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五十六集)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五十六集)
尊敬的諸位大德、同修,大家請坐。我們繼續來學習《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請大家翻到經本第四十一品,「惑盡見佛第四十一」,第一百五十一頁,從最後一個字看起:
【佛告彌勒。此諸眾生。亦復如是。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由聞佛名起信心故。雖生彼國。於蓮華中不得出現。彼處華胎。猶如園苑宮殿之想。何以故。彼中清凈。無諸穢惡。】
先看到這裡。這一段是接著上面的經文,佛給慈氏菩薩(就是彌勒菩薩)舉了一個比喻,用轉輪聖王的王子,因為犯罪被關到了七寶獄中,不能夠出離。這樣一個比喻來說明,在極樂世界邊第疑城的人,他們的那種苦處。雖然他們的受用像在忉利天一樣的幸福、快樂,但是因為不見三寶、不聞經法,所以他們智慧不開,依然有苦。所以這段經文是和、比喻,前面是喻,這裡是和,把比喻所指的這樣的一個道理給我們說清楚。
『佛告彌勒』就是接著往下說,『此諸眾生』就是生到邊地的這些眾生,『亦復如是』,就像前面比喻所說的那樣。『若有墮於疑悔,希求佛智,至廣大智,於自善根,不能生信』,這裡他們所犯的過失就是疑悔,疑是懷疑,悔是剛開始相信,以後又後悔了。修這個法門修得好好的,聽到別人說還有一個比這個法門更好的,他就想動心了,這樣的人就犯了很大的過失。不過他們還算好,善根還是很厚的,他們相信佛菩薩說的話,他們也希望能夠成佛,「希求佛智,至廣大智」,就是他想成佛,有這樣的大乘的心量,那麼凈土法門就是幫助我們一生成佛的。
他也相信極樂世界,對於世間因果報應和三界六道的苦處他都能相信,所以他想出離。他也算具足信願行,特別是念佛,只是他對於佛智或者自己的善根還不能完全相信。這種人已經是非常可貴了,他能夠聞到佛名,聽聞了阿彌陀佛名號功德,也起信心,但是信心不純、不堅定,還有懷疑在裡面。所以『雖生彼國』,到了西方極樂世界,他還是能去,但是在七寶花中,在蓮花當中不能出現,也就是他不是華生,就是不能入品,化生也是華生,這裡講的蓮花中是直接花開見佛,入品。
他們要在這個疑城裡面要耽擱五百年,這五百年當中不見佛、不聞法,所以『彼處華胎』,他們就好像在花苞裡頭。他們的生活狀況『猶如園苑宮殿之想』,就好像前面所提到的轉輪聖王的七寶獄,甚至像忉利天宮、夜摩天宮那樣,生活很享受。為什麼?因為他們所居住的環境的確是凈土,所以『彼中清凈,無諸穢惡』。論環境來講,跟西方極樂世界是沒有差別的,跟九品往生的人相同,唯獨是他們不見佛、不聞法,他們的苦就在這裡。
所以這裡講到『然於五百歲中』,這五百年當中『不見三寶』,不能夠『供養奉事諸佛』。入品的人蒙阿彌陀佛加持,不僅能夠見阿彌陀佛,供養奉事阿彌陀佛,還能夠到十方一切佛剎供養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這個就非常的殊勝。邊地里生的人也『遠離一切殊勝善根』,因為他不能聞經法,自然也就很難長養善根,所以『以此為苦,不生欣樂』。所以這個苦處就在不聞法,不能開悟。就像二祖求達摩給他安心一樣,這是禪宗二祖慧可心不安,心不安也很苦,你看他要斷臂求法,求安心。
那麼這些眾生在極樂世界的邊第疑城當中,怎麼才能夠出離?必須要懺悔,把他們的往昔的這些疑惑的煩惱懺除掉。所以下面的經文就給我們說到:
【若此眾生識其罪本。深自悔責。求離彼處。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然後乃出。即得往詣無量壽所。聽聞經法。久久亦當開解歡喜。亦得遍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
這一段和前面的比喻,「輪王歡喜,方得解脫」,輪王是表自性,表我們的心,心什麼時候覺悟,知道自己錯了,改過自新,就能夠見到三寶。所以這個『罪本』就是他的疑惑,這個疑惑只是給自己設置了障礙,所以我們不見佛,原因不是因為佛菩薩不慈悲,不給我們現身,是我們自己有障礙,障礙斷除了就能夠見佛。
經上你看《大勢至菩薩念佛圓通章》上講的就很清楚,「若眾生心,憶佛念佛,現前當來必定見佛」。這必定沒有絲毫的商量處,你肯定能見,或者是現前見到,或者是將來能見到,或者是定中,或者是夢中,不要有任何懷疑,懷疑你這個憶佛念佛的心也就不清凈,自己就障礙自己見佛。
我們『深自悔責』,就是把自己對佛的那種疑心,哪怕是很細微都要懺除掉,相信我們現在念佛求生凈土,佛決定來接我們,沒有絲毫疑惑。雖然現在沒見到,但是我們往生的時候,佛一定來接引,不可以懷疑。緣分好的、殊勝的可能現前就能見到佛。見到佛,當然好事,可是大家要記住,即使見佛了,或者見到了西方世界的依正莊嚴,不能夠生歡喜心,不能著相。一歡喜,覺得自己很了不起,你看我都見佛了,我就能到極樂世界去了,這一著相往往就墮在魔境裡面去了,又變成了障礙。
