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建業讀博記:論文被指抄襲 20萬公款擺平

季建業讀博記:論文被指抄襲 20萬公款擺平

  • 正文
  • 我來說兩句(19人參與)
  • Mazda6價格抄底直降4萬!掃描到手機2014年03月20日08:20來源:綜合 作者:時代周報

  • 手機客戶端
  • 保存到博客
  • 大|中|小
  • 列印
  •   副部級幹部,曾任南京市市長的季建業2013年10月16日因經濟問題被中紀委「雙規」。季擁有「法學博士」學位,他總是將自己塑造成「學者型官員」,在其身上一直交織著官學利益勾連的魅影。

      本報記者何光偉發自廣州

      從2013年10月16日因涉嫌嚴重違紀違法接受組織調查開始,南京市原市長季建業尤為引人注目的,就是他的「法學博士」學位和「農民問題專家」身份。

      近日,沉寂了近5個月之久的季建業再次成為輿論焦點,這次是他和十八大後落馬的貪官同僚們一起亮相。而他們的共同特徵,是都擁有博士學位。

      時代周報記者從已經公開的信息中發現,季建業總是將自己塑造成「學者型官員」,在他身上,一直交織著官學利益勾連的魅影。

      雖然從季建業落馬至今,涉事高校從未正式對相關事宜發表過任何評論。但在季氏邊仕邊學的「學術之路」上,高校、導師、評審專家與他扮演著的投桃報李、各得其所的角色,已經愈發明晰。

      從未停止做「學術」

      將偌大的南京城挖得千溝萬壑的「推土機市長」季建業,若以法學博士或「三農」問題專家的身份出現,會讓人覺得很不自在。

      但在這個副部級官員身上,確實交織著官員、博士和專家三種身影。季建業在做官的同時,從沒停止過做「學術」。

      官方履歷顯示,季建業的學術鍍金之旅,始於其出任江蘇省崑山市市委副書記、崑山市政府常務副市長任上。

      1996-1998年,季建業開始在蘇州大學行政管理研究生課程進修班學習。

      儘管蘇州大學方面稱「課程進修班」只是提供給學生研究生的課程,畢業後並不授予學位。但隨後的1999-2002年,季建業繼續在蘇州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法學專業在職碩士研究生班學習,研究方向為憲法學。

      與此同時,季建業晉陞揚州市委副書記、揚州市長。在繁忙的市長任上,季建業的求學路並未中斷。

      2005年1月至2009年8月,已經是揚州市委書記的季建業,又在蘇州大學法學院憲法學與行政法學專業在職博士研究生班學習。

      就在季建業讀博士期間的2006年6月14日,他獲得了平生的第一個學術頭銜—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中心客座研究員。

      來自蘇州大學研究生院辦公室的消息稱,在職博士生的課程設置和普通博士生沒有任何區別。

      蘇州大學法學院2013級博士研究生的課程表顯示,博士生在這一年的基礎課學習中,僅在周末和周一有空閑。而完成博士生第一學年的學習,不管是不是在職的,都需要到校上課。從第二學年開始,才能由博導自行安排。

      但季建業讀在職博士的第一學年,正是他在揚州市市委書記任上實施帶動「揚州市的飛速發展」的「沿江開發大戰略」時期。

      2010年1月,季建業出任南京市市委副書記、南京市市長。1年後的2011年1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後季建業的出站報告通過評審。

      從1996-2010年,14年間,季建業從處級升遷至副部級的同時,也獲得了博士學位,可謂「官學同步」的典範。

      如此順利的求學奇蹟中非常明顯地包含了諸多疑點,比如他有沒有時間上課或研究,直到現在仍處於無解之中。

      教育學者熊丙奇曾撰文稱,在季建業的求學中,有關大學扮演了不光彩的角色,招生、培養、學位授予並沒有執行嚴格的標準。

      熊丙奇質疑:季建業是怎樣成為正式的在職碩士研究生的?經過了怎樣的招生手續?又是怎樣完成學業,並最終獲得學位的?

      博士論文被指抄襲

      「三農」問題研究者張英洪在2007年發表的一篇名為《評季建業博士論文農民權利論的抄襲問題》的文章,揭開了季建業博士論文抄襲的蓋子。

      此外,季建業的博士論文還抄襲了中南財經政法大學一名副教授的論文。被舉報後,季曾提出要給對方一個20萬元的科研項目作為補償。

      時代周報記者了解到,就在季建業被調查之際,蘇州市紀委的QQ群里傳言,季建業的博士論文為江蘇某大學一名教授代筆。更讓人匪夷所思的是,據知情人透露,季建業的博士論文直到答辯前一小時才送達,而他本人並沒有參加答辯。

      季建業為什麼能在蘇州大學一步步走完求學路?這需要梳理一下他與蘇州大學的淵源。

      如果按照蘇州大學關於博士學位的授予規定,季建業的博士學位本該被學校收回。蘇州大學也曾一度為此展開過討論。但在2007年底,江蘇首富朱興良與蘇州大學簽訂合作共建協議後,之前討論的聲音在蘇州大學內部就此平息。

