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邪工作提醒|中國佛教迷信積習成性,附佛邪教發展土壤肥沃

作者:五乘法師

邪教是危害群眾身心健康、破壞人民幸福生活、阻礙社會文明進步的「社會毒瘤」。邪教往往利用宗教的名義,歪曲宗教教義,混亂宗教信徒思想,最終對宗教本身也造成傷害。這樣的後果雖然是邪教造成的,但究其深因,與當時流行的宗教教義本身也不無關係。

以佛教為例,從古到今,打著佛教名義或假借佛教內容的邪教層出不窮,總是有大量的佛教徒被邪教吸引。很多有心向佛但不明佛理者接觸到附佛邪教後往往以為那就是佛法,甚至信佛多年的人乃至作為宗教教職人員的僧人也是這樣。這樣的現象,已不能把附佛邪教猖獗的原因完全歸納於邪教本身了。

面對附佛邪教在佛教徒中很難杜絕的困境,現代社會應該如何破解?好在近現代中國佛教界不乏偉人,中國高僧們面對過去國家和佛教內憂外患的處境,給後人留下了精彩的思想光輝。尤其是活動於清末民國的太虛大師,更是近現代佛教高僧中的佼佼者,其思想之廣博,見解之深刻,立意之高遠,中國社會及中國佛教至今被澤蒙庥。

太虛大師面對當時中華民族之衰頹、世界戰爭之激烈,提出「建設人間佛教」的詳細理論,冀圖以中國文化的真精神貢獻給歐美各國,以人間佛教思想領導世間人類改善向上進步。太虛大師不但從三大語系的佛法里找到了拯救世界的自信,對中國佛教的現實也進行了深刻的闡述並提供了明確的方案。

他對中國佛教的闡述,轉用於現在的反邪教工作中,對於從根本上去除附佛邪教的生存土壤有著非凡的價值。

太虛大師對中國人理解佛教的程度,下出這樣結論:「國人之對於佛教,信之者則隱居靜修或神應靈感,詬之者則異端滅倫或姦邪盜騙,不出於此兩途矣」(《精誠團結與佛教之調整》)。——信佛的人,往往只做「隱居靜修」與「神應靈感」兩種選擇。

太虛大師對以上所說的「神應靈感」,是這樣解釋的:「以歷朝君相,一方只重視佛教為心性修養之術,一方利用佛教為神道設教之具,張報應禍福之說,混同道教及習俗上之天神地祇人鬼物魅等迷信,駭懾愚民」(《精誠團結與佛教之調整》)。——所謂「神應靈感」式的佛教,指的是「張報應禍福之說」以及「天神地祇人鬼物魅等迷信」。

上文中所說的「駭懾愚民」,對於古代統治者這樣做的原因,太虛大師有更詳細的闡述:「歷朝的政治在施行方法上,往往採取因果的粗相,借為『神道設教』,使人民有所顧忌,不敢妄為,以補助政治法律之不足」(《建設現代中國佛教談》)。

而造成很多佛教徒迷信的更深層原因,太虛大師是這樣說的:「西漢以來,中國之社會,處儒教專化之下,佛法雖來中國,以避其排斥,僧乃遊方之外,住持佛教之凈儀。而社會之承受其化者,一為功成身退之隱逸;一為施政者借充神道設教之用,以鬼神禍福輔治愚民;故非僻於離世之禪寂,即為腐於流俗之迷信」(《告徒眾書》)。

社會大眾受施政者神道設教的影響,往往多迷信,所以太虛大師指出:「現今的一般佛徒,皆歷代帝王以神鬼愚民所養成」(《致吳稚暉先生書》)。

通過參考以上幾點太虛大師的思想,能夠看出,民國時中國佛教徒的迷信現象,是因為佛教傳入中國後受帝王及士大夫的雙重壓迫於是盡量避於世外,施政者則借佛教來以鬼神禍福之說輔治,社會大眾受此影響而多迷信。

