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宅文化
上宅文化,是北京地區迄今發現最早的原始農業萌芽狀態的新石器時代文化,距今六七千年,主要分布於北京地區東部氵句河流域。上宅文化以其獨特的文化內涵,填補了北京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學的空白,在我國考古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隨著研究的不斷深入,上宅文化必將為中國古代文化史增添重要的一頁。
遺址的發現 1984年10月19日,在韓庄鄉上宅村發現一處與北埝頭遺址同期而埋藏更豐富的新石器時代遺址。20日,對遺址進行了詳細的地表考察,並採集部分標本。遺址位於上宅村西北的一塊台地上,因以前建有大廟,當地稱「大廟台」。在近40平方米的兩個探溝中,出土各類石器、陶器500餘件。 上宅遺址的發現,引起了考古界專家、學者的極大關注和充分肯定。國家文物局拔專款,由市文研所和縣文管所組成發掘隊,從1985年5月開始對遺址進行正式的考古發掘。發掘工作依正南北方向,以坐標法統一布方,先後共發掘5M×5M探方140個。至1987年底,總發掘面積為3500平方米,其中新石器時代文化堆積較好的約700平方米,均分布在台地的一道天然溝內。發掘結果表明,這道灰溝內的器物埋藏非常豐富,可是由於長期侵蝕和人為破壞,現在遺址中所揭露的只剩下這道自然溝的尾端,最豐富的文化堆積已不復存在。據當地村民反映,灰溝南部,二十世紀六十年代平整土地時,曾發現一片一片的紅燒土和陶片,推測應為當時的居住遺址區,雖然現已蕩然無存。但已發現的北埝頭居住遺址尚能彌補這個缺憾。作為同時期、同區域、同淵源的遺址,相互印證、相互補充,展現的是同一文化,基本較全面的反映了當時先民的生產、生活情況。 從上宅文化的絕對年代、器形的形制、紋飾及製作方法等方面分析,上宅文化的相對年代應屬新石器時期較早階段,其社會性質為原始社會階段,比磁山、裴李崗、興隆窪等早期新石器文化略晚,但早於紅山文化。
上宅文化的確立和價值 北埝頭、上宅遺址發掘的這些典型器物已構成了這一地區獨特的文化內涵。具有類似特徵的文化遺存,還有河北省三河市孟各庄遺址、天津市薊縣清池遺址,這幾處遺址不僅距離較近,而且都分布在氵句河流域。它們為建立北京地區新石器時代考古的文化序列增添了新的內容,也為研究我國北方地區尤其是燕山以南與東北地區的早期文化的關係提供了重要線索。 經過考古工作者的認真分析研究,專家們認為,北京東部氵句河流域這些新石器時代遺址和遺存,顯示了氵句河流域的一種獨具特色的考古學文化,而上宅遺址特徵鮮明的器物群正是這個文化的代表。因此,這種早期文化被稱之為「上宅文化」。 上宅文化的意義 十幾年來,經文物考古工作者的努力,在北方地區陸續發現了一些新石器時期較早階段的遺址和遺存,如:河南裴李岡、河北磁山、遼河中部的新樂下層、內蒙古興隆窪、津塘地區薊縣、圍坊、遷安安新莊,還有以前發現的紅山文化、富河文化等。但自古以來,作為北方草原地區與中原地區交通樞紐的北京地區,是否有與其年代相近的古文化遺存,一直未能確定。上宅文化的發現和確定,把北京地區與周圍新石器文化的源流、體系類型和相互關係的探索工作向前推進了一大步。 北京大學教授、著名歷史地理學家蘇秉琦教授幾次考察後認為,上宅遺址要早於西安半坡遺址,是一種代表北京東部地區的獨具特徵的新石器時代文化類型,具有綜合的研究價值。又說:「西有周口店龍骨山,東有上宅,東西文化遙相輝映,珠聯璧合,填補了北京史的空白。」並提筆命名「上宅文化」。嚴文明教授稱上宅文化遺址的發掘研究為「新時期考古學的開路先鋒」。中國歷史博物館館長俞偉超為上宅文化題詞:「紅山之祖」;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副所長安志敏題詞:「上宅文化,首都之光」。總政文化部部長、著名作家劉白羽題詞「上宅文化人類傑出的創造」。 《人民日報》、《光明日報》等報刊及多家電台、電視台向海內外報道了「上宅文化」這一北京考古工作的重大成果。從此,這個代表北京地區新石器時代的考古文化在考古界和社會各界引起轟動,成為平谷乃至北京的又一驕傲。
推薦閱讀:
※外國人會嘖嘖嘖地咂嘴嗎? 這個咂嘴指的是發出驚嘆的聲音。如,嘖嘖嘖,把事情又搞砸啦。
※斜橋榨菜文化的「高」度(圖)
※冷知識 | 「打道回府」的逼格究竟可以有多高?
※柏楊《醬缸文化》
※孫悟空收服黑熊怪,為何非要逼著觀音菩薩變妖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