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宋滅亡,首罪就是背誓叛盟!(另類觀點)
宋朝開國,號為「大宋」,國土僅北遼一半不到,算不得完整的中華繼承。太宗趙光義想試試遼國兵鋒,奪回後晉割給遼國的燕雲十六州,公元979年發動進攻。遼景宗急令反擊。結果高梁河一戰,宋軍潰敗,死者無數,趙皇帝腳部受傷,乘驢車逃回。
公元986年,宋軍再次出陣,其中有兩位嚴重戲說化的傑出將領,一是潘美,二是楊繼業。在遼軍追擊下,潘無力兌現接應承諾,導致楊兵敗被俘最後殉國。之後漢文化主流藝術,將潘美說成白鼻子奸臣,而楊老令公則是忠勇帥才。並且不斷演化,造出一連串的楊家將及楊門女將。
1004年,蕭太后與新皇帝遼聖宗御駕親征北宋。在戰與逃兩選,宋真宗也御駕親征。而且宋軍守城,還用超級強弩,射殺了遼軍第一名將蕭達令。之後宋遼簽訂著名的「澶淵之盟」,宋帝稱兄,遼帝稱弟。宋帝稱蕭太后為「嬸」。劃定邊界,互市邊貿,宋每年向遼輸銀二十萬兩,綢子十萬匹。兩國對天盟誓,永結和好。
此城下之盟對宋有些不公,但和約達成,告諸上天,應由法律及老天共同約束。之後,宋遼百年和平,免動刀槍,遼國文明急劇漢化,宋朝經濟急劇壯大。有經濟學家統計,當時北宋的GDP,佔全球三分之二以上。這是個驚人的數字。從1004年起之後一百十九年,宋遼兩國基本相安無事,這同樣是一個驚人的數字。
大約1110年起,遼國治下的金人發動起義,勢同烈火,遼國岌岌可危。這時有一位愛國者或是愛國賊的漢人馬植,向宋朝大太監童貫獻計,應借遼國內亂,越遼東半島,走海路直接與東北的金人聯繫,共同破遼。之後收回燕雲十六州。這個公然叛盟的戰略舉措,得到宋徽宗認可。宋軍攻遼前,遼使奉上降表,全國願為臣屬,甘作宋朝藩屏,哭求看在一百一十九年和平份上,請禮儀之邦不要落井下石。當然,宋朝皇帝拒絕。遼使當庭哭罵:「遼宋兩國,和好百年,盟約誓書,字字俱在。爾能欺國,不能欺天!」哭罷回遼復命,整軍迎敵,區區萬人,居然將二十萬宋軍一鼓而滅。兩線作戰的金人,看到煌煌大宋如此戰鬥力,滅遼之後頓起貪婪之心。不過礙於盟約,還不便立即下手。
哪知宋徽宗忽然念起正在逃亡的遼皇帝可憐,居然發出請歸宋朝的詔書。結果被金國查實。這下找到借口,金國「義正辭嚴」宣布宋朝招降納叛,是嚴重的背盟,由此大舉伐宋。等開封城破,宋徽宗宋欽宗父子被俘,與數千文武百官、皇親貴戚男男女,押赴北地。死的死賣的賣,連皇太后皇后也當了金國的「慰安婦」,還「從良」再嫁,宋國的屈辱空前絕後。岳飛《滿江紅》寫道:「靖康恥,猶未雪,臣子恨,何時滅」,時為1127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北宋之後是南宋,宋高宗趙構,殺了絕意抗金的岳飛,斷了北上抗金的念想,其害怕父兄回國奪權是假,擔心打不過金國才是真。反正願意稱臣伏小偏安一隅。其後金國出過暴君,也出過「小堯舜」金世宗,宋金以淮河為界,小有摩擦,但和平算是維持了。
歷史未過百年,草原上突起「黃金家族」,成吉思汗父子狂飆無敵,金國危在旦夕。1233年左右,蒙古與宋朝聯繫,簽訂軍事同盟,宋向蒙提供物資軍援,共擊金國。勝後宋可收回淮河以南若干被金國佔領的土地,宋蒙仍以淮河為界。
待金國滅亡。南宋舉國狂歡,慶祝蒙軍替宋抱了靖康之恥的血海深仇,還爭著羞辱被俘的金國副宰相漢人張天綱,問:「你有何臉面到此?」,哪知張從容回答:「敝國之亡,比貴國兩位先帝如何?」畢竟金國末代皇帝完顏守緒抗擊到最後,自縊身死。同樣是最後的守城大將完顏承麟,巷戰殉國。比起北宋皇族哭哭啼啼當俘虜,壯烈多了。此時公元1234年,非常便於記憶。