民國時的「一般佛徒,皆歷代帝王以神鬼愚民所養成」,那麼,當代佛教徒有沒有受歷代帝王神鬼愚民的影響呢?根據當代很多佛教徒對佛法的認識來看,「腐於流俗之迷信」程度,其實與民國時「一般」佛教徒對佛法的認知層次也沒有多少區別。可見,歷史的慣性其實一直在延續。

當代的很多佛教徒,其實也不可能比民國時很多迷信的佛教徒強出多少,因為幾十年來,太虛大師的思想並沒有那麼地深入人心,中國佛教界對太虛大師思想的宣傳普及工作做的遠遠不夠。

太虛大師的思想,是要讓人們從古代「僻於離世之禪寂」和「腐於流俗之迷信」這兩種學佛現象中超脫出來,走上與此二者不同的一種學佛方式,即人間佛教。

太虛大師的人間佛教思想何以能對反邪教工作產生幫助,從太虛大師的原話里就能看出來:「吾國昔以神道設教,原所以悚駭愚頑而補刑政之不足。然而迷信漸深積習不返,奸狡之徒利而用之以為蠱惑之具,作亂之資,小則斂貲,大則欲遂其帝王思想(如黃巾白蓮等教及最近之義和團等);擾亂社會,危害國家,莫此為甚 !誠欲除其迷謬,破其邪執,使姦宄之徒失所憑藉,要非佛法不為功」(《佛乘宗要論》第三章第四節)。

太虛大師以此處明確指出,因國人「迷信漸深積習不返」,從而導致奸狡之徒利而用之作戰斂財、擾亂社會、危害國家。——這和當前附佛邪教得以生存的情況,何其相同!

而解決的方法,太虛大師也明確指出,要從根本上讓「姦宄之徒失所憑藉」,以佛法來破除迷信的邪執。

太虛大師在這裡所說的「佛法」,當然不是人們通常而言的「佛法」,——絕不是中國古代傳統佛教那種「離世之禪寂」,也不是中國古代傳統佛教那種「流俗之迷信」。太虛大師認為:「與現在的中國民族世界人類最相宜的,以大乘漸教為最」(《即人成佛的真現實論》)。

傳統佛教不能適應於現代社會,無法讓現代佛教中國化,正如太虛大師所說:「若於此時再施與禪宗頓超法及神道迷信,絕不相宜。故應施與適合國民心理之大乘漸教」(《改善人心的大乘漸教》)。

大乘漸教去除附佛邪教生存土壤的原理,是因太虛大師治佛學近二十餘年,見佛教「傳至華夏,其民好高大自嬉,躐等相尚,群騖於禪密之頓超,凈土之橫超」,於是「乃指歸大乘漸教,由十善、六度之積行,先階菩提薩埵之位!」(《敘東阜先生睍言》)——通過指示佛法正道,提高佛教徒正信佛法水平,起到扶正去邪的作用。

大乘漸教優秀之處在於:「大乘中之漸教,包括全部佛教,是有次序有條理的,在使人能顯易了解漸能達到圓滿之最高行位」(《改善人心的大乘漸教》)。

大乘漸教的綱要有二:「發菩提心,即起三寶之正信;修菩薩事,即修六度之大行」(《改善人心的大乘漸教》)。

太虛大師提倡的人間佛教思想,重視大乘漸教,既能夠發揚大乘佛教的菩薩精神,也能夠滿足現代社會對宗教界擔當社會責任的期盼,更能夠實現佛教徒出世解脫的需求。而轉用到反邪教工作中,通過釜底抽薪的方式,樹立佛教徒正知正見,讓現代學佛人從傳統佛教的迷失中脫離出來,消滅附佛邪教得以生存的迷信土壤。

人間佛教思想,能夠對治神道迷信,足可在我國今後的反邪教工作中擔當大任。


推薦閱讀:

中國古代舞蹈-明清時代的漢族民間舞
中國精準打擊「特朗普州」,共和黨的中期選舉要懸了
中國或對「菲律賓游」發出警示
中國十二大頂級商圈曝光 春熙路才排第8!
中國與西方全球大博弈下之決裂(一)

TAG:工作 | 中國 | 佛教 | 發展 | 迷信 | 邪教 | 提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