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肺癌(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肺癌(原發性支氣管肺癌)

全網發布:2012-02-0614:06發表者:梁永傑(訪問人次:1274)

肺癌源於支氣管粘膜或腺體;WHO1997年:惡性腫瘤死亡705.5萬,肺癌佔19%,發達國家發病率居男性第一,女性僅次於乳腺癌。發病高峰60-79歲。男女2.3:1;種族、家屬史與吸煙對發病有影響

中國肺癌流行病學

我國發病率呈增長趨勢。2005年497,908新發病例%。

病因:吸煙:上皮纖毛脫落、增生、鱗狀化生、核異變。職業因素:石棉、砷、鉻、煤煙和石油多環芳烴。空氣污染:女性腺癌與烹調油煙有關。工業廢氣、瀝青。電離輻射:中子危險性高於α射線。癌基因活化和抑癌基因失活;病毒、真菌、結核瘢痕、免疫低落及家族遺傳等。

解剖學分類

中央型:段至主支氣管,約3/4,鱗癌和小細胞癌多見。

周圍型:段支氣管以下,約1/4,腺癌多見。

病理學分類

(1)非小細胞肺癌:鱗癌:老年男性多,吸煙密切。中央型多,腔內生長-肺不張或阻塞性肺炎。易壞死空洞。生長慢轉移晚,手術機會多。腺癌(包括細支氣管-肺泡癌):女性多,年齡輕,與吸煙關係不大,管外生長。血行轉移早。易引起胸腔積液。小細胞癌:惡性程度高,1/5。生長快轉移早。神經內分泌顆粒(5-HT、兒茶酚胺、組胺)-類癌綜合征。

(2)小細胞癌:1/5,惡性程度高。生長快轉移早。神經內分泌顆粒(5-HT、兒茶酚胺、組胺)-類癌綜合征。

臨床表現

一、原發腫瘤癥狀:刺激乾咳,持續呈高調金屬音。肺泡癌大量粘液痰。咯血:中央型肺癌多見,以痰血或間斷血痰為主。局限性喘鳴:支氣管部分阻塞。壓迫癥狀:腫大淋巴結壓迫主支氣管、胸腔或心包積液、膈麻痹、上腔靜脈阻塞、肺廣泛受累引起胸悶氣急。體重下降,腫瘤壞死、繼發性肺炎引起發熱。

二、腫瘤局部擴展:胸膜、肋骨和胸壁侵犯導致胸痛,受累處壓痛。腫瘤壓迫大氣道出現吸氣性呼吸困難。侵犯食管、氣管-食管瘺引起咽下困難。縱隔淋巴結壓迫喉返神經表現為聲嘶。上腔靜脈阻塞出現頭面頸部和上肢水腫及胸前靜脈曲張。Horner綜合征:肺上溝癌壓迫頸部交感神經,病側眼瞼下垂、瞳孔縮小、眼球內陷、額部胸壁無汗。壓迫臂叢神經引起腋下、上肢內側疼痛。

三、癌腫遠處轉移:中樞神經轉移:頭痛、嘔吐、眩暈、復視、共濟失調、腦神經麻痹、半身不遂,顱內高壓。骨骼轉移:肋骨、脊椎骨、骨盆局部疼痛和壓痛。肝轉移:厭食、肝區疼痛、肝腫大、黃疸和腹水。淋巴結轉移:鎖骨上淋巴結常見。固定堅硬,融合,無痛。皮下轉移出現皮下結節。

四、副癌綜合征:肥大性肺性骨關節病:侵犯上下肢長骨遠端,杵狀指。柯興氏綜合征:肌力減弱、浮腫、高血壓、尿糖增高。男性乳房發育。抗利尿激素不恰當綜合症:低鈉血症,嘔吐、乏力、嗜睡等水中毒癥狀。脊髓小腦變性、周圍神經病變、重症肌無力和肌病。骨骼破壞或甲狀旁腺樣激素引起高血鈣症。燕麥細胞癌和腺癌因5-羥色胺分泌導致氣管痙攣、心動過速、腹瀉、皮膚潮紅,皮膚炎、栓塞性心內膜炎等類癌綜合征表現。

肺癌影像學及其他檢查

1、胸部X線檢查:

中央型:肺門類圓影,邊緣分葉;肺門淋巴結融合肺不張成「S」徵象。食管受壓;壓迫膈神經-膈高位。

周圍型:類圓形,邊緣分葉、切跡或毛刺。空洞壁厚偏心內壁不規則。胸腔積液,肋骨破壞。細支氣管肺泡癌可有結節型和瀰漫型,後者須血行播散肺結核鑒別。

2、CT:敏感性高,可發現心臟後、脊柱旁溝和在肺尖、膈面下病灶;判斷肺門和縱隔淋巴結腫大。

3、MRI:了解與心臟大血管、氣管、胸壁關係,評估手術可能。心臟起搏器者為絕對禁忌證。

4、PET:18-FDG攝取量反映腫瘤侵襲及生長速度。

5、痰脫落細胞檢查:非小細胞肺癌陽性率70-80%。

6、支氣管鏡:刷檢活檢陽性率90%。遠端病變熒光屏下活檢。

7、經胸壁穿刺:外周病灶熒光屏或CT引導穿刺吸引。

8、縱隔鏡和胸腔鏡:淋巴結、胸腔積液和胸膜腫塊性質。

9、開胸探查:痰細胞學、氣管鏡和針刺活檢未確診者。

10、癌胚抗原、可溶性膜抗原CA-50,CA-125,CA-199,NSE缺乏特異,但用於動態監測。

診斷:高危因素人群特別需要仔細檢查:

1、>40歲,吸煙指數>400年支;

2、刺激性咳嗽,原呼吸道疾病咳嗽性質改變;

3、持續反覆痰血;

4、反覆同一部位肺炎;

5、「肺膿腫」無中毒癥狀,無大量膿痰,抗炎效果不顯著;

6、四肢關節痛及杵狀指(趾);

7、X線局限性肺氣腫或肺不張;圓形病灶和單側肺門影增大;

8、原有肺結核病灶形態改變;

9、無中毒癥狀胸腔積液,血性進行增加者。

鑒別診斷

1、肺結核

1.1肺結核球:年輕多,上葉後段和下葉背段,鈣化點,周圍纖維灶。中心空洞,洞壁規則較薄,直徑<3cm;

1.2.肺門淋巴結結核:兒童或老年多,發熱,結核菌素強陽性。抗癆有效;

1.3.急性粟粒性肺結核:年齡輕,發熱。X片病灶均一。肺泡癌為大小不等結節,邊界清楚、密度深。

2、肺炎:起病急,寒戰高熱伴呼吸道癥狀,抗菌治療有效;癌性阻塞性肺炎吸收慢。

3、肺膿腫:起病急,寒戰高熱、咳大量膿臭痰,白細胞和中性分類增高。X線示空洞壁薄,液平,周圍炎症。

4、結核性滲出性胸膜炎與癌性胸水鑒別。

治療:根據機體狀況、病理、侵犯範圍,合理治療提高治癒率和生活質量。非小細胞肺癌採取手術聯合放療或化療,局部晚期可進行新輔助化療聯合手術;小細胞肺癌主要方案為化療聯合手術或/和放療。

一、化學藥物治療:小細胞肺癌對足葉乙甙、順鉑、阿黴素、異環磷醯胺、去甲長春鹼(NVB)、吉西他濱、紫杉醇等化療敏感。非小細胞肺癌對化療反應差。用於失去手術機會及放化療,或術後輔助化療。

二、手術治療:以肺葉切除術為宜,肺段和楔形切除僅用外周病變或肺功能不良者。非小細胞肺癌Ⅰ期和Ⅱ期行手術切除治療。同側縱隔淋巴結受累患者可行病灶及淋巴結切除。小細胞肺癌診斷時>90%已有轉移,主張化療+手術。肺功能FVC>2L,FEV1/FVC>50%可考慮手術。

三、放射治療:使DNA變性。根治用於病灶局限、不便手術者;姑息方法用於緩解癥狀(骨轉移痛、骨髓壓迫、上腔靜脈綜合征和氣管阻塞及腦轉移)。小細胞肺癌對放射治療敏感,其次鱗癌。40-70GY分5-7周照射。可採用60鈷γ線,高能X線等。注意白細胞減少、放射性肺炎、肺纖維化和食管炎。並發放射性肺炎應用糖皮質激素治療。

四、局部治療:支氣管動脈灌注栓塞、纖維支氣管鏡電刀切割、激光燒灼。經纖支鏡引導腔內置入放療。

五、生物緩解調解劑:干擾素(2×106單位)每周3次、轉移因子、左旋咪唑、集落刺激因子(CSF)。

六、中醫藥治療:協同作用,減少放療、化療反應。非小細胞肺癌治療新途徑-靶向治療:靶點主要為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

EGFR酪氨酸激酶抑製劑(易瑞沙、特羅凱)對女性、未吸煙者、腺癌和亞洲患者有較好療效。

抗血管生成製劑(Avastin)與血管內皮生長因子結合,抑制腫瘤血管生長。

預防和預後:減少吸入含致癌物質污染的空氣和粉塵;對高發病人群普查,早期發現及時治療。肺癌預後取決於診斷治療時機。隱性肺癌早期治療可獲痊癒。鱗癌預後較好,腺癌次之,小細胞未分化癌較差。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中西醫診療常規

