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 文字世界、屬靈世界、神學世界的一道奇觀

編者按

7月10日是加爾文誕辰,這一期和大家分享一篇巴刻介紹《基督教要義》的文章,作為對這位偉大改教家的紀念吧。就像1536年《基督教要義》初版書名中的所說的,這是「一部任何熱切追求敬虔的人都值得讀的作品」,也願你從加爾文這本最重要的經典作品中獲益。或許可以引用《基督教要義》(三聯書店,2010.03)導言中的一段話作為這一期的引言:敏銳的讀者很快就會意識到:加爾文在他的著作中所投入的不僅是他的智識,而是他整個靈性和情感的存在。古人說:「使人成為神學家的是他的心。」加爾文就是一個很好的典範。我們可以說,加爾文不是一個職業的神學家,而是一位非常敬虔的人,他具備系統思維的天分,並且順服神給他的感動,將自己信仰一切的涵義寫出來。他沒有將他的作品稱為神學大全(summa theologiae),而是稱為敬虔要義(summa pietatis)。他的思想力量來自他的敬虔,且他敬虔的產品就是他的神學,因為他的神學就是對他的敬虔的詳細闡述。他寫這本書的目的在於闡明(用原書名的用語)「所有敬虔的要義,以及一切認識救恩所必須明白的教義」。很自然,加爾文在拉丁文的最後一版的序言中聲明,他撰寫這部著作的唯一目標是要「保守純正的敬虔教義,使教會獲益」。

文字世界、屬靈世界、神學世界的一道奇觀

作者:巴刻 (J.I. Packer)

譯者:趙剛

1. 加爾文的《基督教要義》(第五版,1559年,以下簡稱《要義》)是文字世界的一道奇觀——那是一個作者和寫作的世界,是一個處理和安排繁複材料的世界,是一個需要謀篇布局並引人入勝地表達思想的世界;是一個被多羅茜·塞耶斯(Dorothy L. Sayers)在其《創造者的心思》中描述為理念、聖言、權能的世界。在廣告熱詞和護封出現之前的時代,作者們必須在一本書的首頁就講明書中的內容,好讓讀者和逛書店的人明白。這就是為什麼,雖然現在讓我們覺得有點自吹自擂得誇張,加爾文把第一版(1536)的標題定為《基督宗教的基本指南(要義),包括敬虔的全部內容(敬虔大全),以及關乎救恩所需要知道的全部教義;一部任何熱切追求敬虔的人都值得讀的作品》;到1539年,標題就變為《基督宗教的基本指南;現在終於名符其實了》;而1559年版的標題則成為《基督宗教的基本指南,重新用四卷本推出,並按最恰當的方法分成章節,擴充非常之大,幾乎可以視作一部全新的作品》。顯然,加爾文最後對他的工作終於感到滿意了,而歷史的評判也表明他有權感到滿意。說實話,作為對一整套偉大思想的恢宏闡釋,《要義》實在是一個奇蹟。經過五次改版後,加爾文的這部「敬虔大全」的篇幅變成原來的五倍,從六章擴充到八十章,分成了四卷,而且最後一卷的篇幅是前面三卷的總和。最開始的時候這只是基督新教的基本要理問答,粗略仿照路德的《小教理問答》進行編排,處理的內容依次是十誡、使徒信經、主禱文、福音聖禮和五種不宜稱作聖禮的儀式,以及如何在教會和國家中依照神的話語自由地生活;所有題目都帶有一點護教的味道,為的是要贏得法國國王的尊重和接納,為此加爾文還專門寫了一篇禮貌的獻辭。新添加的材料把第二版(1539)變成了一種「神學大全」,使篇幅增加了三倍。第三、第四版繼續擴充,到1559年時,《要義》的篇幅已經是1539年的兩倍了。在加爾文看來,1559年這個版本是他基於聖經對基督教所做的全面闡述——根據神自己的話來看,神是誰,是怎麼樣的一位神,他為人類曾經做過的、現在正在做的、以及將來要做的是什麼。四卷書的標題反映了使徒信經的四個部分,而這又相應地反映出保羅《羅馬書》的順序。這些標題是:「論創造主和世界的統管者神……就其工作和屬性的知識」;「論在耶穌基督里彰顯自己的救贖主神的知識」;「論接受耶穌基督的恩典的方式」;以及「論神用來吸引我們歸向他的愛子耶穌基督,並保守我們在他裡面的外在輔助管道」(教會、聖禮、以及社會秩序,都被視作恩典的管道)。儘管《要義》卷帙浩繁,卻依然極具可讀性。加爾文通篇的節奏平穩而不失緊湊。沒有一句廢話,每句話都用優雅、洗鍊、多彩、有力的拉丁修辭表達出來。[沒有一個英文譯本完全再現了加爾文的拉丁文采;伊麗莎白時期的托馬斯·諾頓(Thomas Norton)可能是最貼近的;貝弗里奇(Beveridge)帶出了加爾文的活潑,但有時失去了他的準確性;巴特爾斯(Battles)不乏準確性,但有時失去了加爾文的表達力度和緊湊;艾倫(Allen)的譯文流暢清晰,但比較通俗。]加爾文具有戰鬥性的個人特點和律師方面所受到的訓練,迫使他——我們不妨說——暗中駁斥他的對手,而16世紀的辯論風格——或風格不當——讓他在駁斥他的對手時,也會攻擊他們的人格。1559年版的《要義》也因為其中一些過度的辯駁和粗暴的諷刺而被人詬病。但總的來說,這本書仍然是一部文學經典,一部教學寫作的巔峰之作,如果認真閱讀的話,即使在今天也能對人的心靈產生深遠的影響。但這還不是全部。2. 《要義》也是屬靈世界的一道奇觀

