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用什麼向孩子解釋這400歲的代溝?
余華在《兄弟》後記里說,整個文革前後,那是一個物質匱乏、精神狂熱、本能壓抑和命運悲慘的時代,相當於歐洲中世紀;而現在,是一個物質豐富、浮躁縱慾、眾生萬象的時代,更像今天的歐洲。
一個西方人活400年才能經歷的天壤之別的時代,一個中國人只需40年就經歷了。也就是說當今一個40多歲的中年人,他們的生活曾在兩個時代的裂變中裂變、天翻地覆、恩怨交集。
可時代又偏偏給他們造就了一個」騷浪賤懶「的95後,這些40多歲的中年父母,無論中產階層,還是高產階層,常常陷入群體性地無安全感、群體性焦慮之中。
這,就是代溝。這次的代溝可謂史上之最!
相對於孩子,這些父母是從400年前走來的「古人」。40年前全中國還是標準的農業社會,勞作方式跟兩千多年前沒多大區別,絕大部分耕田用牛、插秧用手、收割用鐮,收穫肩挑手抬,所以說是400年前的古人絕非誇張。
代際關係不是年齡決定的,它最終是經濟基礎和對物質的感受決定的,它決定了你對事物值不值、愛不愛、想不想的判斷,決定了你焦慮的和孩子關心的在不在同一頻道、決定了是否理解彼此的焦慮點。
消費升級,是人內心需求的變化,沒有什麼能讓我們明白我們父輩、孩子明白我們的內心跨度有多大。
今天很幸運,發現了這些老影像。歲月無言、影像能語,這些也許是最好的宣傳教育資料,幫助解釋和彌合我們間幾百年的代溝。
畢竟,代際關係不是年齡,而最終是由經濟基礎和對物質的感受決定的!
回望一下那個物質睏乏的時代吧。
看點:本糧油本封面印:
「...忙時多吃、閑時少吃、
忙時吃干、閑時半干半稀,
雜以番薯、青菜,?、瓜豆、芋頭之類,
此事一定要十分抓緊......」
有段時間,
漢人的 配肉標準 6兩至8兩/人/月
現在三天也不止啊!
下圖:肉票、豆腐票
油條票可以理解
肥皂票是不是有些奇葩?
還有更少見的:燈泡票
板凳票、板凳票!!
水瓶票
蘿蔔票、白菜票
洗澡也得按配給,多洗沒票!
汗衫背心票、火柴票
面值最小油票五分五厘,
直觀感覺相當於購一滴水大小的油
怎麼稱?怎麼買?怎麼吃啊?
還有0.02斤的豬肉票,
約10克,一個指頭大小的肉丁!
爆炒?清燉?紅燒?
生產隊憑糞票、尿票
到公社糞站 領回屎、尿到地里施肥,
那時的數學題很臭,經常是:
「生產隊有xx擔大糞,用掉xx擔,....?」
最後一個最扎眼、扎心了!
相當於現在的衛生巾票,
奇葩的是上面的標語:
「鼓足幹勁、力爭上遊」
看完之後更多的是凝重,這是一部與貧窮、飢餓抗爭的最好的教材,它貫穿了一兩代人的生活,也將永遠存在於這些人的記憶之中。
「我們不能因走的太遠而忘記了為什麼出發」。
我們用什麼讓孩子理解上代人的生活、解釋60後、70後與孩子這400年的代溝,這是最好的方式與素材之一。
推薦閱讀:
※要不要送孩子去雙語幼兒園?淺談雙語幼兒園利弊
※不用做親子鑒定,十張圖告訴你,這樣的孩子一看就是親生的
※為什麼社會地位越低的人越熱衷於生二胎?
※當媽後,我練就了7項神絕技!第4項你絕對有!
※怎樣培養一個心胸寬廣的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