全網發布:2011-06-2319:50發表者:張徽聲(訪問人次:1029)

發表者:張鋒利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以下簡稱肺癌)是最常見的肺部原發性惡性腫瘤,絕大多數起源於支氣管黏膜上皮,亦有源於腺體或肺泡上皮者。肺癌是當前世界各地最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發病率在多數國家都有明顯增高的趨勢。近20年來,全球男女性肺癌發病率分別上升64.5%和74.2%。在我國城市已居常見惡性腫瘤的首位,在農村居第三位。肺癌的發病率一般自40歲以後迅速上升,在70歲達高峰,70歲以下略有下降。在已知的致病因素中,大部分都可致肺癌。目前比較重要的有吸煙、電離輻射、空氣污染、砷和其他職業因素。早期發現、早期診斷、早期治療是肺癌取得良好療效的重要前提。黃山市人民醫院腫瘤科張徽聲

在中醫學文獻中,肺癌屬於肺積、息賁、咳嗽、喘息、胸痛、勞咳、痰飲等病證的範疇。多由於邪毒犯肺,宣降失司,津液不布,痰瘀互結形成癌腫,癌腫形成耗氣傷津,而出現虛實夾雜證。

1診斷

1.1臨床表現

1.1.1癥狀:肺癌的常見癥狀為咳嗽、胸痛、咯血、發熱等,但是沒有特異性,故給肺癌的診斷帶來很大困難。

1.1.1.1咳嗽:由於癌腫生長部位、方式與速度不同,各人的咳嗽表現亦不同。一般不為藥物所控制。腫瘤刺激支氣管粘膜引起咳嗽,多為乾咳,無痰或有少量白色泡沫痰。當腫瘤增大引起支氣管狹窄時,咳嗽加重,多為持續性,呈高音調金屬音,這是特徵性的阻塞性咳嗽。既往無慢性咳嗽病史,這次咳嗽有異常感覺,且2~3周內不愈,或既往有慢性咳嗽病史,此次咳嗽的性質有改變,甚至伴有「氣管鳴」,應警惕有肺癌存在的可能。

1.1.1.2咯血或血痰:臨床多見為痰中帶新鮮的血絲或血塊,間斷或反覆出現,少見整口或大量咯血。

1.1.1.3胸痛:腫瘤位於胸膜附近時,易產生不規則的鈍痛或隱痛,在臨床上較為多見。當腫瘤直接侵犯胸膜,尤其壁層胸膜時,疼痛則較尖銳,在呼吸和咳嗽時加重。肋骨、胸椎受侵時出現的胸痛劇烈,但與呼吸咳嗽無關,常有固定的壓痛點。

1.1.1.4氣短:因腫瘤的發展造成呼吸面積的減少,呼吸運動受限或肺不張而產生的氣短是可以理解的,但有些早期中心型肺癌X線片上尚未具體腫塊時即出現氣短,這可能是由於腫瘤沿支氣管壁浸潤生長,造成廣泛狹窄,以致產生通氣不良所致。晚期淋巴結轉移壓迫大支氣管或隆突、瀰漫型肺泡癌、胸腔積液、心包積液等均可引起氣短。

1.1.1.5發熱:腫瘤壓迫或阻塞支氣管致遠側支氣管內分泌物堆積,或繼發感染是構成發熱的原因,一般在38℃左右,很少達39℃以上,為抗炎藥物所控制,但可反覆發生。晚期由於腫瘤組織壞死或吸收中毒等,用各種抗炎治療不能收效,不屬感染性質,稱為「癌性熱」。

1.1.1.6其他:聲嘶或聲啞,為轉移性縱膈淋巴結壓迫或侵犯左喉返神經使聲帶麻痹所致;上腔靜脈綜合征,肺癌直接侵犯或由縱隔轉移性淋巴結壓迫上腔靜脈和奇靜脈,使血液迴流受阻產生胸壁靜怒張和頸面部水腫,嚴重者皮膚呈暗紫色,口唇青紫、眼結膜充血、視力模糊和頭暈頭痛等癥狀;吞咽困難為腫大淋巴結壓迫食管;臂叢神經壓迫征,同側上肢燒灼性放射性疼痛和局部感覺異常,營養性肌萎縮;頸交感神經綜合征,癌腫侵犯或壓迫頸交感神經節表現為眼瞼下垂,眼球凹陷,瞳孔縮小,患側無汗和感覺異常。膈神經麻痹,腫瘤直接侵犯所致;轉移至骨、肝、腦、肺、腎、腎上腺、皮下組織等處時出現的相應的癥狀等。

1.1.1.7肺外癥狀:是指一些具有內分泌功能的腫瘤細胞產生的某些物質引起的表現在肺部以外的癥狀,稱為肺外癥狀。臨床上以肺小細胞未分化癌和肺類癌較多見。常見的癥狀有骨關節病變(杵狀指、趾和肥大性骨關節病),內分泌紊亂綜合症以及神經肌肉綜合症。

1.1.2體征:肺癌的體征隨腫瘤所在部位和病情發展程度不同而異。要注意檢查全身有無皮下結節、淋巴結有否腫大,鎖骨上淋巴結腫大在診斷上意義更大。肺部如有局限性吸氣性哮鳴音或鼾音,咳嗽後並不消失,常提示支氣管內可能有阻塞現象,多見於中心型肺癌的早期,待支氣管完全阻塞後即消失。四肢關節腫大及杵狀指可能是肺癌的早期體征之一。

1.2輔助檢查

1.2.1胸部X線檢查:X線檢查是診斷肺癌的重要方法之一,包括胸透、胸片、體層片等。中心型肺癌:a)間接徵象:發生於較大支氣管的早期肺癌常可引起不同程度的氣道狹窄,以致發生一系列繼發改變,如局限性肺氣腫、阻塞性肺炎、肺不張、肺段實變等。b)直接徵象:當腫瘤長大到一定程度時,可在平片上,或病期較早時可在體層片、支氣管造影片見到腫瘤存在的直接徵象,相成所謂「S」型的典型肺癌X線徵象。周邊型肺癌的X線徵象:病灶外形不整齊,呈分葉狀、有切跡或毛刺(尤其是細毛刺或長短不等的毛刺),在動態觀察中有增大或出現肺門淋巴影時更為肯定。

1.2.1.1後前位片和側位胸片後前位胸片證實肺癌瘤體的存在,側位胸片是對後前位胸片必不可少的補充,可大致確定病變的葉、段解剖位置,觀察肺門或縱隔淋巴結有無腫大,心臟、橫膈、葉間胸膜、主動脈等有無受侵或粘連,胸椎有無壓縮破壞等。

1.2.1.2體層攝影:有利於確定病變性質、臨床分期和制訂治療方案。

1.2.1.3支氣管造影:對肺癌的診斷有時具有特殊意義,能夠確定病灶的具體部位,了解病變支氣管的情況。

1.2.1.4支氣管動脈造影:臨床上根據局部血管不斷新生這一特徵,以及腫瘤對所屬血管的影響,如阻塞、狹窄等,通過血管造影方法,而應用於肺癌的診斷與治療。

1.2.1.5電子計算機處理的X線橫斷層攝影(CT):能準確地描繪出肺內病灶範圍及縱隔轉移情況,可得到確切的臨床分期。能發現肺邊緣、胸膜下、脊柱旁、縱隔旁及心臟後等缺乏足夠對比或被隱蔽的腫瘤。能明確肺不張或慢性肺炎是否是由於中心型肺癌所引起。CT定位經皮穿刺活檢,可以準確達到病灶,進行病理診斷。區別實質性腫瘤與周圍纖維瘤的能力,幫助確定是否為肺癌複發。能發現少量胸水。能區別肺癌組織類型:鱗癌為均勻腫塊影;腺癌為不均勻腫塊影。

1.2.1.6磁共振成像(MRI):在胸部檢查中的適用範圍與CT相仿。在顯示腫瘤與胸壁組織的關係,如:肺尖癌累及肋骨、胸椎、頸根部組織以及包裹鎖骨下動脈等情況時,MRI影像優於CT,但在顯示縱隔內的組織結構的關係上,CT的圖象優於MRI。

1.2.1.7正電子計算機體層(PET):有利於肺癌病人的臨床分期及術後病人的追蹤觀察。但因檢查費用昂貴,臨床上尚未廣泛應用。

1.2.2痰細胞學檢查:簡單、無創、有效的一種診斷方法。送檢次數越多,陽性率越高,其檢出率約在50~80%。患者留取痰液標本前,應清潔口腔,然後從肺的深部咳出新鮮痰液送檢,並在1~2小時內取材塗片固定染色,塗片最好選擇有粘液成分或帶血的痰液。對早期肺癌的發現,有時比X線檢查、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要早。普查可以發現「陰性肺癌」。

1.2.3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該項檢查操作簡便、安全,病人痛苦小,易於接受,已經成為肺癌診斷的最重要的常規檢查之一。尤其對診斷中心型肺癌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它可以觀察病變的具體部位,累及範圍,咬取病變組織活檢或刷片,明確病理或細胞學診斷;對於反覆出現痰中帶血原因不明或痰中發現癌細胞(隱性肺癌),而胸片未見明顯異常的患者,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有十分重要意義。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還用於做周圍肺部病變的局部支氣管灌洗,並收集洗液,離心後做細胞學塗片檢查。

