透視美國報紙易主風潮

筆者以為,這裡有兩個問題值得思考。第一,在全球紙媒行業整體下滑的今天,為什麼商業巨子們反而熱衷於收購傳統紙媒?我們注意到,收購紙媒的行動並非始於《華盛頓郵報》和《波士頓環球報》,在過去的兩年時間裡,股神巴菲特已經連續收購了至少30份日報。然而就在2009年,當巴菲特被問及「是否將考慮繼續投資報紙產業」時曾明確表示:「我不會以任何價格收購美國的報紙,因為它們可能將永無止境地虧損下去」。無獨有偶,在收購《華盛頓郵報》之前,貝索斯也向記者表達了他對傳統紙媒的不屑:「有一件事我很確定,在20年內,紙質媒體將不復存在,那時候,紙質報紙或許是酒店向客人提供的一個奢侈小物件,作為一種特殊的服務存在」。可是就在兩三年後,他們幾乎同時改變了看法,認為美國社會(特別是社區)需要一份好的報紙。「一家滿足某個特定社區信息要求的報紙將是這個社區居民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巴菲特表示。這是否意味著,巴菲特們看重的已經不是紙媒眼前的經濟利益,而是它的某種社會價值?或者如同有人猜測的,他們試圖作為一項公共資產的擁有者來發揮更重要的作用?第二,擁有了《華盛頓郵報》的貝索斯和賣掉了《波士頓環球報》的紐約時報集團意欲何為?貝索斯是電商巨頭亞馬遜的CEO,而亞馬遜以網購起家(近年又因電子書Kindle聲名鵲起),是名副其實的互聯網商業企業。在傳統媒體尋找生存空間的同時,亞馬遜這樣的新媒體企業同樣需要突破瓶頸,找到新的銷售和廣告資源。而收購那些享有盛譽的傳統媒體,吸納高質量的信息產品,無疑會使內容生產和售賣獲得更好的效益。就連被收購的《華盛頓郵報》的員工也對新東家充滿期待,希望他能像成功售書一樣,使報紙在網上實現華麗轉身。如果這同樣也是貝索斯的戰略意圖的話,那麼《華盛頓郵報》必然會成為亞馬遜這個互聯網企業的有機組成部分,而不再是傳統紙媒。再來看紐約時報集團。有資料顯示,在出售《波士頓環球報》之前的2012年,紐約時報集團已經售出16個銷量較低的出版物,表明了集團「固本」的意圖;而將《國際先驅論壇報》更名為《國際紐約時報》,更體現了紐約時報集團集中打造核心資產的戰略考慮。如何打造核心資產?用集團新任首席執行官馬克·湯普森的話來說,就是實施數字化戰略——創造新的數字產品和服務,「這是集團當前最重要的事情」。為此,紐約時報集團正在改變傳統的訂閱模式,加緊推出高端訂閱服務,以便讓用戶接觸到更多的在線功能。紐約時報集團還向作為互聯網公司代表的Netflix學習,試圖由傳統的紙媒發行商轉變為一個真正的互聯網公司。由此可見,無論是買進《華盛頓郵報》的貝索斯,還是賣出《波士頓環球報》的紐約時報集團,它們的探索殊途同歸——都是將傳統紙媒打造或轉化為互聯網企業。這一事實告訴我們,在美國,傳統紙媒的轉型已經由量變階段進入質變階段。在這一階段,傳統媒體與新媒體的界線已經不那麼清晰;或者說,二者已經相互融合,並將努力歸於一處——就是創造條件,實現渠道與內容的完美結合,為用戶提供全新的體驗。這或許就是傳統媒體發展的出路與契機。質變是脫胎換骨的過程,其中的痛苦、艱辛自不待言。在痛苦、艱辛中重生的美國紙媒如何破繭成蝶,實現蛻變?我們拭目以待。(作者 程曼麗 北京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教授)
推薦閱讀:

TAG:美國 | 報紙 | 透視 | 美國報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