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四平市葉赫古城遺址
四平葉赫古城遺址
8月20日上午,我們遊覽過農安古城、遼塔,便驅車南返,朝著四平市葉赫古城前進。
農安到長春都是高速公路,到了長春繞城高速上直轉京哈高速公路,很快就到達四平市。在五里坡下了高速直奔葉赫古鎮。四平至葉赫鎮的路況很好,下了高速公路28公里就看到了葉赫古鎮入口的門樓。停下車來細細欣賞,門樓橫跨在寬闊的公路上,建得非常別緻。公路的一側建有一座花崗岩方亭,另一側立有一塊巨大的
石碑,碑面上用漢、滿兩種文字刻著「中國葉赫」幾個大字。方亭中立有一匹前蹄騰空、朝天嘶鳴的駿馬,大概是說,葉赫部族是個馬背上的民族。石碑與方亭之間橫著一長一短兩根彩繪大梁,給人以亦古亦今,似舊還新的感覺。門樓裡面的公路邊立有一排巨幅廣告牌,上面有圖片,也有文字。文字內容是「清涼小鎮」、「皇后故里」。看了廣告牌,讓人自然想起了大清帝國末年,三次垂簾聽政、權傾天下
的葉赫那拉氏——慈禧太后。再放眼看一看周圍的景色,藍天白雲下山勢平緩,山樑起伏,滿眼翠綠,恰也賞心悅目。
在門樓前照過相,繼續上車朝古鎮前進。大約前行三四公里,路邊立有一塊「葉赫」的指路牌,轉過彎便是南北向的一條商業街。街道寬闊,路面平整,兩邊
大都是一二層高的房屋。驅車沿著街道前行,路邊看到了葉赫滿族中心校、葉赫鎮人民政府等建築。古鎮雖然只有一條街道,但商鋪鱗次櫛比,市場也算得繁華,顯
示其向旅遊古鎮發展的趨勢。
我們在街道上走了一個來回,便停下車來詢問葉赫古城的位置,有人指著街道的南面說,順著這條路向前大約二三公里就是。謝過路人,我們很快就驅車到了葉赫古城的位置。只見公路兩邊是一望無際的玉米地,左側有一塊高出路面約六七米
的台地,台地下面立有一塊石碑,上刻「吉林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葉赫古城」等漢字。碑陰刻有簡介:葉赫古城為明代海西女真葉赫部所在地,建於1573年,
毀於1619年,為清佳努與其弟楊吉砮各稱貝勒時所建,至今四百餘年。城堡分東西兩城,依山勢夯土築牆,周長690米,距西城約5華里。清太祖統一女真各部時,曾在此進行多次戰爭。葉赫古城及出土文物,對研究明清東北史及滿族發展史具有重要價值。雖然不見了古城牆,但地勢仍然很陡。我找到一條有人走過的坡道,手拉著旁邊的小樹登上古城城,城內已是平坦的農田,田裡種滿開桔黃
色花朵的植物,估計是一種草藥。站在城上看,城牆與城內田地高差僅一米左右。可見當年築城時選擇的是一片台地。站在城上遙望周圍地形,遠處是逶迤的山樑,
近處是一片平原,確是一片富庶之地。望著眼前的景色,不禁想起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皇帝巡遊東北時,來到葉赫河畔,仰視高台城基上的殘壁斷垣,隨口吟詠的一首短詩:
斷壘生新草,空城尚野花。
翠華今日幸,谷口動鳴笳。