1.2.4其他

1.2.4.1經皮膚肺穿刺檢查:對疑為肺癌的患者,尤其周圍型肺癌,經痰細胞學和纖維支氣管鏡檢查未能明確診斷者,可行經皮膚肺穿刺檢查。一般應在X線透視定位或CT定位下進行。該檢查可能出現一些併發症,常見的有氣胸、咯血、血胸、發熱等。目前傾向用細針抽吸塗片細胞學檢查,以減少併發症及針道癌細胞種植。屬於損傷性檢查方法之一。

1.2.4.2活組織檢查(活檢):很多病情複雜的病例能通過一次活檢而明確診斷。活檢方法很多,有淋巴結活檢,胸腔穿刺檢查術、縱隔鏡活檢,剖胸活檢以及皮下結節和軟組織活檢等。

1.2.4.3腫瘤標記物檢查:迄今所用的方法往往特異性不夠強,但採用包括免疫診斷在內的綜合性早期診斷,可使肺癌診斷的確診率大大提高。目前可用於診斷的腫瘤標記物有癌胚抗原(CEA)、鱗狀細胞相關抗原(SCC)、CA125等。

1.3診斷標準

肺癌的診斷多依據臨床表現、體征、影像學檢查、細胞學檢查、病理檢查以及血清學檢查進行綜合判斷,其中細胞學和病理學檢查結果是最終診斷肺癌的金標準。

1.4分期分型

1.4.1分期

1.4.1.1國際抗癌聯盟(UICC)肺癌TNM分期(2007)

T分期:

TX:未發現原發腫瘤,或者通過痰細胞學或支氣管灌洗髮現癌細胞,但影像學及支氣管鏡無法發現。

T0:無原發腫瘤的證據。

Tis:原位癌。

T1:腫瘤最大徑≤3cm,周圍包繞肺組織及臟層胸膜,支氣管鏡見腫瘤侵及葉支氣管,未侵及主支氣管。

T1a:腫瘤最大徑≤2cm,

T1b:腫瘤最大徑>2cm,≤3cm。

T2:腫瘤最大徑>3cm,≤7cm;侵及主支氣管,但距隆突2cm以外;侵及臟胸膜;有阻塞性肺炎或者部分肺不張,不包括全肺不張。符合以上任何一個條件即歸為T2。

T2a:腫瘤最大徑>3cm,≤5cm,

T2b:腫瘤最大徑>5cm,≤7cm。

T3:腫瘤最大徑>7cm;直接侵犯以下任何一個器官,包括:胸壁(包含肺上溝瘤)、膈肌、膈神經、縱隔胸膜、心包;距隆突<2cm(不常見的表淺擴散型腫瘤,不論體積大小,侵犯限於支氣管壁時,雖可能侵犯主支氣管,仍為T1),但未侵及隆突;全肺肺不張肺炎;同一肺葉出現孤立性癌結節。符合以上任何一個條件即歸為T3。

T4:無論大小,侵及以下任何一個器官,包括:縱隔、心臟、大血管、隆突、喉返神經、主氣管、食管、椎體;同側不同肺葉內孤立癌結節。

N分期:

NX:區域淋巴結無法評估。

N0:無區域淋巴結轉移。

N1:同側支氣管周圍及(或)同側肺門淋巴結以及肺內淋巴結有轉移,包括直接侵犯而累及的。

N2:同側縱隔內及(或)隆突下淋巴結轉移。

N3:對側縱隔、對側肺門、同側或對側前斜角肌及鎖骨上淋巴結轉移。

M分期:

MX:遠處轉移不能被判定。

M0:沒有遠處轉移。

M1:遠處轉移。

M1a:胸膜播散(惡性胸腔積液、心包積液或胸膜結節)以及對側肺葉出現癌結節(許多肺癌胸腔積液是由腫瘤引起的,少數患者胸液多次細胞學檢查陰性,既不是血性也不是滲液,如果各種因素和臨床判斷認為滲液和腫瘤無關,那麼不應該把胸腔積液考慮入分期的因素內,病人仍應分為T1~3)。

M1b:肺及胸膜外的遠處轉移。

TNM分期:

0期TisN0M0

ⅠAT1a~1bN0M0

ⅠBT2aN0M0

ⅡAT2bN0M0T1a~1bN1M0T2aN1M0

ⅡBT2bN1M0T3N0M0

ⅢAT4N0~1M0T3N1M0T1~3N2M0

ⅢBT4N2M0任何T分期N3M0

Ⅳ任何T分期任何N分期M1a~1b

評價臨床分期的最低要求:

T臨床檢查、X線及內窺鏡檢查。

N臨床檢查、X線及內窺鏡檢查。

M臨床檢查及X線檢查。

1.4.1.2小細胞肺癌LD、ED臨床分期(美國退伍軍人醫院肺癌援救組)

小細胞肺癌因TNM分期很難適用,多數病例確診時已達III-IV期,因此目前多採用美國退伍軍人醫院制定的局限性和廣泛性兩期方法。LD(局限性疾病)病變局限於一側胸腔,包括擴展至同側縱膈、肺門、鎖骨上淋巴結;ED(廣泛性疾病)病變播散至胸膜、對側縱膈或出現上腔靜脈綜合症,或累及對側肺和胸膜或遠處轉移。

1.4.2分型

周圍型肺癌:生長在段支氣管以下,位於肺的周邊部位的肺癌成為周圍型肺癌.以腺癌和肺泡細胞癌多見.

中心型肺癌:生長在段支氣管以上的肺癌稱為中心型肺癌,以鱗癌和小細胞未分化癌多見。

鑒別診斷

1.5.1肺結核:是肺部疾病中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與肺癌相混淆的病變,尤其是這兩種病變表現為非典型的形態時,單純影像診斷難於確診,臨床上極易誤診誤治或延誤治療。除了通過臨床表現、結核菌素實驗、影像學檢查進行鑒別外,還需反覆做痰液檢查(包括查抗酸桿菌和癌細胞)、纖維支氣管鏡檢查、肺穿刺檢查直至開胸檢查。

1.5.2肺炎:大約有1/4的肺癌早期以肺炎的形式出現。發生在肺段或肺葉支氣管腔內的腫瘤,常引起肺段或肺葉的支氣管的狹窄,導致阻塞性的肺炎發生。對起病緩慢,癥狀輕微,抗炎治療效果不佳或反覆發生在同一部位的肺炎應高度警惕,特別是對那些有長期吸煙史的高危人群,更應百倍警惕。在抗炎治療的同時,要反覆進行痰液細胞學檢查,同時可以檢測腫瘤標記物如CEA、CA125、纖維支氣管鏡檢查進行鑒別。

1.5.3肺膿腫:原發性肺膿腫一般起病急,中毒癥狀明顯,常有突發的寒戰、高熱,反覆咳嗽,咳大量有明顯惡臭味的膿性痰液。留置的痰液呈明顯的三層分布。在普通胸片上表現為薄壁空洞,內常見液平,腫塊周圍有炎性病變。而癌性空洞一般為不規則的厚壁空洞,腫塊呈分葉狀,邊界清楚。

1.5.4惡性淋巴瘤:主要病變在縱隔的惡性淋巴瘤,易與中心型肺癌或小細胞未分化癌肺門縱隔淋巴結轉移相混淆,有時鑒別較困難。惡性淋巴瘤常為雙側性,可有發熱等癥狀,支氣管刺激癥狀不明顯,反覆查痰均為陰性。

1.5.5肺部良性腫瘤和瘤樣病變:常見的有:肺錯構瘤,支氣管肺囊腫,巨大淋巴結增生、炎性假瘤等。這些病變在X線檢查上,均有其各自的特點,若與惡性腫瘤不易區別時,應及早手術切除。

2.辨證

2.1肺脾氣虛型:久嗽痰稀、胸悶氣短、腹脹納呆、浮腫便溏、四肢無力、脈沉細或濡,舌質淡苔薄,邊有齒痕。

2.2肺陰虛型:咳嗽氣短、乾咳痰少、食少納差、神疲乏力、潮熱盜汗、口乾口渴、舌赤少苔、或舌體瘦小、苔薄。

2.3氣滯血瘀型:氣促胸悶、心胸刺痛或脹痛、心煩口渴、大便秘結、失眠、唇暗、脈弦或澀、舌紫或有瘀血斑、苔薄。

2.4痰濕內阻型:症見痰多嗽重、納呆、便溏虛腫、神疲乏力、胸悶發憋、舌質暗或胖淡、苔白膩、脈細滑或濡而無力或滑數。

2.5氣陰兩虛型:咳嗽痰少、神疲無力、汗出氣短、口乾煩熱、午後潮熱、手足心熱、有時心悸、納呆脘脹、尿少便干、舌質紅苔薄或舌質胖有齒痕,脈細。

此外,臨床上還可見到氣虛血瘀、痰瘀互結等證型或上述證型摻雜相見。

3治療

3.1中醫治療

3.1.1辨證論治

3.1.1.1肺脾氣虛型

治法:補益肺氣為主。

方葯:四君子湯合桔梗湯加減。生黃芪30g,党參15g,白朮15g,茯苓15g,清半夏9g,陳皮9g,桔梗9g,葦莖12g,生苡仁30g,草河車9g。

3.1.1.2肺陰虛型

治法:滋陰潤肺。

方葯:麥味地黃湯合二母寧嗽丸加減。麥冬9g,生地黃9g,牡丹皮9g,山萸肉9g,五味子6g,鹽知母9g,浙貝母9g,全瓜蔞15g,夏枯草9g,白英9g,白花蛇舌草15g。

