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府新區:打造西部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
成都主城區與天府新區雙中心示意圖(圖片來自華西都市報)國家戰略下的天府新區2011年5月,國務院批複了《成渝經濟區區域規劃》(以下簡稱《規劃》)。《規劃》指出,成渝經濟區將以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為主線,著力推動區域一體化發展,著力推進統籌城鄉改革,著力提升發展保障能力,著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著力發展內陸開放型經濟,著力構建長江上游生態安全屏障,帶動西部地區發展和促進全國區域協調發展。而天府新區就是實現這一國家戰略的重要載體和平台,建設天府新區是國家賦予四川的重要任務。成渝經濟區被視為繼珠三角、長三角和京津冀之後帶動中國經濟增長的「第四極」。與其他三個增長極不同,深處內陸的成渝經濟區還擔負著內陸橋頭堡建設的作用,城鄉統籌改革、內陸開放舉措都通過這裡「先行先試」。天府新區,是成都與重慶的「中間態」,是東西南北的「重心點」、成渝經濟區「雙核五帶」的核心,能肩挑兩市產生「支點效應」,足以和「兩江新區」一起成為成渝經濟區的「兩個輪子」,構成新的利益共同體。不論是深圳特區,還是浦東新區、濱海新區的建設,都體現了不同時期的國家戰略。天府新區躬逢其盛,它不僅是四川在現代化建設中的一個里程碑式的跨越,同時承擔著構建「內陸開放門戶、國家增長引擎、區域輻射中心和科學發展示範」四項國家戰略使命。天府新區將在更大程度上發揮成都作為西部特大中心城市的核心競爭力和帶動力,拓展成都及周邊地區的發展空間,進一步凸顯四川在西部地區的優勢地位,增強成都作為成渝經濟區「雙核」之一的引擎作用,推動成都加快成為西部經濟核心增長極。在四川省委省政府的領導下,天府新區以「國際化」、「世界級」的定位,提出了「集約、內涵、綠色」的發展理念。在實際操作中,天府新區以科學規劃為指引、以「兩化互動」為抓手、以對外開放為途徑、以深化改革為動力、以民生改善為取向,立志要建設成為「科學發展的示範區、產城一體的樣板區、內陸開放高地的前沿區、體制機制創新的先行區、社會繁榮和諧的首善區」。西南交通大學區域經濟與城市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戴賓認為,通過再造一個「產業成都」,天府新區建設將使四川的產業規模、產業水平、產業競爭力達到一個新高度,促進四川新的產業分工、區域發展格局以及對外開放格局的形成。2013年7月,四川省委書記王東明專程前往天府新區調研,要求把天府新區建設成為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打造成為西部地區最具活力的新興增長極。
天府新區空間結構規劃圖(圖片來自四川日報)四川創新驅動的核心四川省委在十屆三次全會上提出「三大發展戰略」,其中多點多極支撐是總攬,「兩化」互動、城鄉統籌是路徑,創新驅動是動力。而天府新區就是四川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的核心。四川省委省政府在2013年7月印發的《關於實施創新驅動發展戰略 增強四川轉型發展新動力的意見》中明確提出:規劃建設天府新區創新研發產業功能區,建成彙集、整合和利用創新要素的區域中樞,率先實現創新驅動發展,打造西部「矽谷」。這就再次賦予天府新區建設四川創新驅動改革試驗區的歷史使命。早在2011年底,天府新區總體規劃,就定位為建設一個以現代製造業為主、高端服務業集聚,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化現代新城區,形成現代產業、現代生活、現代都市三位一體協調發展的示範區。