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貝克認知療法,你所不知道的事,讀過之後,你會對他感興趣

貝克認知療法簡介

世面上已經好久沒有見到介紹貝克認知療法最新成果的文章了,心理諮詢師教材中和網路上有關介紹都是基於上個世紀70-80年代療法實踐所做的說明。幾十年過去了,貝克認知療法也取得了重大進展,無論在理論上還是在實踐操作上都有比較多的更新。本文從心理諮詢流派比較的角度,給大家介紹貝克認知療法的理論觀點和操作策略,希望能夠更新大家對認知行為療法,特別是貝克認知療法的認識。

貝克認知療法的視角與策略

和其他的認知行為療法(CBT)相比,貝克認知療法的理論視角和操作策略可以從這幾個方面概略說明:

1信念系統

所有CBT療法都認同一個理論模型,即情景/刺激——認知——反應(行為、情緒、生理)。這個模型表示,認知觀念是造成個體行為反應、情緒反應和生理反應的基礎。不同CBT療法的重要差異就在如何看待「認知」這上面。

艾利斯的理性情緒療法把認知看成是「信念」,並把它分成理性信念與非理性信念。而貝克把認知看成是一個包含自動思維、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組成的信念系統。也就是說,貝克把認知分成了三個層次:自動思維、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

他描述了這個三個層次信念的關係:自動思維是在具體情境中所產生的觀念和想法,這個觀念或想法與具體情境有關;核心信念是個體關於自我、他人和世界的根本性的、概括性的觀念。它之所以叫核心信念,是因為它是所有認知觀念的核心,其他的信念都是圍繞它組織起來的。(為此,貝克還特別引用了心理學中的「圖式」來加以說明)。貝克認為核心信念決定自動思維,這是通過中間信念來實現的。

舉例說,你面前有半杯牛奶,你也許會說「怎麼只有半杯牛奶?」。你的這種反應都不是隨意的,它其實是早就有核心信念決定了。當你的核心信念是「無能的」或者「不可愛」時候(核心信念),你也許採取「追求最好」的補償策略(即努力策略)來遮蓋「無能」或「不可愛」的觀念,讓自己獲取最大的成功或者最多人的喜愛。如果能夠這樣,你就覺得自己是好的。在這樣的核心信念和補償策略指引下,你就發展出「如果事情不能做到最好,我就是失敗的」觀念(中間信念)。

在這種信念的指導下,當你看到半杯牛奶的時候,你就會感到失望,因為它沒有達到你所希望的最好(滿杯)。因而你產生「怎麼只有半杯牛奶」的反應。這種追求最好的補償策略,也會體現在其他事情上,你會要求自己在其他事情上也要表現最好。在這裡,你會發現完美主義者對於完美要求,使用的就是這種心理機制。

貝克的三重信念系統說明了信念之間的關係,也揭示了只有糾正患者的核心信念,患者才能獲得真正的健康。

2認知概念化

認知療法認為心理問題的根本原因是認知觀念。當諮詢師碰到一個具體的案例時,需要對其進行概念化,貝克認知療法的概念化可以區分為橫向認知概念化(圍繞自動思維)和縱向認知概念化(圍繞核心信念)展開。

橫向認知概念化

貝克認為某個具體情景中所發生的事情,激活了個體的自動思維,然後個體產生反應,這些反應有可能是情緒反應,也有可能是行為反應,還有可能是生理反應。

鑒於認知行為療法認為,認知是導致心理問題的原因。因此,認知概念化過程中需要確定「情景——反應」之間的認知觀念是什麼?在貝克認知療法中,就提出了一個概念「自動思維」來描述當時的認知。順便說一下,貝克之所以把當時的認知觀念稱為自動思維,是因為這個想法是自動產生、非常迅速,有時患者自己也不曾意識到。

