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一座山的能量,重啟生命系統

借一座山的能量,重啟生命系統

龍山書院山林班體驗心得

回到深圳三天了,無比懷念龍山書院一周的山林生活。每天在鬱鬱蔥蔥的山林中勞動,呼吸著大山裡清新的空氣,聽著蟲鳴鳥叫、山澗泉流,吃的是清淡的紅薯粥番薯葉,感受著大自然的寬厚博大,心靈單純寧靜。

早上五點多大山蘇醒了,大家也紛紛起床洗漱,而後老師帶著我們晨讀和晨練,在經典的熏陶下提升我們的智慧,在勞動中提升體能。遠離古聖先賢教誨的我們總是在不停趕路不停尋找,不斷往外求,想要的越來越多,令身心不堪重負。晨讀名賢集才明白世人往往容易被名利牽著走,賢德之人都有大願力,追求的是道德的高尚。就如龍山書院的幾位老師,住的是上百年的老房子,屋內沒有一件像樣的傢具,但乾淨整潔,用土磚和幾塊木板自製的書架上擺滿了聖賢書和中醫書籍,安得住寂寞和貧寒,為中醫的普及和傳播無私地奉獻付出。

山林班每天的必修課之一是赤腳在叢林中穿越十五公里以上,和土地零距離接觸,盡情享受大自然的洗禮,土能生萬物化萬物,每天堅持赤腳行走運動,能將身體內的雜質垃圾全部煉化由汗水排除體外,那些寒濕病邪想待都待不住啊。早晨穿越山林的時候感覺還挺不錯,下山時接近中午太陽越來越大,曬得地面熱浪一層,赤腳行走在路面燙得直跳腳,看看老師們依然行走得穩穩噹噹,老師說這是在給五臟六腑做溫灸,借著天時將體內的寒氣驅逐出去。這麼好的機會得珍惜呀,於是又鼓起勇氣頂著炎熱繼續前行。

穿越歸來,幫著大廚摘菜、洗菜、添柴火,山裡沒有珍饈佳肴,就簡單的一盆番薯葉、茄子豆角,勞動了一上午飢腸轆轆的時候聞到這些飯菜的香味,口水都快要流出來了,長這麼大第一次吃到這麼好吃的飯菜,由不得多想,埋頭大口大口往嘴裡扒,才懂得其實我們不用往外去求色香味俱全的美食,足夠的體力勞動後吃任何食物都是人間美味。

山林里的鐵律是一日不勞動一日不受飯,在大山裡只要想做事是有干不完的活的,劈柴、扛柴、種地、鋤草、挑水、掃地,采草藥識草藥,儘力揮灑汗水,收穫健康和快樂。在山林里每天過的是天人合一,順應自然的生活,處處可見中醫的智慧,在一粥一飯中,在一言一行中,在立走坐卧中,也終於明白了中醫知識和中醫生活不是同一個概念,只有真正將這些中醫知識和養生理念融入大家的日常生活中,指導著每一天的衣食住行,才能真正提升我們生命的智慧,改變我們生活的態度。

短短七天時間,這些進山的小孩身體和心性都發生了非常大的轉變,以前挑食需要催著哄著才能吃幾口飯的,現在一碗白米飯加點蔬菜湯吃得津津有味,吃完自己洗刷碗筷,收拾桌椅;體力較差容易疲勞的孩子也變得體能強大了,第一天爬觀音山的時候幾個四五歲的小朋友哭著鬧著要父母抱,到第五天穿越二十多公里即較窄又陡峭的山石和雜草叢生的山路時可以不用父母陪伴,在其他人的幫助下能獨立完成整個穿越;晚上睡覺翻來覆去睡不著的現在躺在床上一兩分鐘就進入夢鄉,一覺睡得深沉直到天亮。

在石溪穿越途中請教了老師一些問題,我們隨意找了一塊石頭坐下,傍著潺潺溪水聲老師開講了。

老師當時為什麼會選擇在大山裡來做中醫普及學堂呢?

