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喜」「禧」「囍」的民俗學含義
進入農曆臘月,中國人進入最繁忙、最喜慶的日子。新年將至,一派喜慶,工作一年的人們希望得到豐厚的收穫,以備置辦年貨,全家團圓;尤其是那些準備牽手的男女青年,更多把結婚的日子選擇在農曆臘月,喜上加喜。因此在農曆年,漢字中使用最多的恐怕就是「喜」字。
在中國民俗中,喜代表著不同的含義,中國人很聰明,為了表達不同的意思創造了不同的字;中國人也很麻煩,為了規範人們的行為,制定出一整套禮儀規範,所以也就製造出不同的字來表達禮儀。在人們的民俗生活中,同樣是表達「喜悅」,卻有不同的漢字,不能亂用。亂用一則顯示文化不高,二則顯示對民俗傳承知之甚少。
最能代表中國人七情之一的「喜」,在不同的場合、不同的禮儀中,有不同的漢字表示,尤其在民俗生活中,使用最多的「喜」,有三個字:「喜」「禧」「囍」。
「喜」。喜是七情之一,包含人們日常的喜歡、愛好、快樂、沈溺、喜悅、愉快、高興、歡暢等情緒。因為代表人們的情緒,所以我們的老祖先很早就創製了這個字,在甲骨文中有此字,金文中也有此字,小篆也有,我們現在經常使用的「喜」字,就是這樣演變過來的。喜不僅僅代表情緒,在民俗生活中也廣為使用,尤其遇到吉祥的事情、懷孕和有關結婚的事物,屬於人生之大喜事,故而演變出許多流傳至今的稱呼。如特指結婚,有喜事,喜酒,喜糖,喜蛋,喜聯,喜娘,喜幛等。特指婦女懷孕,有喜,害喜,喜信,喜脈。當然在日常民俗中,遇到高興的事情,也會衍生出許多專用名詞,如喜雨,喜報,喜慶,賀喜,報喜。喜字在中國人的日常生活中使用最為頻繁,有喜歡之事、喜歡之人;有快樂之事、高興之事,皆可用「喜」字表達。人生無喜則暗淡,生活無喜則無趣。喜怒哀樂,喜何以排在第一位,就是喜代表著心情舒暢,代表著生活美好。
「禧」。此「禧」從「喜」而來,不過範圍就狹窄得多,更多的具有文化禮儀、民俗禮儀,表達的是幸福、吉祥的意思。許慎在《說文解字》中解釋「禧」:「禮吉也」,《爾雅》解釋為:「禧,福也。」可見「禧」只能在表達幸福、吉祥的意思時才能使用,在其他場合不能亂用。祝禧、福禧、繁禧、年禧、嘉禧、降禧、鴻禧、新禧、恭賀新禧。此「禧」一般使用較多的場合,表示一種幸福吉祥的期待,一是新年祝禧,千禧之年既如此。二表示新婚祝福,如祝新婚之禧。三表示很隆重的喜慶儀式,如福祿壽之禧。
「囍」。此囍在各種字典中均無,不論是《說文解字》《爾雅》,還是後來的《康熙字典》《辭源》《辭海》沒有任何信息,很明顯屬於造字。從字面看,是兩個喜字拼在一起,好像兩個新人依偎在一起,「喜人喜」「雙喜」,意為喜上加喜、雙喜臨門。儘管古今字典里無此囍,但在民俗生活中使用卻很頻繁,而且有專指,只有結婚婚禮儀式、結婚新房等才能使用,其他場合不能使用。此「囍」源於何時,民間有一種說法,始於北宋王安石。民間傳說王安石年輕時進京趕考,途經一小鎮,見一戶姓馬的人家門前聚了許多人,便好奇地走過去,只見馬家門樓上掛著一盞走馬燈,上書半副對聯:「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原來在求下聯,求聯擇婿。王安石心在科考,沒將此事放在心裡。到了汴京,王安石順利闖過詩、賦、策論三關,沒想到主考官臨時出一聯,考驗王安石的才學。主考官出一上聯:「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王安石靈光一閃,想起馬家燈籠上的那半副聯語,遂不假思索吟出來:「走馬燈,燈馬走,燈熄馬停步。」考官大喜,連加稱讚。王安石考完,不等發榜就趕到馬家,即用考官出的上聯應對:「飛虎旗,旗虎飛,旗卷虎藏身。」眾人連連稱妙。遂將女兒許配給王安石。就在拜天地的那一天,忽有喜報傳來:王安石進士及第,金榜題名!真是喜上添喜!人生兩大喜事:洞房花燭、金榜題名,王安石一日全部擁有,興奮之餘王安石在大紅紙上揮筆寫下兩個連體的「喜」字貼在門。從此以後,男女結婚,在婚禮現場和新房都要貼上「囍」字。
這個「囍」字,我們今天把它作為一個漢字,但為何長期不入字典?不把它作為一個漢字使用,看來這個字起初並不是一個漢字,而是一個符號,可能是王安石興奮地忘乎所以,連寫兩個「喜」字,因兩個喜字放在一起寓意頗佳,故而被民間廣為使用,漸漸就成為一個漢字。但這個字元所代表的文化內涵,只能在結婚場所使用,其他場合不能使用。
了解了三個喜字的不同用法,也就知道了什麼時候、什麼地方該用哪個字,隨便亂用,會被人笑話。
推薦閱讀:
※介子推割股奉君的時候是怎麼割的?那麼疼真能割得下來嗎?
※《東方》會成為民俗嗎?——論《東方》中民俗的三種形態 | 徵文
※【文化閱讀】民俗風情-春節
※巴爾幹北部的卡努法典具體在什麼時候誕生及其相關內容?
※潮汕民俗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