橫向認知觀念化就是在「情景——反應」中間通過提問的方式,找到具體自動思維的內容,即心理問題原因,這樣的話,這個模式就變成「情景——自動思維——反應」了。

比如,有人經過走廊的時候,看到班上兩個同學在竊竊私語,這兩人發現他以後,就停止了講話,用眼睛看著他,他就感到非常氣憤,想過去揍他們。這個過程可以描述為「走廊上,兩人停止說話,並用眼睛看著我(情景)——憤怒,想揍人(反應)」。諮詢師提問他說:你當時在想什麼呢?他回答說:「他們肯定是在說我壞話,說我這次考試作弊被抓住,嘲笑我丟人現眼,被我撞上了。」,提問後,我們知道他的自動思維,就可以把模式補充完整了。

「走廊上,兩人停止說話,並用眼睛看著我(情景)——說我壞話,並嘲笑我作弊被抓(自動思維)——憤怒,想揍人(反應)」。

在明確他的自動思維之後,諮詢師就可以針對他的自動思維「說話壞話我並嘲笑我」開展工作,諮詢師可以和患者一起來驗證這個想法是否是正確的,是否是有效的。然後在討論的基礎上提出更為有效和有用的替代思維,以及相應的行為策略。

縱向認知概念化

貝克認為,人的各種思維並不是隨機的,它是受更為深層的觀念決定的,這個觀念就是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特別是核心信念。因此,在認知治療中,我們除了要弄清楚患者在各個具體情境中的自動思維以外,還要明白他的核心信念和有關核心信念的機制。

a 核心信念是什麼:貝克認為患者的負性核心信念可以分為兩類:無能的或不可愛的。後來他的女兒補充了「壞的」一類,因此,負性核心信念有三類:無能的、不可愛的或壞的。諮詢師需要通過分析有關資料得到患者的負性核心信念是什麼。

b 核心信念的產生:貝克認為,患者的負性核心信念在童年時期就產生了,它是患者與周圍人(特別是重要他人)的互動中,在經歷一系列重要生活事件中產生的。這個過程中,他人的負面評價或貶低,以及患者對這些事情的消極歸因是促使患者形成「無能的」或「不可愛」的核心信念的重要機制。

c 補償策略機制:患者產生了「無能的」或「不可愛」的核心信念後,為了對抗消極信念,也是為了遮掩這種消極信念,患者會發展出一種機制,讓自己覺得是「能的」或「可愛的」,這種心理機制就是補償策略。(類似精神分析中的防禦機制。)常見的補償策略有努力策略、迴避策略、控制策略、警惕策略、攻擊策略等。

我們前面提到的這個案例,他的核心信念是「不可愛的」,小時候經常被父母否定,說他不乖,常常被用來和妹妹比較(妹妹在父母眼裡非常乖),他形成了「不可愛」的負性核心信念。於是,他發展了多種補償策略,如努力策略、攻擊策略等。上述情景中覺得其他同學在議論自己,自己感到憤怒,這是他的攻擊策略的具體表現:「他人議論別人是不道德,不對的」這是患者對他人的指責,通過攻擊他人是「不可愛的」來維護自己是「可愛的」觀念。

3結構化

貝克認知療法及其結構化和近乎標準的治療流程讓心理諮詢過程得以規範進行,也使得心理諮詢效果得到相應的保障。貝克認知療法的結構化表現在如下四個方面:

a 諮詢進程:整個心理諮詢過程被劃分為評估性會談、諮詢性會談和鞏固性會談三個時期。評估性會談,是首次接觸患者,搜集患者問題相關資料,評估患者心理問題的性質和嚴重程度的過程,通常為一次諮詢時間;諮詢性會談是著手患者問題並解決問題的過程,是心理諮詢過程的主體時期;鞏固性會談是心理諮詢完成後安排1-3次複診性質的會談,目的是鞏固心理諮詢效果,以及幫助患者將諮詢中學到的方法技術應對生活中新問題。