所以《金剛經》教給我們,「凡所有相,皆是虛妄」,不僅我們現在娑婆世界一切相是虛妄的,佛境界也是虛妄的,沒有說佛境界除外,凡所有相都是虛妄,所以不能執著。我們見佛了,當然能增長善根、增長信心,這是佛加持我們的。可是我們可不能夠以此而歡喜,還到處跟人說,這就往往招魔障。佛菩薩感應的這些事情,不可能是常常有,如果你常常都見佛,這個反而有問題。
佛的示現,包括一些瑞相,見光、聞香等等,這些通常都是為了增長你的信心。大概多半是初學佛的人,他信心還比較薄弱,佛給他示現這些感應就增長他的信心。信了以後,這些瑞相就沒有了,這個時候你不要以為,「我是不是學佛退步了?一開始我還常常見瑞相,現在怎麼都見不到?大概我功夫退了」,這不是,這很正常。如果常常見這種瑞相,那就是魔,不是佛。除非是到了一定階段,你的功夫大幅提升了,這個現象再出現給你做證明,那絕對不是無緣無故出現的。如果說無緣無故我常常見到這種現象怎麼辦?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要理會,見如未見,不放在心上,不把它當真,這樣就好。不執著,心永遠保持清凈。如果你一執著、一歡喜,覺得自己很了不起,往往把正念給破壞了,煩惱現前了,所以不是智慧增長,是妄想、分別、執著在增長,那決定障礙你往生,這個我們要懂得。
所以這一段的經文主要的用意是教誡我們,念佛之人、求生凈土之人決定不能夠有一絲毫的疑惑。如果我們有疑惑,那就要懺除掉。懺除業障不拘形式,經上一般教我們發露懺悔,就是找一個人,一般都是同修道友,很信得過的人,他不會聽了你的懺悔之後在外面給你造謠生事的,這種人你就不能找他,免得他去造罪業。當然他即使是這麼做,我們也不要害怕,為什麼?應該感恩他,他這麼做幫我消業障。他去給我到處講,特別是添油加醋,講的比我造的還要厲害的,那個給我消業障,他來毀謗我是消我業障。業障跑到哪去呢?業障跑到他那裡去了,他是增長業障,幫我消除業障,所以我們應該感恩他。
發露懺悔,找一個修行人去懺悔,如果找不到我們就在佛菩薩面前求懺悔,這都可以,就是把自己過去所做的錯事、錯誤的觀念把它講出來,發誓後不再造,從此改過自新。如果我們曾經得罪過人,我們應該找那個被我傷害的人懺悔,向他發露,向他承認錯誤,請他原諒,這都是發露懺悔。這需要有勇氣、有膽識,敢在大眾面前披露自己的過失,這個就能夠達到化解內心的煩惱,以及外面的怨結這樣的效果。
第二種懺悔就是內心真正改過自新,這叫根本懺。不是說你發露了,那就算了,就完事了,以後還繼續造,那個沒用,那不叫懺悔,懺悔最重要的意義就是後不再造。所以根本是自己改過,再兼著發露,本末兼修,這樣懺悔業障的力量就非常之大。這些邊地疑城的眾生,自己「深自悔責」過去疑惑的業障。
『求離彼處』就是希望能夠從七寶獄裡面出來,能夠見佛,只要他這一生懺悔,信心具足了,立刻就能夠出來。『往昔世中,過失盡已』,疑惑的業障就沒有了。『然後乃出』,他就能夠出邊地疑城,『即得往詣無量壽所』,他馬上就能夠看到阿彌陀佛。其實阿彌陀佛沒有離開他,只是他們自己原來有業障看不到,這時候念頭一轉過來就看到阿彌陀佛現前,所以信心何等重要!見佛同時就能聽聞經法,聽到佛給他說法。
『久久亦當開解歡喜』,「開解」是開悟,開悟之後自然能得到真正的法喜,法喜充滿。這裡「久久」有多久?各人根性不同、業障大小不同,所以不能說定。根性利的很快就開悟,根性鈍一點的時間要長一點,開悟了之後就是見佛了,立刻蒙阿彌陀佛慈悲攝受,大願加持。『亦得遍供無數無量諸佛,修諸功德』,他能夠像九品往生的那些眾菩薩們一樣,都能去供養十方一切諸佛如來。供養是為什麼?他為了增長善根,修諸功德,功德是戒定慧。我們再看底下的經文:
【汝阿逸多。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是故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
這裡世尊叫著彌勒菩薩的名字,他的名是『阿逸多』,叫著他,底下這個開示就十分重要。『當知疑惑於諸菩薩為大損害,為失大利』,這句話就非常非常重要。這部經典,這個凈土法門,是諸佛如來稱為難信之法,什麼人難信?菩薩難信,二乘人難信,不是講的凡夫而已。我們問了,像我們這些普普通通的凡夫,怎麼聽到這個法門就能夠相信?這些人不是普通人,經上講的「已曾供養諸如來,則能歡喜信此事」,他已供養無量諸佛如來,所以善根深厚不可思議,遇到了這個法門他就能相信,沒有懷疑。
那麼一般的人,我是講學佛的人,有些是高級知識分子,所知障重,就是他知道的很多,反而容易產生懷疑、疑惑。因為什麼?西方極樂世界這個境界他沒見過,甚至聽都沒聽說過,乍聽之下他不能接受,他覺得十方世界都沒有這樣的事情,怎麼可能極樂世界像經裡面所講的那麼殊勝?這個他覺得不可能。