3.1.1.3氣滯血瘀型

治法:行氣活血,化瘀解毒。

方葯:桃紅四物合銀花甘草湯加減。當歸尾6g,赤芍9g,仙鶴草15g,苡仁30g,金銀花9g,夏枯草9g,龍葵9g,元胡9g,貝母9g,半枝蓮15g,莪術9g。

3.1.1.4痰濕內阻型

治法:化痰利濕,散結。

方葯:二陳湯合三子養親湯加減。陳皮9g,半夏9g,茯苓9g,白朮9g,党參15g,生苡仁30g,杏仁9g,瓜蔞15g,黃芩9g,半枝蓮15g,白花蛇舌草15g。

3.1.1.5氣陰兩虛型

治法:益氣養陰。

方葯:沙參麥門冬湯加減。生黃芪30g,沙參12g,麥門冬12g,百合12g,元參9g,鱉甲9g,地骨皮9g,浙貝9g,杏仁9g,半枝蓮15g,白花蛇舌草15g。

加減:咳嗽:加杏仁9g、桔梗9g、貝母9g、紫苑9g、甘草6g;咳血:加仙鶴草15g、茜草9g、白茅根12g、大小薊12g、藕節炭12g;胸痛,加元胡9g、威靈仙15g、白芍15g、漢防己6g、白屈菜12g;發熱:加銀柴胡9g、丹皮9g、地骨皮9g、青蒿9g、知母9g。

3.1.2常用中成藥

健脾益腎沖劑,每次30g(1袋),口服,每日2次。

貞芪扶正膠囊,每日3~6粒,口服,每日3次。

利佳片,每次5mg,口服,每日3次。

平消片,每次6片,口服,每日3次。

華蟾素片,每次4~6g,口服,每日3次。

金龍膠囊,每次3~4粒,口服,每日3次。

槐耳沖劑,每次20g,口服,每日3次。

參蓮膠囊,每次2~3片,口服,每日3次。

參芪片,每次4~6片,口服,每日3次。

梅花點舌丹,每次2片,口服,每日3次。

欖香烯乳注射液,0.4~0.6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ml中靜滴,日1次,15次為1周期。

華蟾素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ml中靜滴,日1次,28次為1周期。

艾迪注射液,50~10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500ml中靜滴,日1次,15次為1周期。

復方苦參鹼注射液,20ml加入葡萄糖或生理鹽水250ml中靜滴,日1次,10次為1周期。

益肺清化膏:益氣活血,清熱解毒。主要用於肺癌(帶瘤),20g/次,日2次。

威麥寧,6~8粒/次,一日2次。

以上藥物可依據患者病情的不同相應進行調整。

3.2西醫治療

3.2.1手術治療

外科治療是肺癌治療的主要方法之一,一些早期肺癌病例可以通過外科手術得到根治。手術治療的基本原則是儘可能徹底地切除肺部原發腫瘤,以及相應引流區域的淋巴結,並儘可能保留余肺和發揮余肺的代償功能,減少手術創傷,提高術後生存質量。

手術適應症:a)臨床分期為I、II期及IIIA期的非小細胞未分化肺癌,只要沒有手術禁忌症,都應採取手術治療,也有學者對部分IIIB期的肺癌也施行擴大根治手術治療。b)臨床分期為I期和IIA期的小細胞未分化癌,對於IIB期中T3N0M0的小細胞未分化癌應視情況慎重選擇。c)胸片和CT明確顯示的肺部結節或腫塊,未能獲得細胞或病理學診斷,但臨床診斷高度疑為癌或癌的可能性較大時,應採取積極態度,進行手術探查。

3.2.2放射治療

3.2.2.1非小細胞肺癌(NSCLC)的放療

術前放療:目前對術前放療的評價不一,較多的作者認為,沒有必要做常規的術前放療,但對一部分經選擇的病人可能有益,如肺尖癌和手術可能切除、但外科醫師認為手術切除困難大的病例。此外,對局部晚期的NSCLC如IIIA期作化療加術前放療的誘導治療。

術後放療:對術後放療能否提高腫瘤局部控制率和生存率的問題仍有爭議。對於術後腫瘤有殘留的病人、切緣陽性者或轉移淋巴結較多、局部複發可能性大的病例,建議病人接受術後放療。

單純根治性放療:a)早期病人:根治性放療用於因醫學原因不宜作手術的早期病人,其中包括因心肺功能差不能耐受手術的病人或拒絕手術的I-II期病人(腫瘤最大徑小於3cm的NSCLC才能根治)。b)中晚期病人:應用於局部腫瘤較大,手術切除有困難的IIIA-B期患者。

3.2.2.2小細胞肺癌的放療

傳統的放療方法照射範圍包括原發灶、同側肺門、全縱隔、兩鎖骨上淋巴區、或加對側肺門。近年則多採用超分割放療。

3.2.3化學治療

3.2.3.1非小細胞肺癌的化療

對I-IIIA期病人的輔助化療:I期NSCLC手術後是否要作輔助化療的問題,至今還無明確定論。目前通過腫瘤增殖動力學、癌基因和抗癌基因的研究,把這些可能有淋巴結和遠處轉移的病人挑選出來進行化療;II-IIIA期NSCLC術後建議進行以DDP為基礎的輔助化療,每21~28天為1周期,共用4~6周期。

對IV期病人的化療:化療對IV期NSCLC是否有益的問題,即能否延長生存期又不使病人承受嚴重的治療不良反應,尚有爭議。較多的文獻報道:使用以DDP為基礎的聯合化療能延長晚期NSCLC病人的生存期,而不明顯增加一般情況較好,確診前體重下降<5%者。化療方案:多選擇多葯聯合化療。常見的化療方案有DDP(CBP)+NVB、DDP+VDS+MMC、DDP(CBP)+紫杉醇、DDP(CBP)+泰素帝、DDP(CBP)+健擇等。

3.2.3.2小細胞肺癌(SCLC)的化療

SCLC對化療較敏感,因而化療已經成為SCLC治療的主要手段。但是單用化療的療效還不夠理想,必須同時進行胸腔局部腫瘤的治療,如放療或手術。常用的化療方案有DDP+VP-16、CBP+VP-16、CTX+E-ADM+DDP、DDP+NVB等,治療周期為4~6周期為宜。

3.2.4對症治療

3.2.4.1上腔靜脈綜合征:肺癌的縱隔淋巴結轉移壓迫上腔靜脈,引起頸部腫脹、發紺、呼吸困難等癥狀為上腔靜脈綜合征。採用放射治療可以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期。對癥狀、體征嚴重的病人應首選放療,適當配用脫水劑,然後根據不同病理類型選擇化療方案。癥狀、體征相對輕一些的患者可考慮先用化療再放療。

3.2.4.2腦轉移:肺癌腦轉移,對原發灶已控制,腦單個轉移灶一般可採用手術治療,但真正能進行手術的病例僅佔20%左右。放療是治療腦轉移的主要手段,宜採用全腦照射。放療期間應使用脫水劑和皮質激素以減輕腦水腫。對腦轉移合併其他部位轉移或肺原發灶未控制者以化療為主。應選用能通過血腦屏障的藥物如:BCNU、VM-26等。

3.2.4.3惡性胸水:對胸水量較多引起癥狀者,應在無菌操作下行胸腔穿刺抽液或胸膜腔置管持續引流胸水,盡量將胸水引流乾淨,然後腔內注射藥物如:化療藥物:DDP、MMC、5-FU、BLM等;生物製劑:IL-2、干擾素等;中藥製劑如欖香烯乳等。

3.2.4.4骨轉移:骨轉移引起的疼痛可用放療作姑息性治療。多處骨轉移也可以採用膦酸鹽治療抑制骨質破壞。

除以上治療之後,還多配合辨證應用中藥。

3.2.5輔助治療

應用放療、化療、中藥同時,還可以採用胸腺肽、免疫核糖核酸、IL~2、干擾素進行生物治療,提高機體免疫功能

中醫內外合治法治療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經驗

全網發布:2011-06-2320:55發表者:謝利(訪問人次:756)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是臨床常見的惡性腫瘤之一。近二十年我國的肺癌發病率以每年11%的速度遞增,總患病率已佔惡性腫瘤首位,預計到2025年,每年將有90萬人死於肺癌,我國將成為世界第一肺癌大國。肺癌中的70%一80%為非小細胞肺癌,而其中2/3的病人確診時已屬ⅢB期及其以上,失去了手術治療的機會,近年推出的第三代含鉑類的化療方案如GP、NP、TP、DP等聯合肺部的放療等可使肺癌晚期患者的中位生存期延長至14個月之間,1年的生存率增加到56%,2年生存率15%,但常伴有嚴重的骨髓抑制、消化道發應、肺部損害以及其它多種毒副反應,有的毒副反應甚至是致死性的。即使使用最新的肺癌靶向治療藥物如表皮生長因子受體(EGFR)抑製劑和血管內皮生長因子(VEGF)抑製劑等,其中位生存期也只能延長10個月左右,而且其價格及其昂貴,中國多數患者無法承受,也無法從中受益。因此,單純西醫臨床療效並不滿意。國內專家普遍認為採用包括中醫治療在內的綜合治療有望提高原發性支氣管肺癌患者的局控率和生存率。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中醫科謝利