有史料記載,葉赫是肅慎最古老的氏族部落之一,因生活在葉赫河一帶而得名。葉赫部落號稱葉赫那拉部,「葉赫」在蒙古語中是龐大的意思,「那拉」是蒙古語中太陽的意思。史料記載,葉赫氏與愛新覺羅氏既是冤家又是姻親,他們的恩冤情仇貫穿於大清王朝的全過程。據李言先生主編的《大清王朝》一書記載,從明萬曆十九年開始,努爾哈赤將戰爭的劍鋒指向「扈倫四部」。扈倫也是女真後裔,居住在遼河以東、松花江以西地區,共分為四個部落。東邊是葉赫,其祖先原為蒙古人,姓土默特,後來由於滅那拉族,佔據其居地,便冒姓那拉。又因遷居葉赫河而改稱葉赫部,勢力在今吉林省伊通縣一帶;南部是輝發部,城址在今遼寧省輝南縣附近,其部族來自黑龍江流域,本姓伊克哩,後改姓那拉,又因遷至輝發河邊呼爾奇山,因此又稱輝發部;門西邊是哈達部,本與烏喇同族,在開原縣東和寧古塔西南有兩處城池。明代建制,將扈倫設為海西衛,因此又稱扈倫四部為「海西四部」。海西四部後來構成「八旗」的主要部分,其酋長亦成親貴。明萬曆二十一年(1594年),葉赫部糾集哈達、輝發、烏喇及長白山、蒙古科爾沁等部落在撫順以東的渾河北岸,聯合圍攻滿洲。面對這些烏合之眾,努爾哈赤據險列兵,發百騎從容應對,生擒葉赫城主布寨。九部聯軍兵敗如山倒,努爾哈赤乘勝追擊,斬敵首級四千,獲馬匹三干,鎧甲千副,並俘虜了烏喇部貝勒之弟布占泰。此戰使努爾哈赤聲名遠播,軍威大振。此後,努爾哈赤於萬曆二十七年(1600年)滅哈達,八年後滅輝發,萬曆四十一年(1614年)滅烏喇。至此,海西四部已亡其三,只剩下一個葉赫。在海西四部中,葉赫是與努爾哈赤糾紛最多的一個,他們始終堅貞不屈,難以馴服。萬曆四十六年(1619年)努爾哈赤已經五十五歲,仍然率軍親征葉赫。失去明朝援助的葉赫很快敗亡。葉赫東城兵潰,城主金台吉被擒,不屈而死;西城主布揚吉獻城投降。努爾哈赤攻下葉赫後,一把火將兩座城池燒毀。萬曆四十四年,羽翼已豐的努爾哈赤稱帝,自封「奉天覆育列國英明汗」,定都赫圖阿拉。萬曆四十六年,努爾哈赤稱帝滅亡葉赫部後,宣布了一個重大決策:「諸貝勒大臣,我已決定要向大明國開戰了!」開戰前進行隆重的祭天儀式,宣布對明朝的「七大恨」。其中「三恨」涉及明朝幫助葉赫部:
明不守盟約,逞兵越界,衛助葉赫,恨二也;
明越境以兵助葉赫,致我已聘之女,改適蒙古,恨四也;
葉赫渝盟召黌,而明乃偏信其言,遣使詬訾,肆行凌侮,恨六也。這「三恨」勾勒出建州女真與葉赫女真的一段恩怨情仇。隨著建州女真部的強大,建州已為葉赫、哈達兩部竟相爭取結盟的對象。1588年,葉赫部貝勒(首領)楊吉努將14歲女兒孟古嫁與努爾哈赤,兩部結為姻親。1592年,孟古為努爾哈赤生下第八子,即後來大清國的太宗皇帝皇太極。自此兩部都贏得了發展的機會。1597年,葉赫成為海西四部女真盟主,布寨、那林布祿兄弟為遏制建州女真的擴張,無事生非,向建州女真提出討要領土的要求。未果,雙方矛盾激化。布寨、那林布祿組建了「海西四部聯軍」劫掠了建州東界洞寨、盧布察寨後,1594年,又組成「九姓聯盟」,兵分三路向赫圖阿拉城撲來,努爾哈赤設伏古勒山,大敗九姓聯軍,布寨當場陣亡,那林布祿受傷,葉赫部由盛轉衰。這是第一次由姻親變仇敵。