確確實實很多菩薩都有疑惑,菩薩修行很辛苦,無量劫的修行。怎麼可能說一個凡夫什麼修行都沒有,只要能信、能願求生凈土,一下子這個地位就到了阿惟越致菩薩,超過那些其它的菩薩?那些菩薩怎麼可能接受得了?所以這些菩薩有疑惑,有疑惑就給自己造成了很大的損害。為什麼?這些境界,蕅益大師講的,諸佛所行境界,非九界眾生所能信解也,不是一般的菩薩可以能夠相信、可以能夠理解的,這是諸佛境界。但是它又是事實,你一往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即刻圓證三不退,一生補處成佛,而且成的是圓滿佛。
菩薩們念念所希求的就是一生成佛,這是最好的、最快速的法門,他們有疑惑,結果去不了,你看這就是多大的損害!把一生圓滿成佛的機會當面失掉了,這很可惜,這失去了大利益。所以佛在此地勸告我們『是故』,就是前面所說的這些緣故,那我們就『應當明信諸佛無上智慧』。這個明是明明白白,我們相信要把這個事實真相搞清楚、搞明白,這個信叫明信,不是迷信,搞明白了,我們的信心就堅定了。
要搞明白,最好的方法就是深入這本《無量壽經》,這本《無量壽經》直接給你講阿彌陀佛的本願功德,講極樂世界殊勝莊嚴,往生的理論和方法,這是講得非常清楚。不僅講了,而且釋迦牟尼佛講完之後,還給我們把極樂世界展示出來,讓我們直接看到阿彌陀佛、觀世音、大勢至、諸大菩薩來給我們做證明,當時與會大眾兩萬人都見到了。而且經文裡面也有提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如來都讚歎這個法門,都勸勉我們要信受這個法門。
所以這個法門,實在講如來一代實教當中第一法門,所以稱為是「諸佛無上智慧」。諸佛無上智慧就是阿彌陀佛的本願,就是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就是指信願持名,往生不退成佛的法門。我們不能有絲毫迷惑,這是佛苦口婆心告誡我們。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慈氏白言。云何此界一類眾生。雖亦修善。而不求生。】
彌勒菩薩聽到世尊苦口婆心勸導我們要深信這個法門,不能有疑惑,他在這裡代我們請問。因為確確實實有很多學佛的人,對這個法門不相信,不願意求生凈土。這個佛也早就說了,你看《阿彌陀經》裡面就講,這個法門是「一切世間難信之法」,很難相信。
慈氏菩薩在這裡是代我們請問,為什麼這些人不相信?不能夠專修凈土求往生?所以『云何此界』,此界是我們這個娑婆世界,有一類這樣的眾生。這些眾生的數目還不少,他們『雖亦修善』,他們也修善,也在積功累德,但是他不求生,不想往生極樂世界。這個不是講一般人,就是學佛的人。甚至有些佛門的大德,名望很高的,他們不願意去往生極樂世界,他們搞很多大乘的修學法門,也有相當的成就,但是他對凈土看不起。他認為這是老太婆教,他覺得《阿彌陀經》、《無量壽經》太淺顯,度一般沒有知識、沒有文化的人就行,我們這是有大智慧的人,要搞《華嚴》、搞《法華》、搞《楞嚴》,大經大論。我們要求生彌勒凈土,我們要求生藥師如來凈土,或者有的乾脆說根本沒什麼凈土,是我們自己要求的明心見性,見性成佛,哪有什麼凈土的相?一切相都是虛妄的。振振有詞,說的都還挺有道理,唯獨就不相信佛在經里說的極樂世界,不求往生。這些人真有大智慧嗎?我們來看世尊如來回答慈氏菩薩的:
【佛告慈氏。此等眾生。智慧微淺。分別西方。不及天界。是以非樂。不求生彼。】
佛在這裡答得很好,原來這一批人不是說有高智慧,反而是『智慧微淺』。為什麼說「智慧微淺」?因為他有分別、有執著。有分別、有執著,怎麼可能有真的智慧?所以他們認為西方極樂世界不及天界,不如忉利天、兜率天,彌勒菩薩還在兜率內院,兜率以上還有欲界天,上面還有色界天,色界天是禪天,還有無色界天,四禪、四空天,四禪天、四空天都比極樂世界要好。還有的人說西方極樂世界太遙遠了,離我們這個世界你看有十萬億佛國土,這麼遠的距離即使要去也不容易去,還不如挑一個近一點的,咱們娑婆世界兜率天很近,不如我們往生兜率內院去見彌勒菩薩。將來彌勒菩薩下生成佛,我們可以跟著他老人家下來,像以後舍利弗、目犍連那樣子做為彌勒菩薩的大弟子,那個時候就能開悟。所以聽起來好像滿有道理的,實際上這些人智慧不足,他把西方極樂世界分別、執著,認為不是我們這個世界,跟我們關係就不大了,所以『是以非樂』,他不願意求生,『不求生彼』。
這些學佛的人沒有像佛那樣的智慧,這是難免的。不要說他們,即使是阿羅漢、辟支佛、菩薩,這個智慧都不夠。換句話說,他對於宇宙人生真相還未能夠徹底圓滿的明了,所以他就認為極樂世界不可能有像天界那麼殊勝。因為天界他們看到了,阿羅漢在定中能看到天界,菩薩更能看到,西方極樂世界不在我們這娑婆世界,阿羅漢、菩薩就沒有能力看得到。這個菩薩是普通菩薩,不是那種菩薩摩訶薩,大菩薩。大菩薩沒問題,像彌勒菩薩、觀音、勢至、文殊、普賢,這些大菩薩,等覺菩薩,他們沒問題,他們能明信佛智。所以這些眾生聽到佛在經里說的這個極樂世界,雖然對佛很尊重,不敢反駁,但是他對這個不能相信,所以把這個法門就疏忽了。所以這是往往有之的情形。底下我們再看經文,慈氏菩薩慈悲,特別提醒我們:
