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矛盾持續升溫的實質與內在邏輯

中日矛盾持續升溫的實質與內在邏輯

季志業 

[原編者按]2014年1月3日,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現代國際關係》編輯部召開了題為「安倍堅持參拜『靖國神社』的根源與戰略後果」專題研討會,來自中國社會科學院、北京大學、清華大學、中國人民大學、國際關係學院、國防大學、軍事科學院、海軍信息化專家諮詢委員會、中央黨校、中共黨史研究室、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等單位近30位專家學者及外交部、中宣部全國社科規劃辦的相關負責同志與會。本次研討會分「安倍參拜『靖國神社』的國際政治內涵及其影響」、「安倍參拜『靖國神社』後的中日關係態勢」、「中國怎麼辦?」等三個議題進行。與會專家學者就上述議題進行了熱烈而深入的討論,提出了不少富有洞見的深層戰略思考。本刊在此輯要發表與會專家學者的主要觀點,以期有助於更清醒認識當前中日關係現狀及中國面臨的挑戰,並對中國周邊外交戰略,對日、對美戰略等提供有價值的參考意見。近兩年來,日本政府不顧40多年來兩國交往所遵循的基本原則,也不惜對中日關係和中日兩國人民的利益可能造成的損害,頻頻出手挑動中日關係的敏感神經,向中國方面尋釁。2010年,日本那霸地方法院試圖按日本法律「審判」在釣魚島海域捕魚的中國漁船船長;2012年,野田佳彥內閣以阻止石原慎太郎「購島」為借口,企圖對釣魚島進行所謂「國有化」;2013年,安倍晉三首相更是冒天下之大不韙,悍然參拜供奉有二戰甲級戰犯的靖國神社,並且暗示今後還將繼續「參拜」。凡此種種,難道僅僅是日本個別領導人的問題和個人行為嗎?如果不是,日本方面又意欲何為?中日矛盾及中日關係將朝什麼方向演變?要弄清中日矛盾近年不斷升溫、激化的根本原因及中日關係的演變方向,首先要弄清當前中日矛盾的實質及其內在邏輯。概而論之,當前中日矛盾的實質可分三個層次來理解。其一,中日矛盾的實質是日-日矛盾。上世紀90年代初以來,日本經濟泡沫破滅,經歷了持續20多年的經濟低迷、停滯,經濟界稱之為「失去的20年」。在此期間,日本產業空洞化、少子老齡化等現象日益嚴重,青年失業率不斷攀升,貧富差距不斷擴大。同時,日本政府的公共債務不斷增多,貿易收支出現逆差,貿易強國優勢逐步喪失,甚至出現了二戰後不曾有過的財政和貿易「雙赤字」。日本國內就如何擺脫經濟困境存在爭議,不少政治家主張通過國內體制改革解決問題,也有政治家進行過這方面的嘗試。小泉純一郎首相曾推行「郵政民營化」。郵政系統是日本最大的金融機構,也是社會福利、公共財政與政黨政治的重要基石。如果進展順利,改革將有助於提高日本金融體系的整體效率,營造透明高效的金融監管環境,改善政府財政狀況,並為民營部門創造巨大商機,小泉因而稱之為「自明治維新以來最重大的改革」。然而,小泉的改革尚未帶來積極成果,日本就捲入了世界金融危機,其後的歷屆政府都拿不出有效的解決方案,以至於日本政壇出現了「一年一相」的亂象。安倍晉三再度登上首相寶座後,試圖用「安倍經濟學」改變日本經濟頹勢,但幾乎所有的經濟學家均認為「安倍經濟學」不可能從根本上解決日本經濟可持續增長問題。2013年第三季度日本經濟增幅開始放緩的態勢表明,安倍的「三枝箭」已是強弩之末,難有大的作為。安倍對其經濟「三枝箭」功能的有限性早已心知肚明,因而試圖轉移視線,用否定日本戰後體制的方式騙取本國民眾的支持,繼續維持其本人及自民黨的執政地位。