李歆先生在小說《獨步天下》中描述一位名叫東哥的葉赫美女與努爾哈赤及海西四部貝勒的情仇故事。明萬曆二十五年(1597年)海西女真四部在「九姓之戰」大敗四年後,遣使向努爾哈赤通好,葉赫部願將死於「九姓之戰」的布齋之女東哥許配給努爾哈赤。努爾哈赤十分高興,即下聘定親。東哥本名布喜婭瑪拉,是女真族第一美女。然而,東哥堅決反對,向哥哥布揚古貝勒說:「努爾哈赤是殺父仇人,誰能殺了他,我就嫁給誰。」於是,葉赫部毀掉婚約,以殺努爾哈赤為條件向諸部落徵婚。而事實上,東哥的悔婚已經是第三次了。她9歲時許配給哈達部歹商貝勒。不過這是葉赫部的美人計。在迎親路上,歹商被葉赫部伏兵所殺。隨後,葉赫部又將東哥許配給烏拉部貝勒布占泰,誘使他參與「九姓之戰」。布占泰在戰爭中做了努爾哈赤的俘虜。四年之後,當布占泰被釋放後欲迎娶東哥時,東哥已被葉赫部許配給了努爾哈赤,因東哥的反對而向諸部徵婚。明萬曆二十七年五月,哈達部貝勒孟格布祿訂下婚約後向努爾哈赤宣戰,九月,孟格布祿戰敗被殺,哈達部被建州女真吞併。萬曆三十五年(1607年)輝發部拜音達理貝勒又與東哥訂婚,九月,怒火中燒的努爾哈赤出兵扈爾奇震,沒費多大力氣就把輝發部滅了。接著,葉赫部鄭重宣布東哥與烏拉部貝勒布泰擇日完婚。忍無可忍的努爾哈赤於萬曆四十年九月親率大軍攻打烏拉部,次年正月烏拉部滅亡。布占泰逃往葉赫欲與東哥完婚,葉赫部拒絕收留布占泰,布占泰鬱鬱而終。萬曆四十三年(1615年)東哥已經33歲,東蒙古首領之子吉賽看中了她,派人前來求婚,並征討葉赫部相威脅,東哥拒絕出嫁。正當吉賽與努爾哈赤為爭奪東哥而大打出手時,東蒙古喀爾喀部達爾汗之子莽古爾岱也派人來向東哥求婚。葉赫部布揚古貝勒大概想要把吉賽和努爾哈赤兩支隊伍引開,讓他們找莽古爾岱的麻煩而自己坐收漁利,他不顧明朝邊將的警告,將東哥送嫁到蒙古喀爾喀部。令布揚古沒有想到的是,東哥嫁到喀爾喀不到一年就去世了。這時,努爾哈赤的怒火還是要向葉赫部發作,經過四次征戰,明萬曆四十六年(1619年)葉赫部終於被努爾哈赤所滅。
葉赫部被建州女真兼并後,精兵良將被努爾哈赤收入滿洲八旗,在清王朝275年歷史中,葉赫那拉氏家族曾湧現出眾多重要人物。如納蘭明珠(1635—1708),清康熙朝一代名相,是葉赫那拉金台石孫子,通曉漢滿文字,對典章制度非常熟悉。16歲時出任雲麾使,行走宮中,後為康熙首輔大臣、太子太傅、武英殿大學士,明珠輔政時力主平定三藩,收復台灣,抗擊沙俄。其子納蘭性德,字容若,17歲時被康熙授三等侍衛。容若摒棄漢滿之見,結交漢族文人學者和江南才子,促進了漢滿文化的交流交融。容若是清代著名詞人,其詞作對後世影響極大。葉赫那拉氏最有名的當數慈禧太后,她曾三度垂簾聽政,兩次決定皇位繼承人,執掌清朝大權48年。有趣的是,大清王朝的第一任皇帝(皇太極)是葉赫那拉氏所生,最後三位皇帝同治、光緒、宣統也都有葉赫那拉氏血緣,最後兩位皇太后慈禧與隆裕太后都是葉赫那拉氏。
歷史既非常有趣,也令人費解。
推薦閱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