【慈氏白言。此等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迴。】
知道極樂世界依正莊嚴,對於這個理論事實都搞清楚的人,不多。有很多眾生都沒搞明白,所以『此等眾生』就是指學佛的,但是不願意求往生這樣的人。這類人他們認為唯有靠自力才能夠開悟,靠外力是不可能的,一切唯心。他認為超越輪迴,這是自家的事情,說的是沒錯,但是他的問題在於把阿彌陀佛跟自己對立起來,他不知道自性佛跟阿彌陀佛不二,所以念阿彌陀佛也就是念自性佛。這就是他的分別、執著所在,『虛妄分別』,所以不相信這個法門。
那麼要知道,要靠自己的力量超越輪迴真不容易,為什麼?要斷見思煩惱。斷見思煩惱,我們冷靜想想,這一生有沒有可能?見惑八十八品,思惑八十一品,能不能在這一生當中斷得乾乾淨淨?如果你能斷乾淨,你這一生可以出輪迴。問題是如果有絲毫沒斷盡,你想出輪迴,那就不可能。
『不求佛剎,何免輪迴』,哪怕你修定修得很深,能生到最高的非想非非想處天,壽命八萬大劫,但是八萬大劫也有盡頭的時候。等到了壽命終了,還得墮落,還得退轉,那個墮落不是一級一級往下墮的,我們念念《楞嚴經》就知道,他那個墮落一下就墮到底了。
四禪天以上的天人,壽命到了多半都會墮地獄,為什麼?爬得高,摔得重。他為什麼會墮地獄?主要的因素,毀謗三寶。他自己修行修到了四禪天、四空天,誤以為那個就是究竟涅盤,沒想到自己壽命到了,還要墮落。於是他心裡就有怨恨,埋怨佛菩薩,說佛菩薩是騙人,這經典上講的都是假的,明明我證了涅盤,為什麼最後沒有,還得要生死?這樣毀謗三寶,那個罪業就墮阿鼻地獄。所以你就想想輪迴多麼可怕,不求生凈土,要脫離三界六道,對我們來講幾乎是不可能,所以說「求出輪迴,終不能得」。底下經文又講到:
【佛言。彼等所種善根。不能離相。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人間福報。雖復修福。求人天果。得報之時。一切豐足。而未能出三界獄中。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邪見業王。未能舍離。常處輪迴。而不自在。】
彌勒菩薩感嘆說這一類不求生凈土的眾生,「虛妄分別,不求佛剎,何免輪迴」,引發了佛又繼續的為我們分析,還是對這一類的眾生來評論。說『彼等』,這些人,所種的善根『不能離相』,這是還是因為有分別、執著。他們不是說沒有善根,他們有善根,如果沒有善根不可能聽到佛法,不可能相信佛法,也不可能依佛所說的修行。可是他們善根微淺,為什麼?他著相,所種的善根不能離相。換句話說,它能夠修善、積德,這個善根,世間善講無貪、無瞋、無痴,這是三善根。
他能夠斷惡修善,他重視修人世間的福報,可是真實的智慧就疏忽了。所以『不求佛慧,深著世樂』,他心裡希求的人間、天上的福報。像人世間達官貴人、大富長者都很有福報。享福,他就不願意出離。「著」,深著世間的這些快樂,深著於人世間的福報。有的靈性高一點的,覺得人世間福報還不夠,他希求天福,那當然更殊勝。天有二十八層天,一層比一層殊勝。但是這些都不能出輪迴,特別是享福的時候,他就不願意走了,因此說「富貴學道難」。所以這些人『雖復修福,求人天果』,這個果報看看覺得很不錯,沉迷於其中,要知道這個果報是多生多世修來的。
佛門裡面也告訴我們怎麼修福,儒家、道家都有告訴我們修福的方法,像《太上感應篇》,像《文昌帝君陰騭文》、《了凡四訓》,這些都是教我們修福的方法,你只要認真的照作,你都能做得到,都能得得到。但問題是如果我們不是為了求生凈土去修這個福,那就是求人天果了。如果我們為了培養往生的資糧,做為往生凈土的助修,修這樣的福報,這個就不是求人天果。求人天果,它的果報是三界裡面有漏的福報。『得報之時,一切豐足』,他很有受用,很快樂,但是未能出三界獄中。
佛把三界比作牢獄,《法華經》上講「三界通苦」,沒有真正的快樂,所謂的快樂只是暫時苦減少了,暫時停止了。實際上樂也是苦,叫壞苦。色界天雖然沒有苦苦,但是它有壞苦、有行苦;無色界雖然連壞苦都沒有了,還有行苦,行苦是念念不住,他不能夠控制自己生死,所以這些福報都是有漏的。福報享盡了,還要墮落。
佛下面又說,『假使父母、妻子、男女眷屬欲相救免』,這是我們離開世間以後,我們在世間的家親眷屬,他要來超度我們,給我們做佛事。「欲相救免」,救度我們,免我們的罪業,有沒有效果?效果不顯著,原因在哪裡?因為我們有執著。
『邪見業王』,邪見都是從我們分別、執著裡面產生,有分別、執著知見就不正;業王就是我們一般人講的靈魂,佛法稱神識。所以我們的家親眷屬給我們做超度,也沒有辦法超度到三界之外,只能是幫助我們超度到天上,也不算很高了,頂多就是忉利天。你要想生到夜摩天以上,那你還得要靠自己的那種定慧力。所以如果我們對三界里的情執不能放下,不能舍離,對於人天這種福報還有執著,就常在輪迴而不自在了。
