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大城市消費高

中國大城市消費高、生活難

4月2日,德國《時代》周報網站發表文章稱,在中國的大城市,生活成本越來越高,當地居民和外國商人都感到難以承受。在多個機構發布的不同版本生活成本排名報告中,北京、上海、深圳等城市均名列前茅。

美國比中國物價低?

馬里奧·卡瓦羅是在上海安家的美國人。2011年2月,他趁春節假期返美探親,意外發現美國的物價比中國還便宜。

他向美國《商業內參》網站抱怨,中國的大城市生活成本越來越高,而美國的生活成本反而在降。

「上海農貿市場里的雞肉、豬肉和牛肉的價格,比美國洛杉磯的貴。三文魚的價格簡直嚇人。」馬里奧是農貿市場的老主顧,習慣和菜農砍價,他認為自己過著普通上海人的生活,而他對生活成本不斷攀升的不滿,也代表了很多上海居民的心聲。

被高昂生活成本困擾的中國城市,不只上海一個。

美國《華爾街日報》稱,中國《財新》雜誌2009年曾邀請中國杭州和美國波士頓的居民按照同樣的購物清單採購,發現在中國的花銷居然高過了美國。杭州超市裡雞蛋的價格是美國雞蛋價格的兩倍,一升牛奶的價格則是美國的3倍。2009年,杭州的人均收入是26864元,約合4024美元,而波士頓的人均收入是32255美元。

德國《時代》周報引用中國主持人崔永元的話稱,在北京「(收入)每月過萬甚至都經常感覺錢不夠花」。該報稱,北京人的平均收入在5000元左右,而領最低工資的人,月收入只有1560元。這些在北京打拚的普通人對「錢不夠花」這一點,有更加深刻的體會。

《時代》粗略估計,在北京2500萬人口中,約有200萬人的收入低於最低工資標準。還有100萬人生活在地下室、天橋下面以及臨時搭建的窩棚里,以便節省昂貴的住房開支。

報道稱,負擔不起城市生活的,不止中國人,在北京工作的外國商人也對高昂的生活費頗有微辭。「他們雖習慣了完全不同且開銷更大的生活方式,但對他們來說,中國首都目前已是亞洲生活成本第二高的城市了。」

北京的日常生活成本比香港貴10%

在美國Xpatulator網站發布的2013年全球城市生活成本排名中,上海排第17位,北京名列第28。

2014年3月,英國《經濟學人》發布了最新的《全球生活成本》調查。上海比去年「前進」9名,名列第21。這個調查比較了97個國家131個城市160多項物品和服務的價格,以紐約為基準(100分)給城市打分。

上海獲得101分,首次超過紐約。這就意味著,在上海生活,比在紐約生活更貴。進入前50的共有3個中國大陸城市:上海、深圳、北京。

深圳排在第39位。曾在深圳工作、常往返於粵港兩地的李先生告訴《青年參考》,拋開房價不談,深圳的日常生活成本比香港高。

每次他從香港返回深圳時,都能看到手提肩扛著大包小裹從香港購物回來的深圳人。「這些人買的雞蛋、牛奶、洗髮水,都是自己用的。香港的日用品比深圳便宜,質量還好。」李先生認為,這些人在用行動抗議深圳的物價飛漲。

「深圳的水果貴得離譜,香港的就便宜得多。但海關不允許攜帶水果入境,好多人寧願冒險。」他說,曾目睹一位中年男士因為攜帶大量水果被海關沒收而憤憤不平。「那個人氣呼呼地大吵大嚷,後來不服氣地坐在椅子上,一口氣把買來的水果都吃了。」

由環球人力資源諮詢公司ECA發布的外籍員工生活成本報告中,北京、上海、廣州和深圳在世界50個最貴的城市中分別排在15、18、38和40位。ECA的亞洲區主管關禮廉告訴《華爾街日報》,到2012年12月,北京的日常生活成本已比香港貴了10%。