      公開信息顯示,作為蘇州金螳螂建築裝飾股份有限公司(下稱「金螳螂」)老總的朱興良和季建業長期交集頗多。

      朱興良早在季建業被調查前的2013年7月22日,就被濟南檢察院帶走調查。

      早在2004年5月召開的蘇州大學董事大會上,季建業就成為蘇州大學的校董事會副董事長。

      蘇州大學董事會成立於2002年12月,由支持蘇州大學建設與發展的企事業單位、政府部門、社會團體代表等各界人士組成。來自蘇州大學的消息稱,該校董事會的成立為「吸引社會資源支持學校辦學」構建了一個廣闊的平台。

      按《蘇州大學董事會章程》的規定,董事們「必須為蘇州大學的建設和發展提供資金、物質或其他方面的支持……促進學校與董事單位及社會的廣泛接觸和聯繫」。而「對董事直系二代子女報考蘇大的,在政策範圍內予以照顧錄取,在蘇大自主許可權內給予優惠;對董事推薦考生,在同等條件下優先錄取」。

      對於上述規定,熊丙奇質疑:這樣的董事會,能給大學帶來現代治理模式嗎?恐怕只會加劇大學的利益化。

      其實蘇州大學金螳螂城市建設學院,就是蘇州大學與社會資源合作的成果之一。

      金螳螂與蘇州大學在2007年底簽約,在原蘇州大學城市科學學院的基礎上,共建金螳螂學院。2008年9月,金螳螂學院正式更名為「蘇州大學金螳螂建築與城市環境學院」,對外簡稱「金螳螂學院」。

      官方媒體《蘇州日報》2012年4月的一篇文章稱,金螳螂對蘇州大學的累計投入(截至發稿日)已達3000萬元。

      博士後研究疑點重重

      官員校友是當今中國不少大學的榮耀,季建業對蘇州大學來說也是如此。

      2003年12月,季建業以「校友代表」的身份,在其主政的揚州接待了蘇州大學的領導和老師一行。2004年9月26日,蘇州大學揚州地區校友會成立,時任揚州市委書記的季建業成為該校友會會長。

      而在2010年8月,一則《人大校友季建業博士任職南京市代市長》的文章,出現在中國人民大學法學院(下稱「人大法學院」)的官網上。

      其實季建業在蘇州大學讀完博士後,緊接著就開始了博士後研究。他在獲取博士學位第二年就承接了一項重大課題研究。

      2011年9月,一項名為「南京城市綜合管理立法研究」的課題,由人大法學院與南京市政府聯合開展。官方信息顯示,該項目由國務院法制辦確定為當年的重點研究項目,並由南京市確立為該市的重大研究課題。

      該課題由國務院法制辦副主任袁曙宏和南京市市長季建業共同擔任課題組組長,以人大法學院為主要研究力量,南京市政府提供必要的協調和幫助。

      人大法學院對這一課題高度重視,專門成立內部的課題指導協調組,由人大法學院院長韓大元教授、副院長鬍錦光教授擔任組長。中國人民大學憲政與行政法治研究中心主任莫於川教授則擔任執行組長,他也是季建業在人大法學院博士後研究的合作導師。

      韓大元在指導協調組啟動會上表示,是次南京城市管理綜合立法的課題研究,旨在以南京為樣板,做學術上的深入研究,推動我國法制的發展。

      這是一項十分值得期待的研究成果,希望通過研究和南京的實踐,南京模式可以成為其他城市的城市管理模版。

      南京市「大城管」理念和制度的推廣,將對同類城市起到示範作用。胡錦光在指導協調組啟動會上透露,南京市政府對此次調研十分重視。胡錦光認為,作為法學研究者能夠有機會將法學知識運用到實際的城市管理中去,意義十分重大,任務十分光榮。

      隨後課題組赴南京調研,其間專門召開了季建業博士後證書頒發儀式。韓大元受時任中國人民大學校長紀寶成委託,在儀式上向季建業頒發了博士後證書。

      其實就在此前的2011年1月9日,中國人民大學法學博士後研究者季建業的出站報告通過了專家組的評審。專家們一致認為:「出站報告的視野廣闊、觀點新穎、資料翔實、論證得當、語言流暢、寫作規範,所提對策建議具有針對性、創新性和可行性」。

      至此,季建業完成了他這個疑點重重的博士後研究。

      而更讓人驚奇的是,季建業博士後評審會的專家名單與「南京城市綜合管理立法研究」課題組名單基本重合。

      對於「南京城市綜合管理立法研究」課題,熊丙奇建議司法機關介入調查。在他看來,鑒於權學交易中很可能存在利益交換,比如行政權力給學校課題、研究項目的好處,這就需要司法機關介入調查。

      熊丙奇表示,需要追查的是:該課題項目經費是多少?中國人民大學從中獲得多少?取得了怎樣的課題研究成果?課題的財務收支情況如何?


    推薦閱讀:

    解讀博物館古玉(二十一)
    讀博之路的六大悲劇,你遇見了嗎?
    考博士,那些你必須知道的事兒
    MIT在讀博士心得:做好AI科研,你需要注意什麼?
    那些年,我在讀博中明白的5點道理(Ⅱ)

    TAG:論文 | 抄襲 | 讀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