中醫的根在民間,很多中醫的名賢隱居在山林,陶弘景有山中宰相之稱,孫思邈在太白山著書立說采草藥,古代很多醫家都是先淡泊名利而後醫術大成。所以在山林里有兩個好處,一是很清靜,周圍藥草很多,回歸了田園生活,二是山林的環境會讓人對名利慢慢淡掉,有更多時間放在醫學上。

這幾天感觸特別深,整個山林的環境會讓人的心很寧靜,現在城市裡人們的生活遠離自然,心也容易變得浮躁。

是的,現在城市裡很多低頭一族,人們對電子產品過度依賴,有個成語叫:垂頭喪氣,一天到晚低頭含胸,經脈長期處於壓迫狀態得不到舒展,人體氣血就會出問題。整日對著手機屏,而手機屬金,金克木,肝開竅於目,用眼過度,肝氣不條達,所以城市裡面抑鬱的人特別多,也普遍容易躁動。很多小孩子有多動症,首先就是要堅持每天習勞,習勞不是讓他去干苦力,就讓他們在大自然中在溪水石頭上快樂地蹦蹦跳跳,第二點要多吃素,吃地底下的根,紅薯、馬鈴薯這些,還有就是要多讀聖賢書,讀聖賢書是在心上做功夫,聖賢經典會在生活中遇到各種問題的時候閃爍無比智慧的光芒。

其實這裡的居住環境比我想像中要好很多,之前以為住的是沒有電的百年茅屋,下雨天會漏雨,蚊蟲到處飛舞。

對啊,不過沒有給你們住,是給龍象班的朋友們住,到時候郭峰老師會帶隊,像訓練特種兵一樣,到時候就在這大山裡安營紮寨,水電都不通,只有那些心清靜下來,一門深入的基礎上然後來博覽群書。

今後我們要在這裡建立一個中醫生態村,以養生健康為先導,以帶有中醫特色服務的行業做支撐,並把中醫知識加到孩子的國學經典教育中去,一為孩子的健康保駕護航,另外還可以提升孩子們的智慧,整體提升人們的幸福指數。針灸、按摩、刮痧、拔罐、湯藥這些都是一個點,就算針灸術達到極致它也只是一個點,但中醫是由無數個點組成的一個體。在這個小鎮里有推拿、按摩和針灸,山林穿越、習勞自然農耕、國學教育,每個都是在鍛煉中提升體能、德能和智能,現在有些人的觀念是錯誤的,他們認為幹活是沒錢的無奈,不覺得是身體健康的需要;紅薯稀飯是窮人吃的,有錢人吃的是海鮮魚翅鮑魚;沒錢才靠雙腿走路,富人出門都要備車,這些觀念如果不轉變,把全世界最好的醫院跑遍也無濟於事。

如果可以回歸山林過一段時間,對於在城市裡打拚的人們來說也是非常嚮往的。

我們在山林里過一種回歸自然的慢生活,人們在大城市裡很累很疲憊的時候,他需要一片山林讓他遠離社會各種紛擾,放下工作,放下手機,一整年的疲勞通過一個月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農耕生活,重新啟動能量修復系統之後他覺得又恢復到五六年前那種健康快樂的生命狀態,回歸大自然獲得無限精氣神。

有些中醫愛好者想學習中醫又沒有什麼功底的應該如何入門呢?

剛開始不要海量去閱讀各種書籍,就從一個喜歡的醫家的書籍開始研讀,喜歡張錫純的就花三年時間把他的書讀通,如果喜歡黃元御的思想就花幾年時間把他的書看透,不輕易看其他的醫書;最好從簡、驗、便、廉的角度入手,我們中醫有很多小招法小藥方,一試就有效果,一有效果就會增強信心,比如我們早上講的一味天麻治頭暈,一味茯苓飲治脂溢性脫髮、掉發,夏枯草、桑葉、菊花治眼目腫脹,積累這些最原始簡單的經驗,還可以從推拿、按摩入手,推拿按摩的前提是要多練功,平時多鍛煉,體能上來之後老師稍加引導學各樣技術很容易就上道了,我們在山林里爬山不是遊山玩水,大家止語止念一條線赤腳在碎石路上行走保持不摔倒,其實就是在練腳盤力和耐力,所以提升針法和灸法的本質不在針灸本身,而是在針灸之外去練內功,如一位醫學大師說的學醫之道在醫外。平時要加強內部修鍊,體能、德能和智能三方面做得越足,能量就會越足。

老師做中醫普及學堂的願景是什麼呢?