輪迴很苦,即使是有高人給你做超度,能不能把你超到極樂世界?那還是要看我們自己。如果你自己能夠在超度過程中忽然覺悟,對於娑婆世界生起厭離之心,頓舍娑婆世界的業緣,一心求生凈土,那這種超度才能夠幫你超到極樂世界去。如果你要是不肯舍離娑婆世界,不肯往生凈土,那頂多也只能把你超到忉利天。所以還是要看你自己有沒有這樣的善根,有沒有這樣的願心。那麼這種人有沒有?有,非常少,而且因緣特別的稀有。
我們最近看到,胡小林老師的父親往生,他走的時候在醫院裡走。結果在醫院裡面經過搶救遭了不少罪,大概是生了瞋恨心,墮下去了。結果劉素雲老師發慈悲,也是被胡小林老師的真誠的孝心所感動,因此在七七四十九天之內為胡爸爸超度。守在他的靈堂那裡為他念佛,並且給他開示,勸導他放下娑婆世界,一心求生凈土,最後把他超度到極樂世界去了。這個緣就太殊勝了,那可不是一般人能遇得上的,胡小林老師這麼多年弘法利生的功德感召,還要有劉素雲老師這樣的功力的人那才可能,那還要胡爸爸他本身有這樣的善根,給他一點化、一開導,他就能夠發起求生凈土的願心,這才能夠去蒙佛接引往生。所以我們自己要是不努力,不看破放下,沒有真實的信願,那真是「何免輪迴」。我們再看下面經文,還是佛說的開示:
【汝見愚痴之人。不種善根。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云何出離生死大難。】
前面說的是修福之人,雖然修福、修善,但是他不肯出輪迴,這種人說的是『愚痴之人』,那是根本『不種善根』,不肯修福的人,那就更不必說了。所以這些人佛感嘆「愚痴之人」。他們『但以世智聰辯,增益邪心』,他們自以為聰明,自以為是,對佛菩薩說的這些話根本不以為然,甚至批評佛教,說佛講的都是迷信。「增益邪心」,邪心是邪知邪見,他對宇宙人生的看法、想法都錯誤了。這些是愚痴,是非顛倒,真妄都顛倒了。
說老實話,利害都不知道,怎麼能夠離開『生死大難』?這些生死,這在六道裡面輪迴,輪迴當中一定是惡道的時間長。這些愚痴之人造作惡業,怎麼可能不墮惡道?我們再看下面,佛又給我們講了另一類眾生:
【復有眾生。雖種善根。作大福田。取相分別。情執深重。求出輪迴。終不能得。】
前面那種人是不種善根,造作罪業,那些人肯定是墮三途。這類人雖然『種善根』,他也修福,還修大福報、種『大福田』,問題在於他『取相分別,情執深重』,執著人天的快樂,不肯出離。那麼他修的福將來可以在人天享福,但是人天福報不究竟。
佛常講的,人天福報是三世怨,第一世他修福;第二世他享福,享福過程中一定會迷,迷一定會造業,你看大富大貴的人家不造業的太少了,而且造的業特別重;所以第三世就墮落了,墮到惡道去了。這些人比起那些不種善根的人稍微好一點,也好不了多少。那些不種善根、造作惡業的下一世就墮落三惡道;這一類種福田的、修善積德的人,但是他不肯出離,他只是比那些造惡的人晚一步墮三惡道,怎麼晚一步?他下輩子享福,享福當中造惡業,你看造完惡業再墮,第三世墮,晚一步,所以好不了多少。
這一類眾生在佛門裡面也很多,所謂佛門的大護法,你看他也很努力的修福,但是他就是「取相分別,情執深重」,好噁心很強、分別心很強,著相;做什麼事情都需要別人知道、別人讚歎,要別人尊重他;他做的事情必須要看到結果,不能做到三輪體空,著相。那麼這些人將來只能得到有漏福報,所以『求出輪迴,終不能得』,輪迴的根就在於分別、執著,所以他不能舍離執著,他就不能出離。我們再看下面經文:
【若以無相智慧。植眾德本。身心清凈。遠離分別。求生凈剎。趣佛菩提。當生佛剎。永得解脫。】
『無相』就是離相,離相就是心裡不執著了。心裡不執著不是說什麼事都不做,好事也不做,那個不叫離相。好事依然在做,給眾生做好樣子,但是他心中不著相。做了好事絕對沒有求好報的心,也不需要人家尊重、讚歎,但是人家尊重、讚歎他,他也無所謂,也能接受,心不著。不是說事上不做,事上該怎麼樣就怎麼樣,只要能夠給眾生做好樣子,帶動大家來修福,形式上的這些相他都能接受,心裡是清凈的,這是『智慧』。
『植眾德本,身心清凈』,什麼叫德本?就本宗來講,就是一心念佛,執持名號,這是德本。這句名號,「阿彌陀佛」,叫萬德洪名,名號功德不可思議。你念這句名號,念念喚醒自己的覺性。覺而不迷,那你在待人、處事、接物上自自然然就能夠離相,就有智慧,就能積功累德、斷惡修善,沒有惡念,所以這個一句佛號叫德本。
身心清凈這是結果,你一心念佛自然身心清凈。身心清凈不是說什麼都不做,該做的就要做,做得要很努力,為眾生做,而且隨緣做,絕不是攀緣。隨緣去做,念念都是功德圓滿,事事都是功德圓滿,做成做不成那都是圓滿。不分別、不執著,『遠離分別』,當然包括遠離執著。一生只有一個希求,就是『求生凈剎』,希望親近阿彌陀佛,沒有第二個願望,只有這一個願望。這種人佛給他授記,『當生佛剎,永得解脫』。我們能夠這樣修,就決定往生、決定見佛,一生當中決定成佛。