b 諮詢階段:諮詢性會談的過程中,心理諮詢按照信念系統的層次從上到下分階段處理,首先處理患者當下生活各種情景中的自動思維和它所帶來的的情緒、行為或生理反應,它是矯正自動思維階段;其次處理中間信念,修正患者不合理的補償策略,這是矯正中間信念階段;最後處理核心信念,把負性的核心信念修正為正性的核心信念,這就是矯正核心信念階段。三個階段的信念依次糾正後,整個諮詢性會談也就完成了。(不過需要指出的是,由於心理問題的嚴重程度不同,心理諮詢需要達到的階段也是不一樣的,一些程度較輕的、持續時間較短的心理問題,完成自動思維階段後就結束了,有的則需要到中間信念後才能結束,只有那些患病時間較長,社會功能影響較大的問題才需要走到核心信念階段,如神經症和人格障礙類患者,通常要做到核心信念階段才能結束。)

c 諮詢環節:儘管心理諮詢分為三個階段,但每個階段的處理程序都是相同的,它們都經歷相同的流程:識別——評估——評價。無論哪個階段,首先是對信念的識別,在自動思維階段首先要識別其自動思維,在中間信念階段和核心信念階段都需要識別中間信念和核心信念的內容。只有明確這些,諮詢師才有可能針對它開展工作;評估就是要求患者用0-100%的分數來描述自己對舊信念和新信念的相信程度。這個評估是用來衡量或描述心理諮詢效果與進展;評價就是應用認知行為技術幫助患者放棄原來歪曲的、功能障礙的舊信念,然後用更加適應現實的新信念來取代它,並對新信念進行鞏固。只有新信念得到鞏固以後,諮詢師才能結束本階段的治療轉入下階段干預。

d 會談結構:每次與患者的會談,貝克認知療法都有相當規範的會談結構。每次會談都分為三個環節:開始環節——中間環節——結束環節。開始環節主要是詢問患者最新情況、評估患者的情緒狀態和回顧家庭作業情況;中間環節是會談的主體部分,包括確定會談議程和就選擇的議程實施心理諮詢;結束環節是對心理諮詢的回顧,包括總結心理諮詢要點、布置並確認家庭作業,以及詢問諮詢反饋的環節。

4治療策略:認知<==>認知 行為

所有的CBT療法都認為,認知是心理問題的原因,心理諮詢關注的焦點是患者的認知。但要解決患者歪曲的認知,貝克認知療法認為,既要採取認知技術糾正患者的歪曲認知(即舊信念),同時應用認知行為技術改變患者的行為,通過行為改變所產生的客觀的、積極效果反過來證明舊的認知是錯誤的,以及新的認知(替代舊信念的新信念)是正確的。如果能夠這樣,患者就更加願意接受新信念和新行為方式,患者的具體的、實際的問題也就得到解決。

貝克認知療法的這個治療策略,可以歸納為「一個焦點,兩種手段」,即認知為焦點,以改變和改變行為為技術手段。模式圖表示為:「認知<==>認知 行為」

貝克認知療法的獨特優勢與特色

1治病與治本:先治病後治本

在眾多的心理諮詢流派中,有的流派關注現在,即關注患者當下存在的問題和相應的解決辦法,如行為療法、焦點解決療法等,有的流派則是尋根溯源,如精神分析療法,關注患者心理問題的形成原因和問題的根源,找到問題的根源並加以解決,從而解決患者當下存在的問題。

那些關注當下問題解決的療法,由於治療方法針對具體問題和癥狀,往往顯效快速和療效較好,但治療方法並不關注問題的根源,患者遇到其他類似問題,就有可能再次出現心理問題。而那些關注問題根源的療法,從根本上解決患者的問題,但這種療法往往需要較好的時間,見效比較緩慢,諮詢流程少則半年,多則三、五年。

關注當下的療法,由於關注癥狀,並沒有治本,導致患者可能再次發生,而關注過去的療法,由於療程漫長許多患者中途放棄,並沒有得到根治。貝克認知療法是目前唯一把關注當下和關注過去結合得好的心理治療方法。

貝克認知療法既關注當下問題解決又關注過去病因根源,屬於標本並治的療法。通過矯正引起當下問題產生的自動思維,解決當下的心理問題,從而達到治病(治標)的目的,快速取得諮詢效果。在治標(治病)的基礎上,貝克認知療法通過矯正導致心理問題產生根源的核心信念的矯正,回溯患者童年經驗並加以修正,重建健康人格,達成治本的目的。