肺癌患者的主要臨床表現是刺激性咳嗽、咯血痰、喘鳴、發熱、胸痛、胸悶等,故在中醫的肺積、痰飲、咳血、胸痛、喘證等病證中對本病有類似描述。筆者在多年的臨床實踐中對本病的病因病機形成了較獨到的認識,應用中醫內外合治法治療該病,取得較滿意療效,現總結如下

1.病因病機:筆者認為肺癌是內外多種致病因素長期反覆作用的結果,歸納起來包括先天稟賦不足,以及後天飲食起居不慎,如空氣污染、吸入煙毒、飲食不潔,食入霉爛變質食物或飲食不調,過於勞累或過於安逸,以及情志不暢等。西醫沒有提及情志因素對肺癌的影響,但是中醫卻不這麼認為。《黃帝內經·素問·舉痛論篇》就提到:百病生於氣也,怒則氣上,恐則氣下,驚則氣亂、思則氣結、悲則氣消。強調了情志因素的影響。

肺為嬌臟,位居上焦,邪氣入侵,常常首先犯肺。在上述各種因素的影響下,肺臟一方面長期受到外來邪氣的入侵,逐漸導致氣機阻滯,氣停則津停,氣滯則血瘀,氣停則毒聚,導致機體熱毒、痰濕、瘀血停聚於肺,另一方面耗傷肺的正氣導致正氣虛衰。正氣虛衰又反過來產生內生邪氣和痰毒瘀血等病理產物,形成惡性循環,正虛邪盛,正不勝邪,形成肺癌。

2.辨病辨證治療

2.1中藥內服法

2.1.1熱毒痰瘀阻肺:多見於早中期肺癌,體質尚壯的患者,多表現為咳嗽、咯痰或無痰或痰中帶血、胸悶、氣促等肺系癥狀,尚無明顯消瘦、乏力等全身表現,舌質紅或絳、脈象弦而有力。治療以清肺化痰、活血化瘀、軟堅散結、解毒抗癌為主

2.1.2氣陰兩虛:多見於中晚期肺癌,除肺系癥狀外,患者出現消瘦、乏力、低熱等全身癥狀,舌質紅、干少苔,脈象弦細。治療予益氣養陰、軟堅散結、扶正抗癌,方以生脈飲合百合固金湯加減

2.1.3陰陽兩虛:多見於晚期肺癌,尤其是放化療後,患者消瘦、乏力、低熱、浮腫、怕冷,舌質暗降,舌苔白膩或黃膩,脈象弦細無力。治以平調陰陽、軟堅散結、扶正抗癌,方以生脈飲合桂附地黃湯合參蘇飲為主加減

2.1.4放化療後消化道反應多見於放療後及化療後,多表現為嚴重的噁心、嘔吐、食慾下降甚至厭食、腹脹等,舌質暗降舌苔厚膩,脈弱。辯證多屬於胃陰不足、脾虛濕滯,治療以益胃生津、化濕健脾,方用益胃湯和參苓白朮散加減。用藥注意兼顧脾胃,脾喜躁惡濕,胃喜潤惡躁,用藥要注意養陰益胃與化濕健脾兼顧。

2.1.5放化療後骨髓抑制多見於放療後及化療後,多表現為程度不等的白細胞減少、貧血、血小板減少,辯證多為陰陽兩虛、氣血不足,治以補陰助陽,益氣補血,方選十全大補湯合龜鹿二仙膠加減。用藥注意:1、內經云:少火生氣,適當應用少量助火溫陽的藥物;2、足量應用血肉有情之品,填補真陰;3、使用適量的健脾和胃藥防止過於滋膩,影響脾胃運轉。

2.1.6放療後肺損傷多見於放療後,放射線損傷肺泡上皮和血管內皮以及多種細胞因子的參與,引起放射性肺炎和肺纖維化,影響肺的換氣功能,導致低氧血症和一系列病理生理改變。患者氣促、氣短、乏力、口唇青紫、時有心累、心悸、舌質暗降舌苔厚膩,脈象弦澀。辯證多以氣陰兩虛和痰瘀阻肺為主,治療當益氣養陰、活血化瘀、豁痰利肺為主,方選生脈飲合補陽還五湯合千金葦莖湯加減

2.1.7顱內轉移肺癌患者確診後約30%出現顱內轉移,其中以小細胞肺癌和非小細胞肺癌中的腺癌多見。此時患者多有頭痛、頭暈、嘔吐、復視、共濟失調,甚至可能出現偏癱、失語等局灶性神經缺損癥狀和體征。辯證多屬風熱水濕痰瘀互結,腦絡閉阻,治療宜疏風清熱、化濕利水、活血化瘀、滌痰軟堅。因患者易出現腦水腫和顱內高壓,用藥注意化濕利水、引血下行,並多選用驅風葯和蟲葯,現代研究發現這兩類藥物較之其他藥物更易於透過血腦屏障,發揮抗癌作用。

2.1.8肝內轉移患者出現身黃、目黃、小便黃,右脅脹痛不適或心下痞滿、厭食、腹脹、噁心、呃逆、大便溏結不調,消瘦、面浮肢腫腹鼓,舌質淡黯舌苔白厚膩,脈象沉細。辯證多屬陰陽兩虛、氣血水濕內停。治療當平調陰陽、行氣活血、化濕利水、軟堅散結。用藥注意:1、肝體陰用陽、一定要在疏肝理氣的藥物中加入適量的養陰柔肝藥物;2、痰飲為陰邪,「病痰飲者,當以溫葯和之」,要加入適量的溫葯溫陽化飲;3、「見肝之病,知肝傳脾,當先實脾」,要加入適量的健脾和胃藥物,防止敗壞脾胃。

2.1.9骨轉移患者多出現某處或多處劇烈骨痛、身痛、活動不利、骨蒸潮熱、消瘦、乏力,舌質淡黯舌苔厚膩,脈象弦細無力。辯證多屬腎虛髓虧、痰瘀阻絡,治療當補腎填髓、滌痰通絡、活血止痛,方選補腎壯骨湯合身痛逐瘀湯加減。

2.3外治法筆者治療的肺癌的一大特色是配合使用外治法。筆者常用的外治法包括:燈火灸、艾灸、穴位敷貼、耳穴壓仔等

2.3.1麝香燈火灸:

選用麝香仁、艾絨等混勻,搓成0.2-0.5㎝粗細藥線,選取風池、風府、大椎、心腧、肺腧、胸夾脊穴等腧穴,2壯,每日一次

2.3.2中藥艾箱灸:

用女貞樹木,檀香樹木烘乾,製成盒型,將艾條置其內。選肺腧、膈腧、三焦腧穴,每次30分鐘,每日1次。

2.3.3中藥經穴敷貼:

用生梔子,生大黃,蟾蜍、青黛、冰片、川細辛,川芎,川陳皮,磁石,廣木香,丁香,沉香,麝香等共研細末,加上桂油調成膏狀,貼於定喘、肺腧及腫瘤局部阿是穴體表皮部,每日一次

2.3.6耳穴壓籽法:用王不留行仔貼於腫瘤區、肺、腎、脾、胃。兩耳同時進行,每日一次。

3、體會

3.1依法定方、毋失病機。筆者認為,肺癌總的病機是本虛標實,本虛主要為氣虛及陰虛,晚期特別是接受大量放化療患者可出現陰陽兩虛;標實主要為氣滯、痰濕、熱毒、瘀血內停。筆者根據肺癌病機制定治則治法,遣方用藥緊扣病機。其治療肺癌藥物歸納起來主要包括益氣扶正、養陰扶正、清熱解毒、軟堅散結、活血化瘀、化痰理氣等方面,全面涵蓋了目前肺癌治療的主要治療原則。

現代醫學研究發現,綜合應用上述中醫治療方法,不僅可增加機體抗癌能力,還可降低化、放療的毒副反應,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周期,預防腫瘤的複發和轉移。

3.2重視草藥、擅用動物葯。四川是中藥之鄉,且盛產許多草藥品種,筆者認為怪病當用怪葯,常規常葯往往太過平淡單薄,而很多草藥駕馭得力,常收意想不到之效。在肺癌治療中,筆者常用三白草、九子連環草、白英等清熱解毒,貓爪草、急性子、紅慈姑、白慈姑、仙人球、金針果、無花果、文仙果等軟堅散結,應用多年,無明顯毒副作用,且收效甚佳。此外,筆者認為動物抗肺癌藥物也是一個值得重視的方向,動物葯在肺癌的治療和輔助治療上將發揮越來越大的作用。筆者治療肺癌常用的動物類葯有:白僵蠶、蟬衣、水蛭、牤蟲、全蠍、蜈蚣、土鱉、蟻獅、蟾酥、牡蠣、鱉甲、甲珠、蜂蜜、灰刺參、烏梢蛇、白花蛇等。現代研究表明,蛇毒、蜂毒、蠍毒、蜈蚣毒、斑蝥素等動物毒素中的活性物質對控制癌性疼痛、抑制肺癌細胞的生長有很好的作用。水蛭素等有抗凝作用的物質有利於抗腫瘤藥物及免疫活性細胞浸入癌組織,防止腫瘤細胞的擴散。海參中所含的海參素及粘多糖對實驗性肺癌也顯示了很好的效果,並能延長小鼠的存活時間。動物葯及動物葯中所含的毒素可能是提高中草藥抗肺癌臨床療效的一個重要環節。

