標籤:

誰動了醫患之間的誠信

標籤:

1月前的一個早上,我正在查病房,一位青年推開門放下一束鮮花,不等我反應過來就匆匆離去,紙條上寫著:「謝謝你醫生,孩子病好了,那天的盲闖實在對不起,請原諒!!」望著他的背影,我想起來幾天前那令人尷尬的一刻……

一個男孩發熱2天掛了我的號看病,查體溫38、8度,咽部充血、心肺正常,化驗白血球和中性細胞都不高,精神不錯,就是個單純上感,我就給開了點退燒藥和三副中藥,家長拿著那16元5角錢的葯回來,說「賤錢無好貨」,要為孩子輸液,我做了一番解釋後家長不但不接受,反而很不冷靜的叫我擔保「孩子不出問題」,我告訴他「作為醫生,我無法答應你的要求,再高明的醫生也不會擔保,但有一條我這是上感的規範治療方法,不管怎樣我一定對孩子負責、會儘力的,當然,你如果不信也可以到其它醫院看看、聽聽別的醫生的建議……」言外之意就是——如果你要堅持,可以另請高明。她思索再三,還是接受了我的建議,後來在他/她的懷疑目光下,我讓護士給孩子做了物理降溫、吃上藥,並把孩子留在觀察床上,一個小時後孩子退熱了,我交代了病情讓他回家治療,四天後就發生了開始的一幕。

對病毒性上感,休息、多飲水、對症處理是治療上的金牌,這個過程一般五天左右就可好轉,而抗生素輸液有害無益,也不能縮短病程,家長由於對醫生缺乏信任和衛生知識的欠缺,導致了這不該發生的不愉快。面對鮮花我心潮起伏、感慨良多,諸多往事如泉水一樣湧出,想到個別患者看病時,居然帶著錄音筆、攝像機,將醫生的一言一行都記錄下來,以便隨時「對簿公堂」,這樣的環境,做醫生真的太難了!常常使我陷入了無奈與蒼涼的漩渦,醫患之間怎麼這麼多仇恨,人與人之間的信任是多麼不堪一擊!我經常垂問:社會的準則是什麼?做人的良知是什麼? 是誰偷走了醫患之間的信任?一個只信任自己的社會還能叫社會嗎?道德良知是對人性的拷問,也是人類永恆的話題,但刻下這只不過是成了精神的伊甸園,現實的烏托邦。

一個有序、有德的社會,誠信是個重要的社會精神資源,我們買牛奶時,就應當相信奶裡面沒有毒物,我們遇到壞人報警110,就相信警察不是強盜的保護傘,但是,刻下社會上一些事情幾乎完全喪失了公信力,我們甚至根本不能完全相信牛奶是安全的、警察的是廉潔的。朋友之間不再信任,夫妻之間不再信任,師生之間不再信任,醫患之間不再信任……眾多的「三聚氰胺」、「地溝牌」油,讓人們無法再信任無良商家,還有多少領域能為大家的信任呢?社會如此複雜,道德滑坡競使任何的事的信任,都打上一個問號的印記,公信力到底在哪兒!!

醫療中的信任危機使醫患關係已經到了非常危險的境地。社會對醫院的微辭頗多,病人對醫院是既依賴又無奈,站在病人的角度看,醫生護士的冷漠對患者造成的傷害屢見不鮮,病人的人格有時得不到尊重。部分醫生濫開『大處方』,很多病人被那些野豁豁的大處方「嚇」跑,也加劇了病人對醫生乃至醫院的不信任感。在醫院裡,分配製度不合理、葯醫不分家、個別醫生收受紅包、開回扣葯、行為不規範,以及患者不理解醫學的風險性等因素。在如此複雜背景下,個別媒體放大了「醫患生態」的惡化程度,加深了醫患之間的誤解,惡化了患者對醫務人員的負面評價。

「太初有道」,諸多不良現象的發生其來有自,其間的是非並不仰賴於爭論的分貝,還得回到太初,向醫生開刀來解決錯綜複雜的醫療問題,無異於像向學生開刀來破解北大創辦世界一流大學的問題一樣,八個字:飲鴆止渴、無濟於事。追逆源頭主要是衛生體製造成的,我國的醫療改革已經20多年,說它失敗,是因為它把一個公益性事業當成了經濟實體來運作,把醫療和「消費」混在一起。用經濟槓桿管理醫院乃是各種矛盾的萬惡之源,它使醫院的免疫系統紊亂,由於國家財政投入不足,醫院不得不靠多賣葯、多檢查來求生存、養隊伍,醫院的考核制度、工資獎金與醫護人員的效益掛鉤等等。在這種畸形的醫療體制下,本該專心治病救人的醫護人員,還要為完成「經濟指標」而動腦筋,這樣開大方、過度醫療也就不奇怪了。刻下很多醫院都涌動著一條 「潛規則」,就是如何賺錢,明明是10元錢就能看好的病,卻硬是要從病人口袋裡挖出100元,它背離了醫患關係的本質,這是醫學之恥。對此,每一個有良知的醫生的內心是充滿矛盾的。醫生是以解除病人疾苦為至高使命,如果僅僅為了賺錢,那完全可以去經商,這烏七八糟的怪病已使社會的精神文明背上了沉重的包袱。為了病人的安全,為了讓醫生維護起碼的職業尊嚴,為了社會的和諧安定,現在到了認真思考進行改革的時候了,當然醫療衛生改革是一道世界性難題,也沒有包治百病的「靈丹妙藥」,但要想真正讓百姓看得起病,緩解醫患關係,重建醫患的互信,應當也必須要跨過這座火山,登上衛生改革的「珠穆朗瑪峰」,還衛生事業公益性之本,否則只能是無源之水、無水之木。