這一品經文我們就講解圓滿了。四十品、四十一品這兩品對於凈土學人來講非常重要,教我們要徹底斷除疑惑,要有堅定的信心。蕅益大師講的,「信自、信他、信因、信果、信事、信理」,這個信心要堅定、要清凈,而且放下分別、執著,舍離娑婆世界,求生凈土,身心清凈,自然就能夠如願以償。下面我們看第四十二品:
【菩薩往生第四十二。】
這品經文給我們介紹,是世尊親口給我們講述,十方無量無邊諸佛剎土當中,無數的菩薩都發願求生凈土,這是給我們做證明,勸信。我們來看經文:
【彌勒菩薩白佛言。今此娑婆世界。及諸佛剎不退菩薩當生極樂國者。其數幾何。】
彌勒菩薩在這裡又代我們發問。這是他老人家慈悲,為了增進我們的信心,所以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還有諸佛剎土裡面的『不退菩薩』,這是大菩薩,不是普通菩薩,我們講菩薩摩訶薩,那是講至少八地菩薩,念不退,八地是不動地,這些菩薩『當生極樂國者』有多少人?首先問我們這個娑婆世界,娑婆世界有多大?黃念祖老居士給我們澄清了這個事實。過去以為只是個太陽系,算是一個單位世界,實際上一個單位世界是指的一個銀河系,因為經上講這個單位世界的中心是須彌山,日月繞著須彌山轉。日月是太陽系,它繞著須彌山轉,證明須彌山不是太陽系的中心,應該是銀河系的中心。
天文學家發現宇宙裡頭的這個黑洞,這種天體,黃念老說大概就是講須彌山,它在銀河系中心裡。娑婆世界有多少個銀河系?有三千大千世界,這一個世界是單位世界,就是銀河系,這三千是指一千乘一千再乘一千,這叫大千世界。所以算起來,一個娑婆世界有十億個銀河系,這麼大的範圍。這是釋迦摩尼佛的教化區,當然這裡面的眾生是無量無邊的。
彌勒菩薩問不退菩薩有多少人,往生極樂世界的。這裡沒有問普通人,都是問不退菩薩,為什麼?因為在娑婆世界裡面,這些不退菩薩應該是佔少數。因為他是高,愈往上他愈少。如果是算普通的菩薩,乃至我們凡夫帶業往生的,那個就不計其數了。想其它的諸佛剎土大概也是這個情形,所以彌勒菩薩在這裡只問不退菩薩有多少人。我們看經文:
【佛告彌勒。於此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已曾供養無數諸佛。植眾德本。當生彼國。諸小行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不可稱計。】
佛在這裡回答彌勒菩薩的問題。『於此世界』就是娑婆世界,『有七百二十億菩薩』,這是把數字說出來了。這些菩薩當然不是在我們地球上,地球上我們的總人口現在統計將近七十億,絕對沒有七百二十億,所以這些菩薩不是生活在我們地球上,不是屬於人道而已。人道裡面有沒有?應該會有,我們這地球也是凡聖同居土。像法照大師過去在五台山見到文殊師利菩薩,文殊師利菩薩就是不退菩薩之一,他就是求生凈土的,他生活在我們這地球上,當然有更多的不在地球上。
這些不退菩薩他們『已曾供養無數諸佛』,因此善根非常深厚。他們供養諸佛,諸佛肯定為他們說法,這就是給他種善根。所以接觸到了凈土法門,馬上就能夠信受奉行。他們能夠『植眾德本』,這裡就是講他們能夠具足信願行三個條件,念佛求生凈土。『當生彼國』,這些人統統都能夠生到西方極樂世界去。
底下講『諸小行菩薩』,這不是不退菩薩,他們的境界比不上不退菩薩,小行菩薩來講人數就太多了。他們『修習功德』,這個功德也是信願行,無論是什麼樣的地位的菩薩,乃至於凡夫,他們都要修習信願行,這才能夠往生。因相同,果就相同,果就是同生凈土,一到極樂世界統統是阿惟越致不退菩薩。這些人有多少?『不可稱計』,太多了。
所以可知凈土法門它所攝受的眾生範圍無比的廣大,所以被一切諸佛讚歎。上至等覺菩薩,下至地獄眾生,只要你能相信、你能發願,你老實念這句佛號,沒有一個不往生的。所以這個法門廣大,理深到極處,但是事上來講,修學又很容易、很簡單、很穩當、很快速,真是萬修萬人去的法門。乃至地獄眾生,你看胡小林他父親就墮到地獄去了,在地獄裡面他能夠遇到凈土法門,他念佛,他發起信願,他求生凈土,一樣能往生極樂世界。
這些人都叫小行菩薩,為什麼?他們能往生的都是過去生中供養過無量無邊諸佛如來,只是現前一時胡塗墮下去了,如果能聽到人勸導他,善根觸動,他就能往生。往生的品位,這個三善道往生的人「發菩提心,一向專念」。惡道的眾生那都是懺悔往生,他們造的罪業重,所以墮惡道,可是在接觸一念感應的時候,他認真懺悔,那看他的懺悔的力量有多大,他往生的品位就有多高。
我們看到《觀無量壽佛經》裡面講到的阿闍世王,這個人造作五逆罪,馬上就要墮地獄了,墮的是無間地獄。結果臨終的時候懺悔,真正發願求生凈土,結果他也往生,生到極樂世界竟然還有上品中生,這真正不可思議,可見得懺悔的功德多麼大。他懺悔的心真誠,一下子把他的品位提到很高。所以我們對這些造作罪業的人不能輕視,我們在這裡一天到晚雖然在念阿彌陀佛,可是我們往生的時候,說不定品位還不如他們,你不知道他宿世的善根有多深厚,所以怎麼能輕視罪人?
