(《金匱要略·瘧病附方》)


二、方解

此亦以柴胡為主葯的製劑,但無半夏,不治嘔,有瓜蔞根、牡蠣則潤燥止渴,桂枝則治沖氣。故治柴胡證津液枯燥,不嘔而渴,心下微結,氣上沖者。

胡老講:此微結既不似大陷胸湯證的結如石硬,亦不及大柴胡湯的心下急,而只是心下微有結滯感爾,本方治療確有捷效。

我常用本方,深有體會。凡久病津液不足,有柴胡證,疲乏無力而渴者,概屬本方證。慢性病口渴,疲乏甚,小便不利者,常用本方。


三、應用

胡老臨床常用本方與當歸芍藥散合方,屢起沉痾。

方用:柴胡24g,桂枝9g,乾薑6g,瓜萎根12g,黃芩9g,牡蠣9g,炙甘草6g,白芍18g,當歸9g,川芎9g,茯苓12g,白朮10g,澤瀉18g。

水煎400mL,日1劑,分2次服。

本合方適用於慢性腎炎、紅斑狼瘡、貧血病等,均有良效。長久無名低燒,用之尤驗。

屢用本方加吳茱萸治頭痛劇烈的青光眼,得奇效。

慢性肝炎肝區痛可加王不留行,增加甘草用量。

肝功能不正常宜加丹參、茵陳。

胡老常講,本方症見:肝區疼痛,肩背痛,腰酸,渴而不嘔,小便不利,疲倦無力。

臨床常配伍方劑:

血虛浮腫合當歸芍藥散。

腹脹食慾不好合半夏厚朴湯。

小便不利,大便溏,小腹脹合五苓散。

浮腫或有汗合防己黃芪湯。

肝區痛明顯或左側少腹痛合桂枝茯苓丸。

肝區痛較輕或胸痛合旋覆花湯。

頭痛,頭暈,吐涎沫合吳茱萸湯。


四、醫案

李某,女,32歲,經兩家醫院確診為紅斑狼瘡,因短期用激素治療不效,經人介紹來診。

癥狀有不規則發燒,面及背紅腫,皮膚病變如牛皮癬樣,兼有頸項腰背痛,血象變化亦明顯。

給柴胡桂枝幹薑湯與當歸芍藥散、桂枝茯苓丸合方,加生石膏45g,葯後有效,故連服藥30餘劑後複診。面部、背部紅斑基本消失,血象正常,不規則發熱、頸項腰背痛消失。

(《北京中醫學院三十年論文選》「胡希恕柴胡劑的應用概述」)


宋某,女,40歲,北新橋帆布廠工人。1971年7月25日初診。面部起紅斑已半年,因牙痛到醫院拔牙,醫生看到鼻上眉間有紅斑,懷疑是紅斑狼瘡,不給拔牙。

後經多次檢查,找到狼瘡細胞,告之為不治之症,建議中醫治療。

現症:鼻上及眉間生有兩塊紅紫斑,斑上覆痂如白霜,偶有少量溢液,癢不明顯,但見陽光後癢加重,自感全身疲軟無力,食慾減少,時有噁心嘔吐,頭痛頭暈口乾,經常感到身熱,而體溫不高,二便調,舌苔白少津,脈細沉。

證屬血虛水盛,邪郁少陽。

治以養血利水,和解少陽,與柴胡桂枝幹薑湯合當歸芍藥散。

柴胡四錢,黃芩三錢,天花粉四錢,生牡蠣五錢,桂枝三錢,乾薑二錢,當歸三錢,川芎三錢,澤瀉五錢,茯苓三錢,白朮三錢,白芍三錢,炙甘草二錢。六劑,水煎,分服。

二診:1972年2月11日。自服上方後,眉間處狼瘡紅斑逐漸縮小,一般情況均見改善,故一直服上方。

三診:患者全身癥狀明顯好轉,紅斑僅在鼻尖上看到一小點,一般情況良好。

(《中國百年百名中醫臨床家叢書·胡希恕》)

本文選自《胡希恕傷寒論方證辨證》


推薦閱讀:

6種餃子做法推薦
[推薦]當代第一比丘尼--隆蓮法師
【推薦閱讀】針灸拔火罐能減輕疰夏
推薦一個上海的經方派好中醫給大家

TAG:推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