照理蒙古新鄰,也是對天盟誓過的,應該安份幾年。哪知南宋一幫愛國君臣,看著草原民族似乎對南方沒興趣,居然再度叛盟,主動過淮河北擊蒙古兵,意在收復黃河故地。結果喪師十萬,「奪回」的故土再行失去。好在蒙軍團全力西征,對南下真沒興趣。
過了二十餘年,1259年,忽必烈要追究南宋的背盟責任來了。南宋學了前朝,再向蒙古稱臣,劃長江為界,每年納銀二十萬納絹二十萬。誰知新盟墨跡未乾,得知蒙古內部搶奪王位,忽必烈匆匆北返,宰相賈似道謀劃宋軍截殺蒙古殿後的散兵游勇,冒稱為大捷。名家還創作巨著《福華篇》,歌頌皇上與宰相的英明偉大。
再過十餘年。忽必烈坐正了皇位,穩定了北方,正式南望了。舉兵前,還派出使者究問歷史問題,並提出邊界細節,這時的忽必烈,未必有滅宋之心。哪知賈似道竟對使者之事欺上瞞下,更有血性猛烈的愛國賊,路上擊殺使團。這一下,忽必烈不用借口,兵鋒立下至1276年,謝太后上表投降,南宋滅亡。最後的抵抗在廣東崖山,大軍覆滅,流血飄櫓,陸秀夫背著小皇帝投海,留下一點忠勇之氣。南宋北宋,總計存國三百二十年。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
宋朝經濟強盛海運發達,是公認的士大夫黃金時代,文治極盛,宋儒理學邁向「倡明」。卻為何兩度亡國?史學界一般說「文強武弱」是根本,擋不住侵略者屠刀,基本不問再三叛盟自取禍亡的宋朝,為何在外交上沒有任何「仁、義、禮、智、信」的儒家風範,而是反其道而行之?對遼金乘火打劫,對蒙古不自量力,橫挑強鄰到了駭人聽聞的地步。一遇鄰國禍亂動蕩,堅決不吸取歷史教訓,堅決不顧家國存亡的百年大計,力量不夠裝龜孫,感覺大利就翻臉。從這點看,儒家演變成儒教,表面高唱道德,骨子裡有另一種背叛、陰毒、虛偽與殘忍!而且定期發作,代代不絕。儒家「文明」的先天失范與基因惡化,在這個朝代特別明顯。然而面對宋朝這一部大史,後代歷史學家的大部分,比胡編亂造楊老令公、楊家將、楊門女將的說唱藝人還不如。除了簡單歸因什麼財政虛弱、吏治混亂,最搞笑的居然還有「怯懦畏戰」,所以說這幫專家學者愛國賊,最能幹的就是自閉耳目搪塞後人。
我用兩著宋詩作為對照,請諸君細讀。一首是最著名的文天祥的《過零丁洋》:
辛苦遭逢起一經,干戈寥落四周星。山河破碎風飄絮,身世浮沉雨打萍。
惶恐灘頭說惶恐,零丁洋里嘆零丁。人生自古誰無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文天祥文狀元,打仗外行,被俘後三年不屈殉國。但他的忠心在於忠君,愛的是趙姓之國,似乎他還未必反對親戚後輩出任元官。「留取丹心照汗青」,才是他赴死的根本目的。相比之下,另一位元朝大將軍張弘范,漢族血統,父子兩代身任高級將領。他在提兵攻宋的征途上,也留下一首七絕:
磨劍劍石石鼎裂,飲馬長江江水竭。
我軍百萬戰袍紅,儘是江南兒女血!
[ 轉自鐵血社區 http://bbs.tiexue.net/ ]不必再作誅心之論或一片爛罵,僅以詩論詩,張作為征服者,血統為漢人,更作為一個人,對民族戰爭的本質與災難,作了悲涼的歸結與反省。文要的是青史留名,張嘆的是血淚百姓。兩者境界不同的。可惜今天的愛國者,說到文天祥個個拜服。那首七律,學生必讀。後者的詩或許還能留存,真正的悲嘆之情,少人理解了。
我再提醒一句,今天某些高喊「遠交近攻」與「收復北土」的「愛國知識分子」,與宋朝的徽宗、欽宗、高宗、理宗、度宗及滿朝文武的「愛國者」相比,又有何反省,又有何區別,更有何進步?!
2013年12月3日
推薦閱讀:
※盤點明星另類爆笑乳名(組圖)
※科學家:人類或將很快實現另類形式的「永生」
※超級爆笑另類情書
※為何不做一個獨立自強的另類新太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