我們曾經一起討論過一個「家家中醫計劃」,希望每個中國人都能掌握一些中醫的保健知識,就像認識漢字一樣了解中醫知識,人們的健康指數和幸福指數都會上升。中醫是給焦慮浮躁時代人們一劑清涼,給夏暑炎熱時代一陣清風。中醫普及將來的願景就兩條:讓沒能量的人變得有能量;讓有能量的人變得更慈悲。普及分為兩方面,一個是醫術的普及,讓生病的人少生病,那只是短期目標;一個是醫道的普及。醫術的普及就是讓不懂中醫的人掌握一些推拿、針灸、刮痧和常見中草藥使用的方法,遇到問題隨手可以解決就會很有底氣,信心也就起來了,借一術可以讓人內心變得強大,但能量起來之後如果沒有慈悲心,醫術會只會變成謀取利益的手段。所以首先要做的是基本的中醫知識的推廣,包括藥性賦的解讀、小郎中學醫記、跟診日記、古籍導讀和二十味常用中草藥的普及等等,這些都是讓沒能量的人變得有能量,而強大以後就像有了核武器,是用來發電造福人類,而不是用來毀滅地球,讓人強大後變得更慈悲更幸福這比讓人變得有能量更難,這才是中醫普及的終極目標。

龍山自然環境特別好,大山裡草藥遍地都是,是一片適合中醫發展的沃土,現在也有幾位義工老師在大山裡常住,那現在我們中醫普及學堂里還缺什麼嗎?

現在最需要的有兩方面。

山裡面需一支會記錄的筆,好的記錄者會把一點能量變成千萬點,一種好的方法同時傳播到千萬家中福惠千萬百姓。

龍山書院現在燃眉之急還要做的文化工作就是整編名賢傳,搜集名賢傳,天底下排第一的童書應該就是名賢傳。

得力全仗古經典,超倫每效名賢行。孩子們只要喜歡上名賢的傳記,我們就有辦法把他們變成名賢,他們只要喜歡上名賢的言教,他們成為名賢就不遠。中國歷史有太多名賢的傳記,需要整理和重新編排,做一套適合小學生讀的注音版名賢傳,需要一套適合中學生讀的大部頭名賢傳,一套適合廣大老百姓雅俗共賞的名賢專著,從裡面可以拿出來教子育幼,拿出來養生保健,拿出來傳續家風,有相關的善友們能加入進來那就太好了。

老師們在龍山書院造一個場,這個場本身就有調理身體、養心和教育人的功能,在山林里按照自然法則學習、勞動和生活,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身輕心安,喜悅安詳。山林體驗班學員的學習生活是全公益的,吃住全在書院裡頭,龍山書院老師們的大愛和付出,令人敬佩和感動。

老師有大願力,好的醫術可以療愈人們身體的疾患,而推動中醫和國學經典文化的普及,喚醒人的內在能量,讓人們帶著覺知去生活,讓每個人都能成為一盞心燈,照亮身邊的人們。

若干年後的龍山村,書院里孩童在大聲誦讀國學經典,自然農法種植的開心農場里農友們揮灑著汗水,家家戶戶都順應自然快樂健康地生活著,中醫的智慧像太陽的光芒一樣普照著大地,庇佑著華夏子孫。

編輯:布點


推薦閱讀:

做一個堅定的系統交易者!
誰說XP不能上4G——32位系統擴展4G內存技巧
網上排盤系統
夫妻關係不和,易導致腎系統疾病
零極限+系統排列冥想

TAG:生命 | 能量 | 系統 | 重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