3.3權衡得失、治人為本。肺癌患者病程長、病情重、病機複雜多變,往往虛實錯雜、寒熱互見、陰陽失調、氣虛紊亂,治療存在諸多矛盾。攻邪不慎,則損傷正氣;補益不當,則助邪留寇。筆者反對殺敵三千,自傷兩千的做法,常提出「先留人,再治病」,「留得一分正氣,才能留得一分生機」,臨證反覆權衡處方用藥的利弊得失,力求既驅邪外出,又不損傷正氣,達到正氣存內、陰陽調和的相對和諧狀態,提高患者生活質量、延長生存時間,體現了以人為本的王道之治。為此,筆者根據肺癌的發病特點及臨床表現,提出了肺癌的中醫處方的四項原則:①肺癌患者多為虛實相兼,因此要時時注意顧護正氣,要祛邪與扶正並舉;②金為火克,故不宜濫用辛辣燥熱的藥物及食物;另一方面,痰為陰邪,因此也不宜使用過於寒涼陰柔之品,臨證一定要細細辨別寒熱;③癌塊形成,多為瘀痰膠結,當以化痰為本,不可急功近利,一味攻血逐瘀,要注意緩消漸散;④「得胃氣則生,失胃氣則死」,要時刻顧護脾胃,以防苦寒藥物損傷脾胃陽氣。

3.4內外合治,尤其重視灸療。肺癌為沉痾痼疾,單純中藥勢必勢單力薄,難中病所,因此筆者主張採用中藥內外同治,合力攻邪,以增強治療效果。腫瘤外治療法中,筆者尤其注重灸法的應用。筆者認為,艾灸溫熱之性不僅可活血化瘀,溫經通絡,消徴散結,而且對於正虛之體有扶正固本,調和陰陽的作用,正中肺癌的病機。西醫在二十世紀八十年代興起腫瘤的熱療方法,通過加熱使腫瘤組織的溫度達到40~44度,引起腫瘤細胞生長受阻與死亡;利用癌細胞較正常細胞對熱更加敏感、癌組織處於缺氧的酸性環境、癌組織血管紊亂脆弱、血流緩慢、散熱慢的這些特點,熱療可以選擇性的破壞腫瘤組織的血管、損害腫瘤組織細胞膜、抑制DNA、RNA酶活性,干擾細胞增殖周期導致腫瘤細胞凋亡。現代研究表明,腫瘤患者局部灸療可起到與腫瘤熱療相似的抗癌作用,遠端灸療可通過增強網狀內皮系統的機能活性,尤其巨噬細胞途徑發揮抗瘤作用,還可通過神經一內分泌一免疫途徑作用於NK細胞而發揮抗瘤作用(神經一內分泌一NK細胞途徑)。

3.5中西醫結合,發揮中醫藥優勢。目前臨床上治療肺癌主要包括五大手段:手術、放療、化療、免疫療法、中醫治療。對於TNM分期在4期、體質量下降、已經沒有了手術和放化療指證的患者,以及不願意手術和放化療的患者,中醫可以單獨應用;而大多數情況下,中醫都可以協同西醫發揮作用,如中醫藥能配合放療、化療減毒增效,在手術前後應用能加快術後康復,有減輕病痛、提高生存質量、降低複發和轉移作用,從而提高了遠期療效。綜合治療時總的原則是,可利用放、化療殺滅腫瘤細胞,配合中藥扶正固本,能明顯提高療效。

中醫藥治療惡性腫瘤的對象多數為中晚期患者,其治療特點是「帶瘤生存」,強調的是患者的主觀感受。1998年,歐洲、美國和加拿大共同制定了「實體瘤的療效評價標準」(RECIST),這個標準嚴格地根據瘤體的變化來評定療效,如把目標病灶變化分為CRPRSDPD四個等級,把非目標病灶結合腫瘤標誌物分為CR非CRPD三個等級,沒有考慮患者的臨床癥狀變化、生存質量。按照這個標準,中醫的療效只能是穩定甚至是無效的。2003年,中華中醫藥學會腫瘤分會制定了中醫腫瘤療效評價系統,這個標準結合了瘤體變化、臨床癥狀、體力狀況和生存期,客觀地考慮了中醫治療肺癌的特點。實踐證明:中醫藥在改善肺癌患者的臨床癥狀、體力狀況、生存質量、延長生存期方面是有效的,同時也受到了中國老百姓的肯定和歡迎,是符合中國醫療現狀的。因此,中醫藥可適時介入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的治療,以多種形式開展中西醫結合治療。

原發性支氣管肺癌,發病率之高,令人不甚擔憂;生存率之低,令人扼腕嘆息;治療之難,令人不容樂觀;中西醫結合,尤有一線生機。

中醫治療肺癌常用中藥

全網發布:2011-06-2320:55發表者:謝利(訪問人次:2789)

中醫治療肺癌常用藥物

中醫治療肺癌藥物,歸納起來主要包括清熱解毒、養陰扶正、軟堅散結、益氣及活血化瘀等方面,大致涵蓋了目前肺癌治療的主要治療原則。

①益氣扶正類:除人蔘、黃芪外,尚有薏苡仁、茯苓、豬苓、甘草,山藥、扁豆、蜂蜜、仙鶴草,金針果,無花果、刺梨果等成都市第七人民醫院中醫科謝利

②養陰扶正類:除南北沙參、石斛、生地黃、玄參、天冬外,尚有百合、山藥、女貞子、五味子、天花粉、山茱萸等

③清熱解毒類:除半枝蓮、白花蛇舌草外,尚有魚腥草、白茅根、三白草、九子連環草、金銀花、蒲公英、紫花地丁、野菊花、黃連、山豆根、七葉一枝花、白英等;

④軟堅散結類:除牡蠣、夏枯草、浙貝母外,尚有貓爪草、鱉甲、天花粉、鱉甲、龜板等

⑤活血化瘀類:除王不留行、穿山甲外,尚有丹參、鐵樹葉、莪術、三棱、三七、赤芍、桃仁、水蛭、牤蟲、土鱉等;

⑥化痰理氣類:除瓜蔞、杏仁、百部外,尚有紫菀、陳皮、桔梗、射干、天南星、川貝母、皂角刺等

此外,一些動物類葯:白僵蠶、蟬衣、水蛭、全蠍、蜈蚣、土鱉、蟑螂、地牯牛、蟾酥、鱉甲、甲珠、蜂蜜、蜂膠等也被證明具有良好的抗癌效果;

另外,食療抗癌也顯示了良好的前景,選用味道偏於甘味的抗癌中藥如白茅根、仙鶴草、薏苡仁、豬苓、無花果、三七等加入紅慈姑、白慈姑、仙人球、灰刺參燉服,味美效佳,患者易於長期服用。

筆者認為,肺癌發病是一個複雜的動態變化過程,由於肺臟本身的生理病理特點,決定了肺癌發病過程中證候變化的多樣性和病機變化的複雜性。因此,臨床用藥更應從繁雜的變化中抓住主要特徵,尋找用藥和組方規律,這樣才能取得良好的臨床效果。

肺癌的中醫治療

全網發布:2011-06-2320:48發表者:周曉園(訪問人次:3167)

肺癌屬祖國醫學中「肺積」、「息賁」、「肺疽」等病證的範疇。《難經》早在兩千年前提出:「肺之積,曰息賁」,後《東醫寶鑒·癰疽篇》曰:「癰疽發於內者,當審臟腑,如中府應隱隱而痛者,肺疽也」,以「疽」字論定了肺癌的惡變性質。《雜病源流犀燭·積聚症瘕痃癖源流》對肺癌形成的病理機製作了精闢的論述:「邪積胸中,阻塞氣道,氣不宣通,為痰為食為血,皆得與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而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李中梓在《醫宗必讀》中論述「積」症病因時指出:「積之成者,正氣不足,而後邪氣踞之」。張景岳則明確認為:虛弱失調之人,多有積聚之病。肺積主要由於正氣虛損,陰陽失調,邪毒乘虛入肺,肺失宣降,氣機不利,血行不暢,津失輸布,聚而為痰,痰凝氣滯,瘀阻脈絡,致痰氣血瘀毒膠結,日久而成肺積。山東中醫藥大學附屬醫院腫瘤內科周曉園

正氣不足,臟腑功能失調是腫瘤發生的主要內因,肺癌發生後,如不能及時治療,又會傷肺氣耗肺陰,使機體正氣更虛,又促使癌腫進一步擴散及發展。早期腫瘤尚小,正氣尚盛,正盛邪輕,多可採取以攻為主,或大攻小補,或先攻後調的原則。中期腫瘤發展至一定階段,邪盛正氣亦傷,多處於「勢均力敵」階段,宜取攻補兼施的原則。晚期病情更重,正氣衰弱,「正虛邪盛」,治宜以補為主,或大補小攻,或先補後攻的原則,即「扶正所以祛邪」。