目前看,安倍的右傾化政策確實小有斬獲,其民意支持率保持在50%左右,並在很大程度上能確保其本人繼續執政3年,扭轉了自民黨在參議院佔據少數的「政壇麻花」現象。這一點反過來又促使安倍進一步向右轉。換言之,安倍是在以否定侵略歷史、否定戰後體制、否定第二次世界大戰主要政治成果及挑釁中國人民和亞洲人民等方式來迎合國內的所謂「支持率」。安倍這樣做不但不能把日本經濟引上健康發展道路,甚至有可能把日本社會引上錯誤的發展道路。總之,日本國內一些缺乏治國能力和良知的領導人,例如安倍之流,為了維護自己的統治地位和個人名利,企圖通過鼓吹「中國威脅論」、反覆觸碰中日關係「紅線」、促使中日矛盾不斷升溫等方式轉移國內民眾因找不到經濟出路而產生的焦慮感。由此觀之,當前中日矛盾不斷升溫、激化,從面上看是中日關係問題,其實質卻是日本國內對其發展方向與發展前景缺乏共識、也缺乏信心所致,是日-日關係問題。安倍執政及其執政表現表明,短期內,日本國內的健康思想很難成為主流。從這個意義上說,日本式的民主制度確實到了必須改革的時候,否則日本社會很可能再次走上歧途。其二,中日矛盾的實質是日-美矛盾。近年來,日本政府尤其是安倍內閣以「脫戰後體制」、「正常國家化」、「軍事大國化」為目標,提出了修憲、集體自衛權、武器出口等設想,加大軍事安全投入,包括重新構建安全體系、調整日美同盟關係、修訂防務方針、增強軍事力量、提升和更新軍事裝備等等,並且都以應對來自中國的軍力增長和安全威脅為由。近年來,日本將防衛廳升級為防衛省,組建了由首相、內閣官房長官、防衛相、外相等4人組成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制訂並通過了《特定秘密保護法案》。首相在國家安全事務中的集權增強,安全決策的隱秘性和效率提高。2013年12月,安倍政府正式通過戰後首個《國家安全保障戰略》以及新的《防衛計劃大綱》和《中期防衛力量整備計劃》。未來5年日本軍費開支將增加5%,並大規模採購無人偵察機、潛艇、F-35隱形戰機等先進武器。安倍等人為了達到強化軍事力量的目的,強調應對「中國軍事抬頭」、「增強對華牽制力」,甚至不惜參拜靖國神社、美化侵略戰爭史,提出要改變普通日本人的「自虐史觀」等。這一切似乎也是針對中國而來。然而,如果深入分析,就可以洞察其奸,所謂「中國威脅」只是日本方面為了「暗渡陳倉」所修的一條「棧道」而已。安倍等人不管是提出「脫戰後體制」的設想,還是想讓日本「正常國家化」,實際上是要擺脫美國的控制,或者說擺脫日本對美國的依附地位。在安倍等人看來,日本之所以沒有成為「正常國家」,就是因為它在政治上遵循美國所提供的憲法體制,在安全上接受美國的「保護」,在外交上奉行日美同盟優先原則。安倍等人十分清楚,現在提出脫離美國控制必然自討沒趣,甚至可能自取滅亡。在普天間軍事基地搬遷問題上,鳩山首相試圖表達主權要求,然而他不僅未能實現本國要求,甚至因觸怒了美國而早早丟掉了首相職位。至於安倍強調的「脫戰後體制」,更是要脫離美國在二戰結束後為日本設置的體制。日本一些政客否定二戰侵略史,也在很大程度上否定了美國在太平洋戰爭中打擊日本軍國主義的作用。再加上多年來日本國內不少人不認真檢討日本軍國主義在戰爭中犯下的罪行,卻對日本是世界上唯一遭受原子彈轟炸的國家耿耿於懷、喋喋不休,其矛頭所向,自然是直指對日本實施過原子轟炸的美國。不難看出,日本一些政客拿中國說事,尋求「正常國家化」,實質上針對的卻是美國。因此,當前中日矛盾升溫表面上是中日之間的事,實際上反映了日美之間深刻的結構性矛盾。於是就有這樣的疑問,既然日方的許多舉措是針對美國的,為什麼美國沒有對日本採取相應的強硬措施,而是一再「容忍」呢?