特別值得一提的是,對於多數患者而言,他們的關注點是治病,就是解決自己認為存在的問題。如果諮詢師要求患者治本,即邀請患者取解決存在心理問題的根源,患者往往認為沒有這個必要。究其原因:一來時間成本太高,自己沒有精力,二來金錢支出較多,自己沒有相應預算,三來自己的具體問題已經解決,治本的問題並沒有迫切性,四來諮詢師動機值得懷疑,為了掙錢還是為了幫助自己說不清楚。

在治病和治本這個問題上,貝克認知治療就解決得比較好,能夠根據患者的意願決定諮詢進程。如果患者僅僅是為了治病,在自動思維階段或者中間信念階段完成後,就可以結束諮詢,如果患者還希望解決問題的根源,要求治本的話,就可以繼續進入核心信念階段,回溯過去尋根求源,修復歪曲的核心觀念,重建健康人格。

2現在與過去:當下入手,回溯過去

貝克認知療法既關注現在又關注過去,基本策略是從現在入手,解決患者現在存在的具體心理問題,然後回溯過去,尋找這些心理問題產生的深層原因,修復童年經驗所形成的歪曲的、負性的核心信念和補償策略機制。

其他流派治療策略相比,這種策略有顯著的優勢: a 關注現在,特別是關注患者存在問題的解決,見效迅速,容易鞏固諮詢關係,並能增強患者對於心理諮詢的信心,心理諮詢更容易堅持下去。b 從現在到過去,更利於修正患者童年所形成的的負性經驗,重建健康人格。當患者能夠解決當下的問題,對自己就會多一份信心或正面經驗,而且隨著認知治療師修正患者中間信念(特別是補償策略),患者的正面經驗就越來越多。這些正面經驗都對修正患者歪曲的、負性核心信念提供強有力的證據支持。有了這些正面經驗,患者更容易接受「自己過去的核心信念是歪曲的、不符合事實的」觀點。這樣諮詢師就更容易矯正患者的負性核心信念。

和那些開始就直接關注過去的療法比,這種做法見效就更快,療程顯著縮短。一般問題的貝克認知治療療程12-14次左右能得到解決,神經症需要18-30次左右,嚴重人格障礙大約需要1-2年時間就能得到解決。

3理論科學,易學易用

有些心理諮詢流派的理論深奧難以理解,而有些心理諮詢療法卻連理論基礎是什麼都說不清楚。貝克認知療法與之比較起來,它的理論簡單、容易理解。不僅如此,它得到心理科學研究成果支持,也得到大量心理諮詢實證研究支持,這種得到心理基礎科學支持和心理諮詢實證研究支持,在眾多心理諮詢療法中顯得尤為可貴。

除了理論科學簡明外,易學易用是其另外一個重要特點。由於貝克認知療法是高度結構化的,從諮詢進程、諮詢階段、諮詢環節和會談機構方面都有相當多的標準化程序,這種標準化的程序不僅保證心理諮詢質量和水平,同時也易於初學者掌握和使用。一般而言,大約一年時間就能熟練掌握和應用貝克認知療法,要是學習其他療法的話,可能三、五年還不一定能夠學會。

4治療範圍廣,覆蓋絕大多數疾病

心理療法眾多,每個療法都有其最佳適合的心理諮詢或治療範圍。因為吸收了行為療法和精神分析療法的理念和技術,貝克認知療法有效地拓展了治療範圍,那些原來能夠用行為療法解決的問題,原來能用精神分析療法解決的問題,你也能用貝克認知療法來解決了。

這個圖表就是貝克認知療法能夠治療的疾病範圍。從這個圖中我們就可以看到,除了一般的心理問題,像神經症和人格障礙也能解決,甚至那些嚴重的精神疾病在藥物治療的配合下,貝克認知療法也能發揮作用。


推薦閱讀:

中西方關於西藏問題的十大認知差異
修學課47【不善業的認知及對治等】
九型人格心理學,一個人能夠認知自己有多重要!
認知自己是多麽困難---色無止境
核心大腦的認知清單

TAG:認知 | 興趣 | 知道 | 關於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