資料表明,我國肺癌病人以中、老年人居多,確診時,大多數已屬中、晚期,此時正氣虧虛是患者的一大共性,即使早期患者經手術後,正氣虧虛亦屬常見,故中醫治療應以扶助正氣為主,祛邪消積為輔,扶正是根據患者氣血陰陽的盛衰,而益其不足;祛邪是據痰凝、氣結、血瘀、熱毒等的亢盛,而祛其有餘。近年來「養正積自消」的治療原則已逐漸成為共識,中藥治療著力於增強機體的免疫力及自身抗癌能力為主,輔以抗癌中藥,達到控制腫瘤、改善癥狀的目的。

㈠分型辨治

1、氣陰兩虛型

主證:咳嗽少痰,痰粘色灰白,不易咯出,咳聲低弱,或痰帶血

絲,或胸痛隱隱,氣短、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自汗或盜汗,惡風,納呆,口乾不多飲,舌淡紅苔薄,脈細弱。

治則:益氣養陰,解毒消積。

方葯:肺積I號方:黃芪15克、太子參15克、白朮12克、北沙

參12克、麥冬12克、半夏9克、川貝母9克、橘紅12克、桔梗12克、炙杷葉12克、連翹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半枝蓮15克、蘆根18克、丹參12克、砂仁12克、全蠍9克(研沖)、蜈蚣2條(研沖)、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註:肺為嬌臟,主氣,司呼吸,喜潤惡燥,故肺臟之病變最易耗氣傷陰,久病者尤為明顯,故肺積的虛證以氣虧、陰津不足最為多見。此型患者絕大多數為腫瘤中、晚期,體質虛弱,氣陰兩虧,臨證治療用益氣養陰葯時,應注意「虛不受補」。益氣不宜過於辛熱,以防補氣有餘而生內熱,參、芪為益氣佳品,多配炒白朮、雲苓、山藥、薏苡仁等,療效甚好,亦可酌情配連翹等清熱之品;養陰之品不要過於滋膩,以防生濕生痰。肺積患者慎用生地、熟地,二葯雖為補陰之主葯,但一則責其滋膩,因肺的病變多伴有痰濕內蘊,滋膩之品易助濕生痰,引起或加重肺部感染;二則生地性寒涼,肺積患者多年老體弱、脾虛納呆,恐傷及脾胃而影響食慾或致腹瀉。筆者常用南沙參、北沙參、童參、麥冬、天冬、元參、女貞子、枸杞子等清潤之品以養肺陰。久病患者常有「動則氣急」等病變由肺及腎的「腎不納氣」表現,對於有腎虛咳喘的,可採用養陰清肺與補腎納氣同治的方法,加菟絲子、肉蓯蓉、補骨脂等肺腎同治。

2、氣虛痰濕型

主證:咳嗽痰多,質稀色白,氣短喘促,動則更甚,少氣懶言,胸悶納呆,神疲乏力,面色白光白,惡風畏寒,自汗,或顏面或下肢浮腫,大便溏稀,舌質淡胖或邊有齒印,苔白或白膩,脈濡緩或濡滑。

治則:益氣健脾,化痰解毒。

方葯:肺積II號:黃芪15克、党參15克、炒白朮12克、雲苓12克、陳皮12克、半夏9克、浙貝9克、瓜蔞12克、桔梗12克、薏苡仁30克、蘇子9克、萊菔子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連翹12克、炙紫苑12克、炙冬花12克、丹參12克、全蠍9克(研沖)、蜈蚣2條(研沖)、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註:此型患者多為久病、體型肥胖合併肺部感染者。肺氣虧虛,痰濕中阻,往往出現胸悶胃呆,舌苔厚膩,或黃或白,此時不要誤認為濕邪阻滯、中運氣阻,而一味用芳香開泄、或滲濕、或燥濕,這樣易使肺氣更傷,而犯「虛虛」之弊。要注意患者氣虛為本、痰濕為標,治療應以補氣扶正為主要原則,佐以化痰祛濕。濕邪痰飲內阻,有虛實之分,虛者必兼氣短、乏力、動則更甚、自汗等證,臨證不難區別。「治病必求其本」,故當以補肺益氣、健脾祛濕為主,佐以止咳化痰,方能收效。

3、肺虛熱毒壅結型

主證:咳嗽劇烈,痰稠色黃或白,或痰中帶血,氣短喘促,發熱,

口苦口乾,胸悶胸痛,惡風畏寒,自汗或盜汗,乏力納呆,小便黃赤,大便秘結,舌暗紅苔黃膩或黃燥,脈細數或滑數。

治則:補肺清熱,化痰解毒。

方葯:肺積III號方:太子參15克、白朮12克、雲苓15克、薏苡仁30克、浙貝母12克、川貝母9克、半夏9克、前胡12克、桔梗12克、桃杏仁各9克、桃仁9克、丹參12克、魚腥草15克、全瓜蔞15克、黃芩12克、仙鶴草30克、半枝蓮30克、蚤休12克、陳皮12克、甘草3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註:由於腫瘤本身和腫瘤導致的阻塞癥狀,肺積患者極易出現肺部感染,尤其在疾病的中、晚期。此時患者正虛邪盛,應注意「攻有所過,補有所壅」。故治療時不能只治感染而不顧正氣虧虛之本,用藥亦不易過重,若一味強調清熱解毒、燥濕化痰,肺部感染難以徹底治癒,或雖可暫時有所好轉,但有可能因寒涼之品進一步損傷正氣,使感染難以徹底控制而致反覆發作。筆者體會,此時治療宜選用益氣扶正、健脾燥濕化痰但不辛燥的藥物,如党參、炒白朮、雲苓、山藥、薏苡仁、陳皮扶正之品,再配以清熱解毒、祛濕化痰藥物,方能有顯效。若有條件,選擇細菌敏感、毒副作用小的抗生素聯合應用則效果更好。

3、痰毒瘀滯型

主證:胸痛背痛,痛有定處,如針刺、緊束感,咳嗽不暢,或吐

血痰,氣促胸悶,口乾苦,乏力,大便秘結,或面晦暗,唇青紫,杵狀指,舌黯紅或紫或有瘀斑,舌下靜脈迂曲,苔厚膩,脈弦細或弦細數。

治則:利氣化瘀,解毒散結。

方葯:肺積IV號方:炒桃仁12克、川芎12克、赤勺12克、當歸12克、黃芩12克、大黃6克、連翹12克、柴胡12克、元胡12克、蒲黃9克、五靈脂9克、莪術9克、炒枳殼12克、丹參12克、紅花12克、白花蛇舌草30克、醋香附12克、全蠍12克(研沖)、蜈蚣2條(研沖)、甘草6克。水煎服,每日一劑。

註:胸痛為肺積患者常見癥狀,「痛者,不通也」,氣滯、血瘀、痰阻、毒結而致氣血脈絡不通是引起胸痛的病因。「肺主諸氣」,「肺朝百脈」,正氣不足,邪毒乘虛而入,邪滯於肺,則氣失通暢,血行受阻,致氣血瘀滯;肺不布津,津液停聚,鬱積為痰濁。痰濁壅肺,肺氣受阻,又加重血瘀,痰瘀二者既相互轉化又互為因果,易形成惡性循環。氣滯、血瘀、痰濕、毒結等互結,瘀久又會生熱,故此時治療不可見痛止痛,而應以活血以通血瘀、理氣以行氣滯、祛痰以化痰阻、解毒以祛毒結、佐以清熱、佐以通絡止痛,使氣血脈絡通而不痛,方為止痛上策。

4、化療胃熱型

主證:噁心,嘔吐,納呆,胃脹或胃中燒灼感,口乾不飲,飲或

食入即吐,嘔吐涎沫,甚吐膽汁,頭暈,乏力,舌紅苔薄黃或干,脈細數或滑數。

治則:清熱益胃,化痰止吐。

方葯:化療反應湯:法半夏9克、竹茹12克、陳皮12克、枳實9克、厚朴12克、木香9克、黃連12克、乾薑6克、炒白朮12克、茯苓12克、白叩12克、大黃6克、生黃芪9克、党參12克、甘草3克。生薑三片為引,水煎服,每日一劑。

5、放療陰虛型

主證:除肺積的相關癥狀外,出現口乾舌燥,咽部干癢,小便黃

赤,大便偏干,或伴發熱盜汗,舌紅少苔,脈細數。

治則:清熱養陰

方葯:放療養陰湯:生地12克、當歸12克、川芎9克、赤芍12克、沙參12克,麥冬12克、五味子9克、銀花24克、連翹12克,黃芩12克、元參15克,炒桃杏仁各12克,川貝9克、桔梗12克、蘆根18克、丹參12克,半枝蓮15克,甘草6克。

註:肺積放療時由於易損傷機體組織、血管、粘膜、淋巴管等,造成食管的急性炎症、狹窄、粘連、潰瘍等以及肺臟的間質炎症,和頸部淋巴結放療時引起的腺體、淋巴管的破壞等,臨床多表現為熱毒傷津、肺陰不足的癥狀,故治療應以清熱、養陰為主。由於機體要對破壞的組織進行修復,所以微循環的重建非常重要,故方中加入丹參、赤芍、雞血藤等活血藥物對於改善癥狀有很好的作用。