所以世尊已經給我們說出來了,給我們預言了,「諸小行菩薩」修這個法門求生凈土的數字是不可稱計。我們要好好想一想,我們是不是在釋迦牟尼佛講的這個數字之內?即使是到佛法滅盡的時候,佛講了這一部《無量壽經》能夠在這世間留一百年,聽到這個法門的,只要「發菩提心,一向專念」,依然能夠往生。我們當然也應該不例外,所以我們要認真干,如果不認真那這個數字就沒我們一份。如果我們認真努力,佛所講的這些菩薩「修習功德,當往生者」,我們就有一份。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不但我剎諸菩薩等。往生彼國。他方佛土亦復如是。】
釋迦牟尼佛以我們娑婆世界來做一個例子,給我們說明當往生的人都是菩薩,數目是不可估量的。而且不僅我們娑婆世界如是,他方世界跟我們世界的情形差不多。可見得十方諸佛世界當中,一切諸佛如來對他們的學生都是這樣勸導,像釋迦牟尼佛勸導我們一樣,勸大家發願求生凈土,這裡經文又給我們做了證明。
十方世界跟我們世界應該差不多,都有六道,要超越六道都不容易,唯獨念佛法門,帶業往生,橫超三界。所以佛念念想到一切眾生快快成佛,用最快速的方法度眾生,那就要靠這個法門。這個法門契合諸佛本懷,所以我們能接受,我們能依教修行,諸佛如來哪有不歡喜的道理?這個法門快,修幾年你就成就了,你要搞其它的法門,那是個彎路子。佛看到你這樣也無可奈何,你靠自力那你就慢慢修吧,可能這一生不成就你還得搞六道輪迴,看看以後哪一生、哪一劫,等你才相信這個法門,佛再來度你。我們看他方佛土,這是彌勒菩薩所問,世尊給我們略答,舉出十一個佛剎,我們來看經文:
【從遠照佛剎。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生彼國土。東北方寶藏佛剎。有九十億不退菩薩。當生彼國。從無量音佛剎。光明佛剎。龍天佛剎。勝力佛剎。師子佛剎。離塵佛剎。德首佛剎。仁王佛剎。華幢佛剎。不退菩薩當往生者。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
第一個舉出的是『遠照佛剎』,從這個佛剎說起,這個佛剎『有十八俱胝那由他菩薩摩訶薩,生彼國土』。這裡講的「菩薩摩訶薩」就是講不退菩薩,一般菩薩不算,光講不退菩薩,如果加上一般的諸小行菩薩那不得了,那數字都是不可稱計。那麼不退菩薩這裡講的有多少人往生極樂世界?「十八俱胝那由他」,這個是個天文數字,很巨大的。到底這個數字有多大,我認真的查了《佛學辭典》以及《華嚴經》,有幾種說法,我們採納《華嚴經》裡面的說法。
在八十卷《華嚴》「第三十品阿僧祇品」,給我們列出很多的數字單位,可以換算成我們現在的數學的數字單位。俱胝是多少?是等於十的七次方,七次方就是七個零,十八後面七個零,那就是千萬,億就是八個零。那由他那就更大了,那由他是十的二十八次方,就是二十八個零,換句話說就是萬億億億,三個億,前面還加個萬。所以十八俱胝那由他合起來是十八乘上十的三十五次方,十八後面有三十五個零,也就是一點八萬億億億億,四個億,這麼大的數字。這些菩薩統統能夠往生極樂世界,那個數量就比我們這娑婆世界大多了。
第二個我們再看『東北方寶藏佛剎』,這是在東北方,指我們娑婆世界的東北,不是我們地球裡面說的東北。寶藏佛剎裡面『有九十億不退菩薩』,這個跟前面「十八俱胝那由他」數字就差很多了,『當生彼國』,有的佛剎多,有的佛剎少。
後面從『無量音佛剎、光明佛剎、龍天佛剎、勝力佛剎、師子佛剎、離塵佛剎、德首佛剎、仁王佛剎、華幢佛剎』,這裡總共講到「華幢菩薩」是十一個,從遠照佛剎到華幢佛剎,十一個,這是他方諸佛剎土裡面。『不退菩薩當往生者』,這裡佛給我們略說,不能細說,細說太複雜了。『或數十百億,或數百千億,乃至萬億』,這些都是講的不退菩薩。如果講到「諸小行菩薩」,那都是不可計量的。我們再看下面的經文:
【其第十二佛名無上華。彼有無數諸菩薩眾。皆不退轉。智慧勇猛。已曾供養無量諸佛。具大精進。發趣一乘。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斯等菩薩。皆當往生。】
前面十一個佛剎只是略說,這裡第十二佛剎稍微講得詳細一些,第十二個佛剎,『佛名無上華』,無上華佛,他們這個佛剎有『無數諸菩薩眾,皆不退轉』。這裡的不退菩薩就更不得了,比前面遠照佛剎,十八俱胝那由他這麼多的數目還要多,無數。這些不退菩薩都是智慧勇猛,如果沒有真實勇猛的智慧就不可能選擇這個法門。所以諸佛如來無量無邊法門當中,唯有這個法門能令我們一生不退成佛,結果我們選中了,你說這是不是智慧第一?你看文殊菩薩選這個法門,普賢菩薩選這個法門,大勢至菩薩也選這個法門,他們都是智慧勇猛。這個智慧也不是偶然碰到的,不是忽然就產生的,『已曾供養無量諸佛』,這樣得到的。