——那是一個敬拜與敬虔的世界,一個門徒造就與生命操練的世界,一個神的話語透過聖靈光照與更新個人生命的世界,一個以基督為中心的思想與尊崇基督的心靈世界。本書有詳盡的教義討論、透徹的聖經研究,並且高舉神的主權,突出三位一體的真理。但塑造這一切的,是對良心的持續叩擊,是對我們生活動作都是在而且必須在神這一鑒察人心者面前的敏銳醒覺,是不遺餘力的堅持,健全的信仰必然表現為敬虔的生活,而敬虔就是忠心——即滿有信心——地在聖靈里順服、敬拜聖父和聖子。雖然《要義》所涵蓋的遠超出了門徒訓練的基本內容,不再只是一部要理問答,但因為它以對門徒訓練的關注為恆常的基線,所以從未失去要理問答的精神。對信經中所呈現出的耶穌基督的闡述,對基督徒生命、十誡、主禱文的闡述,在整部書中,就像皇冠上的明珠一樣(讓我們暫時轉換一下喻像)。要理問答是被現代教會忽略、但需要重拾的事工。它系統性地教導孩童和成人基督徒賴以生活的真理,並教導他們如何以之生活。教導要理的過程可以採取不同的形式,從熟悉的針對孩童的問答和複述形式,到諸如4世紀耶路撒冷的西普里安和現代尼克·岡貝(Nicky Gumbel)的阿拉法課程所使用的講解—討論模式,不一而足。要理教導的直接目標必須是使受訓者委身於耶穌基督,認定他是個人的救主、主、神;使受訓者委身於教會,認定教會是個人生命成長的恰當環境;並使受訓者持定天路客的身份,認定這世界非我家,我的家在天上。而這種實踐性的門徒訓練目的正貫穿《要義》始終。我懷疑任何其他這種厚度的著作也有這些特徵。

即使在今天,如果我們帶著受教的心來讀它的話,也不能不感到其刺透人心、使人謙卑、帶來挑戰的力量,讓人對自己個人基督徒的生命是否真誠和是否有長進(加爾文喜歡用的詞)感到扎心。但我們還有更多的話要說。

3. 加爾文的《要義》也是神學世界的一道奇觀

——那是一個充滿了關於神的真理、信實和思想連貫的世界;是一個與信徒及非信徒的理智缺乏和錯謬鬥爭 ——很遺憾,但卻不可避免——的世界;是一個當神在他的話語中向我們墮落、扭曲的心思啟示自己時,讓我們看見、珍視並維護神的世界。