「中國城市的排名持續上升,因為消費者的消費需求反饋到了通貨膨脹上。」《全球生活成本》報告的編輯黛麗·寇斯塔克說。Xpatulator的報告分析,是房價的增長帶動了交通和零售業價格的攀升。

關禮廉則認為,北京、上海等城市名次的提升,「根本原因是中國的物價增長速度超過了西方」。

不過,關禮廉相信,目前的生活成本「還不足以讓人們打點行裝逃離北京」。

價格:10年的飛速增長

中國大城市的消費曾經低廉而實惠。根據世界銀行計算購買力平價的數據,2003年,1美元在中國的購買力是美國的5倍。

《時代》周報稱,上世紀90年代初,月薪100歐元(約合853元人民幣)就足夠在北京生活了,當時住房和用電基本都是免費的。如今,「工資雖大幅上漲,但仍追不上不斷上漲的生活成本」。

如今,不僅外國品牌的商品在中國賣得更貴,就連中國製造的商品,海外價格也低於國內。這就催生了專門出國「掃貨」的中國遊客。馬里奧認為,美國已成亞洲新貴們的品牌折扣店。「如果你走在紐約的第五大道,就很容易對此有所體會。」

北京的房價和房租一直高於中國的其他城市,但最近10年的增速格外迅猛,而其他方面的花銷也在增長。這讓很多在北京生活的人不堪重負。2012年,北京的平均房租增長了11.1%,而此前的兩年,房租的增長率分別是19%和13%。

畢業於北京外國語大學的許暉(音)2003年進入一家國有製藥廠工作,他的月薪是5000元,房租1400元。「同學的薪水差不多都是這個水平,當時我剛畢業,沒什麼需求,覺得這是一大筆錢。」他告訴美國《國際商業時報》。

10年過去了,許暉已月薪兩萬。但租房和汽車的日常維護佔去他薪酬的一半。他曾租住過的月租1400元的小房間,如今租金也漲到4500元。他總結說:「當房東問我,明年還要不要續租,那就意味著房租至少會漲10%,」許暉說,「如果房東說想收回房子自住,那就意味著至少會漲20%。」

同一座城市,截然不同的生活

2014年3月,倫敦大學金史密斯學院的社會學教授卡羅琳·諾爾斯來到北京,分別探訪了順義和肖家河的兩個社區。

在位於北京東北部的順義的高尚社區里,住著許多外國人,社區門口有保安站崗、社區環境「全盤西化」;位於城市西北部的肖家河地區則是中國國內移民聚居的地方,為了消化4000多名當地「土著」和4萬名外來務工者而不斷施工建設,環境嘈雜而混亂。

「這兩群人在這兩個截然不同的社區里,過著完全不同的生活,但他們來到北京的動機是一樣的:被中國的經濟增長所吸引,希望分享經濟騰飛帶來的機遇。」諾爾斯在英國theconversation新聞網上寫道。

在北京,類似的「雙城記」無處不在上演,《時代》周報稱,北京市郊的一套三居室月租為600歐元,市中心同樣的一套住房租金要貴一倍。一個人到中檔飯館吃一頓飯要花4~8歐元,但如果在路邊攤吃,不足1歐元就能吃飽。

外媒駐華記者賈斯汀·沃德在北京生活了多年,他頗有心得地在Quora網站上發帖稱,「在北京,基本上存在兩個經濟階層。一個是超級富人和拿高薪的外國人,另一個是所有其他人。如果你負擔不起第一種人那種出門打車、動輒在米其林星級餐廳吃飯的生活,你可隨時切換到第二種更加廉價的生活方式:坐地鐵出行,到小飯館吃飯。第二種方式其實也沒那麼糟糕。」


推薦閱讀:

美國德州的民風最像中國哪個地區?
我在東京坐錯車
亞洲雙城記:穿越城市放飛自由之心
鄧聿文:農民已犧牲太多 城市既得利益者仍只想剝削他們
鎮江為什麼發展不起來?

TAG:城市 | 中國 | 消費 | 大城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