由於患者的素質及病情不同,臨床表現亦不同,但患者以某一種證型為主的現象卻是常有的,其表現也多是主證、客證相兼,交錯出現。故治療必須遵守辨證論治的原則,分清主次,衡量整體與局部的關係,確定扶正與祛邪的輕重分量,才能收效,絕對孤立地專用一種治法而成功的例子是沒有的。

㈡癥狀辨治

1、痰多難咯:生半夏、生南星、川貝母、天竺黃、海蛤殼、全栝樓、牛黃、白芥子、竹瀝等。

2、咳嗽:桔梗、栝樓皮、前胡、炒杏仁、葶藶子、馬兜鈴、米殼、紫苑、款冬花、佛耳草等。

3、咯血:側柏葉、白茅根、白芨、大、小薊、茜草根、藕節炭、三七粉、花蕊石、仙鶴草等。

4、胸背痛:元胡、三七粉、八月札、乳香、沒藥、藤梨根、七葉蓮、熊膽、細辛等。

5、發熱:白薇、羚羊角、鬼針草、銀柴胡、地骨皮、金銀花、敗醬草、魚腥草、連翹、生石膏等。

6、黃膿痰:皂角刺、生薏仁、冬瓜仁、桔梗、黃芩、栝樓、浙貝、知母、葦莖、桃仁、前胡、桑白皮等。

7、喘急胸水:葶藶子、車前子、川椒目、龍葵、控涎丹等。

8、具有抗癌作用的中藥:

⑴清熱解毒類:白花蛇舌草、半枝蓮、蛇莓、苦參、七葉一枝花、龍葵、藤梨根、石見穿、野蕎麥根、黃芩、山豆根等。

⑵化痰軟堅類:夏枯草、生南星、貓爪草、生牡蠣、栝樓、海藻、澤漆、昆布、等。

⑶活血化瘀散結類:三棱、莪術、徐長卿、丹參、澤蘭葉、鬼箭羽、參三七等。

⑷其他:菝葜、全蠍、蜈蚣、蚊六穀、鐵樹葉、芙蓉葉、野葡萄藤、冰球子、蜣螂蟲等。

中醫中藥如何治療肺癌

全網發布:2011-06-2320:14發表者:李高峰(訪問人次:3402)

肺癌是腫瘤科常見病,早期治療首選手術切除。但由於種種原因,就醫時大部分患者已至中晚期,喪失了手術治療機會。近年來,中醫中藥治療肺癌已獲得值得關注的療效,在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期方面發揮了特色。現將中醫治療肺癌的病因病機、辨證治療的有關文獻記載及臨床體會總結如下。雲南省腫瘤醫院胸外科李高峰

痰結是中醫中藥治療肺癌的病理基礎。

《難經》云:「肺之積,名曰息賁……令人灑息寒熱、咳嗽、發肺壅」。《素問·奇病論》云:「病脅下滿氣逆,二三歲不已……病名曰息積」。《素問·玉機真藏論篇》詳細記載了晚期肺癌發熱、胸痛引肩背、惡液質的癥狀,指出「大骨枯槁,大肉陷下,胸中氣滿,喘息不便,內痛引肩項,身熱脫肉破」。可見,「息賁」、「肺壅」、「息積」、「肺積」均可歸為支氣管肺癌的中醫病名範疇。

肺癌的病因病機,《雜病源流犀燭》論述得較為中肯,認為:「邪積胸中,阻塞氣逆,氣不得通,為痰……為血,皆邪正相搏,邪既勝,正不得制之,遂結成形而有塊」。該文深入認識到痰結而致胸中有形結塊的病機。而無論是正氣內虛、臟腑失調,還是外邪侵肺、寒熱太過,均經過肺氣賁郁,積聚成痰的病理過程。無痰,則無以生肺積,故痰結於肺是肺癌的病理基礎。脾為生痰之源,肺為貯痰之器,肺脾氣虛,陰陽失和,受於風寒或風熱之邪,初未能成積聚,正虛祛邪不力,日久留滯成痰,痰氣膠結,乃成肺積。痰瘀化熱,灼傷血脈,則咳唾痰血。痰凝著於皮下,則見缺盆結核,流著於骨,則成骨痹,流於腦,則頭痛目瞑。肺癌的臟腑病機與肺、脾二臟密切相關,痰結貫穿於肺癌由原發到轉移的整個病程。

根據肺癌的病理機轉,按照中醫的辨證分型特點,中醫治療肺癌時大體分為肺郁痰熱、氣虛痰濕、陰虛痰熱、氣陰兩虛4個常見的臨床證型。其辨證要點和施治方法分述如下。

1肺郁痰熱型症

咳嗽不暢,痰中帶血,胸脅痛或胸悶氣促,唇燥口乾,大便秘結,舌質紅或暗紅、苔黃,脈弦或弦細。本證為肺氣賁郁,血瘀痰壅。治宜宣肺理氣,化瘀除痰。

2氣虛痰濕型症

咳嗽痰多,胸悶短氣,少氣懶言,納呆消瘦,腹脹便溏。舌質淡黯或淡紅、邊有齒印、苔白膩,脈濡或滑。證屬肺氣虛弱,子病及母,脾失健運,痰濕內阻。治宜補氣健脾,除痰散結。

3陰虛痰熱型症

咳嗽少痰,或乾咳,咽干不適,或咯痰帶血絲,胸滿氣急,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心煩口乾,小便黃,大便乾結。舌質紅絳、苔光剝或舌光無苔,脈弦數無力。本證為肺腎陰虛、痰熱互結,治宜滋腎清肺,除痰清熱。

4氣陰兩虛型症

乾咳痰少,咳聲低微,或痰少帶血,消瘦神倦,口乾短氣,目瞑失寐,煩躁心悸,納差體乏,舌紅干或嫩紅、苔白乾或無苔,脈沉細。證屬肺脾兩虛,腎陰枯竭。治宜益氣養陰,扶正除積。

但是由於中醫中藥治療肺癌的理論比較複雜,尤其是應該在先對患者的身體狀況和病情作整體辨證之後方能做出合適的治療法則來。

肺癌的中醫中藥治療

發表者:李昀(訪問人次:638)

近年來,中醫藥治療肺癌在緩解癥狀、延長生存期方面發揮了特色。其適用於整個治療過程,是肺癌治療不可缺少的輔助治療。對早中期,配合中醫藥治療,可以幫助患者術後恢復,提高身體免疫力,扶正去邪相結合。祛邪為主,扶正為輔,避免出現併發症和可能的複發轉移。對於中晚期的肺癌患者,中醫中藥治療可以幫助患者及時攻補兼施。幫助體質差的人通過調理增加免疫力,使其順利通過放化療。已經進行化療和放療的患者,肺癌的中醫中藥治療可以幫助患者恢復體力,抵抗化療後的毒副作用。中山大學附屬第三醫院胸心外科李昀

按照中醫的辨證分型特點,大體把肺癌分為肺郁痰熱、氣虛痰濕、陰虛痰熱、氣陰兩虛4個常見的臨床證型。肺郁痰熱型症主要臨床表現為咳嗽不暢,痰中帶血,胸脅痛或胸悶氣促,唇燥口乾,大便秘結等。方用千金葦莖湯加味。處方:葦莖30g,桃仁、生薏苡仁、茯苓、冬瓜仁各15g,浙貝母20g,桑葉、三七各10g,守宮5g,法半夏12g,陳皮、甘草各6g;氣虛痰濕型症主要癥狀有咳嗽痰多,胸悶短氣,少氣懶言,納呆消瘦,腹脹便溏。治宜補氣健脾,除痰散結。方用參苓白朮散加減。處方:党參、生薏苡仁各20g,茯苓、白朮、浙貝母、白扁豆、炒穿山甲(先煎)各15g,山藥25g,桔梗、砂仁(後下)各10g,陳皮、甘草各6g;陰虛痰熱型症主要表現為咳嗽少痰,咽干不適,或咯痰帶血絲,胸滿氣急,潮熱盜汗,頭暈耳鳴,心煩口乾,小便黃,大便乾結。方用瀉白散加味。處方:桑白皮、生地黃、知母、沙參、麥冬、浙貝母、鱉甲(先煎)、生薏苡仁、魚腥草各15g,甘草6g;氣陰兩虛型症主要癥狀為乾咳痰少,咳聲低微,或痰少帶血,消瘦神倦,口乾短氣,目瞑失寐,

煩躁心悸,納差體乏,舌紅干或嫩紅、苔白乾或無苔,脈沉細。證屬肺脾兩虛,腎陰枯竭。治宜益氣養陰,扶正除積。方用生脈散合六味地黃湯加減。處方:党參、麥冬、五味子、茯苓、熟地黃、山茱萸、百合、浙貝母各15g,山藥25g,桔梗10g,冬蟲夏草、甘草各6g。


推薦閱讀:

小兒治療支氣管炎食療藥方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的癥狀有哪些?
小兒急性支氣管炎有什麼病因呢
支氣管哮喘防治指南2016版
慢性支氣管炎的患者,這些藥物必須慎用,可引發嚴重後果

TAG:肺癌 | 支氣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