加爾文拒絕任何沒有反映聖經明確教導的說法,也拒絕分割神所聯合在一起的,用堅定的筆觸闡述出以基督為中心的信仰和生命。因信稱義這一「持守真信仰的中流砥柱」佔據了中心位置,無論是從篇幅編排——第三卷的第11至18章——上來說,還是從神學上來說,都是如此。在它之前的,是我們要理解它所必須知道的——神是三而一、聖潔、公義的,又是良善、滿有恩典的,是歷史的主,萬有的賜予者(1.10-18);敬虔意味著朝向神的謙卑之愛、感恩、敬畏、順服、和依靠(1.2);我們人按照本性都是可怒、瞎眼、無助地陷在罪中(2.1-5);新舊約都見證耶穌基督這位神人之間的唯一中保,他的死換來了我們的救恩(2.6-17);律法的要求是什麼(2.8);信心是什麼(3.2);神如何賜下信心(3.1);信心如何生出悔改(3.3-5);基督徒如何生活(3.6-10)。在因信稱義之後的,基本上就是給我們這些被稱義的罪人的屬靈健康課程。我們必須認識到,我們不在律法之下的自由,是為了讓我們遵從律法(3.19);沒有禱告,我們就無法過基督徒的生活(3.20);神的揀選保證了我們的救恩(3.21-24,「預定論的章節」);我們必須持定在榮耀中復活的盼望(3.25);我們的靈魂要成長,必須依賴教會中聖道和聖禮的服事(4.1-19);我們必須作好公民,因為世俗政權的目的是為了保護教會(4.20)。這就是以因信稱義為基本框架的個人的基督教,正如加爾文在其恢宏的要理問答——或許有點過於龐大,但仍未失去要理問答的基本精神——中所呈現出來的。對加爾文來說,這些教牧表述的角度和它們的內容一樣重要。頌讚式的以神為中心統領全局。他熱切關注的是,每個人都應該認識神的恩典。而這紮根於他的渴望,讓每個人都過一個榮耀神的生活,一個因神在創造、護理和救贖中的奇妙工作而景仰崇拜他的生活。他要完全維護宗教改革的口號:唯獨聖經、唯獨基督、唯獨信心、唯獨恩典、唯獨神的榮耀。對創造和救贖主神,對聖潔、公義、智慧、良善之神的知識,是唯獨透過聖經賜給我們的,並非靠我們自己獨立的洞見和推測而來。救贖的祝福——與神和好、稱義和兒子名分的恩賜、重生、榮耀——是唯獨透過基督臨到我們的,而非依靠任何花哨的個人善工或以教會的任何祭司為中介。基督和他的恩賜則唯獨靠信心才能接受,並非任何努力所能賺得。而這個信心唯獨靠恩典才賜給我們,並維持在我們裡面,從而使我們自己對我們救恩的貢獻完全是零;這救恩一切的榮耀必須唯獨歸給神,我們不可分得一點。我們不過就是罪人,對救恩的需要完全出自那位「不愛惜自己的兒子,為我們眾人舍了」(羅 8:32,和合本)的神奇妙的憐憫。正如我們所看到的,1559年版的《要義》是加爾文的絕筆,他在其中說出了對全部事情的看法,包括他不斷與之鬥爭的錯謬——反三位一體論、光照論、帕拉糾主義、反律法主義、自救論、僧侶制度;關於稱義、教會權柄、聖餐的錯誤看法,等等——他感到,這些錯誤剝奪了神當得的讚美,而他在與這些偏差看法作最後一次爭辯時的嚴厲,正表明他這種感受之強烈程度。

偉大的神學,正像所有偉大神學都浸於其中的聖經一樣,本質上是超越歷史和文化的,並在我們試圖詮釋它時,它反過來會——有時令人震驚地——詮釋我們。1559年版的《要義》是偉大的神學。

真是不可思議!這本書雖然一讀再讀,其中許多段落卻常常能跨越數個世紀,徑直向我們的心靈說話,並直接回應我們時代的神學爭論。它似乎是一座深不見底的寶藏,從中可以不斷發掘出基督教信仰所有主要問題的聖經智慧。

請問,你是否真的知道我在說什麼?潛心閱讀《要義》,很快你就知道我在說什麼了。


關聯閱讀


來源:
推薦閱讀:

傷感簽名文字圖片
有哪些與眾不同的漢字?
【穿越文字】那些一讀入心的句子
文字里的夢

TAG:世界 | 分享 | 神學 | 文字 | 奇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