連線名醫丨從青春期就要做好宮頸癌篩查

專家小傳:

  郎景和,主任醫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協和醫院婦產科主任,中國工程院院士,中華醫學會婦產科分會主任委員,中國醫師協會婦產科分會會長

  宮頸癌,作為一種潛伏期長、發病存活率低的癌症,一直威脅著女性的生命安全。近年來,宮頸癌的發病率逐年上升,而發病年齡逐年下降,使其躍居我國第二大女性癌症。根據2009年的最新數據顯示,我國每年宮頸癌新發病例有13萬人,年齡在35歲以下的宮頸癌患者佔1/3,城市女性發病年齡比農村發病要早。

  HPV持續感染是罪魁禍首

  對於育齡女性,宮頸癌離她們並不遙遠,差不多到20歲就會遭遇宮頸癌風險了。首先是感染人乳頭瘤病毒(英文簡稱HPV,傳播途徑以性行為為主),繼而患宮頸癌的風險大大增加。由於幾乎所有的宮頸癌病例樣本中都能找到HPV,從而印證了HPV是宮頸癌的致病病毒,宮頸癌也因此成為目前唯一病因明確的癌症。

  郎景和院士告訴《生命時報》記者,HPV感染在育齡女性中很常見,有數據顯示,一生中每5個女性中就有4個會感染此病毒。女性即使只有一位性伴侶,或即使多年沒有性生活,也有可能被感染。大部分HPV感染都沒有癥狀,能被人體自然免疫系統清除。因此,這種感染通常是「一過性」的,平均感染時間為8個月,多數都不會發展為癌前病變。不過,郎院士提醒:「如果30歲以上的婦女,HPV持續感染平均8~24個月,有可能發生宮頸癌前病變,平均8~12年發展為浸潤癌。因此,高危型HPV持續性感染是宮頸癌前病變和宮頸癌的元兇。」

  宮頸癌是唯一能預防的癌

  郎院士表示,早期的宮頸癌往往沒有任何不適,單純憑宮頸的外觀也不能發現任何的異常,必須要通過細胞水平的檢查才能了解。等到腫瘤發展到了晚期,可能會有性生活後出血、白帶增多、疼痛,甚至累及周圍臟器的可能,治療起來的效果相對就差遠了。值得慶幸的是,如今醫學界對宮頸癌的防禦已經有了革命性進步。宮頸細胞學檢查(TCT)、HPV檢測讓宮頸癌能夠被早檢測、早發現,早期宮頸癌前病變的治癒率也高達98%。

  另一個顯著的進展是HPV疫苗的問世。隨著對宮頸癌病因的了解,科學家研製了針對高危型HPV的疫苗,通過注射產生抗體,以避免HPV感染,藉此來減少宮頸癌的發生率,使宮頸癌一級預防成為可能。目前HPV疫苗已經在多個國家上市,主要適用於那些尚未接觸性生活的青少年女性。如果適齡女孩子都注射HPV疫苗,那麼10~20年後宮頸癌在我國就會變成一個少見病、稀有病。

  兩個檢查防癌意義大

  目前在我國,對於宮頸癌的篩查,一般採用細胞學檢測,但單一的細胞學檢查還不足以評估女性罹患宮頸癌的風險,還需要檢測HPV。目前已知有一百多種不同類型的HPV,其中大部分被視為「低風險」,與宮頸癌並無關聯。但有14種HPV類型被列為「高風險」,其中兩種風險最高的病毒株是「HPV16」和「HPV18」。相比沒有感染HPV的女性,攜帶這兩種病毒株的女性,發展為癌前病變的可能性會高出35倍。即使她們的細胞學檢查結果正常,如果HPV16和HPV18陽性,每10位女性中仍會有1人存在癌前病變的風險。

  郎院士倡議,從青春期起,女性就要樹立起宮頸癌篩查的意識。性生活3年以上,就要進行宮頸癌篩查,如果HPV、TCT宮頸癌篩查兩項都呈陰性,可以隔5年再查;若高危型HPV檢測為陰性,則5年內無需再接受篩查;若細胞學檢測為陰性,高危型HPV檢測為陽性,則需要每年重複進行聯合檢測。▲

活動背景:  為凸顯醫患交流互動的重要性,主辦方將2014年定義為醫患友好度「健康傳播實踐年」,並借力國家衛生計生委和清華大學共同主辦的中國健康傳播大會這一平台,評選出最佳實踐醫院、科室。  醫患友好度是一套指標評價體系,覆蓋醫療友好度、服務友好度、管理友好度、環境友好度、傳播友好度、參與友好度等六大領域,其內涵仍在不斷延伸。醫患友好度-?健康傳播全國百強評選結果將在11月舉行的第九屆中國健康傳播大會上公布。

活動細則:全民皆可參與投票科室、醫院可以參加評選參選方式:點擊活動頁面下方「我要參評」,按照指引完成創建後分享投票方式:通過手機,按照指引完成投票(每人限投一票)

推薦閱讀:

19歲女孩因患宮頸癌,徹底失去子宮!醫生:4類人離宮頸癌最近!
關於宮頸癌篩查防治,這些問題或是你最關心的
HPV疫苗,我有2個不成熟的小建議!
女人出現這5種癥狀就要小心了,是宮頸癌發病的的徵兆,千萬別忽視!
宮頸癌篩查精簡版

TAG:青春 | 青春期 | 宮頸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