誠信原則,在物慾利己的當今社會被踐踏著,傷害著。市場化給人帶來物質的刺激,卻使人們逐漸淡化了誠信,甚至開始隨性而為,隨錢而為。我雖低微,但良知使我堅守著臨床治療原則的底線,不會變通和迂迴,堅守這份對病人治療的誠信。每個醫生在生死病危的嚴肅問題上,都要為自己的診療行為負起道德的責任!醫生要心中裝著病人、恪守一份誠信!即使這樣會暫時「得罪」病人,在遇到不公時也常覺得太累,但這才是誠信之本。醫生應當用自己的服務,讓病人體會到技術以外的世界,折射出仁愛的境界,人性的光輝。

信任是醫患關係和諧的基石,一個「大醫」應當鞭打自己身邊的各種醫療陋習與詬病,以維護病人的生命為己任,就醫環境越差越要舉重若輕,堅守拋地有聲、超凡脫俗的醫德,堅守醫療誠信的豐碑,處處以病人的快樂為快樂,把自己的醫療行動陽光化、透明化,享受救死扶傷中的苦與樂,把暖與甜帶給病人,實際上醫患關係的改善只有用心才可以換取,即使誠信有時需要付出代價和勇氣,唯此才會獲得靈魂的安寧。毋須置疑,多數醫護工作者是好的,儘管社會上為醫生貼上了各種標籤,但絲毫無法動搖醫生的道德的高山,如果沒有他們的努力,就沒有13億人們的健康長壽。善情無疆,生命、疾病,不過是他們平時工作中所要面臨的種種風險之一。我們不能把體製造成的弊端都往醫生身上傾瀉,更不能以極端方式「鬧醫院」,這種喪失理智的行為,是法治社會所不容的。醫生是一個充滿未知數的高風險行業,包括診斷風險、用藥風險、手術風險等,風險還在於疾病複雜、認識局限,也包括技能技術,所以醫療服務是一個很特殊的服務。只允許醫生成功不允許失敗,是很不現實的,一部醫學史,就是無數失敗演繹的歷史。醫學的每一點進步,都是有代價的。遺憾的是,很多患者以為進了醫院就是進了「保險箱」,治不好病就是醫生的錯,動輒發生過激行為。這不僅極大地傷害了醫生的感情,也挫傷了醫生探索未知領域的積極性,受損失的是整個醫療衛生事業。

民無信不立,可是現今竟成了一個十分沉重的話題,沉重的讓我思考了很久很久卻一直不敢動筆去觸動這一束鮮花的故事。一個社會,當人們彼此之間不再信任時,那是何等的悲哀呀。中國有著悠久的文明史,被稱為禮儀之邦、道德的淵源,自古就有「人無信不立」、「一諾千金」等道德傳統的格言。時代呼喚「誠信」,人人需要「誠信」。守信做事,誠實做人。古話說:「贈人玫瑰,手有餘香」。待人以誠信,如同一輪明月的清輝普照大地,是誠信,讓黑暗變得光明;是誠信,讓世界變得美麗,朋友!願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擁有一輪誠信的明月!讓明月向人們的心靈深處延伸,直到春天的地平線、永遠……

誠信所至,金石為開。請不要丟棄誠信,它是為人之本,處世之根,誠信猶如陳年老酒永遠是醇香醇厚滋潤心田。停筆之餘,讓我們同聲呼喚「honesty and trust with us!」(誠信與我們同行!)。或許,在多少年後,和諧、文明、誠信的春風將重新吹拂大地,那時,我坐在和煦溫暖的陽光下,眺望拂綠繁金的花兒,看著天空中飛過的小鳥,一定會流出幸福的淚水,因為我,純真依舊。


推薦閱讀:

誠信是金學教案
從面相看什麼樣的人能守得住秘密,誠信可靠
我有錢,不代表你可以不還
美文:拒絕謊言 共鑄誠信
轉載:百年的誠信

TAG:誠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