所以《彌陀經》上講得很清楚,往生極樂世界「不可以少善根、福德、因緣得生彼國」,不可少,怎麼才叫不可少?「已曾供養無量諸佛」。供佛是修福、修慧,這是種善根、修福德。這一生又遇到這個法門,遇到因緣,遇到也是十方諸佛加持。『具大精進』,遇到了之後要真修行,真正用功,不能夠懈怠。你想想,無量劫來我們都在搞輪迴,不能出離,這一生好不容易又遇到這個凈土法門,這一生有出離的指望了,怎麼能夠空過?所以不怕辛苦,努力精進,這個就能成功。那麼這些大菩薩們給我們做好樣子,他們用功非常精進,沒有懈怠,沒有間斷。
『發趣一乘』,趣是趣向,發是發心,發心趣向一乘法。這個法門,念佛求生凈土的法門,就是一乘法。一乘法是教我們成佛的法門,像《華嚴》、《法華》,這都是一乘法,而本經是《華嚴》、《法華》的歸宿,一乘當中的一乘。蕅益大師講,這是「《華嚴》奧藏,《法華》秘髓」。這些菩薩得到這樣的一乘法,『於七日中,即能攝取百千億劫,大士所修堅固之法』,這個神通能力就不得了。《華嚴經》裡面講到的「念劫圓融」,他們能夠七天當中,攝取百千億劫的功德。在我們這個世間能不能找到類似的證據?有,你看釋迦牟尼佛示現成道的時候,他在菩提樹下入定,二七日中講《華嚴經》。《華嚴經》有多少?龍樹菩薩告訴我們,他這部《華嚴經》經文有十個三千大千世界微塵偈,一四天下微塵品,這麼大的分量。
《華嚴經》在我們這世間,我們看到佛是二七日,就是十四天講的,那他能講出這麼多嗎?當然他不可能用我們這個言語的速度,我們這個言語速度那真的百千億劫都說不完。參加華嚴法會的都是圓教初住以上的菩薩,他們統統都證得華嚴境界,所以他們能夠接受無量劫這些功德。無量劫能夠說成一念,一念能展開無量劫,念劫圓融,這是自性真實的德能。
這些無上華佛剎裡面的大菩薩們,他們都有這樣的本事,所以這些『大士所修堅固之法』,大士,佛稱為大士一般是指地上菩薩。這些不退菩薩能夠將地上菩薩百千億劫的功德,七日中就能成就,變成自己的功德,你說他們成就有多快速。他們怎麼樣來修學?『斯等菩薩,皆當往生』,這些人都發願求生凈土。這個狀況,這就是講到的《華嚴經》裡面的境界,《華嚴經》里四十一位法身大士,由普賢菩薩領導,都求生西方極樂世界,跟這裡講的就一樣,「皆當往生」。我們再看底下經文:
【其第十三佛名曰無畏。彼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諸小菩薩及比丘等。不可稱計。皆當往生。】
講到第十三佛,佛名叫『無畏』,無畏佛剎裡面『有七百九十億大菩薩眾』,這也是講不退菩薩都往生極樂世界。至於諸小行菩薩,還有『比丘』,沒有證得菩薩的,是屬於聲聞眾,那麼往生極樂世界不可稱計的數目,可見得這個法門,三根普被。最後,我們再看經文最後一段:
【十方世界諸佛名號及菩薩眾當往生者。但說其名。窮劫不盡。】
前面是單舉各個佛剎,除了娑婆世界以外,他方舉了十三個佛剎,但是不能一直往下說,一直往下說說不完,所以這裡只是一個概括性的說。『十方世界』,這十方諸佛國土,沒有一尊佛不勸導眾生求生凈土的。這些諸佛的名號以及這些佛剎裡面的『菩薩眾』,求生極樂世界的,說名號說一劫都說不完,這是事實。可見得十方無量諸菩薩眾都依照這個法門修學,你就知道這個《無量壽經》的地位。
講到這裡,本經的正宗分就全部講完了,這個正宗分是從第四品到第四十二品,後面是講流通分。這一品的經文,四十二品是三轉法輪裡面給我們作證轉,菩薩眾給我們做證明,勸我們要深信這個法門。底下流通分總共有六品的經文,所以從這裡看到這部經有大經的架勢。一般的經序分和流通分都是很少的,簡單幾句。像《法華》、《華嚴》它們的序分、流通分都比較大。
本經序分有三品,流通分有六品,這也是大經的架勢,很不平凡。流通分,這六品分為五段,第一段勸信流通,是四十三和四十四品;第二段是留經流通,是四十五品「獨留此經」;第四十六品是付囑流通;第四十七品是嘆德流通;最後一品是舉益流通,告訴我們真實的利益。
今天時間到了,我們下一次再給大家開始講流通分。今天有講得不妥之處,請大家多多批評指正。謝謝大家。阿彌陀佛!
推薦閱讀:
※鍾茂森: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第三十三集)
※經典愛情語錄:平等,才是戀愛的前提。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 5
※佛說大乘無量壽莊嚴清凈平等覺經講記(勤修堅持第四十六)
※「左平等於右自由」是什麼意思,怎麼評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