其中原因,除了不少美國政治家和學者仍然深信日本是「民主國家」、是美國在東亞的主要盟國、美國還掌握日本主要命脈等認知之外,還有就是近年來隨著中國迅速崛起,中美矛盾開始上升。其三,中日矛盾的實質是中-美矛盾。安倍等日本政客之所以總是拿中國說事,為其擺脫美國的控制創造條件,就是因為他們意識到:對美國而言,當前最需要的是防止中國迅速做強,防止中日走近,甚至希望中日矛盾適度升溫,以對中國形成戰略牽制。安倍等日本政客正是利用這一點,以不斷挑釁中國的方式來引導民眾的思想和輿論,調整國內體制和政策,規避美國的猜疑和制約,甚至爭取美國的默許和支持。美國政界與學界對安倍等日本政客的「算計」不是不清楚,只是對美國而言,當前最需要應對的是中國的迅速崛起,而不是日本的「脫美」,而且中日矛盾是制約中國崛起最有用的抓手。所以我們看到,美國對日本的修憲主張採取了默認態度,其在釣魚島問題上的「中立立場」開始向日本偏移,其對安倍等日本政客在歷史問題上的倒行逆施聽之任之,甚至對安倍公然參拜二戰甲級戰犯只是因擔心會「加劇日本與鄰國的緊張關係」而表示「失望」。而且,日本和韓國同樣都是美國的盟國,在慰安婦、靖國神社等歷史問題上,美國寧可忽視韓國的不滿,也要偏袒日本。這一點更能說明日本在美國「亞太再平衡」戰略中是一個有份量的籌碼,也是中美結構性矛盾中有份量的籌碼。19世紀中葉以來日本作為東亞最強國家的地位正在被中國超越,日本政治家本可以用德國前總理勃蘭特對待德國的二戰歷史罪責那樣的方式來爭取東亞各國人民及中國人民對歷史上日本的侵略罪行予以寬恕,藉助多年來形成的經貿合作關係,與包括中國在內的東亞各國共同把本地區建設得更加繁榮富強。然而,目前的安倍首相卻試圖以加深與中韓等國矛盾的方式,消解日本民眾的焦慮。這無異於飲鴆止渴。日本究竟向何處去?安倍等人究竟要把日本引向何處?中日關係究竟會如何發展?這些問題不僅是每個中國人以及東亞乃至全世界愛好和平的人民所關心的事,也應該是一切有良知、負責任的日本人所關心的事。目前看,期待日本國內出現賢明而有能力的政治家,為日本開闢一條擺脫經濟發展困境以及爭取亞洲人民及中國人民諒解的道路,恐怕在短期內並非易事;與二戰時期的同盟國--美國一起來幫助日本糾正錯誤史觀,保證日本社會健康發展,恐怕也難以實現;而用武力或武力威脅去應對日本政客們的挑釁,或正好上了一切心懷叵測者的當,也不符合中國自身發展的需要。看清當前中日矛盾升溫的實質,可以得出一個結論:儘力巧妙應對各種挑釁,繼續抓緊發展自己,加快中日力量對比發生有利於中國的變化,是當前中國一切要務中的要務。當中國實力遠遠超出日本,且對日堅持「以德報怨」,不主動以刀兵相向時,日本民眾的焦慮就能消除,日本政客也就難以再拿中國說事、煽動日本人民反華。按目前的速度,這種變化不需要太多時間。2010年中國國內生產總值剛超過日本,到2013年就已經達到日本的150%。目前,中日力量對比處於戰略相持階段,時間在中國方面,發展勢頭在中國方面,只要有足夠清醒和冷靜,勝算必然在中國方面。當然,中日關係不發生突變的重要前提是,安倍等日本政客們必須停止挑釁中國的核心利益。(作者系中國現代國際關係研究院院長、研究員)(《環球視野globalview.cn》第626期,摘自2014年第1期《現代國際關係》)
推薦閱讀:

如何評價本次小馬大電影偷跑事件?
矛盾的結合體
四大問題五類事件發酵「中港矛盾」
蜜語 | 世上所有的婆媳矛盾,無外乎這幾點
怎麼去化解父母他們之間的矛盾?

TAG:邏輯 | 中日 | 矛盾 | 內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