四川省發改委主任唐利民認為,天府新區的產業選擇,更多的是一些戰略性的新興產業,比如汽車、IT、創意、文化等。據了解,天府新區將建設成為西部研發製造中心,形成一個動態的新興產業支撐,重點發展新一代信息技術、高端裝備製造、航天航空、節能環保、生物產業等戰略性新興產業。同時,大力發展金融、物流等現代生產型服務業。在發展格局上,天府新區將切實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帶動產業升級,形成更大空間的開放格局。作為另一個「產業成都」的天府新區,其建設發展將遵循近期、中期、遠期「三步走」:第一步,建設初期—2015年,為快速起步期,將以國家級成都高新技術開發區和經濟技術開發區為依託,基礎設施先行,高技術產業、現代製造業及高端服務業快速推進;第二步,2016—2020年,為全面推行形成框架的時期,實現再造產業成都目標;第三步,2021年—2030年,為持續發展的時期,基本建成宜業宜商宜居的國際現代新城區。按計劃,到2015年,天府新區將實現地區生產總值2500億元以上,到2020年,地區生產總值達到6500億元以上,到2030年,實現地區生產總值1.2萬億左右。
天府新區區域規劃圖(圖片來自四川新聞網)生態立城的樣板天府新區位於成都中心城區以南的淺丘地帶,規劃總面積1578平方公里。1999年,國務院在關於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的批複中指出,「要優化中心城區的產業結構和用地布局,採取有效措施,控制中心城北部和西部的開發,引導城市向東部、南部發展。」成都市城市總體規劃也明確提出,必須調整城市現有結構和形態,城市重點向東、向南發展。四川省社科院黨委書記李後強博士認為,糧食安全在任何時候都是關係到國家安全的大事,天府新區在規劃建設過程中,一定要保護好都江堰灌區的耕地,一定就要對子孫後代負責。他說,都江堰灌區是天府之國的核心,以後四川的城市建設一定不能佔用良田,要鼓勵城市上山。四川省住房與城鄉建設廳總規劃師、天府新區規劃建設委員會規劃小組辦公室副主任邱建,在詳解天府新區選址經過時說:「我們首先規劃的禁止建設區域,就是天府新區的生態本底。我們考慮的主要因素,排在第一位的就是保護耕地,良田沃土一定要留給子孫後代。特別是都江堰灌區、成都平原,不僅僅是平原,更是四川的糧倉。自從都江堰工程修建以後,川西壩子就是沃野千里。這一部分地區阡陌縱橫、水系交錯,承擔著川中丘陵地區大量耕地的供水職能,她就像母親一樣,滋潤著整個川中大地,甚至更廣闊的區域。因此,天府新區不能在這兒建,我們當時的第一方案就把這個方向排除掉了。」天府新區在規劃時,充分尊重了區域內現有的「三山兩水」體系。無論是龍泉山、彭祖山、老君山,還是泯江水系和沱江水系,以及其形成的支流湖泊,都盡量地得到了保護。這一片區域內的龍泉山、龍泉湖、三岔湖,將是未來的世界性的高端旅遊目的地,這在國內外的新區中,只有天府新區才有。天府新區規劃還將產業功能、城市功能、生態功能融為一體,它將是一個組合城市。在各自承擔不同產業的功能區中,將建立若干個產城單元,每個產城單元的面積約20平方公里。在這些不同的單元中,不僅有工廠、社區,還有學校、醫院、超市等種類齊全的社會配套服務,個人基本的生產生活都能在產城單元中得到滿足。同時,產城單元之間、片區與片區之間,路面上有發達的公交系統,地面下的軌道交通同樣非常完善,新區交通擁堵、環境污染的城市病可以有效控制,還能起到緩解中心城區城市病的作用。通過高起點、高標準、高質量地建設推進,天府新區已然快速起步,打造成為支撐四川發展的「新興增長極」、建設國際化現代新城區的目標正一步步從藍圖變成現實。
推薦閱讀:
※將改革進行到底,看全國人大如何借改革煥發活力
※如何確保每一場戲都有活力?
※春來綠又生 用色彩為家居注入活力
※出版改革:改出活力競爭力
※資本蛻變:迸發資本市場活力